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狐惑之病最早见于《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篇第10条:"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蚀于肛者,雄黄熏之。"其病名为狐惑还是狐蜮,中医界争论较多,且病名之异也造成了对其病因认识的混乱。惑字其下从心,是一种心理状态,蜮字从虫,为虫物  相似文献   

2.
<正>狐蜮病首见于《金匮要略》,是指以口腔、咽喉、前后阴溃疡为主证的疾病。《金匮要略·百合狐蜮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指出:"狐蜮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蜮,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此后,历代医家多尊仲景之说以甘草泻心汤为治疗狐蜮病的基本方剂,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也多从虫毒入手。笔者  相似文献   

3.
《金匮要略》“狐惑”病是一种因湿热虫毒所伤,临证以目赤、咽喉及前后二阴腐蚀溃疡为特征的疑难杂病。关于“狐惑”病名的解释,特别是对“惑”的诠注,主要有以下两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其一,认为“狐惑”即狐疑惑乱。如《医说》:“古之论病,多取象比类,使人易晓,……以时气声嗄咽干,欲睡复不安眠为狐惑,以狐多疑惑也”[1]。清·尤在泾在《金匮要略心典》中也说:“盖虽虫病,而能使人惑乱而狐疑,故名曰狐惑”[2]。何任先生更直截了当地指出:狐惑病是因为患者“面色变幻和脉象的无定颇使人惑乱狐疑”[3]。其二,认为“狐惑”之“惑”,乃“蜮”字…  相似文献   

4.
狐惑作为中医病名,首见于《金匮要略》,“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嗄,甘草泻心汤主之”。因仲景所言,语约方简,使历代医哲对其争议不休。争议焦点之要有二、一是狐惑所指何病?有去结核,溃疡,白塞氏病、性病、甚至爱滋病、莫衷一是;二是关于病名的,即狐惑、狐惑的辩定。本文仅就病名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5.
《山东中医杂志》2019,(12):1185-1187
病案1根据喉白斑病"声音嘶哑"一症,用狐惑病思路辨证该病,并运用狐惑病主方甘草泻心汤治疗,收效颇佳;病案2对干燥综合征真寒假热的病证用"龙雷之火,即假热之火,故补阳即消矣"的观点辨证,采用真武汤加减治疗取效;病案3对"心下痞满"误用泻心汤方效果不佳,根据其心下坚,选用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合枳术汤,助阳散寒,通阳利水,收效良好;病案4根据患者呛咳多日至夜加重,且咳时捶胸的症状,依据旋覆花汤"其人常欲蹈其胸上"症状及病机,治疗肺中阳虚、气郁血凝、胸胁脉络郁滞所致久咳收效。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从病名入手,从修辞手法、指代、现代疾病等方面,穿插关于狐惑病症状、选方的理解,以求探讨狐惑病名的源流、内涵。笔者认为狐蜮之名更符合文法对应、互文互通之理;且狐蜮并举共同指代淫乱意象,极可能与性病有关,结果可以认为狐惑病以狐蜮病为名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7.
庞作为  姜德友 《新中医》2014,46(8):16-17
<正>姜德友教授系黑龙江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工作三十余年,学验俱丰,擅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每起沉疴,对狐惑病诊治尤有心得。笔者有幸随师侍诊,现总结姜教授诊治狐惑病的经验,以飨读者。1狐惑病命名狐惑病临床以目赤、咽喉及前后二阴蚀烂为主要特征。患者有神情恍惚、卧起不安的症状,且有惑乱狐疑、出入无迹之性,故以"狐惑病"命名。最早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百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中医三焦辨证探讨狐惑病的机理。方法:从狐惑病的发病部位、经络循行,涉及的脏腑心、肝、脾、肺、肾和胃、胆等进行理论探讨,并用以指导临床用药。结果与结论:运用三焦辨证理论,辨析狐惑病,治疗上焦肺胃病多采用轻清疏散之法,如菊花、桑叶、蝉蜕、鱼腥草等;中焦脾胃病变多采用清热除湿之法,如厚朴、滑石、车前子、白豆蔻、藿香等,湿热并重则二者兼用;下焦肝胆病变多采用清泻火热、清热利湿之法,如栀子、柴胡、龙胆草、车前子、猪苓等;后期肝肾阴虚火旺者多采用滋阴降火,益精补肾之法,如当归、生地黄、麦冬、玄参、菟丝子、女贞子、五味子等。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金匮要略》狐惑证候,认为狐惑病因病机在于血热、血虚,并伴有一定程度的血脉郁热,病情迁延日久导致血瘀,同时湿邪贯穿病程始终。张仲景及现代医家治疗狐惑的理法方药均为佐证。张仲景运用甘草泻心汤、赤豆当归散、苦参汤、雄黄辨证治疗狐惑,以补益中气为本,调治血脉为纲,祛除湿浊为要,内外兼治。现代医家多以凉血活血祛湿、行气活血泄湿、通络清热祛湿等法治疗本病,处方着力点均在祛除血脉之邪。此外,《金匮要略》将百合病、狐惑、阴阳毒合篇论述,百合病病机、阴阳毒证治亦可佐证狐惑“病在血脉”之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0.
狐惑病,与现代医学的眼、口、生殖器综合症即白塞氏综合症很相似,在祖国医学属疑难杂症。现将笔者治疗狐惑病的体会介绍如下: 一、本病病因《金匮要略》曰:“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日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子阴为狐。”《千金方》曰:“狐惑由温毒使然也。”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湿热内蕴、化火成毒、热毒上熏口与眼,则口、舌、咽、眼部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