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对玉门Ms5.9地震前的原震区历史地震进行了简要叙述,并用地震活动性各项异常指标作了趋势判定,对地电前兆临震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从甘肃12个地电观测台32个测项中检索到了7个地电观测台13个测项电阻率(电磁波)有异常存在,同时地震活动性频度、C值、6值、GL值、η值在玉门5.9级地震前也出现了中、短临异常。利用这些异常现象分析研究了玉门5.9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趋势异常和前兆临震异常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西南地区1970~2001年39组52次6级以上地震及四川部分5级以上地震震例资料的剖析,进一步研究西南地区各类前兆中、短期异常判据和指标;研究西南地区强震孕育前兆异常由中期向短期(临震)过渡、演化的标志和判据并作物理解释;并进行了西南地区前兆短期预测方法及强震短期预测时、空、强指标和判据的研究和西南地区地下流体新观测方法及灵敏测项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江西九江5.7级地震前宁波台水温、水位异常现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永平 《华南地震》2006,26(4):86-91
2005年11月26日8时49分江西九江发生了5.7级地震,震前宁波地震台水温测值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短、临异常。短期异常首次出现在震前5个月,主要表现形式为脉冲式向上突跳,震前2个月另17天开始又出现了不规则“锯齿状”形态的异常,持续时间长达1个月半之久,出现了大小6次突跳,这是自该测项观测以来所没有碰到过的;据此,对此次地震做出了一定程度的短期预报。临震异常表现为一个“方波”形态的异常现象。宁波台的水位也出现了临震异常。  相似文献   

4.
陈立德  罗平 《地震》1992,(5):13-20
本文介绍1988年11月6日澜沧—耿马7.6、7.2级强震的短期和临震异常情况,研究了短临阶段异常群体的综合特征。短期阶段全省计有地磁Z、水化、水位、水温、地应力、定点形变等6类22个台项异常,占6类手段总台项的28%,且异常形态复杂。临震阶段计有水温、水位、水氡、磁偏角、定点形变等5类14个台项异常,占5类手段总台项的23%。短期阶段部分中期异常出现准同步转折,与此同时新异常台项月频次出现同步增加的现象,将它定义为配套性短期异常,这一特征可以作为异常发展进入短期阶段的判据。1988年10月新异常台项月频次较短期阶段最高的8月(8台项)增大近1倍,达15台项,这一特征可作为临震阶段的判据。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Ms≥5.0级破坏性地震的短期临震预测问题,作者从1973年起潜心研究此问题,并于1975年5月正式提出:在震前一个月之内,将会出现日平均气压、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和日降水量五项指标的异常,这是从气象要素上表现出来的短期前兆异常,这是孕震过程中的短期临震气象效应表现。在唐山7.8级大地震发生前的关键时刻,1976年7月中旬和下旬初,作者依据旱震关系和短期气象要素五项指标异常,积极推动并参与了北京市地震队七大异常的震情告急活动。事实表明:在唐山Ms7.8级地震短期临震告急和宁河Ms6.9级地震短期临震预报上,气象要素五指标异常,经受住了短期临震预报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6.
德令哈6.6级地震前甘肃地区前兆异常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甘肃地区12个观测台包括三大学科(地电,水氡、气氡、水位,应力)共16个测项的观测资料,经去倾付氏分析及用日均值、5日均值、月均值等方法进行处理分析。分析发现,在2003年4月17日青海德令哈6.6级地震前,这些台项出现了较多远场前兆异常,并对6.6级地震与这些异常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2000年1月28日随州和信阳交界处发生的ML4.2地震前,信阳地震台(△=35km)定点形变中短期及临震异常特征。分析研究表明:该次地震前信阳台目视水管倾斜仪EW向测值从1999年6开始出现反向变化,NS向测值从1999年3月开始出现加速变化;水平摆倾余仪EW向和NS向测值分别从1999年2月和1999年6月开始出现反向变化。这些异常于2000年下半年结束。震前3天水管倾斜仪EW向测值出现加速变化;震前5-8天NS向测值除了出现加速变化外,还出现突跳。城前约20天,水平摆倾斜仪2个方向测值构出现了准周期性波动变化。另外,形变固体潮潮汐因子也有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8.
对川滇及邻区特定构造区域地震活动的时间、强度和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合研究区1988年以来的8次地震发生前ML≥3.0级地震活动指标缺震(L值)、频度(N值)、活动度(S值)和危险度(D值)的曲线非线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下一次地震危险性时间的估计方法。川滇及相邻地区的地震模型ML≥3.0级群体地震活动的震兆曲线,能够很好地描述川滇区域地震活动强、弱变化的异常信息,临震信号是地震失稳的标志,有震异常和临震前的短临异常反映出的时间变化非线性曲线特征能够有效地给出地震发生的时间判断。  相似文献   

9.
2003年12月10日台湾台东海外(23.1°N,121.4°E)发生MS7.0地震,福建水化地震台网震前有多项前兆数据出现异常变化,异常测项随着临震而增加。水化短临异常较为显著,出现趋势性上升的短期异常、震荡的临震异常、破年变异常、下降型异常等。除水温在震后1个月逐步恢复正常外,各测项或在临震或在震后即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0.
华北地区Ms≥5级地震平静的预测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华北地区Ms≥5级地震平静、密集的韵律特征,以Ms≥5级地震平静时间超过30个月为异常背景,提出了该地区Ms≥6级地震发生前的定量预测指标:(1)当华北地区的Ms≥5级地震平静异常时间达到30个月时,该地区有发生Ms≥6级地震的危险性;Ms≥5级地震平静异常时间达到40个月时,发生Ms≥6级地震的危险概率为0.54,R值检验为0.12;Ms≥5级地震平静达到50个月时,发生Ms≥6级地震的危险概率为0.77,R值检验为0.22;(2)当华北地区的Ms≥5级地震平静异常结束后,3个月之内发生Ms≥6级地震的危险概率为0.38,R值检验为0.35;9个月之内发生Ms≥6级地震的危险概率为0.54,R值检验为0.44;15个月之内发生Ms≥6级地震的危险概率为0.69,R值检验为0.53。  相似文献   

11.
大同—阳高6.1级地震活动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巍  赵新平 《地震》1994,(5):71-77
本文从较大时空范围研究了1989年大同-阳高6.1级地震的地震活动性背景,认为大同-阳高地震不是一次孤立的地震事件,是大同盆地历史6级以上地震活动的继续和必然。在时间进程中它们受华北地震区和山西地震带强震活动周期的制约,空间上与北三省交汇区中强地震成丛活动密切相关。大同-阳高6.1级、5.8级地震以及此期间的侯马4.9级、析州5.1级地震是山西地震带中强地震即将活跃的一个迹象,也是华北区域应力场增  相似文献   

12.
简要回顾了中国学者对地震大形势的主要研究结果 .指出地震活动时空强分布的不均匀性是地震活跃期和平静期的外在表现 .系统地分析了青藏高原北部地区的地震活动形势 ,指出 2 0世纪以来 ,该区MS ≥ 6 .0地震经历了 6个活跃期和 6个平静期 ,与中国大陆地区的地震活动不同步 .2 0 0 0年 6月甘肃景泰 5.9级地震和同年 9月青海兴海 6 .6级地震的发生意味着该区进入了一个新的地震活跃期  相似文献   

13.
It is shown that episodes of comparative seismic quiescence that lasted about 20–25 years in the areas of study alternated with intervals of sharply increased seismicity as series of large (M ≥ 6.9) earthquakes occurred during two to three decades. Since no M ≥ 6.6 earthquake has occurred in the area for as long as 21 years after the 1992 Susamyr event, middle-term prediction would require identification of zones of imminent large earthquakes. More reliable identification of such zones rests on data relating to inhomogeneities in the field of S-wave attenuation in the lithosphere, as well a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ing structures of seismicity. Such structures are formed as zones of seismic quiescence that are bounded by M ? Mth earthquake epicenters, where Mth is the threshold magnitude value. Correlative relationships were previously derived, lgL(Mw) and Mth(Mw), for events with different focal mechanisms (L is the length of the longer axis of a seismicity ring and Mw is the magnitude of the associated large earthquake). These relationships were used to estimate the Mw of large events that can occur in these ring structures. The greatest earthquake with Mw ? 7.5 is probably about to occur in southern Tien Shan, east of the 1949 Khait earthquake rupture. A smaller event (Mw ~ 7.0) can occur in the Kyrgyz Range area. Still smaller earthquakes probably have their precursory areas north and east of Lake Issyk-Kul, as well as in Dzungaria.  相似文献   

14.
兴海6.6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异常图像与序列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兴海6.6级地震异常特征典型,从背景空区、孕震空区、大面积震群活动到地震条带、前震序列,长、中、短期地震活动性异常配套。该地震序列无论从其能量释放比、震级差,还是序列参数计算均符合主震-余震型判断指标,根据全序列特征,该地震为前震-主震-余震型序列。  相似文献   

15.
依据西藏中部强震活动特征及1985年以来中国大陆强震活动新格局,于1996年将藏北玛尼一唐古拉山口一带列为未来几年71/4级地震危险区。这旬刚发生的1997.11.8玛尼7.5级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再次表明采用活构造与强震研究相结合、震源区个性和地震带(区)共性相结合,追踪大震发展过程及研究不同必质的强震活动图象等分析方法是有研究前景的。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云南地区地震记录完全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1901~2000年云南地区5级以上地震记录完全性分析,发现20世纪早期云南地震漏载仍然严重,30年代以后5级以上地震记录较为完全,其中滇西南为地震记录的主要漏载地区。根据b值估算得到20世纪云南地区漏载5级地震143次、6级地震6.6次,这是地震活动性研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60年代后地震活动的起伏与地震监控能力无关。  相似文献   

17.
分析2016年10月射阳4.4级地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图像异常,将此次地震前与1987年2月射阳5.1级地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图像异常进行对比,得到其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还对2016年10月射阳地震前安徽怀宁至南黄海地震条带内的地震进行了调制比分析。   相似文献   

18.
1999年 1 1月 2 5日澄江发生 5.2级地震 ,2个月后的 2 0 0 0年 1月 2 7日在相邻的丘北 -弥勒地区发生了 5.5级地震 .分析了丘北—弥勒 5.5级地震的区域地震活动背景、地震孕育过程和地震活动性异常特征 ,为探讨在一次中强地震后如何预报后续地震提供了一个震例 .  相似文献   

19.
认为地震活动度5、P(b)值、A(b)值、b值、小震调制比Rm、地震时间熵Q^l、算法复杂性AC、地震非均匀度GL、多分维均值Dq、地震集中度C值、地震演化指数YH、地震强度熵Q^E、G-R关系偏离度η、缺震和等效震级M^*等15种地震活动时间扫描分析方法对东南沿海地震带西段4.8级以上地震的发震时间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并将这些方法在震前所显示的异常同步性引伸为地震时间预测信度同步性,初步确定了各种地震活动参数首次出现异常后4.8级以上地震发生在不同时段上的信度,证实了震前预测地震时间信度的同步性要远好于异常同步性,进而计算出这15种分析方法的综合预测信度。研究发现,运用综合预测信度可以较为明确地预测出M≥4.8级地震的发生时段,如果在所预测时段内同步发生了地震活动度.S、P(b)、A(b)和b值异常(并非都要全部发生),则有可能做出6个月内发震的短期预报。  相似文献   

20.
杨继登  范杨 《华南地震》1998,18(4):41-49
分析了1995 ̄1996年发生的云南孟连西7.5级、武定以北6.5级和丽江以北7.0级三次强震前云南及邻近地区出现的地震活动背景性异常,包括地震空区、条带、小震群活动、地震窗口、诱发地震、强震原地复发以及迁移等特征。对地震活动期的分析表明,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后云南地区处于强震活动高潮期,1993年区内发生5.0 ̄6.3级地震7次,达到发生7级以上强震的预报指标。这些地震活动背景异常为这3次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