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根据山东省922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了农户的信贷需求特征、信贷可得性,并运用Logistic二元选择模型,从农户基本特征、财务状况、信贷特征、信用情况和借贷渠道五个维度分析检验了农户信贷可得性的影响因素。调查发现:农户信贷需求具有普遍性,但存在有信贷需求而没发生实际信贷行为的情况,样本农户信贷用途具有多样化,在融资渠道上首选非正规金融机构,存在明显融资偏好;52.60%的样本农户可以获得贷款,信贷可得性不高。实证结果表明:户主文化程度、家庭规模、资产规模、收入水平、信用情况、借贷渠道对农户信贷可得性有显著正向影响,信贷特征对农户信贷可得性有显著负向影响,户主年龄和工作经历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农户是农村经济结构中最基本的经济单位和最直接的参与者,其行为特征直接关系到农村金融安排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效果.本文以云南省220农户借贷问卷为数据来源,采用二元Logistic方法,对农户从农信社贷款可得性的影响因素进行来了分析,研究表明,影响农户信贷可得性的因素主要包括农户自身内在性因素和农信社外在性因素,其中,农户家庭年收入、户主对农信社的了解和有无借贷经历等内因性因素对农户信贷可得性影响显著为正;农信社贷款额度和贷款效率等外因性因素对农户信贷可得性的影响分别显著为负和正.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2016年山东省762户农户的实地调查问卷数据,分析了农户借贷行为特征,并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的潜在信贷需求进行分析发现,绝大多数样本农户都具有借贷需求,且具有额度较大、期限较长和期望利率较低的特点,但有相当一部分农户有借贷需求但没发生实际借贷行为。此外,样本农户信贷用途呈现多元化,借贷途径存在首选非正规金融机构的行为偏好,正规金融机构存在明显的信贷供给不足等特征。研究表明,户主文化程度、类型、民间借贷以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这四个因素对农户潜在信贷需求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其年龄、收入来源和家庭年收入这三个因素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广东农户金融需求状况与供给机制研究"课题组在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山市和从化市)、广东东西翼沿海地区(湛江市)和粤北山区(英德市)进行了农户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通过对广东省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次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户借贷行为的调查,作者希望发现当前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农户的借贷行为规律和特点,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农户借贷行为的因素,以揭示经济发达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农户借贷的限制性因素,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陕西省农户借贷现状及行为特征,运用二元选择模型对影响农户借贷行为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农户受教育程度、对小额贷款业务的认知程度和耕地面积对农户信贷需求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户主年龄、家庭总收入水平和家庭储蓄余额对农户的信贷需求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农户借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湖南省花岩溪村为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通过对湖南省花岩溪村81户农户的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从农户借贷的总体情况、农户借款的规模、频率、用途、对象、利率、期限等方面考察了农户的借贷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揭示了农户的借贷动机和行为。本文认为,农户借贷主要来自非正规金融的信用拆借,没有明确的归还期限,但少数资金需求量较大的非农经营农户还是依靠正规金融;农户的经济、社会地位对农户借贷行为有着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新疆93户少数民族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统计分析了少数民族农户借贷行为特征,运用Probit模型及Tobit模型分别估计正规借贷、非正规借贷行为的借贷意愿及借贷规模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房屋价值、家庭总人口数、土地承包费用、对银行借贷政策认知、地区分布等因素共同影响正规借贷与非正规借贷的意愿;户主受教育年限、正规借贷利率共同影响正规借贷与非正规借贷规模,并且,正规借贷与非正规借贷的意愿与借贷规模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反向变化.  相似文献   

8.
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户的总体借贷行为可以分为正规借贷行为和非正规借贷行为,二者存在一些共同点和联系,然而二者的运行机制有明显不同。本文运用六个省份的实地调查数据,分别研究了农户总体借贷行为、正规借贷行为、非正规借贷行为的影响因素,并且比较了其中异同。结果发现:对于以上三种借贷行为,起显著作用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而且个别影响因素对于不同借贷行为的作用方向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9.
蒋海燕 《农业经济》2014,(5):101-103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海门市四甲镇150份农户问卷进行调查研究,对影响农户借贷行为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农户的年龄、文化程度等自然人特征以及收入水平、生产类型等因素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农户民间借贷的利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我国8省份1882个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户层面民间金融的利率状况,发现目前大多数农户民间借贷仍然是无息借款,但有息借贷比例和实际借款利率有上升趋势。民间借贷利率水平主要取决于民间金融市场资金可得性、借款人与放款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正规金融市场资金可得性、借款额度、资产保障程度、借款用途和地区差别等。鉴于此,国家层面应该重视和更好地发挥民间金融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湖南省华容县和安乡县农户的问卷调查,运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借贷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户非劳动力人数占家庭人口数的比例、对借贷政策的认知程度、耕地面积、农业生产收入、生产性支出、生活性支出、户主的政治面貌情况等因素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信贷约束下农户借贷需求行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以Iqbal模型框架为基础,利用1962户农户调查数据,对利率的外生性、农户借贷发生率、农户借贷需求规模方面进行了数理分析,结论认为,农村金融市场的利率是外生的,利率并不是农户借贷的主要考虑因素,农户家庭收入、生产经营特征和家庭特征是农户借贷需求行为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3.
农村借贷市场中放贷者和农户的议价能力对农户贷款利率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我国10省份2711家农户的贷款数据,本文应用双边随机边界模型实证测度了农村信贷市场上借贷双方的议价能力。分析结果表明:农户个体特征如贷款担保提供情况、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及为取得贷款的额外花费等因素影响双方议价能力,且平均而言放贷者议价能力略强于农户。进一步分析发现,非正规金融放贷者议价能力强于农户,但正规金融议价能力略弱于农户。此外,在实际贷款利率的不同分位数上双方议价能力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农户资金借贷现状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甘肃省405户农户资金借贷行为的问卷调查,发现农户借贷需求满足程度不足,农村信用社贷款额度小,期限短,信用约束强,不支持农户生活性借贷需求;民间借贷多局限于亲朋、邻里之间,借贷资金规模不大,缺乏信用形式,管理很不规范.文章针对甘肃省农户资金借贷存在的约束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户借贷的行为特征有所不同。本文通过对安徽省1000个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民间借贷在农户借贷中占有绝对比重并呈不断上升之势,农户借贷用途大部分用于非生产性用途。文章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传统农区农村金融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江西省564户农户为样本,运用描述性统计、有序probit模型分析不同规模农户借贷行为的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被访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家人或亲友是否担任干部、朋友多少、对借贷困难的认知对规模I农户的借贷有显著影响;被访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对借贷困难的认知对规模II农户有显著影响;家人或亲友是否担任干部和耕地流转时间对规模III农户借贷行为有显著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影响中国农户借贷需求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农户是中国农业经营的主体 ,也是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主体。随着农村经济的市场化和农户经营的多元化 ,借贷资本对农业及农户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重要。本文通过计量方法对影响目前中国农户借贷需求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发现农户经营规模、农户投资和支付倾向对农户借贷需求具有正向影响 ,而农户自有资金支付能力对农户借贷需求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农村金融供给制度越来越倾向于农户这一微观需求主体福利水平的提高,不同的金融供给制度安排必然会产生不同的借贷行为。本文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户借贷状况调查为基础,分析兵团特殊金融供给制度下农户借贷行为特征,剖析农户借贷行为的制约因素,揭示兵团农业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体制之间矛盾,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户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户借贷行为呈现两极分化趋势,即与借贷水平不断上升相对应的是借贷面的不断萎缩,农户借贷行为越来越不活跃,主要原因并非信贷约束,而是农户收入增长和投资机会缺乏;从借贷来源和用途看,农户借贷主要来自于民间,正规金融机构在满足农户借贷需求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且受到经济周期和政策的显著影响;低收入农户借贷用途还主要停留在生活层面,而高收入户具有明显的负债经营特征,且更可能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民间金融是农户从农业向非农业转型的助推器,而正规金融是非农户实现快速增长的加速器。因此,深化农村金融改革,让农村正规金融在农户向非农户转型过程中提供低成本和便捷的信贷支持,有助于加速农户经济转型,助力农户经济增长更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全国11个省的农户调研数据对不同经营规模下农户借贷需求进行分析,并运用logit模型对影响农户借贷需求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全部调研农户中,15.54%的农户产生了有效借贷需求,在有需求农户中76.34%的农户能够从不同渠道取得借款,60.28%取得贷款农户的借贷需求能够得到满足。相较于小农户,大规模经营农户借贷需求更加强烈,并且更容易获得正规金融机构贷款,但是资金满足程度低是制约大规模经营农户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种养、种养休闲农户借贷需求更加强烈,获得贷款的能力也相对较强;农户拥有的社会资本变量对其能否在正规渠道取得借款有显著正向影响。年轻、接受过农业经营培训农户借贷需求更加强烈,也更容易取得贷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