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胃镜检查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122例接受胃镜检查的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并探讨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胃镜检查不良反应的作用。结果:胃镜检查前,对照组与研究组无明显差异;胃镜检查时,经干预护理,研究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镜检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患者胃镜检查时,施行护理干预,有利于减轻胃镜检查带来的不良心理和生理反应,从而提高镜检的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胃镜检查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行胃镜检查的67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3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4例,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干预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胃镜检查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胃镜检查成功率为84.8%,观察组胃镜检查成功率为97.1%。两组胃镜检查成功率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行胃镜检查患者给予干预护理性措施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提高胃镜检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化疗后心理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胃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况及生存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各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改善胃癌患者化疗后的心理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首次胃镜检查患者焦虑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首次接受胃镜检查患者120例,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及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各60例.观察并比较2组焦虑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首次接受胃镜检查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利于缓解患者负性心理情绪,减少检查期间不良反应,确保胃镜检查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舒适和人性化护理与常规护理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28例自愿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3例,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结合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镇痛效果,镜检并发症及麻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经采用舒适护理结合人性化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镇痛效果良好(P<0.05),镜检术后并发症及麻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结论舒适结合人性化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痛感,减少了镜检术后并发症及麻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平板电脑进行护理干预在胃镜检查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需要做胃镜检查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胃镜检查过程进行干预,试验组联合平板电脑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恶心、呕吐情况及一次性插镜成功情况,发放调查问卷统计患者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一次性插镜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联合平板电脑进行护理干预在胃镜检查过程中能有效减少患者恶心、呕吐发生,提高一次性插镜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李元静  文兴 《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1):133-135
目的:探讨术前护理干预对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顺利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15例,除接受常规护理外,对患者进行认知、情绪、行为等护理干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手术成功率、患者后期生活质量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增加(P<0.05)。结论:术前护理干预可以最大程度地遏制患者不良情绪的滋生,促进患者顺利康复,提高后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措施在无痛胃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近两年收治的60例进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比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质量得分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胃镜检查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实施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明显缩短镜检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临床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常规胃镜和无痛胃镜的护理干预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12月本院门诊接收的120例行胃镜检查患者。根据进行检查的单双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胃镜检查及常规胃镜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无痛胃镜检查及无痛胃镜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HAMA评分)、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HAMA评分、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呛咳、流涎、躁动、流泪的发生率分别为18.3%、11.7%、8.3%、5.0%、8.3%,均低于对照组的43.3%、25.0%、21.7%、35.0%、31.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需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以无痛胃镜检查及无痛胃镜护理干预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对胃癌术后放化疗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胃癌术后需进行放化的疗患者按入院顺序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消化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进行干预护理后,SAS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胃癌患者放化疗患者,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1.
心理护理干预对胃镜检查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贺咏飞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5):111-11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胃镜检查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拟行胃镜检查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9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操作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检查前后的血压、心率、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皮质醇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检查后的SBP和HR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3.788,2.868),而且干预组检查后的血清NE、E与C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9.345,10.210,8.202)。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胃镜检查所致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2.
术前心理护理对胃镜检查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术前心理护理对胃镜检查的影响。本文对120例胃镜检查患者进行了观察。记录每例胃镜达到食管上口、幽门的时间以此作为检查顺利与否的指标。全部病例共分为2组。A组60例,术前心理护理内容包括讲述胃镜检查程序及检查中可能发生的不适。B组60例,术前与受检者随意交谈及讲述需配合事项而不对检查程序及可能发生的不适作任何介绍。研究发现,A组胃镜抵达食管上口及幽门的时间均显著长于B组。本文结果显示,恰当的术前心理护理,包括转移患者注意力;淡化受检感受是有效的术前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3.
纪惠荣  陈艺延 《中外医疗》2016,(24):160-162
目的:探究在胃镜临床检查过程中人文关怀的应用情况和效果分析。方法2015年1—8月期间,整群选取该院消化内科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2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110例),对照组在接受胃镜检查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接受胃镜检查期间实施人文关怀,对比两组患者的情绪状况以及患者的心率和血压指标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检查期间实施人文关怀其焦虑、担心和恐惧情绪比率78.19%明显低于对照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和血压指标的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实施人文关怀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同时避免出现心率和血压指标的大波动,值得在胃镜检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首次无痛胃镜检查患者焦虑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进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两组均行无痛胃镜检查,同时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评分、检查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分别为(36.34±7.32)分、(41.78±8.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患者检查后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无一例出现谵妄,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谵妄。干预组患者检查期间躁动、心率下降、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首次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实施全程围术期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缓解了患者的焦虑心理,降低了检查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从而有利于确保检查安全有效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龄无痛胃肠镜术后的风险防范与护理。方法:对130例高龄无痛胃肠镜患者检查后给予安全护理,生命体征,腹部症状、体征,排便性状等的严密观察护理。结果:130例患者检查后91例表现嗜睡,22例兴奋状态,无跌倒坠床发生;无误吸;1例患者在镜下治疗后7小时便血,经止血后痊愈。结论:无痛胃肠镜检查提高了患者耐受程度,由于高龄患者检查中风险高、基础病多等原因,术后仍存在一定风险,应重视检查后的观察与护理,以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儿童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在九江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Hp阳性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展开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检查配合度与检查效率、肠道准备清洁程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检查配合度、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检查操作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侧段、右侧段、横段结肠的清洁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应用于Hp阳性儿童检查中可有效提升其检查配合度、检查效率、肠道准备清洁度,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进一步提升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方彩妮  黄少娅 《当代医学》2012,18(20):131-132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手术中对实施有创血压监测的患者给予系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3月~2011年10月收治的在心脏介入手术中实施有创血压监测的19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系统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焦虑程度和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发生不良反应5例,患者焦虑程度(3.02±0.55)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17例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焦虑程度(5.26±0.77),满意度为87.6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脏介入手术中对实施有创血压监测的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异丙酚麻醉下无痛胃镜检查对患者血液动力学影响。方法选择2003年3月至2003年5月门诊胃镜检查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无痛组静脉推注异丙酚2.0mg/kg麻醉后检查,对照组行常规胃镜检查。观察2组患者检查前后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及检查前、中、后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于检查前后血浆NO、ET水平的变化有明显差异(P〈0.05),而无痛组则无明显差异。对照组于检查中心率和收缩压的变化幅度较大,与无痛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异丙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对血液动力学影响更小,是一种安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刘芳  李明  甘少光  张坤全 《海南医学》2005,16(12):19-20
目的探讨应用异丙酚麻醉辅助胃镜检查的可行性,评价其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800例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2组:麻醉组(400例)静脉注射异丙酚至患者进入镇静状态后进行胃镜检查;对照组(400例)按常规进行胃镜检查.观察2组前后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检查反应.结果麻醉组检查成功率、检查反应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检查前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异丙酚辅助胃镜检查是安全有效的,为无痛苦胃镜检查开辟了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20.
刘陆英 《中外医疗》2012,31(23):8-9
目的调查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焦虑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病人焦虑状况,对180例有焦虑倾向(SAS评分〉50分)的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而对照组则仅给予常规护理。结果介入治疗前两组病人焦虑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系统评估病人的焦虑状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的焦虑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