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书明  宗鹏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080-18082,18157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生态化进程的推进,生态经济区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等是国内学界研究的重点,主要对生态经济区的环境保护、生态经济体系建设、产业规划、城市竞争力、体制机制、战略定位等进行了探讨,但目前的研究还缺乏系统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需要使用大量能适应盐碱地生长的植物资源,以改善环境条件,构建盐碱地生态系统,改变原有的客土绿化治理模式,从而节约绿化成本,实现盐碱地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东营盐生植物园建园15年来,已成为国内首家收集耐盐植物种质资源最多、开展系统研究较早的专业植物园区。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正式批复后,将发挥盐生植物园的示范带动作用,这对促进黄河三角洲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2009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拉开了黄河三角洲高起点发展的序幕。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有机统一、开创高效生态经济新模式,将在这块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上大刀阔斧地展开。作为这一地区的黄河部门,社会又赋予了新的任务,不仅仅要日夜守卫这条母亲河,在继续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确保黄河安澜的情况下,还要积极投入到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去,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新时期的黄河管理部门应该立足行业、资源、区位优势,坚持"科学务实、积极作为、主动融入、加强发展"的方针,  相似文献   

4.
赵智 《油气储运》2010,(1):53-53
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国务院于2009年11月23日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以此为起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当前,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林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国务院批复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将黄河三角洲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粮棉、特色果蔬生产加工、经济林草基地。山东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实施蔬菜等五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指导意见》、《山东果业振兴规划》。滨州市作为国家黄河三角洲开发的主战场之一,果树资源多、区位、政策、技术、信息等优势明显,果树产业已成为全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6.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重点,如何依靠科技支撑实现高效生态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成为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文章从高效生态农业的本质出发,立足黄河三角洲区域特色和发展需求,分析明确了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建设的总体思路、支撑的重点领域,并研究提出了保障措施,以期探索出一条破解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难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东营市河口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优势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已成为国内外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也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就东营市河口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推动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跟踪、监测、评价和准确判断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以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水平为评价总体目标,以农业基础建设与物质装备水平、农业科技与农业劳动者素质、农业组织化与信息化水平、农业综合生产水平与经济效益、农业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为分级指标,构建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滨州市六县一区为评价单元进行了实证分析。结合对滨州市六县一区现代农业发展评价的分析,提出了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现代农业进程的建议。结果表明:构建的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科学、系统、简练,可操作性强,不仅可以此指标体系和相应评价模型评价黄河三角洲19个县(市、区)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也可以推广应用到全省各县(市、区),以便全面加快推进山东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9.
该文基于黄河三角洲地区近年来农村沼气工程发展现状,针对当前沼气工程发展面临的畜禽粪便原料不足,专业劳动力缺乏,管理与服务水平低下,户用沼气池使用率低下等问题,以党中央"十三五"规划和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内容为指导,提出了适合黄河三角洲地区沼气工程发展的转型升级对策,即将沼气工程建设与产业化、生态化农业相结合,促进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主要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黄河三角洲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挑战等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能对加快该地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和促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陈颖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8):69-70,73
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出台,长三角地区进入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区域内2省1市如何协调彼此间利益冲突和竞争,整合各自资源以谋求共同发展成为了当前长三角区域经济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了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的现状,继而分析了当前长三角区域合作的困境及成因,最后提出了构建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东北部黄河入海口处,包括现在的黄河入海口和1976年改道后的黄河故道入海口,面积15.30万hm2。它由东营市政府筹建和主管,在保护、科研监测和教育培训方面做出了明显的成绩,但在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旅游方面还停留在规划上,需要进一步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本文就拟在这些方面作一些探讨,提出一些建议,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及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玉珍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745-1746,1787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我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阐述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类型,全面调查了湿地中的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丰富的湿地类型和众多的生物资源构成了中国最美的六大沼泽湿地之一.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三角洲地区未利用地资源丰富,加快未利用地农用开发,是推进该地区建设的关键和重要突破口。本文阐释了该地区未利用地农用开发的基本思路和原则,结合该地区土壤、水源和农作物分布,规划了开发空间布局,并提出了适合该地区的农用地开发具体技术措施,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崔广州  张绪良  张朝晖  徐宗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599-12600,12687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是我国暖温带最典型的新生湿地生态系统。近年来,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发生了景观破碎化、植被退化、污染、物种减少、外来有害物种入侵等变化,影响了黄河三角洲海洋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保护黄河三角洲自然生态环境,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湿地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开展湿地资源调查评价和监测、加强对湿地的综合保护治理,减缓湿地退化,促进湿地的可持续利用等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为了开发利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和丰富该地区的牧草种质资源,本研究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开展了柳枝稷引种试验,对柳枝稷在该地区的育苗、田间移栽和后期管护等进行了详细阐述.结果表明,柳枝稷育苗出苗率高,苗期移栽成活率高,均达到90%以上;2年试验过程中,柳枝稷鲜草和种子产量最高分别达到7350 kg/hm2和203 kg/hm2,表明柳枝稷产量高,耐寒、耐盐碱能力较强,可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规模化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角洲具有丰富的后备土地资源,将边际性土地开发与生物质能源发展相结合,有利于该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生物质能原料的高效、可持续供应。在深入分析黄河三角洲水土资源和农村生物质能源利用现状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生物能源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探讨了甜高粱、菊芋、柳枝稷和蓖麻等能源植物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化土地规模化种植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从技术、政策和市场等方面提出了促进黄河三角洲生物质能发展和边际性土地开发的几点关键建议,对当前黄河三角洲水土资源科学开发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芝麻—大球盖菇轮作技术,可以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芝麻秸秆经济效益,改善土壤盐碱环境,实现黄河流域盐碱地高质量发展。本文阐述了黄河三角洲发展芝麻—大球盖菇轮作技术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期为推动芝麻—大球盖菇轮作技术的推广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黄河两岸植被的差异性,更好的了解黄河三角洲湿地的植被资源,在黄河两岸分别选取较为典型的地区,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黄河北岸的物种多样性略高于南岸.根据重要值、生态位宽度以及生态位重叠几个指标的计算,可以看出芦苇在两岸的群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两岸调查区域内的群落主要构建种.黄河北岸的植被主要以盐生植被为主,由于在黄河南岸实施恢复工程,南岸的植被中则出现了香蒲等物种,代表了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演替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