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对伏气实质的看法,众说纷纭。有主伏寒化温者,有主伏暑晚发者,有主四时伏气说,有主杂气说。究伏气学说源流,始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尔后《伤寒论·伤寒例》中指出:冬时  相似文献   

2.
时行病为晋·王叔和《伤寒例》首先提出。王氏以六淫作为外感病的病因,并分为四时正气和时行之气为病二大类。所谓时行之气,即非其时而有其气,如春应暖而反大寒,夏应热而反大凉,秋应凉而反大热,冬应寒而反大温,这是与四时正气相对而言的反常的四时气候变化。时行病由时行之气所致,都系感而即发,概属新感范畴。因其“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故又称时行之气为时疫之气,这说明王氏已认识到时行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时疫病,见于明吴又可的《温  相似文献   

3.
试论《内经》理论思维的深层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理论思维的深层结构问题,是一个具有永久魅力的理论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深刻揭示,是理解中医理论的一把钥匙。在此,笔者拟从以下几方面作一尝试性的探索,并盼就教于医界同仁。 一、《内经》理论思维的时空框架 首先,我们注意到在《内经》中,时间因素远比空间因素受到更多的“青睐”。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与人体相关的时间因素是《内经》理论思维的重心。所谓“天有五行御五位”(《素问·天元纪》)、“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素问·宝命全形论》)、“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素问·咳论》)、“脉得四时之顺,曰病无他;脉反四时及不间脏,曰难已”(《素问·平人气象论》)、“失时反候者,百病不治”(《灵枢·卫气行》)等等,便是明证。  相似文献   

4.
非典型肺炎早期的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非典型肺炎属中医时疫春温病范畴 ,亦称时疫肺热病。它的早期特征属风温范畴 ,是感受风热毒邪(又称异气、疫气、戾气、杂气等 )引起的以肺卫表热为初起证候的温病。《素问·刺热篇》中说 :“肺热病者 ,先淅然热厥 ,起毫毛 ,恶风寒 ,舌上黄 ,身热 ,热争则喘咳 ,痛走胸膺 ,不得太息”。今年非典的病情 ,当属于中医学的肺经温热病 ,可称之为“肺瘟”。风温在我国是冬春季的常见病 ,而且常常造成大面积流行。清代医学家陈平伯在《外感温病篇》中提出 :“风温为病 ,春月与冬季居多 ,或恶风 ,或不恶风 ,必身热 ,咳嗽 ,烦渴。此风温证之提纲也。”…  相似文献   

5.
人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灵枢·岁露篇》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素问·六节脏象论》又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这些论述都说明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对中医养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人在自然界中生存,既离不开时间、空间环境,又离不开社会环境,因此说中医养生既是整体的,又是立体多维的。  相似文献   

6.
"冬刺井"临床意义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刺井”、“冬取井荥,必深以留之”等理论,是《内经》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提出来的一种择时取穴法。考其运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脏气应冬,脏病取井古人认为,“人与天地相应”,不同的季节气候、地理环境都会对人体的生理、病理产生影响。因此,《灵枢·本藏》说:“五藏者,所以参天地,副阴阳,而连四时,化五节者也”。《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则明确提出:“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中。……冬者盖藏,血气在中,内著骨髓,通于五藏。是故邪气者,常随四时之气血而入客也”。四时之气,各有所在。冬主闭…  相似文献   

7.
<正> 其他四时温病概要吴鞠通《湿病条辨·上焦篇》对其他“四时温病”的概念,有简明论述。曰:“湿热者,春末夏初,阳气弛张,温盛为热也。……温毒者,诸温夹毒,秽浊太甚也。暑温者,正夏之时,暑病之偏于热者也。湿温者,长夏初秋,湿中生热,即暑病之偏于湿者也。秋燥者,秋令燥烈之气也。” 1.“暑温”的概念:暑温为暑季多种热  相似文献   

8.
伏邪探源     
<正> 伏邪源流最早应追朔到《内经》时代。在《内经》文字记载中虽无伏邪之言,但有伏邪之实,并对伏邪基本概念、伏邪成因、病机、部位以及伏邪所发病证作了较为全面地论述,为后世伏邪学说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伏邪最初概念为:“邪气留连”(《素问·生气通天论》)、“久留而不去”(《灵枢·贼风》)等。伏邪成因多为先感正邪,正邪者四时感之主气也,如春感风、冬感寒等。伏邪部位多见“血脉之中、分肉之间”(《灵枢·贼风》)等。“因加而发”是伏邪发病的重要病机。当伏邪久留隐伏,若卒然喜怒不节、饮食不适、寒温不调、邪气相袭、诱因相触、新旧之邪相合,则因加而发之。其具体病证《内经》概括性地提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四大病系。以“夏伤于暑,秋必痎疟”为例分言之,夏季伤暑,即感受了正邪,若  相似文献   

9.
冬令进补,是人类长寿保健的秘诀之一。中医经典《素问·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大意是说,天与人是相应的,人体必须依赖天地这一大自然的气化而生存,要适合四时气候变化的法度才能成长下去。四时之气,即春生、  相似文献   

10.
一、肺通天气固寿命《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是说人体的构成离不开气;《素问·六节脏象论》又指出“天食人以五气”,是说人一但生命形成之后,则需要天地之气采维持生命活动,说明气与肺关系密切,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天气通于肺”;《六节脏象论》又说“肺者气之本”,二者表明肺不仅能主呼吸之气,还能主一身之气,因此凡人体所需之气离不开肺的作用。如果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