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能有效避免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机械损伤、静脉炎及药物的渗漏,广泛用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静脉高营养、化疗等患者.肿瘤患者治疗时间长,抗癌药物多为化学剂或生物制剂,大剂量药物综合化疗的应用及反复多次静脉穿刺,易损伤血管,直接造成机械性静脉炎,应用PICC可使各种化疗药物经导管直接进入患者的中心静脉处,从而迅速稀释,大大地降低了药物对外周血管的损伤.我科对需作多疗程大剂量化疗的47例患者应用PICC技术,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肿瘤患者进行化学药物治疗时,化疗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大,可导致化学性静脉炎和静脉周围炎药物外泄,造成组织损伤坏死,甚至致关节强直、肌肉萎缩等。目前大多数化疗药物均由静脉给药,要保证药物及输注液体安全,为患者选择最适合的输液工具,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用于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治疗及化疗用药等,它能为患者建立一条好的静脉通道,可以减少患者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减少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3.
PICC即从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以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及化疗.肿瘤患者往往需要4~6个周期的化疗.因化疗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强,易损伤血管内膜,外渗引起静脉炎与组织坏死[1].加上肿瘤后期大量高营养高渗液体输入,往往因反复穿刺造成皮肤血管损伤,增加患者痛苦,甚至使治疗不能顺利进行,本文指出采用PICC接可来福输液接头的方法为化疗患者输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操作方法及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置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属长期留置导管[1]。肿瘤患者需要静脉化疗和胃肠外营养,因反复化疗、长期输液和静脉高营养,对血管造成损伤,周围静脉穿刺困难,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也给护理操作带来了难题。PICC为肿瘤患者解决了反复静脉穿刺的问题,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应用化疗药物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采用外周静脉穿刺给药因反复穿刺的机械刺激及局部药物外渗而易导致外周静脉及组织坏死。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使化疗不能顺利进行。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可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5天-1年的治疗通道。我科自2003年12月-2005年10月对肿瘤化疗患者行PICC导管术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特别是化学治疗或放化疗同步的患者[1]。利用PICC导管可将药物直接输送到血流量大、流速快的中心静脉,避免了患者因长期静脉输液或输注化疗药物带来的血管损害,减轻药物对外周血管的刺激,降低了静脉损伤,得到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认可[2]。但随着血管条件差的患者不断增多,超声引导下赛丁格技术被越来愈多的应用于PICC置管术  相似文献   

7.
中心静脉置管(PICC)化疗是肿瘤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由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患者常承受渗漏性损伤及静脉炎的痛苦,而血管的破坏,往往会影响患者后期的治疗。因此,建立好静脉通道,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因反复穿刺而带来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保证化疗过程顺利地完成。对于多程化疗及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选用PICC作为建立静脉通道的首选方法。但因其为有创治疗,不可避免地存在并发症和风险,如处理不当,会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增加患者痛苦,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朱晓红  宋岩  马彬彬 《河北医药》2010,32(19):2773-2774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并使其顶端位于上腔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PICC适用患者:需要中长期输液而外周表浅静脉不好;肠外营养;抗生素、高渗透压溶液或化学药物的长期治疗。对需要长期化疗的肿瘤患者,PICC应作为建立静脉通道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大型手术、危重患者的抢救。其操作简单、安全,维护方便,不仅可减少反复静脉穿刺带给患者的痛苦,更重要的是能避免化疗、高渗、高浓度药物对血管的损伤,提高患者  相似文献   

10.
李建平  徐桂芝  武晓红  韩彦霞 《河北医药》2011,33(19):3014-3015
肿瘤患儿应用经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不仅减少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损伤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从而保护外周静脉,减少局部不良反应,保证化疗全过程的顺利进行。由于肿瘤患儿年龄小、活泼好动、保护意识差等特点容易发生PICC导管末端断裂,影响导管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1.
<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技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利用外周血管通路,将导管放置于上腔静脉的技术[1]。放置于皮下的导管开口可以有效地为化疗药物、全静脉营养等提供通路,降低化疗药物等对血管的损伤作用[2]。但因导管需要长期留置,且位置不可移动,尤其是肿瘤化疗患者,化疗时间常可达1年以  相似文献   

12.
<正>肿瘤化疗患者由于治疗周期长,使用方案中多种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具有明显刺激性,为了保护血管和保证化疗顺利完成,肿瘤患者常选择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但在临床操作过程中,PICC导管总不能够达到  相似文献   

13.
李春燕  李锐 《现代临床医学》2012,38(4):311-313, 316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uy 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使导管头端到达上腔静脉的下1/3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1]。PICC置管操作简单、穿刺成功率高,带管时间长(7天至1年),可避免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可以有效避免因长期输注化疗药物和高浓度药物等对血管的  相似文献   

14.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从外周静脉包括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及头静脉等静脉穿刺,并将导管尖端置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方法;临床主要用于补液、药物治疗及血流动力学监测。PICC管操作简单,置管成功率高,安全,留置时间长,不需换管,节省时间和人力,是一项安全有效、推广性强的护理技术。PICC管在肿瘤化疗中应用能预防和减少化疗性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发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在肿瘤科PICC的临床使用中,由于带管时间长、患者长期在院外活动、肿瘤化疗患者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导致PICC置放后常发生穿刺点局部感染、全身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使导管头端到达上腔静脉的下1/3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1]。PICC置管是一条安全科学的静脉输液途径,具有留置时间长、操作简单、使用安全、对患者创伤小、定位准确等优点,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实践中。尤其对肿瘤化疗患者,应用PICC可减少频繁穿刺和化疗药物对静脉的影响,为肿瘤患者多程  相似文献   

16.
<正>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可避免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减轻化疗药物对血管和周围组织的刺激,且省时省力,并发症低,现已在临床广泛使用[1]。因PICC价位较高,且反复插管造成患者心理紧张,经济负担重,因此许多患者在化疗间歇期间强烈要求带PICC管出院[2]。而多数肿瘤化疗患者的特点是长期治疗,住院化疗时间短,化疗间歇休养时间长,故PICC置  相似文献   

17.
外周静脉中心导管(PICC)是由周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肿瘤患者需要长期静脉化疗和胃肠外营养。常规的静脉穿刺对血管损伤大,易致周围静脉炎,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也给护理操作带来困难。PICC置管减少了患者每天穿刺带来的痛苦,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2008年1月-2009年12月对39例术后化疗患者进行了PICC置管。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PICC(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减少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刺激或渗漏导致的局部组织坏死,特别适用于白血病化疗患者。PICC作为一种可长期使用的静脉化疗途径,因具有安全、可靠等优点而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但PICC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如静脉炎、穿刺点感染、导管脱出、睹管等。为预防其并发症,加强PICC导管护理是关键。我科对白血病患者106例化疗期间选择PICC置管,并加强对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肿瘤患者需多周期化疗,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既可以减少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损伤和局部组织刺激,从而达到保护外周静脉,减少局部不良反应,保证化疗过程的  相似文献   

20.
张倩 《家庭医药》2016,(6):167-168
正化疗是肿瘤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有效,及时足疗程的化疗不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疗,还可以切实起到延长生命甚至治愈疾病的作用。而化疗药物对血管的伤害是极大的,同时大多数肿瘤患者除了需要接受多次的化疗以外还需要长期使用高渗液体及静脉高营养。这些药物对外周静脉血管极易造成损害,而PICC导管为此类病人提供了一个全程化疗的可靠静脉通道,减少化疗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痛苦,为治疗和护理创造条件。故如何维护PICC导管,正确处理并发症,延长导管寿命,成为了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