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青草沙水库位于长江南北港分流口下游,河势、地形及水动力条件非常复杂,一次性深滩圈围面积大.龙口位于水库下游深槽段,技术难度、组织难度都非常高。本文通过对水库新建大堤进展、阶段性施工顺序、设置二个龙口合龙的必备条件进行分析,保证龙口顺利合龙。  相似文献   

2.
龙口下游水深对截流难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洲坝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其截流水力学指标在当时国内甚至国际截流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认为这与龙口下游较大的水深有关.试验研究结果显示,龙口下游水深 ht 与龙口上下游落差z有密切关系,ht的增大可使相对落差z/ht明显减小,z/ht的减小有利于抛料在戗堤前沿冲刷面的稳定;同时,龙口下游水深的增加,能有效降低河槽底部流速和垂线平均流速,而抛石重量对流速的变化非常敏感,流速的降低,可使抛石重量大大降低,从而降低截流难度.  相似文献   

3.
三峡工程明渠截流龙口流速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三峡工程截流龙口的复杂边界条件及水流运动的基本特征,分析研究了截流龙口纵横断面和垂线流速分布特性及规律性.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上龙口堤头流速约为龙口中部流速度的1.07~1.69倍,平均为1.25倍;龙口的垂线流速分布不呈指数形式;龙口最大流速一般出现在龙口下游15~35 m处.  相似文献   

4.
根据万家寨水利枢纽和龙口水利枢纽设计代表年典型日下泄流量过程,采用一维非恒定流水动力学模型进行模拟,分析龙口水利枢纽建设对下游河道的反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龙口水利枢纽位于黄河干流万家寨和天桥两枢纽之间,合理确定其最小下泄流量,可提高下游龙门、潼关断面预警流量的保证程度,减少万家寨电站调峰不稳定流对下游取水口和电站的不利影响,提高梯级电站的综合效益,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做出贡献。通过对万家寨、龙口、天桥等水利枢纽的长系列联合调节计算,分析提出了天桥水电站最小下泄流量应按190m^3/s控制,相应要求龙口最小下泄流量为60—130m^3/s。  相似文献   

6.
三峡右岸导流明渠系人工开挖形成的过水建筑物,河床摩擦系数降低,为有效减少截流时抛填材料的流失,加快截流进度,通过研究和试验,通过上、下游龙口加糙拦石坎措施,解决了提前截流的技术难题,下游龙口首次使用合金钢网丝兜护底加糙,有效地解决了抛投材料的稳定问题,保证截流成功。  相似文献   

7.
水电文摘     
WZ427.开发建设黄河龙口水利枢纽的必要性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李培基、张昕为《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撰文,阐述了开发建设黄河龙口水利枢纽(以下简称龙口枢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文章首先从黄河流域划上介绍,龙口枢纽位于黄河中游北干流托克托———龙口段尾部、山西和内蒙古交界地带,上游距已建成的万家寨水利枢纽25.6km,下游距已建成的天桥水电站约70km。由于黄河北干流托龙段落差集中,水能资源丰富,建坝条件较好,因此,解放后历次黄河流域规划和河段规划均将北干流列为梯级开发的重要河段,而龙口枢纽一直被列入规划…  相似文献   

8.
桃源水电站二期工程截流龙口合拢按上游来流量不大于500 m3/s进行施工设计。根据水工模型试验及水力学计算成果,截流方式采用单向双戗立堵法截流,上、下游戗堤同时从右侧向左侧进占,仅上游单戗堤进行龙口合拢施工,取龙口宽度30 m时进行龙口合拢施工。截流施工中克服了分流条件差、准备时间短、备料不足等诸多困难,从截流准备到截流成功,只用了20余天。  相似文献   

9.
龙口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已建的万家寨水利枢纽下游,工程任务是发电和对万家寨电站调峰流量进行反调节。龙口水利枢纽4台大机组承担晋蒙网的调峰任务,1台小机组在系统基荷运行,泄放反调节流量,可以对万家寨调峰下泄流量进行反调节,坦化下泄流量过程。  相似文献   

10.
葛守西  邹冰玉 《人民长江》2003,34(Z1):71-73
在江河截流施工中,龙口落差随龙口口门进占而快速加大是一种特殊的水文现象.实时跟踪是动态系统预报的基本方法,在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和明渠截流期,应用水位实时跟踪技术于龙口落差预报均获得成功.建立龙口上下游水位的实时跟踪模型,选择系统的输入变量①坝址上游来水流量;②葛洲坝水库日调节影响;③龙口施工影响.系统的输出变量是代表龙口上游水位的茅坪(一)站水位和代表龙口下游水位的三斗坪站水位.对茅坪(一)水位跟踪预报采用4输入(奉节流量、葛洲坝坝上水位、上龙口水面宽、下龙口水面宽)1输出模型.对三斗坪水位跟踪预报经比较后发现它基本上不受龙口宽的影响,只采用2输入(奉节流量、葛洲坝坝上水位)1输出模型,可供今后开展类似预报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江河截流过程中,随着戗堤的移动,龙口处河床及河岸边界条件不断变化,给截流设计中的水力计算带来了很大困难。以瀑布沟水电站为研究对象,通过经过验证的数学模型计算,获得了截流期间设计流量Q=1 000m3/s,龙口宽度发生变化时,坝区附近研究水域内流态的变化情况,得到了不同口门宽下龙口附近的水力参数,包括断面平均流速、断面平均水位、垂线平均流速等。计算结果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计算龙口处的平均流速、戗堤上下游水位落差、龙中最大流速等结果与试验值较接近,可为水电站的安全截流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某水利枢纽位于西江干流浔江下游河段,枢纽坝轴线跨两岛三江,分三期导流,三期中江截流截断中江天然河槽,江水通过外江泄洪闸下泄,截流标准为相应时段5年一遇平均流量,截流设计流量2 030 m3/s。实施截流时,由于外江上游围堰拆除不到位及船闸导航设施影响,外江实际分流能力远小于设计预期;又受到珠江补淡压咸调水控制流量不小于1 800 m3/s的限制,截流进占速度受限,截流历时延长;龙口河床2 m厚覆盖层全被冲刷,右侧裹头受淘刷,坡脚护脚钢筋铅丝笼全部坍塌,护坡钢筋铅丝笼裹头下沉,截流戗堤堤顶出现裂缝;进占缓慢使得中江下游河道退水明显,龙口下游水位低于设计下游水位2 m,龙口最终落差远大于设计值(达4.09 m),施工难度及风险加大。文章具体分析了截流难度增加的原因,梳理了应对措施,总结了最终成功截流的经验,为今后类似工程制定截流方案与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溪洛渡水电站大江截流工程,采用双向进占、单戗立堵方式截流。解决了截流龙口水位落差大、流速大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4.
双戗堤截流时下戗堤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立堵截流计算的核心内容是龙口流速的求取,因为龙口流速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截流时所选择抛投料粒径的大小,可以说是衡量截流难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在分析单戗堤立堵截流龙口流速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在双戗堤立堵截流中,当上戗堤最困难的时候,也就是流速最大的时候,下戗堤是否能够壅水,从而降低上戗堤的截流难度这个问题,论证了双戗堤立堵截流水力控制条件的正确性,为双戗堤立堵截流的顺利施工提供判断依据一  相似文献   

15.
银盘水电站三期明渠截流期间,由河床溢流坝段预留缺口分流,为提高三期围堰挡水发电水位,将预留的4孔缺口提前封堵2孔,导致三期明渠截流落差达到5.49 m,截流难度增加。通过水力学试验与计算分析,设计研究了龙口位置与宽度、堰顶高程、戗堤分段进占方案,以及抛投料选择等,实际截流施工中,采取充分利用材料抗冲特性,加大抛投强度等措施,保证了截流施工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6.
宽戗堤截流龙口水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模型试验对宽戗堤截流龙口范围内的水流特性进行系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宽戗堤宽度与总水头的比值B/H0在3.1~5.7之间时,随着戗堤宽度的增加,戗堤表现出宽度效应,龙口内水面形态由单降型流态变为双降型流态,龙口中下部流速降低明显,龙口前壅水高度逐渐增大;当B/H0>5.7时,戗堤的宽度效应减弱;当B/H0<3.1时,龙口区域没有宽度效应。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初步研究了各因素对宽度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浅析浦东机场3~#围区龙口合龙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龙口合龙实施过程中,龙口工程的构筑、保护及安全合龙成为整个大堤施工的关键和难点。结合浦东机场圈围工程的工况及水文气象条件,重点分析龙口合龙的施工技术,以供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8.
针对深厚淤泥软土滩涂的海堤龙口抗水流冲刷能力较差的问题,对海堤龙口水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依据水力学理论及水量平衡原理建立了海堤龙口水力计算基本方程,该方程为非线性常微分方程,一般情况下难以给出精确解析解,依据数值分析理论利用经典四阶Runge-Kutta法结合MATLAB数值计算软件编程可给出数值解;另外,利用正弦函数拟合外海潮位周期变化特性,利用二次函数拟合围区库容-水位关系曲线,结合相关数值等效分析法及海堤龙口计算经验,给出了海堤龙口最大水位差与龙口宽度之间的近似解析计算方法;最后通过工程案例,利用MATLAB数值分析软件计算对比分析,认为本算法能满足工程实际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三峡水利枢纽大江截流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峡工程施工导流采用“三期导流、明渠通航”方案。二期施工围左岸,进行主河床截流,迫使江水从右岸导流明渠下泄。截流流量为11月下旬的20年一遇最大日平均流量14000m3/s,截流时间选在1997年11月中旬,采用上游单戗堤立堵截流方案。龙口位于主河床深槽右侧,龙口宽130m,最大水深达60m。为防止戗堤头部坍塌,在龙口段先行平抛垫底。龙口进占由两岸同时进行,投抛材料为块石和石渣。设计龙口水位落差0.51~0.71m,口门流速2.13~2.73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