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护理安全管理在产房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能够有效避免产房护理风险,确保母婴安全,将产房工作与产妇安全紧密联系,使助产士、护士明确服务对象,增强工作责任感,对产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并进行护理风险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达到避免产房护理风险发生,保证护理质量的目的。通过护理安全管理,形成安全文化意识,减低护理差错发生,将护理安全管理运用到产房产妇中,是保证护理质量及母婴安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护理安全影响因素,提高护理风险防范能力,为保证患者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解放军驻浙3所三级综合性医院的工作满1年的581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90%的护理管理者认为不安全因素是由于护士工作繁杂、违反了制度与简化流程所致;86%的护士认为工作经验缺乏、护理应急能力差是护理意外处理不力的重要因素;80%的护士认为环境和患者的因素至关重要;70%的护士认为药品与设备的规范管理可以降低护理风险.结论 提高护理安全质量的意识、强化制度管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综合素质、积极探索预警防范的前馈控制模式、建立和完善护理安全评价体系,是保障住院患者安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强化安全管理在防范护理风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5年6月强化护理安全管理,主要措施有强化风险培训、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分层分组管理等措施,与2014年6月—2014年12月未实施风险管理进行比较,分析强化风险管理后护士安全管理意识、护理质量及护理风险事件的变化。[结果]强化风险护理管理后,护士的风险因素认识、安全管理认识、对安全管理的态度等评分均高于管理前(P0.05);护士的基础护理、护理操作、消毒隔离、风险评估等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管理前(P0.05);护理差错率、护理缺陷率、护理投诉率低于管理前,主动呈报率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强化护理安全管理能有效提高护士的护理安全管理意识,提升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分析手术室相关的风险因素,确定影响手术室护理风险的关键因素,为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和制订合适的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总结手术室护理风险相关因素,统计不同风险相关因素导致的满意、投诉及护理差错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主要涉及人员因素,护患关系因素,技术因素和管理因素.各因素均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护理差错出现.结论 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对减低手术室护理风险有重要意义,对护士定期培训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性.  相似文献   

5.
结合临床实际,剖析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通过完善护理风险制度、加强护士业务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法律意识、积极开展疾病科普知识的宣教、落实药品管理及抢救仪器和设备的管理,使护士对护理风险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患者安全度提高。落实风险制度,加强监督管理,提高护士自身素质是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我院儿科ICU护理风险管理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儿科ICU护士54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我院儿科ICU护理风险管理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学历、职称、ICU工作年限、仪器、感染、护士素质、系统及协作为我院儿科ICU护理风险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护士素质、系统因素及协作因素为我院儿科ICU护理风险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护士素质、系统因素及协作因素为护理风险管理的独立影响因素。管理者应加强培养护士核心能力及价值观,强化护士队伍整体工作态度,建立以科学技术、风险防范为主的风险管理队伍;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风险上报管理系统;加强医护患间的相互配合和默契程度,推动儿科ICU科学安全治疗的持续发展,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提高临床风险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ICU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探讨我科ICU护理安全管理对策。方法:针对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如人、环境、设备、技术、制度及工作流程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对策管理。结果:我科护理安全质量较2007年度明显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由原来的96%上升至99%。结论:完善工作流程并有效落实,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能杜绝或降低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保证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分析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隐患,采取有效措施,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急诊护理隐患主要为病人因素、社会因素及护士因素。对此,作者进行了原因分析并重新制定规章制度,实施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包括提高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重视护患沟通,优化服务;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急救技能;确保规章制度的贯彻实施;保障转运安全。作者认为有效的应对措施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风险管理在糖尿病专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糖尿病专科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提高护理质量.分析糖尿病专科护理风险因素.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加强风险管理,关注糖尿病患者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护士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减少.风险管理为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有效管理方法,其结果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高静 《全科护理》2014,12(8):739-740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保证护理安全。[方法]分析70例护理风险事件存在的种类、性质、原因、人员等。[结果]70例护理风险事件中,护理缺陷62例,护理纠纷3例,护理事故5例;组织管理因素6例,病人和家属因素16例,药物及医疗器械因素12例,医疗护理技术因素20例,护士个人因素16例;工作年限≤2年的护士占68%,3年~5年的护士占25%,6年~10年的护士占7%。[结论]低年资护士是发生风险的高危人群,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护理风险事件,加强环节管理,提高护士防范意识,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管理的方法,规避护理风险,保证护理安全。 方法 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护理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加强护理风险的监测;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不断加强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对年轻护士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培训及考核等方法。 结果 护理缺陷及护理差错明显减少;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均提高。 结论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有效规避护理风险,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的方法,规避护理风险,保证护理安全。方法采取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制订并完善《护理安全管理手册》;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加强护理风险预测;完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加强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及对年轻护士专业基础知识培训等方法。结果护理缺陷及护理差错明显减少(P<0.01或P<0.05);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均提高(P<0.01)。结论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有效规避护理风险,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护士工作中的各种护理风险因素和防范对策。方法 从新护士特点、新护士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风险因素及相对应的对策进行综述。结果 新护士是发生护理风险的高危人群之一,在护理技术、护患沟通、法律意识、护理书写、责任心、心理压力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结论 为确保护理安全,需加强新护士的规范化培训。  相似文献   

14.
安全文化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体会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安全文化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将安全文化应用到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安全观念;针对手术室常见风险因素,制订有效的防范措施;建立护理差错主动报告制度;加强与合作者及病人的交流沟通等措施,提高护士的防范意识和能力.结果 护理差错及缺陷的发生率降低,医生及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及预防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方法评估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制定常见风险的应急处理程序,通过培训考核等方式强化护士的风险意识,加大风险监控。结果提高了护士的护理风险意识,促进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监控,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法评估精神科护理风险问题,关注精神科患者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安全管理措施,加强风险管理。结果护士风险防范意识明显提高,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减少。结论风险管理是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有效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护嘱在骨科护士分层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如何有效应用护嘱规避护理人力资源相对不足及人员结构不合理带来的护理安全风险,保证护理安全和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方法:设计骨科护嘱单,由骨科护士分层应用。结果:护嘱与骨科护士分层使用相结合,能保证护理安全,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结论:护嘱在骨科护士分层管理中的应用能充分发挥不同层级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风险发生的诸多隐患因素及管理对策。方法: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完善规章制度、护理应急预案以及工作流程改进,注重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结果:护士的风险意识增强,一般护理差错明显减少,无严重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结论: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可最大限度地规避护理风险,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9.
手术护理风险可能存在于包括管理在内的各个工作的各个环节。作为手术室护士,只有充分认识护理工作中相关风险因素,才能有效避免风险。现将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管理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确保医疗护理安全。方法对雾化吸入治疗时存在的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管理对策。结果护士在雾化吸入治疗时风险意识明显提高,无严重不良事故发生。结论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律教育、安全教育,健全和完善各项护理安全质量监控管理,规范工作流程,控制护理不安全行为,有助于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从而将护理风险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