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在大幅度提升我国国民收入的同时也使国内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其中重金属污染就是典型的工业污染类型。与其他污染类型不同,重金属污染物对土壤造成的破坏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影响了土壤的质量,进而导致土壤中的植物受到污染。因此,相关技术检测部门需要对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种类和含量进行全面的检测,只有这样才能对土壤有针对性的防护与治理,防止土壤污染的进一步加重。在此背景下,该文以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为切入点,对当前土壤重金属快速监测技术进行了重点分析,并阐述了土壤重金属监测技术的应用前景,最后总结了如何才能做好土壤重金属快速监测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对于包装材料而言,油墨和承印物在成品中占据较大比例,对油墨产品中重金属的检测不仅关乎印刷一线工人的职业健康,同时也关乎产品在社会中的影响。对包装承印物中重金属的监测也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对于一些应用在食品中的材料,其中的重金属可能会污染包裹的食品,最终对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对包装材料中重金属检测,不仅是对印刷工作者的保护,也是对消费者身体健康的保障,符合绿色印刷的理念。本文从重金属检测方法角度出发,着重分析目前较为流行的检测方法的特点,为企业或研究人员对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该文首先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与危害,接着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监测技术做了简要的介绍,最后对土壤重金属监测质量的控制进行了总结,通过该文的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的准确性,为我国的土壤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苏昀  仲君 《中国科技博览》2012,(12):264-264
大气重金属和SO2污染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在分析重金属和SO2污染物的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大气重金属和SO2污染监测原理,提出植物对重金属和SO2污染物的监测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不同地区、不同海拔的大气污染进行监测,得出有益的结论,以指导我国当前的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5.
近红外透射式谷物蛋白质含量在线监测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广军 《光电工程》2001,28(2):19-22
采用近红外透射光谱分析技术,建立了用于谷物加工过程中的蛋白质含量在线监测系统。宽光束照射、透射光谱的二阶微分处理和基于人工神经元网络的标定方法是保证监测系统有效工作的关键。同时建立了用于小麦蛋白质含量现场在线监测的最佳BP(Back Propagation)网络,春SEC=0.12%,SEP-0.15%。该监测系统的研究不仅可以直接应用于谷物成份含量的在线监测,而且所涉及的方法也同样适合于其它光谱分析应用。  相似文献   

6.
重金属废水一直都是对环境产生重大污染的污染源之一,目前,我国重金属废水污染很严重,形势十分严峻,而这些污染的主要来源就是采矿、金属加工、化工、印染和电镀等一系列行业。对低浓度重金属废水经常采用的处理方法就是吸附法、离子交换法等,但是应用这类方法在处理重金属废水时,还是会存在一些问题,使最终的处理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该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可利用纳米吸附剂处理重金属废水的设备及方法,并与其他重金属处理方法进行简要的对比。  相似文献   

7.
刘烨  宁平  李凯  汤立红  王盼  黄彬  刘贵  李山 《材料导报》2014,(17):106-110,116
大气重金属污染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而工业烟气是大气重金属污染的重要贡献源,因此工业烟气中的重金属离子脱除技术已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总结了关于大气中重金属污染控制的研究现状,综述了3种常见重金属污染离子汞、铅、镉(Hg、Pb、Cd)的来源、迁移分布、生物毒性及其脱除方法,同时提出了大气重金属污染未来研究可能关注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8.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之一。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目前生物修复技术已开始成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主要处理技术,该文系统介绍了主要生物修复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技术测定重金属含量的分析原理及优、缺点,通过实例论述了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在大气、废水、土壤等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根据目前的应用情况,探讨了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发展趋势。降低成本、开发简便测试方法,辅以综合测试技术,减少前处理,多金属共同测定是大面积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技术测定环境中重金属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土壤重金属固化稳定化的环境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固化稳定化是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主要技术之一,固化材料的环境材料理念加强尤为重要。环境材料是具有最低环境负荷和最大使用功能的人类所需材料,具有功能性、环境友好性和经济性三大特征。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点位污染达到19.1%;治理途径有物理技术、化学技术、生物技术;化学技术有淋洗和固化稳定化(S/S)技术,实际应用中70%以上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选择后者。固化稳定化的环境材料的类别可分为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氧化还原材料;环境材料的应用应结合重金属类别及其污染程度、修复目标和当地的土壤、气候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并与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等集成。结合国内外土壤重金属固化稳定化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环境材料作用机理,主要包括沉淀作用、吸附作用、配位作用、有机络合和氧化还原作用等,核心是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和化学形态,降低其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围绕土壤重金属固化稳定化研究的系统化,提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应用基础研究框架,包括材料与重金属、材料-土壤-重金属、材料-土壤-植物-重金属、材料-田间-作物-重金属以及重金属治理的综合评价等5个层次,这是促进环境材料基础与应用研究结合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土壤重金属检测方法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研究和探索土壤重金属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化学、物理、生物三大类土壤重金属检测常用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电化学分析方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法,测汞仪法;酶抑制法和生物传感器法等,并总结了各种检测方法的特点及应用中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土壤重金属检测发展方向,以期为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周云 《中国科技博览》2009,(32):364-365
地表水水体中重金属(铜、铅、镉、锌)的监测方法目前主要有直接法和螯合萃取法是两种,该两种方法均是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量试样的吸光度值,经校准曲线查出水体中的重金属含量。二者在检出限、精密度、稳定性、适应性、差异性和操作方法等存在一定差异。为提高今后水环境监测成果质量,拟做此比测实验。通过此实验将直接监测法和螯合萃取法进行一系列的对照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而确定在日常生产中最适合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江湛如  雷鸣  龙九妹  邓思涵  谭迪 《材料导报》2017,31(Z2):210-213
天然矿物材料常被称作"万能材料",其中天然非金属矿物材料近几年被应用于环境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治理当中。由于受到重金属种类、污染程度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天然非金属矿物材料处理重金属污染的效率有所降低。研究表明,通过表面活性剂活化、有机改性等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天然非矿物材料处理重金属污染的效率。文章对应用非金属矿物处理重金属污染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做出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陈琳 《硅谷》2014,(12):28-28
科技作为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工业迅速发展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采用科学的方法来治理重金属污染已经迫在眉睫。当然治理重金属的方法能够被使用的有很多,其中,具有使用成本低、处理效果极好、没有二次污染等优点的生物修复技术应用的最为广泛。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尝试利用变量聚类分析方法对矿区附近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污染物进行辨识,并采用 综合主成分分析法对矿区附近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评价和分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变量聚类分 析法可以有效地辨识矿区附近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中的主要成分;运用综合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样本的综合 主成分,并对其排序和聚类,可以有效揭示矿区附近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数据结构、相互关系和不同样 品点的污染程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矿区附近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的评价结果,反映了矿区主要 重金属污染物的影响,同时又定量化了土壤复合重金属污染研究。辨识和评价结果可为矿区附近农田土壤 重金属污染治理对策的提出和重点治理区域的确定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6.
卫星遥感全天候监测海雾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光谱分析法和结构分析法以及相应的处理技术,进行了云雾自动检测和分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研究,在此基础上,系统阐明了全天候海雾遥感监测系统的设计原则与流程框架,并利用GMS5和NOAA卫星的可见光和红外通道资料,对2001年4月17、18日的黄海海雾进行了个例监测实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海雾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三角洲地区(简称长三角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关注该地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对促进地区经济社会良性发展、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近20年发表的长三角地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相关文献中的重金属含量数据,全面分析长三角不同区域农用地土壤典型重金属累积情况与污染状况,系统探究导致长三角地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累积与污染的主要原因。分析发现,工业"三废"排放、交通运输、化肥、农药、农膜等的大量施用(使用),使得长三角地区农用地土壤中重金属Cd累积与污染情况最为严重,其次是Cu、Hg和Pb,而浙江台州和安徽铜陵分别存在Cd、Hg、Cu,Cd、Pb、Cu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问题。针对长三角地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的迫切需求和主要污染成因,在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头控制、农用地土壤重金属快速动态监测、农用地土壤分级管理、重金属污染农用地土壤修复新技术研发、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等方面提出了相关防治建议,以期为改善长三角地区农用地土壤生态环境、促进优质高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水环境中分离普通的生物质炭很困难,而且可能会导致二次污染,这就阻碍普通生物质炭作为吸附剂的大规模应用,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有效策略是将过渡金属及其氧化物引入生物质炭基质中,产生易于分离的磁性生物质炭。磁性生物炭不仅能有效去除水溶液中的重金属污染物,而且还可以通过施加外部磁场,实现磁性吸附剂的分离,进而回收——再生——再利用,提高其修复性能。由于其在重金属吸附方面的优越性,在重金属污染水处理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综述简要总结了磁性生物炭的不同制备方法,整理磁性生物质炭吸附重金属的机制,分析影响磁性生物质炭与重金属相互作用的因素。最后,指出了磁性生物质炭在重金属污染水体水处理中进一步的研究需求和未来的研究方向,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和潜力。  相似文献   

19.
土壤重金属污染用微生物修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用微生物修复方法。重金属土壤污染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治理重金属污染,从生物修复方面阐述了重金属的治理方法、手段,微生物修复的可行性和环保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底泥是河流湖泊的沉积物,是自然水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河道的纳污量也在不断地加大,底泥存在重金属污染,严重影响了河流湖泊的水质。为了清除污染底泥中的重金属,本文从我国重金属污染底泥的现状出发,对植物沥浸去除前期工艺的不足展开研究,并对当前的工艺进步之处进行对比,以期能够为改善河流湖泊的水文生态提供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