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是临床辨证求因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中医诊断、治疗疾病的基本准则。《内经》也提出了经络学说和针灸疗法,而病机十九条对针灸临床诊疗具有重要启示。通过对病机十九条的简释,并分别分析其在临床上对针灸治疗疾病的指导意义,以推广"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的中医治病理念。  相似文献   

2.
病机学说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素问》则开其先河。经后世充实完善,传统病机业已发生显著变化,导致对其初始义蕴理解的偏差,并影响对其进行的现代研究。文章主要基于《素问》的学术背景,探讨了病机十九条的内容构成、内容完整性和病机确定依据等,提出一些新看法。  相似文献   

3.
从病机学说探讨辨证的定位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诊断疾病,注重辨证,然辨证则必须分辨病机,所以病机学说与辨证论治的关系十分密切。一、从病机学说看中医对疾病的定性、定位理论《素问》病机十九条是分辨病位、病因以及疾病性质的重要文献。并强调“定其气血,各守其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后世医家在《内经》分辨病位、病因、虚实、  相似文献   

4.
"病机十九条"见于我国医学经典《黄帝内经》,是对疾病所在部位与机理的赅括,是对导致疾病发生原因的囊缩,也是对中医所有疾病种类与名目的简洁表述。"病机十九条"首先指出了疾病发生的部位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五大系统,在这五大系统中包罗了诸多的病种,但严格地说它只包括《内经》里的有关病机方面的一些论点,不包涵后世的病机学说,其病机都在阴阳气血的逆乱不序;其次,指出了引发诸病的原因是风、火、热、湿、寒,其中火与热是致病的主要因素,几乎占所有疾病的一多半,阐明了在我国所发生的疾病是以热性病为主。我们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指出了明确的思路和方向。所以,"病机十九条"在医学领域中具有非常重大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黄帝内经》中“病机十九条”蕴含着古人对天机之数的推崇,病机不仅仅为十九条,或许为二十条,但不排除后人恪守真经续新篇.笔者现从古人以数为本的世界观、十九年七闰法的确立来阐述病机十九条.病机十九条只是分析证候,审查病机的一种方法,并不包括所有疾病在病机的所有内容.因此在临床运用时,必须联系临床实际,才能正确理解十九条的意义.故在学习运用时必须领会其精神实质,触类旁通,灵活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学以致用,取得满意疗效,亦正如原文所言“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  相似文献   

6.
“病机十九条”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 是论述病机学说的著名条文。但由于当时条件限制,“病机十九条”不可能代表病机学说的全部,就其某一具体条文来说,亦未能全面概括该条文病机的全部内容,所以历代医家对它一直存在着歧议。如有的人说:“凡一病至少有寒热之对待,其次虚实表里  相似文献   

7.
《内经》确立五味与五脏的关系不是专属的,存在极大灵活性和不确定性。借助五行推导中药归经不属于临床经验的理论升华,故其不可能是归经学说唯一或主流的理论渊源。研究认为,《素问》病机十九条阐述病机,揭示疾病本质,直接或间接明确了疾病的五脏病位,进而为基于临床疗效反证药物归经提供理论支撑。通过药物传统功能主治、归经与病机十九条的对比分析,以及明清医家运用病机十九条阐述药物归经的考察,本文确认《素问》病机十九条对归经学说的建立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8.
《素问·至真要大论》日:“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对“有者求之,无者求之”,诸家认识不一.若是针对疾病的症状、体征,为“病机十九条”所论述者,可根据“病机十九条”所述,以探求其病位、病性之归属;若非“病机十九条”所论述者,可根据“病机十九条”而在“病机十九条”之外去寻求.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代疾病的特点,仝小林教授提出"新病机十九条",故对其"新内经十九条"简要释意。虽言病机实则比病机的内容更加丰富,论述了病因病位等内容,如皆属于"膜、神、髓、脾、络"均可归属于"病位",皆属于"燥、伏"等可归属于"病因"。条文或依照临床经验对疾病传统病机、治法进行新的思考,如感冒的病机病位、脏腑风湿论、凉燥郁火的病机、顶焦神系与髓系的理论以及过敏性疾病、慢性炎症急性反复性发作疾病、脏纤维化的治疗等;或可反映当代老年病、慢性病、多代谢紊乱性疾病(脾瘅)、心理性疾病与医(药)源性疾病的特点,如脾瘅、老年性抑郁症、癔病、神志性疾病等。以上诸条多是对疾病规律的精要概括,在临床运用时可结合临床实际灵活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10.
一、谨守病机,无失气宜周氏认为,病机十九条是《内经》论述病机理论的核心内容。它是古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把各种疾病所表现的错综复杂的病理机制概括归纳为十九条,作为临证探讨病机的理论准则。言简意赅,颇切实用,临床指导意义颇大。病机十九条虽繁,然归纳起来不外五脏病机和六气病机两个方  相似文献   

11.
“谨守病机,各司其属”识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进军 《国医论坛》1999,14(4):43-44
“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其言虽简,其义颇深。尽管疾病的临床征象错综复杂,千变万化,但只要医者谨慎地审查各自的病机,分析和掌握病机与病证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归属,就能做到辨证准确,立法精当,治病求本,“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现就“谨守病机,各司其属”识义如下。工细究病机,识有无由实《索问·至真要大论》中的病机十九条对临床常见的一些病证进行分析归纳,由搏运约地提出“辨证求因”的方法,在临床辨证中起到了执简驭繁的作用。但病机十九条对病机的概括只是举例示范,其重点是示人以探求病机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结合对“病机十九条”的学习,在中医诊察、议病、辨性、定位、求因、明本六方面辨证内容的基础上,加入鉴别一项,作为中医辨证的基本方法,亦即辨证论治中的“理”,并分别进行阐述。同时认为“病机十九条”虽不能包罗万象,但能给临床分析证候和探求病机提供一种很好的思路,学习运用时只有领会其精神实质,触类旁通,才能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3.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经典著作对中医学的理论和诊疗发展影响颇远,而载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病机十九条更是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及理法的核心要旨。文章以病机十九条火邪为因的5句原文为纲,从火邪为病的病因、病位、病理、辨证以及方药等多方面进行文句分析、病机阐述和法方探究,将研习《黄帝内经》的心得感悟与同道相参。  相似文献   

14.
源自《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病机十九条"历来被医家所重视,今人却因对其义蕴理解的偏差而渐已忽视。为澄清和提高对病机十九条的理解和认识,笔者从五个方面一一论述,以期有助于病机十九条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提高临床辨证论治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素问·至真要大论》关于病机的十九条论述,即所谓“病机十九条”,揭示了一些常见病证及其证候特点同脏腑病位、致病邪气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为医者辨析证候、审察病机提供了法则和范例。换言之,它通过对一些病证所属病位、病邪的质朴归纳,示人以辨证求机之法。这就是“病机十九条”的基本精神所在,也是正确理解这段原文的前提。本篇紧接“十九条”之后有段结语:“谨守病机,各司其  相似文献   

16.
十九条病机原文,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后世叫做“病机十九条”。历代医家对“病机十九条”是相当重视的,各有不同程度的研究和发挥。如金元时期的刘完素,他曾依据“病机十九条”参考了王冰的注释,撰写《素问玄机原病式》,书中尤其对火热病机作  相似文献   

17.
《内经》病机十九条别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病机,即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张景岳谓:"机者,要也,变也,病变所由出也."中医在诊治疾病时,之所以非常重视对病机的分析,"审察病机,无失气宜","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这不仅是因为"病机为入道之门,为步之法",而且正如王冰所说:"得其机要,则动小而功大,用浅而功深".否则,抓不住疾病的关键所在,则流散无穷.究竟如何审察病机?《素问·至真要大论》列举了"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十九个方面的内容,后世称之为"病机十九条".其原文中之"诸"字,众也,表示不定之多数,非"凡是"、"所有"之义;"皆",  相似文献   

18.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病机十九条,它虽然只是片段的内容,但是对临床医学上却起着相当的功用,所以引起后世医家对它的重视。茲谈谈我个人对病机十九条的理解和研究方法,非敢言鸣,聊抒管见而已。考至真要大论的原文,病机十九条,本系岐伯的答词,在前面还有这样一段经文,“帝曰:‘百病之生也,皆生  相似文献   

19.
总结颜新教授对脾胃学说的临证应用。分析颜新教授对传统中医脾胃学说的理论认识和传承,认为其重视脾胃的生理机能,善于总结疾病过程中脾胃失调的病机,依据疾病过程中脾胃失常的病机,善治多系统的复杂病症。  相似文献   

20.
对中医审机定治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海 《中医杂志》2007,48(8):760-760
“病机”出自《黄帝内经》,根据病机十九条的内容,认为病机乃疾病及其征候产生的机理,重点在于指出病证同病邪、病性、病位的内在联系.张介宾说:“机者,要也,变也,病变所由出也”中医对疾病的形成机制、动态变化和本质要领的认识,只有在分析和综合疾病的各种表现之后才能获得,换言之,病机就是透过疾病的现象而对疾病的本质的一种规律性认识,而这种认识又是通过具体的病邪、病性、病位及病势等病理要素的不同组合而体现出来的.辨证识机的目的在于为治疗提供依据,而主要依据便是病机,因此,便产生了“审机定治”的概念.如果说,病机理论在诊断中的应用是辨证识机的话,它在治疗中的应用便是审机定治.[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