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题释义:肱骨近端骨折:肱骨近端包括肱骨头及大结节、小结节,中老年人骨质疏松及低能量损伤可导致肱骨近端骨折。 同种异体腓骨:取自于人体异体,经过加工处理,去除其免疫原性,保留其骨性结构,可用于移植修复骨缺损,起到支撑作用。 背景: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但对肱骨近端内侧柱缺乏支撑的骨折目前仍是治疗难点,并发症常见,失败率较高。 目的:比较解剖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腓骨与单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 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Google Scholar、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到2020年2月。检索国内外关于对比研究解剖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腓骨与单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的文献。2名研究员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分别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评估文献中的偏倚风险。纳入12篇相关文献使用RevMan 5.2软件将以下指标进行Meta分析,包括影像学数据、功能评分和并发症。结果与结论:①通过文献检索、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12篇文献纳入研究,其中11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1篇为随机对照研究;纳入研究文献质量高,但GRADE证据质量级别较低。②共纳入958例患者,其中解剖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腓骨组411例,单纯解剖锁定钢板组547例;③Meta分析结果显示,解剖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腓骨组术后1年肱骨头高度差值(MD=-2.40,95%CI:-2.49至-2.31)、颈干角差值(MD= -6.14,95%CI:-6.62至-5.67)、目测类比评分(MD=-0.22,95%CI:-0.35至-0.08)、肩关节功能评分(MD=4.12,95%CI:2.18-6.06),上肢伤残评分(MD=-10.32,95%CI:-13.44至-7.19)、术后2年的目测类比评分(MD=-0.37,95%CI:-0.55至-0.19)、肩关节功能评分(MD=5.07,95%CI:2.86-7.27)、总体并发症(OR=0.31,95%CI:0.20-0.48)及肱骨头螺钉切出(OR=0.25,95%CI:0.11-0.55)均明显优于单纯解剖锁定钢板组(P < 0.05),肱骨头坏死(OR=0.94,95%CI:0.47-1.88),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因此,较弱的证据提示,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腓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短期疗效优于解剖锁定钢板,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功能恢复。ORCID: 0000-0002-8486-3932(阳运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文题释义:全膝关节置换:是在近代人工关节成功应用于患者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新技术,能有效根除晚期膝关节疾病,极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倒刺缝合线:一种新的缝合材料,由于本身材料结构的特殊性,可以提供持续免打结缝合。 背景:在临床上新型的倒刺缝合线在一些外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较少,其临床效果仍存在争议。 目的:收集相关文献进行系统评价,为倒刺缝线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提供证据。 方法:2名研究员独立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有关倒刺缝线和传统缝线在全膝关节置换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手工检索其余相关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9年6月。使用Cochrane手册推荐的随机对照试验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估,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共有8项随机对照试验纳入,共计1 004例膝关节;②结果表明,倒刺缝合可以明显缩短伤口缝合时间[MD=-5.17,95%CI(-6.26,-4.09),P < 0.000 01],减少伤口关闭总成本[SMD=-1.66,95%CI(-2.58,-0.75),P=0.0004],降低伤口缝合时针刺伤发生率[RR=0.14,95%CI (0.03,0.78),P=0.02];③2种缝合方法在术后并发症[RR=0.96,95%CI(0.65,1.42),P=0.85]、缝线断裂情况[RR=4.58,95%CI(0.16,128.29),P=0.37]、术后6周膝关节活动度[MD=−0.74,95%CI(-4.19,2.71),P=0.67]、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MD=−0.30,95%CI(-2.62,2.02),P=0.80]和术后6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MD=-0.22,95%CI (-3.10,2.66),P=0.88]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但是在术后3个月倒刺缝合组获得了较好的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MD=-2.04,95%CI(-3.92,-0.15),P=0.03];④提示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中,倒刺缝线缝合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并且低成本的缝合办法,值得临床使用,同时也需要更多的随机对照试验及更长时间的随访来进一步证实此结论。 ORCID: 0000-0003-4504-6101(张文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文题释义:网状Meta分析:基于间接比较或合并间接比较与直接比较而同时分析 2 个以上干预措施的Meta分析。包括如下2种情况:①间接比较Meta分析:当不存在直接比较情况下,基于共同对照对多个干预措施进行比较的Meta分析;②混合治疗效应Meta分析:当同时存在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的情况下,基于间接结果与直接结果的合并结果来同时分析多个干预措施的Meta分析。 温针灸: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又称针柄灸。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 背景:针灸的方法主要包括温针灸、火针、电针,但这些疗法在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平衡仍不清楚。 目的:运用网状Meta分析,比较温针灸、火针、电针3种针灸疗法干预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性。 方法:检索Embase、Cochrane Library、PubMed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gfang)、维普数据库(VIP)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检索时间为2019-09-20之前,搜集温针灸、火针、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 RevMan 5.3和Stata 14.0软件行数据分析。 结果与结论:最终纳入34个随机对照试验,共2 871例膝骨关节炎患者。网Meta分析结果示:①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火针(OR=1.08,95%CI:1.00-1.17,P < 0.05)、温针(OR=1.08, 95%CI:1.02-1.14,P < 0.05)总有效率均优于电针,3种针灸疗法总有效率均优于西药,火针最佳;②在改善目测类比评分方面,火针(MD=-2.12,95%CI:-3.52至-0.71,P < 0.05)、温针灸(MD=-1.31,95%CI:-2.33至-0.29,P < 0.05),电针(MD=-1.17,95%CI:-2.19至-0.16),P < 0.05)的均优于西药,火针最佳;③在降低WOMAC总分方面,火针(MD=-15.38,95%CI:-27.88至-2.87,P < 0.05)、温针灸(MD=-11.48,95%CI:-16.45至-6.51),P < 0.05)及电针(MD=-7.29,95%CI:-11.86至-2.72,P < 0.05)均优于西药,火针最佳;④结果证实,综合比较3种针灸疗法的相关结果排序后,在治疗膝骨关节炎中,优先推荐火针治疗。但仍需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ORCID: 0000-0002-8634-0633(张金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4.
文题释义:椎体后凸成形:采用椎体内置入气囊的方法通过扩张使椎体复位,在椎体内部形成空隙,减小骨水泥注入所需的推力,使骨水泥在椎体内不易流动,可有效解除或缓解疼痛、恢复病椎高度,但临床发现仍存在骨水泥渗漏等风险。 唑来膦酸:椎体后凸成形已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然而如何有效改善骨质疏松状况成为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唑来膦酸是双膦酸盐类药物,可有效抑制骨吸收,降低再发骨折风险,改善骨折患者的功能评分。 背景:临床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症缺乏系统的科学评价和循证学依据,因此目前对于唑来膦酸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尚无明确定论。 目的:系统评价唑来膦酸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公开发表在CNKI、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及CBM、PubMed、Cochrane等英文数据库中,有关唑来膦酸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治疗方式为唑来膦酸联合椎体后凸成形,对照组治疗方式为椎体后凸成形,时间截止至2019年9月。由2位研究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按Cochrane协作网标准对纳入随机对照试验逐个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最终纳入5篇文献,均为随机对照研究,试验组患者175例,对照组患者184例;②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后12个月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MD=0.12,95%CI(0.08,0.17),P < 0.000 01],治疗后6,12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对照组[MD=0.46,95%CI(0.18,0.75),P=0.002;MD=0.85,95%CI(0.20,1.50),P=0.01],治疗后1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MD=6.59,95%CI(4.77,8.41),P < 0.000 01],骨水泥渗漏率、椎体骨折再发率低于对照组[OR=0.22,95%CI(0.08,0.59),P=0.003;OR=0.18,95%CI(0.07,0.50),P=0.000 8];两组椎体高度恢复、椎体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MD=0.65,95%CI(-0.27,1.56),P=0.16;MD=-0.60,95%CI(-2.45,1.25),P=0.53];③结果表明与单独应用椎体后凸成形相比,唑来膦酸联合椎体后凸成形在提高骨密度值、减少椎体骨折再发率、改善患者远期临床症状、预防骨水泥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后期仍需大量高质量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提供更充足的证据。 ORCID: 0000-0001-8871-3539(李凯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文题释义:椎弓根螺钉固定:是目前腰椎融合术的金标准,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退行性病变、滑脱、侧弯畸形、肿瘤、骨折等各类脊柱疾病。然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中植入椎弓根螺钉时需要对软组织进行广泛剥离及牵拉,术中暴露及置钉时易侵犯邻近小关节,同时与皮质骨接触面积有限、转矩较小。 皮质骨螺钉固定:皮质骨螺钉的进钉点较椎弓根螺钉更靠近中线棘突,所需术野暴露及软组织剥离较少。皮质骨螺钉的置钉方向为内下向外上,理论上对邻近小关节侵扰较小。皮质骨螺钉螺纹排列紧密,与皮质骨接触面积较大,能增加转矩和抗拔出强度。 背景:椎弓根螺钉固定目前广泛应用于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但由于其具有广泛肌肉剥离、侵犯邻近关节等缺点,2009年开始应用皮质骨螺钉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目前已有的比较皮质骨螺钉与椎弓根螺钉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的临床疗效Meta分析存在纳入文献术式不统一、随访时间较短和研究数量较少等缺陷。 目的:观察后路腰椎椎间融合中应用皮质骨螺钉与椎弓根螺钉的疗效比较差异。 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2009年1月至2020年1月1日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知网、万方数据库,搜索关于应用皮质骨螺钉与椎弓根螺钉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的研究。提取出各研究中的数据并整理为表格,并将该研究数据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与综合。结果与结论:①共12篇文献、929例患者纳入Meta分析,其中有2篇文献为随机对照试验,10篇为队列研究,文献质量评估提示纳入文献质量较高;②Meta结果提示,与椎弓根螺钉组相比,皮质骨螺钉组在术中出血量(MD=-68.77,95%CI:-84.33至-53.21)、手术时间(MD=-28.96,95%CI:-53.11至-4.82)、住院时间(MD=-1.59,95%CI:-2.58至-0.59)、围术期并发症(OR=-1.95,95%CI:-4.11-0.20)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而目测类比背痛、目测类比腿痛评分、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术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评分、远期并发症、融合率方面无显著差异;③上述数据证实,应用皮质骨螺钉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较椎弓根螺钉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围术期并发症,但仍需要更多的前瞻性、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提供一级证据来验证。ORCID: 0000-0001-8513-5526(陈浩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
文题释义: 穴位注射法:将药液注入穴位使药物直接应用于穴位,既发挥药物作用又能发挥经络传导的作用,通过药物刺激调节人体经络系统,达到舒筋通络的作用。 膝骨关节炎:又称为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退行性膝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慢性骨关节病,主要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退变、破坏、软骨下骨硬化、关节边缘软骨下骨增生,进而引起滑膜炎症、半月板损伤、游离体形成及关节外组织炎症等一系列病变,临床症状以膝关节的疼痛、肿胀、变形及活动受限为主。背景:大量临床研究显示,穴位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具有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但当前穴位注射治疗该病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试验。 目的:应用Meta分析法系统评价穴位注射疗法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改善及关节功能的影响。 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自建库以来至2019年5月有关穴位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观察组为穴位注射或穴位注射联合其他疗法,对照组为不同于穴位注射疗法的其他治疗方法,检索语言中、英文不限,筛选后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提取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16篇随机对照试验,涉及患者1 287例,其中观察组648例,对照组639例;②Meta分析显示,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治愈率、Lysholm评分、日本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OR=3.23,95%CI(2.19,4.76),Z=5.91,P < 0.000 01;OR=1.86,95%CI(1.35,2.58),Z=3.74,P=0.000 2;MD=7.87,95%CI(2.66,13.08),Z=2.96,P=0.003;MD=9.16,95%CI(4.18,14.13),Z=3.61,P=0.000 3],两组目测类比评分、WOMAC评分、Lequesne指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MD=-1.11,95%CI(-2.29,0.07),Z=1.84,P=0.07;MD=-7.56,95%CI(-17.26,2.14),Z=1.53,P=0.13;MD=-0.46,95%CI(-1.62,0.71),Z=0.77,P=0.44;OR=1.31,95%CI(0.31,5.57),Z=0.37,P=0.71];③结果表明穴位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确切,但由于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普遍不高及可能存在偏倚等因素,仍需更多更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结论。ORCID: 0000-0002-7859-7850(邓凯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
文题释义: 帕瑞昔布:是全球唯一可同时静脉、肌肉注射用的环氧化酶2抑制剂,是环氧化酶2选择性抑制剂伐地昔布的水溶性、非活性前体药物,在体内可经肝脏迅速几乎完全转化成伐地昔布,具有镇痛效果好、起效迅速、作用持久、能有效抑制痛觉超敏、胃肠安全性高、不影响血小板功能及不会额外增加心血管风险等特点。 术后疼痛:主要是由于手术过程中骨骼、肌肉、软组织等损伤引起,如果处理不当会严重的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导致术后高致残率、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降低生活质量等一系列问题。 背景:术后疼痛如果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患者恢复,导致术后高致残率。塞来昔布和帕瑞昔布是临床上常用的选择性环氧化酶2 抑制剂,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但临床上缺乏二者治疗骨科术后疼痛疗效的比较。 目的:系统评价帕瑞昔布和塞来昔布治疗骨科手术后疼痛的疗效。 方法:应用计算机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Cochrane图书馆建库至2019年6月的文献,收集帕瑞昔布对比塞来昔布治疗骨科术后疼痛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资料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使用RevMan 5.3和Stata 12.0软件对纳入研究的结果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7项随机对照试验,共524例骨科术后患者,试验组采用帕瑞昔布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塞来昔布进行治疗;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塞来昔布相比,使用帕瑞昔布可显著降低骨科术后24,48,72 h的目测类比评分[MD=-0.86,95%CI=(-1.30,-0.42), P=0.000 1;MD=-0.81,95%CI=(-1.43,-0.20),P=0.009;MD=-0.32,95%CI=(-0.48,-0.17),P < 0.000 1],减少骨科术后患者使用中枢性镇痛药物的剂量[SMD=-2.12,95%CI=(-2.90,-1.34),P < 0.000 01];③结果表明与塞来昔布药物相比,帕瑞昔布药物对降低骨科术后患者疼痛和中枢性镇痛药物应用剂量的效果更加显著。 ORCID: 0000-0001-7537-7062(邓锦满)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
文题释义: 人工髋关节置换:对于药物及其他治疗方式效果欠佳的髋关节疾病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极为有效的术式之一。目前,改进人工髋关节假体的生物和机械结构设计仍是研发重点。研究主要比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应用长柄与短柄两种不同假体的治疗效果,选择最优治疗方案。 Meta分析:应用统计学概念及方法收集整理与分析针对于某个概念的众多研究,应用统计学方法设计及计算,找出相关变量的关系进行比较计算,弥补一般文献综述的研究不足。文章基于Meta分析方法,收集相关资料,分析比较了长柄和短柄人工髋关节假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背景:短柄人工髋关节系统具有创伤小、假体稳定、符合人体生物力学、更好的保留骨量等特点,但是目前短柄假体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并不广泛,人群具体受益情况仍不清楚。 目的:评价长柄及短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Embese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收集关于长柄及短柄髋关节置换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9项随机临床对照试验、747例患者,其中长柄假体组383例和短柄假体组364例;②Meta分析显示:短柄假体组术后6个月及6个月以上的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长柄假体组[MD=5.74,95%CI(3.20,8.27),P < 0.05;MD=4.16,95%CI(2.36,5.97),P < 0.05],术后WOMAN指数评分较长柄假体组明显改善[MD=10.37,95%CI(5.71,15.03),P < 0.05],术后NRS疼痛评分较长柄假体组明显改善[MD=0.54,95%CI(0.18,0.90),P < 0.01];两组切口感染、术后脱位、双下肢不等长、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后6个月及6个月以上的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OR=0.40,95%CI(0.13,1.22),P > 0.05;MD=-0.02,95%CI(-0.08,0.03),P > 0.05;MD=-0.10,95%CI(-0.16,0.04),P > 0.05];③结果表明,短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可缓解疼痛、尽早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手术效果,尤其适用于骨质较好的年轻患者。ORCID: 0000-0003-2405-476X(刘长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文题释义: 富血小板血浆:是一种自体血液制品,其血小板浓度高于生理浓度,能够激活释放血小板源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等多种生长因子,促进肌肉软组织和骨骼疾病的愈合。 空心螺钉内固定:是目前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其因创伤小、骨折固定稳定、术后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功能状态而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但术后容易发生骨折不愈合与股骨头坏死。 背景:大多数研究报道了富血小板血浆在促进和改善骨愈合方面的有效性,但由于方法、随访和研究设计的局限性,仍然有许多骨科医师对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空心螺钉治疗骨折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存在争议和怀疑。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估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空心钉内固定和单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差异。 方法:利用 Cochrane图书馆、PubMed、万方医学网、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搜索并收集采用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空心螺钉内固定和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分别由2名评价者对纳入的研究进行独立的质量评价、数据提取并进行互相核对,运用 RevMan 5.3软件对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经过筛选共选择了7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共760例患者,其中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380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380例;②Meta分析显示: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MD=-1.86,95%CI(-2.97,-0.75),P=0.001],骨折愈合率高于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OR=6.51,95%CI(3.36,12.62),P < 0.000 01],骨坏死率低于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OR=0.25,95%CI(0.15,0.44),P < 0.000 01],术后1,3,6,9,12个月的Harris评分均高于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MD=4.95,95%CI(4.12,5.77),P < 0.000 01;MD=19.78,95%CI(18.45,21.11),P < 0.000 01;MD=17.16,95%CI(10.39,23.92),P < 0.000 01;MD=12.66,95%CI(10.60,14.71),P < 0.000 01;MD=10.17,95%CI(5.98,14.36),P < 0.000 01];③结果表明,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联合治疗可以加速骨折愈合、提高愈合率、降低坏死率、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ORCID: 0000-0002-3170-1278(陈翔)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比较经骶2骶髂螺钉(S2AI)固定技术与髂骨螺钉(IS)固定技术在成人脊柱骨盆固定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固定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Mmed数据库、Cochrane数据库及OVID数据库,以“脊柱骨盆”“髂骨(螺)钉”“骶髂(螺)钉” 和“spinal pelvis”“iliac screw(s)”“sacroiliac screw(s)”为关键词检索建库至2017年12月有关IS固定技术、S2AI固定技术用于后路脊柱骨盆固定临床效果对比研究的中英文文献,按照Jadad质量评分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相关数据,应用Revman 5.3统计学软件对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VAS、住院时间、术后感染率等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5项研究310例患者,其中高质量文献3篇,中等质量文献2篇。Meta分析显示:对于成人脊柱骨盆固定,S2AI固定技术手术时间(SMD=0.40, 95%CI 0.08~0.73, P=0.02)、术后感染率(RR=6.15, 95%CI 2.83~13.35,P<0.01)及内固定失败率(RR=4.09, 95%CI 1.72~9.73, P=0.001)均低于IS固定技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住院时间(WMD=1.07, 95%CI -0.60~2.75, P=0.21)、术中出血量(SMD=0.29, 95%CI -0.03~0.62, P=0.08)及术后VAS(WMD=0.13, 95%CI, -0.62~0.88; P=0.73)两种固定技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2AI固定技术与IS固定技术应用于成人脊柱骨盆固定,均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S2AI固定技术手术时间、术后感染率及内固定失败率更低,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背景:类固醇具有强大的抗炎、止吐及镇痛作用而被广泛用于围术期镇痛,有研究表明膝关节置换后膝关节周围注射含类固醇的鸡尾酒镇痛疗法可缓解术后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及减少相关并发症,但也有研究认为类固醇可增加术后感染、髌腱断裂等风险。因此膝关节周围注射含类固醇鸡尾酒疗法在膝关节置换后镇痛中的安全性和疗效尚存在争议。目的:通过荟萃分析系统评价膝关节置换后运用含类固醇鸡尾酒疗法镇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EMBASE数据库2019年4月前的文献,收集所有膝关节置换后局部运用类固醇镇痛的随机对照试验,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献。由2名研究者分别单独使用Cochrane 5.0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文献方法学偏倚进行评价,提取文献数据并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10篇随机对照试验,820例患者;②Meta分析显示:类固醇组术后第1天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对照组[MD=-1.52,95%CI(-2.94,-0.10),P=0.04],术后第1,2,3,4,5天的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MD=11.57,95%CI(9.85,13.30),P<0.000 01;MD=9.03,95%CI(6.67,11.38),P<0.000 01:MD=5.73,95%CI(0.85,10.60),P=0.02:MD=5.53,95%CI(0.68.10.38),P=0.03;MD=5.90.95%CI(0.87.10.93),P=0.02],吗啡使用量少于对照组[MD=-7.94,95%CI(-14.35,-1.53),P=0.02],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MD=-0.98,95%CI(-1.25,-0.71),P<0.000 01],直腿抬高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MD=0.65,95%CI(-0.86,0.44),P<0.000 01],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WMD=-4.82,95%CI(7.41,2.23),P=0.000 3];两组膝关节K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③结果表明,膝关节置换后关节周围运用含类固醇的鸡尾酒疗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文题释义: 临床路径:患者住院后治疗计划,详细地列举了实现最佳效率所需的一系列措施,临床路径采用多种格式,作为具有文档空间的多页表单或作为日常项目清单的单个页面合并到每日医院进度记录中。 背景:髋膝关节置换已在各级医院普遍开展且手术量逐年增加,手术方法及技巧已发展至瓶颈,所以推广临床路径是目前提升髋膝关节置换临床疗效简单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目的:系统评价髋膝关节置换应用临床路径与传统方法效果的差异。 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Cochrane、Embase、CNKI 数字图书馆等数据库,并手工检索查找有关比较进入临床路径与接受传统医疗护理方法髋膝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试验研究。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查试验、提取资料和评估方法学质量,采用Cochhrane 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符合研究设计标准的临床试验17篇,其中13 篇半随机对照试验,4 篇随机对照试验;②传统方法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临床路径组[OR=0.63,95%CI(0.53,0.74),P < 0.000 01];③目测类比疼痛评分[MD=1.49,95%CI(0.69,2.85),P=0.001]、术后Harris 髋关节评分[MD=19.31,95%CI(-13.98,-4.92),P < 0.000 1]、5年假体生存率[OR=0.59,95%CI(0.36,0.98),P=0.04]临床路径组优于传统方法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④2组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机械轴线平均偏差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MD=0.00,95%CI(-0.14,0.14),P=0.99];⑤结果表明,与传统技术相比,进入临床路径的髋膝关节置换患者能得到更好的临床疗效,并发症更少,术后关节功能更佳。 ORCID: 0000-0002-4655-6659(董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已经成为当前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对于是否保留前交叉韧带胫骨残端重建存在较大争议。文章系统评价关节镜下保留残端与不保留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WanFang Data、CNKI和VIP数据库,搜集所有关于关节镜下保留残端与不保留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9年9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①保留残端组的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不保留残端组[MD=2.20,95%CI(0.82,3.58),P=0.001];②保留残端组的IKDC评分明显高于不保留残端组[MD=2.28,95%CI(1.20,3.37),P<0.001];③保留残端组的KT1000/KT2000评分明显低于不保留残端组[MD=-0.29,95%CI(-0.52,-0.06),P=0.01];④保留残端组与不保留残端组的轴移试验无明显差异;⑤保留残端组与不保留残端组的Lachman试验无明显差异;⑤保留残端组与不保留残端组的本体感觉差异明显[MD=0.41,95%CI(0.13,0.69),P=0.004];⑥保留残端组与不保留残端组的胫骨隧道直径无明显差异。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保留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可以提高膝关节术后功能评分、本体感觉和客观稳定性,但无证据表明其对主观稳定性和胫骨骨隧道保护有益。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Oral leukotriene receptor antagonists have been shown to have efficacy in chronic asthma. OBJECTIVE: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addition of montelukast could lead to a reduction in inhaled corticosteroid dose without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peak expiratory flow rate (PEFR). METHODS: After a 4-week run-in period, 191 moderate-to-severe asthmatic patients whose asthma had been well controlled with daily inhaled corticosteroid therapy (beclometasone dipropionate 800 to 1600 micro g/day),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one of two treatments - placebo (n = 98) or montelukast 10 mg once daily (n = 93) - for a 24-week, multicentre, double-blind, treatment perio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active treatment period, the daily dose of inhaled corticosteroid was halved in all of the patients. In addition, the inhaled corticosteroid dose was subsequently titrated every 8 weeks, based on PEFR, asthma symptoms and beta-agonist use. RESULTS: After 8 weeks of a 50% reduction in inhaled corticosteroid use, morning PEFR increased by 5.3 +/- 32.3 L/min from baseline in patients receiving montelukast an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by 6.9 +/- 29.0 L/min in those receiving placebo (P = 0.035). In addition, evening PEFR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by 9.8 +/- 28.5 L/min (P = 0.003) in the placebo group, but was maintained in the montelukast group. In spite of a subsequent 50% reduction in the inhaled corticosteroid dose every 8 weeks, morning and evening PEFRs were maintained over the 24-week treatment period in the montelukast group; PEFR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placebo group.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ith regard to morning PEFR, therapy score and asthmatic score at weeks 8, 16 and 24, as well as evening PEFR at week 8. However, the symptom score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r within each group. CONCLUSION: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montelukast reduces the need for inhaled corticosteroids while maintaining asthma control over a 24-week period. Therefore, montelukast may be useful for long-term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asthma who require high doses of inhaled corticosteroids.  相似文献   

15.
高砚文    徐丛  吕永明 《医学信息》2018,(22):73-76
目的 比较关节镜手术与保守方法治疗青年人群初次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7月我院64例诊断为急性初次肩关节前肩脱位的患者资料。其中32例患者行关节镜修复术为关节镜手术组,32例患者行保守治疗为保守治疗组,随访5年。比较两组WOSI指数评分,肩膀、手和手臂的残疾评分。结果 保守治疗组23例患者在5~18个月后发生再次脱位;关节镜手术组仅有2例患者在术后1年出现再次脱位。随访18个月后,关节镜手术组患者WOSI评分、DASH评分均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显示,两组患者(包括复发性脱位进行关节镜稳定术患者)WOSI评分、DAS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手术治疗青年人群初次肩关节前脱位的复发率较低,患者肩关节稳定性较好,肩膀及手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生物多糖胶液冲洗对冻结肩关节镜松解术后患者疼痛及康复的影响。方法 自2016年3月 ~ 2018年11月,对68例冻结肩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均行关节镜松解手术。观察组:在关节镜松解后用生物多糖胶液冲洗关节腔;对照组仅行关节镜松解手术,未注入药物。平均随访7.3个月,分别观察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肩关节功能评分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评分,评价手术疗效,并将观察组和对照组数据对比,评价药物影响。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通过术前、术后6个月临床数据对比研究发现,观察组VAS评分由术前(8.1±0.5)分下降至(0.9±0.4)分(t=65.564,P<0.05),对照组由术前(8.3±0.4)分下降至(1.0±0.2)分(t=95.183,P<0.05)。观察组ASES评分由术前(55.4±4.5)分改善为(93.3±2.6)分(t=42.522,P<0.05),对照组ASES评分由术前(57.1±4.2)分改善为(82.5±3.1)分(t=28.372,P<0.05)。观察组UCLA评分由术前(13.5±2.2)分改善为(30.3±1.6)分(t=36.012,P<0.05),对照组UCLA评分由术前(12.9±2.4)分改善为(27.4±2.1)分(t=26.514,P<0.05),两组数据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4,P>0.05);观察组ASE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65,P<0.05);观察组UCLA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05,P<0.05)。结论 生物多糖胶液冲洗的应用与常规关节镜松解手术相比,能有效提高术后的肩关节功能,防止关节再粘连,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比较单纯植骨和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效果。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起至2020年11月1日,得到相关的文献后,阅读并提取关键数据,利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最终纳入14篇文献(共计1 271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单纯植骨组与椎间融合器植骨组的手术时间[MD=-4.50,95%CI(-7.15,-1.85),P=0.000 9]、术中出血量[MD=-12.98,95%CI(-20.72,-5.23),P=0.001)]和手术费用[MD=-6 395.89,95%CI(-6 992.61,-5 799.18),P<0.000 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椎间融合器植骨组与单纯植骨组的术后椎间隙高度[MD=-1.46,95%CI(-1.60,-1.33),P<0.000 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JOA评分、术后腰椎前凸角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P=0.25和P=0.69)。结论 在椎间隙融合方式上,椎间融合器植骨能较好地维持术后椎间隙高度,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植骨。但椎间融合器植骨手术用时偏多,术中出血较多,手术费用较高。在临床椎间融合方式的具体选择中,建议遵循因人制宜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