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给出SDH网同步问题的一个总体描述。回顾了数字网网同步的发展演变,从抖动和瓢动的讨论了网同步对SDH网的意义,还讨论了SDH网同步的基本原理ITU-T建设G.81S对SDH时钟的定量要求。接着,介绍了G.812钟硬件结构和操作最后给出了我们设计的G.81S钟的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2.
星载原子钟作为导航卫星的时间基准,其性能直接影响GNSS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采用德国地学中心(GFZ)提供的多系统精密钟差产品,对GNSS卫星钟时域性能和中长期(τ=10 000 s)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基于重叠采样的自相关法对卫星钟噪声进行识别。结果表明,稳定性方面,BDS氢钟、Galileo氢钟和GPS III-A铷钟性能相当且优于其他类型的卫星钟,GLONASS卫星钟存在略微老化的现象,而BDS与Galileo在轨卫星钟进入稳定运行期。噪声特性方面,BDS与Galileo卫星钟主要受3种调频噪声的影响,GPS铷钟主要受调频白噪声、调相闪烁噪声和调相白噪声的影响,GPS IIF铯钟和GLONASS铯钟主要受调频白噪声的影响,提出的基于重叠采样的自相关法能准确识别受相对频率漂移影响较小的GPS和GLONASS卫星钟噪声。  相似文献   

3.
文中利用Coifman和Meyer的钟函数构造理论,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正交钟函数,并与Donoho正交钟函数的压缩性能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进正交钟函数变换后的系数更加集中在低频部分,能够提高编码增益.对于在要求压缩前后失真微小的应用场合中,利用改进的正交钟函数比Donoho正交钟函数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星载原子钟性能的研究对于卫星钟差估计与预报、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与维护等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了德国地学研究中心(GFZ)2021-01-01—2021-12-31多星定轨联合解算的精密钟差产品,基于预处理后的钟差数据,对2021年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BDS-3)星载钟的相位、频率跳变情况进行了统计,探讨了中圆地球轨道(Medium Erth Obit, MEO)卫星铷钟与氢钟的相位、频率序列图特点。使用二次多项式模型分析了BDS-3不同轨道、不同星钟类型卫星钟的频率漂移率和模型噪声等指标的变化规律,基于哈达玛方差从不同时间尺度对BDS-3卫星钟的频率稳定度展开了分析。结果表明,BDS-3卫星钟相位和频率变化相对连续且稳定,其中仅地球静止轨道(Geostationary Orbit, GEO)卫星星钟存在调相行为,MEO卫星和GEO卫星都存在调频行为,且铷钟的调频次数明显多于氢钟。从频漂和模型噪声水平来看,MEO卫星优于其他轨道类型卫星,同铷钟相比,氢钟性能更优。BDS-3星载原子钟的稳定度保持在10-15~10-14量级,MEO卫星星载钟的稳...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介绍了两种采用电荷耦合器件(CCD)的动目标显示对消器。一种为四路并行钟脉冲交错采样系统,它适用于脉冲宽度较窄的雷达;另一种为单路一次对消器,它适用于宽脉冲雷达。  相似文献   

6.
《无线电工程》2016,(9):76-79
卫星钟是导航卫星的核心设备,其输出时频信号的稳定是导航卫星向用户提供连续稳定导航信号及服务的基础,主钟性能下降或故障迫使系统进行原子钟主备切换时,由于主备钟存在的频率和相位差别,导航信号将产生跳变,影响卫星的服务性能,目前导航卫星多采用主备钟跟随及平稳切换技术来解决主备钟切换时的频率和相位跳变问题。针对主备钟平稳切换与导航服务性能的关系以及平稳切换指标的确定问题,介绍了主备钟平稳切换技术的原理,分析了主备钟切换的时机与策略,从用户测量性能及钟差预报参数可用性这2个方面分析了主备钟平稳切换指标,并提出了相应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7.
"2013年的投资环境要好于2012年,甚至是2008年。"厚德创新谷负责人邓永强说。厚德创新谷是一家专门投资动互联网与文化创意领域的孵化器。2012年11月21日,在行业悲观论下,多玩YY仍然选择了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随着其创始人李学凌敲响上市钟,停止了近8个月的没有中国企业在美国IPO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随着GLONASS和GPS系统卫星钟的老龄化和现代化,卫星钟的特性指标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组合探测粗差的方法,然后采用二次多项式拟合卫星钟差模型,得到了GLONASS与GPS在轨卫星钟的相位、频率、频漂以及残差序列,最后采用改进总方差和哈达玛总方差分别计算了Cs钟和Rb钟的稳定度指标,进而分析了在轨卫星钟特性指标的变化规律。通过实例,发现组合探测粗差的方法能够更有效地发现粗差;揭示了GLONASS和GPS在轨卫星钟的相位、频率、频漂及残差指标的变化规律;发现GPS BLOCK IIF型卫星钟稳定度最高,其次是GPS BLOCK IIR-M&IIR型Rb钟和在轨时间较短的GLONASS卫星钟,然后是GPS BLOCK IIA型Cs钟和在轨时间较长的GLONASS卫星钟,稳定度最差的是GPS BLOCK IIA型Rb钟。同时,本文也发现卫星钟的稳定度和残差有一定的数值关系。  相似文献   

9.
针对多模多频接收机面临同时处理大量数据的压力,提出了一种基于插值和卡尔曼滤波的接收机钟差预测方法。插值方法分别用拉格朗日和三次样条,三次样条端点的一阶导数采用“差分法代替求导法”来确定。首先由插值方法得出每隔1s的卫星坐标、速度、钟差、频漂和伪距测量值,然后基于单星授时方法计算出静止接收机钟差,接着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对接收机钟差和频漂进行预测,最后将预测的接收机钟差与加拿大空间参考系统( CSRS )提供的精密接收机钟差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拉格朗日插值由于存在龙格效应,其接收机钟差的抖动幅度比三次样条略大,它们与CSRS钟差数据相比,均方根误差在3 ns之内。  相似文献   

10.
许昭霞 《现代导航》2015,6(2):87-90
当卫星在空间轨道飞行到地面监测站观测不到的弧段时,卫星钟与系统时间之间的同步只能由卫星钟自己维持,为了得到连续的卫星钟差结果,必须对卫星钟差进行预报。本文针对地面站频繁观测不到卫星导致的卫星钟差数据频繁中断这一特殊情况,提出多项式加AR混合模型,以GPS星载原子钟差时间序列为实例进行钟差预报分析,并与GPS常用的二阶多项式模型预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短弧跟踪条件下,多项式加AR混合模型对GPS星载原子钟进行8~20 h钟差预报时精度均优于1ns,明显高于二阶多项式模型预报精度,满足实际应用中短弧跟踪条件下的钟差预报精度要求。这一结论为短弧跟踪条件下的星载原子钟差预报做了理论上的铺垫。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研究一种面向时间统一系统应用的卫星可驯服铷钟。通过具体试验,将卫星导航系统(GNSS)频率信号准确度、长期稳定度优势与铷钟中短期频率稳定度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高精度的铷钟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2.
《无线电工程》2018,(4):288-292
为满足VLBI等高精度空间测量技术对时间频率稳定度和准确度提出的更高要求,深空测控系统都配置了高性能的氢原子钟。但由于部件老化、环境变化等影响,氢原子钟输出频率会发生漂移变化,需要对此频移进行校准;同时备份原子钟需要追踪并保持与主钟的输出相位一致,必须进行相位的无损切换才能保障时频信号的连续性。分析了氢原子钟的工作原理和调频移相技术,设计了一种氢钟追踪外部授时系统进行频率漂移校准、主备钟相位无损切换的工程实施方法。应用结果表明,72 h测试时间内,与GPS相比,氢钟的稳定度由原来1.1×10-13提高到3.2×10-14,主备氢钟相位差由原来1.03o减小至0.08o,满足了VLBI长时间高精度测量的精度需求。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一种采用多时钟定量系统设计八位复杂指令集微处理器的方法。复杂指令的分解与技巧,指令与步长计数器联合译码算法,子操作步骤的多时钟实现方法给予了详细的说明;多时钟实现方法在项目管理与其它类别微处理器系统级设计中的运用给予了拓展性描述。  相似文献   

14.
目前常用的卫星钟差仿真模型中,没有考虑卫星钟差本身的随机噪声特性,或是只是简单地用白噪声代替。实际上,卫星钟的随机噪声主要由5种独立的随机噪声组成。不同种类卫星钟的噪声构成不同,同一种类卫星钟的噪声特征也不完全相同。本文使用修正Allan方差对实际钟差数据的频域稳定度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结合二次多项式钟差模型和5种随机噪声模型进行高逼真度的卫星钟差仿真。  相似文献   

15.
卫星钟是卫星系统的时间基准,其性能直接影响设备的测距精度及卫星导航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决定着用户的定位和定时精度。因此对卫星钟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快速定位和处理故障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卫星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对在轨卫星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通过讨论卫星钟的特性,提出了卫星钟状态监测与评估的方法,同时针对卫星钟故障引起的各类异常现象制定了故障定位及处理流程,为及早发现并及时处置卫星钟故障提供了参考,尽可能地规避卫星钟异常对系统以及用户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非线性卫星钟差预测的精度,降低单一钟差预测模型对钟差预测的风险,提出了一种组合模型的卫星钟差预测算法.该算法首先采用db1小波对卫星钟差序列进行3层多分辨率分解和单支重构,得到一个趋势分量和三个细节分量,然后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对重构后的趋势分量和混沌一阶加权局域预测法对重构后的细节分量分别进行预测,最后将各分量预测结果相加后得到总的钟差预测值.以GPS卫星钟差数据做算例分析,在6小时的钟差预测中,算法绝对误差最大值比单一的灰色预测模型误差小1.3ns以上.将该组合预测模型用于非线性卫星钟差预测中,可以提高钟差预测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李平力  满丰  熊帅 《现代导航》2020,11(2):100-104
从卫星钟基本特性、频率稳定度、钟差预报精度等方面对 BDS 三种类型卫星钟 (RAFS-1、RAFS-2、PHM)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PHM 卫星钟性能指标显著优于 RAFS; RAFS-2 卫星钟性能指标显著优于 RAFS-1,频率稳定度指标和钟差预报精度提升了 1 倍左右,且 RAFS-2 卫星钟增加了相位连接功能,保证了在轨卫星钟在调整过程中不会影响时间频率服务。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精度GPS接收系统时钟稳定度对其性能影响,传统的方法是直接利用钟差数据的关联性建立钟差预报模型,即ARMA模型。利用小波分析对钟差进行消噪,得到更加平稳的时间序列,然后再对钟差进行建模,并对消噪钟差模型进行了误差分析。用真实数据进行仿真验证,表明对原始数据进行小波变换可以有效提高GPS接收机钟差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新型日历钟、打铃——定时仪就是把数码日历钟与打铃定时仪在软件和硬件上合二为一,克服了打铃——定时仪没有年月日和星期显示功能,而普通数码日历又没有打铃和定时功能的不足之处,从而可大幅度地降低成本,增强实用性。该定时仪电路原理如附图所示。一、新型日历钟、打铃——定时仪的特点在此电路的软件和硬件设计中,充分总结了近年来在通用数码日历钟与通用打铃——定时仪的一些优  相似文献   

20.
张继海  董绍武  袁海波  广伟 《电子学报》2000,48(11):2196-2201
精密钟差以及天顶对流层时延是GPS PPP解算的重要参数.本文通过在PPP数据处理过程中加入基于更新迭代的状态协方差阵作为取权因子,分别在高精度时间比对和天顶对流层时延方面利用单向滤波以及双向加权滤波对PPP解算的钟差及对流层时延进行估计与分析.结果表明,在零基线比对方面,经加权估计的钟差标准偏差优于单向结果,提高在30%以上;在时间比对方面,利用加权估计的钟差与国际权度局发布的钟差在频率稳定度上水平相当;最后,在天顶对流层时延估计方面,两种方法相对于IGS分析中心公布的天顶对流层时延的残差均方根误差中,加权估计的天顶对流层时延也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