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ERK和JNK通路在沙土鼠脑缺血预处理中的表达及作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探讨ERK和JNK在沙土鼠脑缺血预处理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采用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预处理对照组(IC)、预处理缺血组(IP)及脑缺血再灌注组(IR);各组根据再灌注15 m in、2 h、4h、6 h、1 d、3 d、5 d及7 d又分8个亚组。在预定时间点行开阔法行为学检查、TUNEL法海马CA1/3区凋亡细胞检测、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p-ERK、p-JNK在海马区的变化。结果IP可减少沙土鼠探索活动及海马CA1区凋亡锥体细胞数量(vsIR,P<0.01)各组CA1区p-ERK无表达,IR组海马CA1区p-JNK表达较强,再灌后1d最为明显,IP可明显减弱CA1区p-JNK的表达(vsIR,P<0.01),明显增强CA3区p-ERK的表达(P<0.05,P<0.01)。结论脑缺血可导致ERK及JNK在海马各亚区的差异性表达。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CA1区JNK磷酸化、增强CA3区ERK活性而保护海马细胞。  相似文献   

2.
JNK通路在缺血预处理诱导海马神经元保护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JNK通路在缺血预处理诱导海马神经元保护中的作用。方法♂蒙古沙土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预处理组(IP)、Anisomy-cin组(AN)、Curcumin组(CU)、Anisomycin复合IP组(AP)、Curcumin复合IP组(CP)及溶剂对照组(VE),每组据再灌注15min、2、4、6h、1、3、5及7d又分8个亚组。预定时间点行TUNEL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检测、免疫组化SP法检测p-JNK及Jun蛋白在海马CA1区的表达变化。结果IP、CU及CP可减少海马CA1区凋亡锥体细胞数(vsI/R,P<0.01),减弱CA1区再灌注各点p-JNK及Jun蛋白的表达水平(vsIR,P<0.01),该效应CP组>IP组>CU组。AN增加CA1区凋亡锥体细胞数(vsIR,P<0.01),增强CA1区再灌后1d内各点p-JNK及再灌后1~7d各点Jun蛋白表达水平(vsIR,P<0.01)。AP部分抵消IP保护效应。结论JNK通路激活参与沙土鼠海马CA1区缺血性神经元凋亡,缺血预处理可通过抑制CA1区JNK磷酸化、减少Jun蛋白表达而保护海马细胞和功能。抑制JNK通路激活可发挥缺血预处理相似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吗啡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凋亡、Bel-2及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吗啡1mg·kg~(-1)组、吗啡7mg·kg~(-1)组,各8只。四动脉阻断法建立脑缺血模型。缺血前60min腹腔注射给药,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脑缺血8min、再灌注24h后取大鼠的脑组织,HE染色观察海马区脑组织病理学改变、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免疫组化法观察Bcl-2及Bax蛋白表达。结果吗啡预处理使海马神经元病理改变减轻、凋亡细胞数及Bax表达减少(P<0.01),而Bcl-2表达增加(P<0.01);且吗啡7mg·kg~(-1)组减少神经元凋亡及改善神经元病理变化的作用更为显著(P<0.01)。结论吗啡预处理可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影响Bcl-2和Bax蛋白表达有关。吗啡7mg·kg~(-1)预处理的保护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丙泊酚是否能降低凋亡诱导因子(AIF)线粒体核转位,阻止Caspase非依赖性神经元凋亡,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抑制剂组(I组)、丙泊酚组(P组)。S组大鼠仅接受手术而不遭受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打击;I/R组大鼠采用二血管夹闭法制造缺血模型10 min,然后再灌注;I组大鼠在缺血前2 min经静脉注入Caspase抑制剂;P组大鼠在全脑缺血再灌注前1 h,经股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持续1 h,之后注入抑制剂,2 min后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再灌注后6、24、48 h,取海马组织用流式细胞仪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分析AIF线粒体核转位、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与I/R、S、I组相比,P组神经元凋亡率显著降低,Bax/Bcl-2比值显著降低,AI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减少。结论丙泊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海马神经元中AIF线粒体核转位有关。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探讨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磷酸化14-3-3在大鼠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20只大鼠均分为4组:假手术组、缺血复灌组、SP600125组和溶剂对照组。制作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应用免疫沉淀和免疫印迹法检测4组大鼠脑缺血复灌12h海马CA1区神经元14-3-3磷酸化(p-14-3-3)、14-3-3与Bax结合、Bax在胞浆和线粒体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复灌组、溶剂对照组及SP600125组胞浆中的p-14-3-3蛋白、线粒体中的Bax蛋白均增高,14-3-3与Bax的结合降低,SP600125组的胞浆p-14-3-3蛋白、线粒体Bax蛋白低于缺血复灌组和溶剂对照组,14-3-3与Bax的结合高于缺血复灌组和溶剂对照组(均P<0.05)。结论JNK磷酸化14-3- 3在大鼠缺血性脑损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缺氧缺糖/复氧复糖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原代培养8 d的大鼠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缺氧缺糖/复氧复糖组(模型组)、黄芪注射液溶剂对照组、黄芪注射液组、DMSO组(二甲基亚砜组,即SP600125溶剂组)、SP600125组、SP600125+黄芪注射液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均进行缺氧缺糖0.5 h再复氧复糖。各组于复氧复糖后6、24和72 h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caspase-3蛋白和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各时间点模型组海马神经元caspase-3蛋白平均灰度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复氧复糖24 h平均灰度值最高;与模型组相比,黄芪注射液溶剂对照组和DMSO组caspase-3蛋白平均灰度值无变化(P>0.05),而黄芪注射液组、SP600125组和SP600125+黄芪注射液组caspase-3蛋白平均灰度值均明显降低(P<0.05);与黄芪注射液组相比,SP600125组和SP600125+黄芪注射液组caspase-3蛋白平均灰度值无变化(P>0.05)。RT-PCR结果显示:各时间点模型组海马神经元caspase-3 mRNA平均光密度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复氧复糖24h平均光密度值最高;与模型组相比,黄芪注射液溶剂对照组和DMSO组caspase-3 mRNA平均光密度值无变化(P>0.05),而黄芪注射液组、SP600125组和SP600125+黄芪注射液组caspase-3 mRNA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降低(P<0.05);与黄芪注射液组相比,SP600125+黄芪注射液组和SP600125组caspase-3 mRNA平均光密度值无变化(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通过抑制JNK3信号通路而减少caspase-3的表达,从而抑制缺氧缺糖/复氧复糖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组织JNK3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4VO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设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注射液组和黄芪注射液溶剂对照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缺血30 min后再灌注,根据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再分为0、0.5、2、6、24、72和120 h 7个亚组。黄芪注射液组于缺血前30 min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12 g(生药)·kg-1],其中24、72、120 h组手术后每隔24 h追加给药1次,黄芪注射液溶剂对照组腹腔注射与黄芪注射液等量的无菌去离子水。分别采用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JNK3蛋白表达的变化;RT-PCR方法检测海马组织JNK3 mRNA的表达。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黄芪注射液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造成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除120 h外,模型组各时间点海马组织JNK3蛋白及mRNA表达均较假手术组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黄芪注射液组除120 h外各时间点JNK3蛋白及mRNA表达均降低(P<0.05),而黄芪注射液溶剂对照组在各个时间点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组织JNK3蛋白及其mRNA表达,从而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富氢液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pore,mPTP)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96只成年健康♂SD大鼠,体质量250~300 g,随机分为6组(n=16):假手术组(S)、缺血/再灌注组(IR)、生理盐水组(NS)、富氢液组(H)、苍术苷组(A)、富氢液+苍术苷组(HA)。采用四血管阻塞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5 min后恢复灌注,S组仅分离椎动脉和颈总动脉,不进行阻闭。H组和HA组于再灌注即刻腹腔注射富氢液5 ml.kg-1,其余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A组和HA组于再灌注前10 min侧脑室注射苍术苷15μl,NS组和H组侧脑室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再灌注后24 h取海马组织,分离海马细胞线粒体,通过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海马mPTP的开放情况,West-ern blot法测海马线粒体和胞质细胞色素C(Cyt C)水平,免疫组化法观察Bcl-2、Bax在海马CA1区表达,并计算Bcl-2和Bax表达的比值(Bcl-2/Bax),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1区线粒体超微结构。结果与S组比较,其余5组mPTP吸光度的改变值升高,Bcl-2和Bax表达上调,线粒体Cyt C表达下调,胞质Cyt C表达上调(P<0.05);与IR组比较,H组mPTP吸光度的改变值降低,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下调,线粒体Cyt C表达上调,胞质Cyt C表达下调(P<0.05);与H组比较,HA组mPTP吸光度的改变值升高,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线粒体Cyt C表达下调,胞质Cyt C表达下调(P<0.05);IR组与NS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富氢液可以改善全脑缺血后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苍术苷可部分取消富氢液的上述改变。结论富氢液能有效减轻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Cyt C易位至胞质,从而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其机制与抑制海马细胞mPTP的开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七氟醚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假手术(C)组、缺血/再灌注组(I/R)和七氟醚预处理组(S),每组8只。采用线栓法行大脑中动脉阻断前脑血供1 h,拔出栓线实现再灌注。七氟醚预处理组术前吸入七氟醚1 h(呼气末浓度维持在1.0 MAC)。再灌注72 h后利用Morris水迷宫测量术后大鼠空间学习与记忆的能力,用HE染色法测定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目的变化。结果七氟醚预处理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短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在记忆保留实验中七氟醚预处理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和平台所在象限探索时间明显多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海马CA1区的锥体细胞数目七氟醚预处理组也明显多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1.0 MAC七氟醚预处理1 h可能通过保护CA1区锥体细胞,对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空间学习与记忆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c-Jun氨基端激酶(JNK)特异性抑制SP600125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自噬性蛋白Beclin1、髓样细胞白血病基因-1(Mcl-1)蛋白和B淋巴瘤-2基因相关X(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按照体重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均采用线拴法制作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模型,脑缺血1 h再灌注72 h。造模前,实验组先向大鼠侧脑室内注射3μg·μL^(-1)SP600125溶液10μL,1 h后进行MCAO制模。以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测定MCAO后JNK与Beclin1的表达;以免疫印迹法测定MCAO后JNK、Beclin1、Mcl-1和Bax蛋白表达。结果给药后,假手术组、模型组、实验组的JNK条带光密度值分别是0.11±0.05,0.83±0.03,0.56±0.04;这3组的Beclin1条带光密度值分别为0.14±0.04,1.77±0.05,0.86±0.05;这3组的Mcl-1条带光密度值分别为0.17±0.03,0.79±0.04,1.46±0.05;这3组的Bax条带光密度值分别为0.26±0.05,1.15±0.06,0.47±0.04。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JNK、Beclin1、Mcl-1和Bax值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JNK、Beclin1和Bax值均明显下降而Mcl-1值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通过抑制JNK可下调脑缺血再灌注后Bax与Beclin1的表达、上调Mcl-1蛋白表达,推测JNK可能参与调节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的自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