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隧道沉降观测是隧道运营管理维修养护的基本工作内容之一,沉降观测数据可作为隧道维护的基础依据资料。本文简要介绍了隧道沉降监测的施测方法,结合某越江隧道沉降监测实例,对长期运营隧道的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绘制了隧道整体纵向沉降形态曲线,以得到隧道整体的沉降规律;计算隧道纵向沉降曲线的曲率变化,以得到隧道差异沉降的发展态势。分析表明,该隧道经多年运营,沉降已基本趋于稳定,但不均匀沉降还在继续发展。文中对纵向不均匀沉降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越江隧道投入运营,由多种因素导致的隧道纵向不均匀沉降逐渐得到重视。为了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行以及越江隧道的结构安全,需要对隧道的纵向不均匀沉降进行控制,并提出合理的控制指标值。在修正的等效连续模型基础之上,笔者对纵向弯曲造成的越江隧道不均匀沉降的控制指标值进行了研究,同时,针对环向错台造成的越江隧道纵向不均匀沉降,研究了相对弯曲的合理取值。研究结果表明:当纵向曲率半径相同时,越江隧道的环缝张开量大于地铁隧道;在相同的环缝张开量条件下,越江隧道的纵向曲率半径随隧道直径的增大近似呈线性增长;当相对弯曲值相同时,越江隧道的错台量是地铁隧道的1.5至2倍。因此,相对于地铁隧道,应对越江隧道纵向不均匀沉降控制指标值提出更严格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黄珂  曹大明  张志强  廖炜 《四川建筑》2006,26(6):82-83,88
结合广州大学城供热供冷管道越江隧道工程施工现场监控量测所得数据,介绍了明挖竖井施工地表沉降的情况。最后,提出了控制地表沉降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家标准和建筑物沉降观测特点,指出我市某些检测部门出具的沉降检测报告中常见的信息量不足和存在的内容缺陷等问题,提出补充完善沉降检测报告信息量的途径和建议,使建筑沉降报告更规范化。  相似文献   

5.
结合武汉市轨道交通12号线越江隧道的工程实际情况,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三维计算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实验,得出分步开挖下的地表横向截面沉降结果,再与隧道开挖过程中实际监测沉降数据进行对比发现盾构隧道开挖边线范围内沉降最多,而一次开挖成功模型得出的地表沉降相对实际监测结果差别较大,分步开挖计算模型更符合实际地表沉降情况,能较准确地反应现场地表沉降结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建筑工程基坑深开挖引起毗邻建筑物变形,综合运用裂缝检测、沉降检测、全高垂直度检测三种方法,分析判断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和正常使用功能。  相似文献   

7.
城市建设的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相邻建筑物造成的微量变化,沉降观测就是观测这一微量变化的一个主要内容,以保证建筑物和其相邻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本文结合工程实践,介绍在进行建筑物沉降观测时,使用仪器的技巧和方法,提请工程施工时重视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姜晨光  黄奇璧  朱佑国  汪凯 《建筑技术》2004,35(10):779-780,787
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及快速沉降对建筑结构危害很大,因此周密的勘探方法及准确的基础沉降量计算十分重要。传统的计算模型准确度极低。经过对基础最终沉降量的计算方法进行多年研究,以浮式基础最终平均沉降量实际监测数据为基础,并利用计算机推导,得出一新的浮式基础最终平均沉降量的计算经验公式,它基本可正确反映沉降量与建筑自重、基底至硬岩的平均垂直距离、基底面下土体综合压缩模量和基底面积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曹建中 《建筑施工》2022,44(1):168-171
徐汇滨江恒基H地块项目基坑北侧有运营中的龙耀路隧道,南侧与西岸E地块、J地块共用地下连续墙,同时面临"软土地基、承压水影响、紧邻越江隧道、群坑施工"等诸多因素影响。对龙耀路隧道匝道口变形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基坑施工期间各阶段南匝道沉降变化规律,结合隧道南匝道周边环境情况及地层损失法估算沉降变形量等相关理论,分析隧道变形异常的原因,为同地区类似邻近隧道的深基坑工程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0.
浅谈城市地面沉降监测实践中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超 《安徽建筑》2011,(2):168-169
城市地面沉降现象,在我国各大、中型城市中普遍存在。文章以阜阳市城市沉降监测为例,论述了利用二等水准测量方法进行地面沉降监测的实践过程,总结了城市地面沉降监测工作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和经验,对掌握沉降规律、预测沉降趋势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荣建  王颖轶 《建筑结构》2023,(5):76-82+75
采用足尺模型模拟地基沉降对养护期混凝土结构影响,通过对典型混凝土样本的大功率X射线切片扫描和三维重构,研究了不同养护龄期混凝土在地基沉降作用下内部结构、微裂缝及其断裂损伤状态。结果表明:地基沉降量及沉降时间对混凝土胶结状态有不同程度影响,地基沉降量越大,其粗骨料与周围的胶结情况越差,内部微裂缝出现的概率更高;初凝混凝土受地基沉降作用后,粗骨料周边易被折断或拉裂,萌生张拉裂缝;混凝土内部孔隙、裂纹、缺陷等损伤区域在地基沉降作用下存在扩展演化和微裂缝相互贯通和断裂局部化的可能性,对结构抗渗性和耐久性存在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大型污水处理池等混凝土结构抗渗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隧道沉降观测是隧道运营管理维修养护的基本工作内容之一,沉降观测数据可作为隧道维护的基础依据资料。本文结合某越江隧道沉降监测实例,对长期运营隧道的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绘制了隧道整体纵向沉降形态曲线,得到隧道整体的沉降规律;计算隧道纵向沉降曲线的曲率变化,得到隧道差异沉降的发展态势。分析表明,该隧道经多年运营,沉降已基本趋于稳定,但不均匀沉降还在继续发展。文中对纵向不均匀沉降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越江隧道联络通道因大量流砂涌入,引起隧道受损及周边地区地面沉降、介绍了险情的发生和处置,分析探讨了抢险工程中的注浆加固设计。  相似文献   

14.
从黄浦江在上海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出发,依次分析了上海越江隧道建设在探索期、起步期和发展期的背景、意图和技术水平。从设施建设、交通运行与需求、交通量变化特征等方面剖析了现状越江隧道发展与城市的关系,并提出了未来上海中心城区的越江隧道规划设想。  相似文献   

15.
对某山区填土地基进行,强夯法加固处理,通过现场检测、试验以及对建筑物的沉降观测,验证了强夯法处理山区填土地基的实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经过几轮的专家论证,最终确定吹填土原位固化方案。为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对每个钻孔都进行工后沉降及边坡稳定计算,严格按照试验段固化土技术参数进行复核。为充分体现固化土在实际工程中的优势,建设单位邀请专业检测部门,对整个项目的沉降进行实时检测,从而对吹填土原位固化技术在天津生态城滨海旅游区范围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从规范城市桥梁检测与维修养护工作全过程出发,对实际工作中的桥粱检测制度及维修养护制度进行了阐述,并针对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车振荷载引起的软土越江隧道长期沉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明  黄茂松  柳艳华 《岩土工程学报》2009,31(11):1703-1709
随着越江隧道建设的高速发展,车振荷载引起的隧道长期沉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一些由于交通车辆运行引起的饱和软土地基长期沉降问题,比较实用的预测方法是基于循环累积变形的经验拟合公式。考虑到土体的真实K0固结应力状态对土体强度和变形的影响,对笔者以前提出的经验拟合公式进行了改进,建立了K0固结条件下软黏土的不排水累积应变与累积孔压实用计算公式;并对上海地区典型饱和软土所进行的非等向固结不排水循环三轴试验结果进行了经验拟合,得到了相关参数。同时结合工程实用的分层总和法,建立了长期沉降的简化计算方法,最后对某越江隧道工程的长期沉降进行预测。更多还原 AbstractFilter('ChDivSummary','ChDivSummaryMore','ChDivSummaryReset');  相似文献   

19.
黄鹰林 《城市建筑》2013,(6):90-90,97
现代城市建筑越来越向高层发展,为了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确保建筑的安全性、预防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发生不均匀沉降现象、避免因城市地面沉降对建筑物主体结构造成的损坏,沉降观测技术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对沉降观测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张天申  乔捷  张爱军 《特种结构》2015,(3):60-63,90
为进行城市桥梁养护与管理的深入研究,本文以北京市城市桥梁的现状和历年桥梁结构定期检测结果为研究背景,在定期检测的基础上,对北京市的城市桥梁养护与管理进行了剖析。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近80%的桥梁为90年代建成,随着桥梁数量的进一步增加,今后一段时期内大部分桥梁的状态劣化衰退速度会呈现加快趋势,为应对旧桥养护高峰期的到来,必须尽快建立行之有效的养护和管理机制。本文探讨了基于结构定期检测的城市桥梁养护和管理机制,该思路、方法可供类似案例所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