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志春  张路得 《包装工程》2017,38(20):169-173
目的针对童车市场出现的产品过度细分、生命周期短、回收和再利用难等问题,从绿色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设计方法出发,结合用户需求分析,进行了可适用于0~7岁儿童通用的多功能童车设计,以解决当前童车市场产生的绿色设计问题。方法运用绿色设计内容中可拆卸性、可回收利用性和生命周期法、模块化设计法作为理论指导,通过对现有不同年龄段童车的功能与结构进行分析,提炼其共性特征和可实现多功能变换的功能与结构模块。结论使该多功能童车通过功能结构模块的变换,实现了从婴幼儿推车、幼儿三轮车和儿童自行车的功能转化与拆卸后座椅的再利用,延长了童车产品使用的生命周期,降低了资源和经济的浪费。  相似文献   

2.
丁云开  余森林 《包装工程》2020,40(22):175-179
目的 针对童车市场出现的产品生命周期短、回收再利用难和产品类别过度细分等问题,从可持续设计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出发,结合用户需求分析,进行儿童推车再设计,以解决当前儿童推车造成的家庭开支大,占用空间,实用性不强等可持续设计问题。方法 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理论对儿童推车的可持续性进行分析,将儿童推车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可持续利用率最大化,再应用模块化理念进行结构设计,通过分析现有儿童推车的功能与结构,提炼其共性特征和可实现多功能变换的功能与结构模块。结论 使该多功能童车通过功能结构模块的变换,实现在儿童推车、购物拖车与助行拐杖之间的功能转化,以及拆卸后座椅的再利用。应用可持续儿童推车设计流程,有效地延长儿童推车的生命周期,发挥儿童推车使用后的余热,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基于一物多用思想下的儿童推车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岳涵  刘永翔 《包装工程》2017,38(10):141-145
目的基于一物多用的设计思想,发现扩大儿童推车使用功能的设计方法,以延长其生命周期和使用范围。方法通过时间和空间两个设计方向,进行设计方法总结和实践探讨。将儿童推车和儿童三轮车进行设计整合,以延长其使用时间;将儿童推车、婴儿床以及婴儿摇篮三者有机结合,以延长其使用范围。结论一物多用的设计思想能够有效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和使用范围,通过对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的设计方法进行探索,不仅为儿童推车的绿色设计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撑,而且还为其他产品的通用性设计提供了借鉴案例。  相似文献   

4.
基于模块化的儿童床可持续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琼  贾凯  刘雨 《包装工程》2019,40(18):140-144
目的 针对儿童床的可持续设计进行研究与应用,结合模块化设计理论,解决儿童床的使用生命周期问题,更好满足儿童的使用需求。方法 以模块化理论与可持续设计方法为指导,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对国内儿童床产品的市场现状和现有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并结合实际设计项目分析儿童床可持续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对儿童床产品进行需求与功能分析,对儿童床产品结构进行模块化分析,做出合理的模块划分,用户可自由选择模块组合构成产品,满足个性化定制需求。结论 提出儿童床可持续设计的方法,将模块化理论应用到儿童床产品设计中,一方面,丰富了儿童床的产品种类,延长儿童床产品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模块化设计方法在儿童家具设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鄢莉  陈映欢 《包装工程》2010,31(2):25-28,32
结合儿童家具"moving sunshine"的设计实务,分别从儿童产品本身的特点、模块化设计方法分析、模块化设计在案例上的设计点这3个方面来探索模块化设计方法在儿童家具设计上的应用,呈现了模块化设计在儿童家具研发上的重要性,及其作为一种设计方法在儿童产品设计领域运用的优势点。  相似文献   

6.
于东玖  喻红艳 《包装工程》2017,38(10):137-140
目的为了优化童车寿命周期,解决儿童成长快速与产品使用需求之间的矛盾。方法分析童车市场现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D4S(Design For Sustainability)中的适度原则,对童车可持续设计的具体应用策略进行初步探索。结论在可持续理论的指导下,得出设计可持续童车时可采用的策略,并通过"爱自行"童车案例进行实际策略运用的论证,能有效解决童车使用周期短的问题,为童车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成长性的儿童推车设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成长性儿童推车的使用功能,延长儿童推车的生命周期。方法以成长性设计理论方法为指导,从儿童不同成长阶段的需求出发,对儿童推车、平衡车、踏板车的结构进行重新分析和设计,将3种工具车的功能整合在一起,并通过结构和人机关系的研究,使之能够合理地实现不同状态之间的转换。结论从成长性的角度对儿童推车进行重新设计,能够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降低制造成本和消费成本,是一种可持续性设计的体现,并提供给设计师一个新的视角来考虑产品和使用者之间的关系,使设计更加人性、合理。  相似文献   

8.
王小妍  苏伟鸿 《包装工程》2022,43(10):121-128, 189
目的 为了使自闭症儿童在康复教育机构和家庭中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训练,结合智能化交互优势,提出将自闭症治疗与社交辅助机器人结合的优化设计思路,旨在提高患儿在训练中的互动兴趣及治疗效果,减轻专业教师和家庭的负担,提升自闭症儿童干预治疗的适用性和实用性。方法 通过对自闭症儿童生理、认知、行为特征的梳理,归纳现有常用的干预治疗方法和辅助治疗产品,探讨童车为载体辅助专业干预治疗的方式,针对辅助治疗童车进行功能外形、交互方式、游戏概念及配套APP的全方位案例设计,总结交互干预设计的训练要素、功能模块和治疗功能。结论 以童车为载体,确定了车载精灵的交互方式、辅助APP主要功能模块和认知训练、社交激励、音乐治疗3种不同干预游戏的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9.
正B设计说明:此童车设计是以意大利流线型风格为主,以狗为主题的仿生设计,整体形态温和,敦厚,以曲线柔和过度为主,采用了大面积高纯度的色彩搭配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车声图案上将狗等儿童喜欢的卡通形态映在上面,与车身相呼应。该车设计能让儿童安全,快乐的操作。设计部件模块化以提高产品质量与可换性保证产品能经受儿童破坏性考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解决二孩家庭在使用童车过程中的痛点(如出行费时费力,无法兼顾两名儿童等)问题,梳理用户需求,提出了集成多模态平衡(VACP)/层次分析法(AHP)/质量功能配置(QFD)的二孩童车设计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提取二孩出行用户旅程图,基于VACP理论进行童车设计需求的量化与初步筛选,在此基础上应用AHP分析需求权重,确定用户需求重要度;其次,运用QFD确立用户需求与质量特性关系,将设计要素进行聚合性优化,明确设计要求并得到优化方案;最后,利用JACK建立童车虚拟环境以验证方案合理性。结果 针对二孩家庭特殊出行场景,设计座椅结构可调整以增强童车安全性、便捷性;设计智能监测交互功能增强童车互动性。结论 通过JACK仿真验证了创新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从侧面印证多方法集成设计方法的可行性,为构建童车产品提供依据与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1.
邢祥龙 《包装工程》2022,43(16):284-291
目的 探究情感化理论在儿童医疗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达到减轻患病儿童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焦虑和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的目的。方法 首先,用文献分析法对儿童医疗产品设计现状、儿童医疗产品的目标用户特征,以及情感化设计层次理论进行分析梳理;其次,结合案例分析,系统提炼和总结儿童医疗产品情感化设计的方法;最后,进行设计实践,佐证上述设计方法。结论 儿童医疗产品情感化设计需要对诺曼的3个层次进行系统把握,本能层设计上,从医疗产品的形态、色彩、材质和尺寸要素,整体构建愉悦感官体验;行为层设计上,用简约的功能和流程、人性化和趣味化的交互、及时的提示和反馈,共同营造良好使用体验;反思层设计上,通过产品形象象征、提升用户参与度和故事扮演的方法,系统塑造深层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2.
罗碧娟  晋诗宁 《包装工程》2018,39(22):189-193
目的 探讨儿童产品的可成长性,以提高儿童产品的使用周期,从而满足儿童生理及心理不断成长的使用需求和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力求做到既能减少总体消费成本,又能节约社会资源。方法 基于可成长性设计理念和可持续性设计方法进行儿童产品设计。结论 从儿童产品尺度的可调节性、结构的可拆卸与可组合性、功能的可转换与可拓展性、互动体验的趣味性及益智性等4个方面进行阐述,最后以一款“儿童木马玩具”产品为例,运用可成长性设计方法对其进行创新设计,并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3.
基于QFD和TRIZ的儿童床改良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易雪峰  游娅娜 《包装工程》2017,38(6):246-251
目的针对目前市场上婴儿床在安全性与经济性上不足,设计能够适应面向小户型住宅家庭儿童在不同年龄生长持续需要的儿童床。方法应用QFD建立新式儿童床HOQ,得到改进设计目标,找到4对技术冲突,即产品结构固化与儿童年龄变化、产品功能单一与儿童情感丰富、产品安全隐患与与儿童防护能力、产品多功能则体积大与儿童卧室容积小;应用TRIZ理论标准工程参数和发明原理来解决冲突。结论 QFD和TRIZ理论融合应用与儿童床改良设计找准了儿童床改良优先方向、提出了可行性设计方案、达到了生长持续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杨安妮  王丰 《包装工程》2022,43(8):171-179
目的 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把服务的实体元素与非实体元素相结合,开发融合服务设计的方法和工具,为服务受众者提供有效、可行、高效、符合用户期待的服务,以创造服务价值,实现价值共享。方法 通过服务设计的方法和工具,如创建用户档案、人物志、用户流程图,来梳理和分析服务蓝图,发现服务触点并进行设计,从而满足用户的需求。结论 融合服务设计理念,构建看护虚拟社区及一站式服务的“海默”APP设计策略和实践,不仅可以替用户充分考虑到患者的认知障碍、行为活动异常、记忆力衰退、社交障碍和时空障碍等病理问题,而且可以在服务系统中准确定位服务触点,帮助服务提供者客观、有效地获得目标用户满意的设计原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在设计学视角下,探索污水流行病学的应用,关注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污染与公共卫生安全问题。进而拓展健康监测的途径,改善用户体验,提高信息传递效率,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方法 首先通过参与式设计方法,使用户介入到行为分析的流程中,研究社区居民对公共卫生信息的需求,同时引入符号学阶梯模型,对用户需求研究框架进行构建;其次将用户的行为需求映射为行为意义,通过对意义层级进行聚类分析的方式来完成对用户行为的定性分析,进而得到核心意义簇;最后,根据核心意义完成服务系统的构建,再通过参与式设计方法来评估服务系统。结果 通过参与式设计方法与符号学阶梯拆解并分析用户行为,寻找社区居民的触点与行为意义,实现污水健康监测服务系统的建立。结论使用户参与到设计的流程中,是为了增加复杂技术与组织系统设计的关联性,提升服务系统的用户体验,该设计为污水健康监测提供了新的方向与思路,并不断完善符号学对产品构建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家用健身车的情感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臧倩  任家骏  薛安虎 《包装工程》2018,39(14):185-189
目的情感化设计方法是家用健身车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满足用户对健身车的情感化需求,提高家用健身车的审美性和易用性,对家用健身车进行情感化设计研究,为家用健身车的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方法调研、分析并总结了现有家用健身车的现状,以情感化设计为理论基础,从情感化设计的本能层面、行为层面和反思层面出发,提出了家用健身车的情感化设计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家用健身车情感化设计的三层次模型,结合用户对家用健身车的情感需求,对家用健身车进行再设计。结论总结了家用健身车的情感化设计因素,以设计因素为指导,设计出了情感化的家用健身车,这种健身车不仅能够满足用户的日常锻炼需求,而且能够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7.
儿童画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群英  史鹏飞 《包装工程》2016,37(10):52-55
目的探究儿童画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方式。方法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儿童画的研究结论为理论支撑,结合美术学、现代色彩艺术行为学、民间绘画作品等,分析儿童画中图形、色彩、构图、技法等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具体应用。结论将儿童画中的元素与平面设计理念相结合,有利于还原艺术作品的本真面貌,能够满足现代艺术设计返璞归真的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18.
马丽莉  韩静华 《包装工程》2016,37(24):136-140
目的对儿童数字读物的UI设计原则与风格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通过对各种基于移动平台的儿童数字读物进行归类与探讨,分析出适用于儿童数字读物的UI设计原则,并对UI设计风格进行一定的总结。结论根据内容与主要用途,儿童数字读物主要可以分为教育类和游戏类。在UI设计方面,儿童数字读物应拥有自己的特点与原则,在平衡功能性与美观性的同时,尽量符合儿童的审美与喜好,具有独特的UI设计风格。  相似文献   

19.
相静 《包装工程》2019,40(22):283-286
目的阐述色彩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作用,探索当前语境下色彩赋予儿童食品包装的设计思路与艺术魅力。方法结合社会发展所带给儿童食品包装设计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从实际出发,总结儿童食品市场的开发现状以及将色彩融入其中所呈现的信息传达、心理影响与品牌形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得出其在视觉和味觉上的表达诉求,接着以整体性、情感性、广告性和系列性等为具体应用方向进行总结与论述,提出一些创新的要求,列举一些优秀的儿童食品包装设计案例,进一步强化理论论述的可行性,探寻抓住消费者视线、促进销售的色彩应用路径。结论在当前这个竞争激烈的儿童食品市场上,包装设计对色彩的合理应用至关重要,这既能够使食品包装富有创意,帮助消费者从自己的视觉感受中最大化地获取食品信息,又能在次基础上成功提高销售额。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具身认知的儿童智能玩具交互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秀丽  蒋晓  赵丹琳  马凤娟 《包装工程》2019,40(16):165-170
目的 探究具身认知视角下的儿童智能玩具交互设计方法。方法 通过对具身认知和信息加工两种认知理论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提炼具身认知理论的核心特征;通过对具身交互和儿童智能玩具交互设计的具身性进行研究,发现将具身认知引入儿童智能玩具交互设计的机会和意义;通过分析儿童的具身认知特性并结合前期相关研究,构建基于具身认知的儿童智能玩具交互设计方法。结论 具身是儿童认识和理解世界最本能的方式。儿童智能玩具的交互设计需要同时考虑到儿童的具身认知特性以及融合了物理实体和虚拟计算在内的复杂交互系统的特点。通过将具身认知理论与儿童智能玩具的交互设计相结合,提出信息的多通道输入输出、交互行为的自然化和直觉化两个交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