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退耕还林最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维护生态环境以及改善生态环境,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利用封山绿化、退耕还林以及个体承包等策略及方法,进一步促进退耕还林、荒地造林的进程,最终有效解决水土流失以及耕地沙化等严重的问题,使得生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阿坝州退耕还林工程对阿坝州生态效应和农民收益的影响,采用数理统计、灰色关联分析法,以退耕还林面积为参考序列,以农民收入、逐年水土流失减少量和逐年森林面积增加为比较序列,分析退耕还林对生态效应和农民效益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阿坝州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民收入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较适中。退耕还林工程与生态效应的关联度适中,说明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适中。退耕还林与农民收入的关联系数呈下降趋势,但总体上高于对生态因子关系系数。退耕还林工程不仅对生态效应影响大,还对农民收入有较强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退耕还林是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也是惠民济民的一项重要措施。工程进展总体顺利,成效显著,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结构调整,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意识。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立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的长效机制。一、工程建设成效1、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治理步伐加快,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退耕还林调整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变了农民广种薄收的传统习惯,工程实施大大加快了水土流失和土地  相似文献   

4.
<正>【前言】现如今,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各界及国家也将目光逐渐转向生态发展方向,寻求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齐头并进。随着近年来水土流失、风沙危害严重等灾害现象的不断增加,生态保护已成为当前确保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正是由于在此背景下退耕还林成为一项重要措施,而本文着重对退耕还林工程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简要浅析。1工程规划设计退耕还林工程对于我国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来说,是  相似文献   

5.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进步,在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也伴随着生态问题的出现。近年来,我国的水土流失面积已经超过了三百六十万平方千米,是全球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国家对此加强了退耕还林举措。青海省作为中国省级行政区之一,也出现了水土流失现象,在进行退耕还林后,不但可以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会带来生态环境效益。本文对青海省退耕还林现状和效益进行分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退耕还林是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也是惠民济民的一项重要措施。工程进展总体顺利,成效显著,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结构调整,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意识。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立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的长效机制。1工程建设成效1.1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治理步伐加快,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退耕还林调整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变了农民广种薄收的传统习惯,工程实施大大加快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治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播州区狠抓坡耕地退耕还林绿化步伐,从根本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促进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把退耕还林工程建成强区富民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同时坚持把退耕还林与基本农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接续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退出多个富民强区好产业。  相似文献   

8.
退耕还林工程是促进生态修复和保护生态环境,预防水土流失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吴起县退耕还林概况进行总结,并从基础数据采集、退耕还林地理信息系统设计、数据库的物理结构设计、林班设计图打印模块、检查验收等方面,论述了GIS在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9.
水土流失是一个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被密切关注的焦点问题,同时水土流失也是中国在生态发展过程中首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要求国家和相关的政府工作部门需要加大对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工作的监督力度,在工作过程中,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工作措施,以便于能够减少水土流失为社会的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本文笔者以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为切入点,积极分析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水土流失的危害在我国已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由于我省水土流失导致土壤退化、生态恶化、洪涝灾害加剧水,不仅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造成群众生活贫困,根据目前现状采取治理水土流失的主攻方向是治理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牧还草,并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功能,完成水土保持生态。一、水土流失的状况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直接关系国家生态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和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土地整治项目对土壤理化特性的改良效果,本文以宝鸡市千阳县张家塬镇柳家塬村荒草地整治项目为例,对工程实施后耕作层土壤(0~30 cm)土壤结构和理化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估算了新增耕地粮食产能。结果表明:土地平整工程的实施对耕作层土壤质量的改善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能显著提高新增耕地粮食产能。通过土地平整工程实施,土壤pH值得到显著降低,土壤耕作层范围内土壤较工程实施前降低了1.34%,土壤电导率降低33.33%。0~30 cm土层深度范围内粘粒含量较整治前提高了14.46%,砂粒含量较整治前降低了13.74%。工程实施对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以及有机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土壤全氮含量较工程实施前,通过工程实施创造粮食产能39.89t,有利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2.
水土保持工程对遂宁市小流域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四川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遂宁市的3个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参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结合研究区粮食平均产量和收购价格,分析了紫色土区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999—2003 年间,各流域林地和草地面积呈增加趋势,耕地和未利用地呈减少趋势。各流域单项生态服务功能在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土壤形成与保护等方面有所增强,在食物生产方面减少8.90万~62.30万元;生态服务总价值和人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则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各流域生态经济协调度在0.056 5~0.841 3之间,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增长速度低于经济增长速度,应继续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区的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3.
利用RUSLE模型计算分析了陕北榆林市退耕还林前后土壤侵蚀状况与生态服务价值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退耕还林前(2000年)榆林市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和年侵蚀总量分别为3 002.75 t·km-2·a-1和1.41×108t,退耕还林后(2010年)虽然林草地面积增加,土壤侵蚀强度等级向轻度和微度转变,水土流失状况显著改善,但由于2010年降雨侵蚀力比2000年增长了157.66%,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对土壤侵蚀状况的影响依然存在,导致退耕还林后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和年侵蚀总量分别增加了127.24%和128.37%。2)生态服务价值总量(13.23×109元)较之前(56.31×109元)增长了326%,其中,保持土壤和废物处理的价值增长幅度较大;生态服务功能得到显著提高,且林草地的贡献占比>50%。3)土壤侵蚀强度的低值区并非生态服务价值的高值区,不同坡度的生态服务价值组成并未发生显著变化,合理的土地利用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4)退耕还林后,榆林市整体呈现出土壤侵蚀强度降低、生态服务价值升高的趋势,表明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研究结果可为陕北榆林市及类似区域生态保护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施粮食增产工程,促进毕节市粮食稳产增产,为2008年毕节市粮食总产达到44.93万t奠定了基础.该工程实施实现粮食总产量8 744.98万kg,其中:玉米8 252.01万kg,水稻492.97万kg.新增粮食822.11万kg,其中新增玉米765.18万kg,新增水稻56.93万kg.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的重灾区,准确地估算土壤侵蚀量对于当地的退耕还林、水土保持以及土地管理等措施的实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选取黄土高原延河流域为研究区,以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共4期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及日降雨量、土地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和土壤属性等为源数据,比较RUSLE、InVEST和USPED三个模型对土壤侵蚀的估算在该研究区的适用性,并分析不同地形和植被条件下土壤侵蚀的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发现:1)2000年后延河流域土壤侵蚀量先增加后减少,2005年后减少幅度逐渐增加,表明退耕还林工程效果显著;2)与实测产沙量数据相比,RUSLE模型估算的侵蚀量偏大,USPED模型和InVEST模型的误差相对较低,建议在延河流域使用InVEST和USPED模型计算土壤侵蚀;3)土壤侵蚀量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RUSLE模型增加幅度最大;4)当NDVI > 0时,土壤侵蚀量随NDVI的增加而减少,并且当NDVI在0 ~ 0.1时,土壤侵蚀量最大。  相似文献   

16.
自1999年以来,黄土高原大规模地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生态环境呈显著恢复态势。采用2002年和2008年两期Spot5遥感影像,评估了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黄土高原典型农林复合流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驱动下,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剧烈,总变化率高达36.77%,主要变化的土地利用类型包括耕地、果园、幼林地、林地等。28.95%的耕地转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其中48.83%转为果园,44.69%转为幼林地。景观格局变化呈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山腰缓坡区以转化为果园为主,中、高海拔多转化为幼林地。退耕后流域生态景观得以优化,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7.
植被覆盖度是衡量地表植被覆盖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等领域作为重要参数输入.利用定西市安定区的1993、2005和2009年3个时期TM遥感影像,对遥感影像进行了归一化植被指数的提取.并根据像元二分模型原理求得研究区域的植被覆盖度,对该区的植被覆盖的变化情况进行遥感监测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定西安定区从...  相似文献   

18.
宁夏南部山区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一部分,是我国水利侵蚀一级地区。在这一地区进行平田整地、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和生态防护林工程等土地整理工程,若实施不当,极易发生水土流失现象。文章提出了土地整理工程要合理安排工期,合理取、填土并做好防护措施,优化各工程实施方案,采取相应生物措施,制定行之有效水土保持方案等措施,使土地整理项目为宁夏南部山区产生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澜沧县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壤侵蚀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云南省澜沧县的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的变化特征,以"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为模型,运用ENVI遥感影像解译软件和Arc GIS软件,综合分析了澜沧县2000、2010、2014年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壤侵蚀的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10年10 a间,土地利用类型表现为草地向林地、桉树林转化,耕地向草地、林地、桉树林转化,林地向桉树林转化,园地向林地转化。2010—2014年,水域、桉树林面积增加明显,草地、耕地、林地面积小幅下降;2)15 a间澜沧县土壤侵蚀总面积变化不大,土壤侵蚀状况呈现先趋向好转之后又趋向严重的变化趋势;3)草地和耕地的侵蚀面积减少,土壤侵蚀量下降;2000—2010年,草地和耕地大量转变为林地和桉树人工林,植被覆盖恢复,土壤侵蚀减缓;2014年由于桉树人工林的轮伐、大型水电站和公路的兴修以及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等方面的原因,多数地区植被覆盖度下降,直接导致了林地、桉树林地的土壤侵蚀加重。  相似文献   

20.
杉木幼林地水土流失与降雨特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连续三年定位研究,全面探讨降雨特性对炼山与不炼山的杉木幼林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区年均降雨量和降雨侵蚀力(EI30)为1508.0mm和602.1[100J·cm/(m2·h)],侵蚀性降雨占全年降雨次数的34%~40%;杉木幼林地水土流失随降雨侵蚀力增大而增加;林地水土流失量主要由大雨和暴雨两种降雨类型所引起,充足的前期降雨会加剧林地水土流失,尤其是在旱季;炼山的杉木林地水土流失随降雨的年分布特点而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不同降雨条件下,炼山林地水土流失均明显大于不炼山林地.因此增加地表覆盖和选择合适的营林作业方式和时间是防止炼山林地大量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