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对抗体外高浓度葡萄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损伤及其机制。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分别培养在含5.5mmol/L葡萄糖(正常对照组)、5.5mmol/L葡萄糖+24.5mmol/L甘露醇(高渗对照组)、30mmol/L葡萄糖(高糖损伤组)、30mmol/L葡萄糖+10μmol/L淫羊藿苷(低剂量淫羊藿苷组)和30mmol/L葡萄糖+100μmol/L淫羊藿苷(高剂量淫羊藿苷组)的培养基中培养48h,分别进行细胞活力、细胞培养上清液乳酸脱氢酶及一氧化氮含量、细胞丙二醛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的测定。结果:高糖损伤组及低、高剂量淫羊藿苷组的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一氧化氮、丙二醛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与正常对照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高剂量淫羊藿苷组的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一氧化氮、丙二醛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与高糖损伤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渗对照组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淫羊藿苷对体外高糖损伤的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提高内皮细胞抗氧化酶活力,维持NO正常水平;减少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维持膜完整性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3'-大豆苷元磺酸钠(DSS)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氧化损伤对照组(ox-LDL)、氧化损伤加入维生素E对照组(VE+ox-LDL)、氧化损伤加入DSS低、中、高浓度组(DSS-L、DSS-M及DSS-H组).将ox-LDL作用于预先加入VE及不同浓度DSS预处理24 h的内皮细胞,继续培养24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比色法检测丙二醛(MDA)及一氧化氮(NO)的含量,检测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 预先加入VE、中高浓度的DSS可提升损伤的内皮细胞的活力,可显著降低损伤内皮细胞的MDA及NO的释放,可显著提升损伤细胞的LDH、NOS、SOD和GSH-Px的活性,但低浓度的DSS对上述指标影响不大.结论 DSS可减轻ox-LDL对血管皮细胞的氧化损伤,起到一定的抗氧化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茶叶、红花、黄芩、贯叶金丝桃、木蝴蝶等5种中药醇提取物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损伤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建立体外培养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ox-LDL氧化损伤模型,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上述醇提物后, ox-LDL氧化损伤前后细胞形态学变化;以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率;测定细胞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 结果: 5种中药醇提物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内皮细胞存活率,提高培养液中SOD,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 结论: 5种中药醇提物具有抗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ox-LDL氧化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细胞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川芎嗪烟酸酯对神经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川芎嗪烟酸酯(TMPN)对H2O2引起的体外培养大鼠脑皮层神经细胞及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氧化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H2O2诱导体外培养大鼠脑皮层神经元及SH-SY5Y细胞进入氧化应激状态,观察TMPN对神经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TMPN能显著升高氧化损伤神经细胞的存活率,减少乳酸脱氢酶(LDH)的漏出,对H2O2诱导的神经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I)的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减少胞内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生成,提高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SH-Px)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论TMPN可以有效保护活性氧对培养大鼠脑皮层神经元及SH-SY5Y细胞的氧化损伤,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其机制可能与TMPN抑制H2O2诱导的[Ca2+]I异常升高,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生成,增加抗氧化物质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芍芪多苷对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丽    魏伟  桂双英    孙妩弋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1):1807-1810
目的:探讨芍芪多苷(SQDG)对CCl4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并对SQDG与白芍总苷、黄芪总皂苷单独用药的特点进行比较。方法:建立CCl4致化学性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肝匀浆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HE染色法对肝脏作病理检查。结果: SQDG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ALT,AST,MDA水平,升高SOD和GSH-Px酶活性,减轻肝细胞损伤。SQDG中剂量与白芍总苷、黄芪总皂苷单独用药比较,具有较好的肝脏保护作用和抗氧化作用。结论:SQDG对CCl4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模型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沈先敏  刘恒 《天津中医药》2019,36(4):400-403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探。[方法]CCK8法检测青蒿琥酯对PC12细胞相对存活率的影响,利用H2O2诱导PC12细胞建立氧化损伤模型,并通过CCK8法及乳酸脱氢酶(LDH)比色法分析青蒿琥酯保护PC12细胞免受H2O2损伤的效果,对比分析不同处理组间PC12细胞中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检测剂量范围内青蒿琥酯对PC12细胞相对存活率无明显影响(P>0.05);与H2O2诱导组相比,青蒿琥酯干预组细胞相对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LDH、SOD及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PC12细胞中SOD、CAT及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并均表现出浓度依赖性。[结论]0.1~1.6 mmol/L浓度范围内的青蒿琥酯对PC12细胞相对存活率没有影响,可以通过减少H2O2产生的活性氧保护PC12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方大鼠含药血清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损伤血管内皮细胞(VEC)的保护作用。方法:以MTT法观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活力和流式细胞仪测定内皮细胞凋亡率,并通过测定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及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一氧化氮(NO)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探讨六味地黄方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结果:六味地黄方含药血清能促进ox LDL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抑制ox LDL造成的内皮细胞凋亡、降低胞内MDA含量、减少细胞LDH释放量,提高SOD活力及NO含量。结论:六味地黄方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红花水提物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致体外培养大鼠乳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抗氧化作用机靓。方法:采用第3代大鼠乳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用红花水提物预处理(500,100,20mg&#183;L^-1)24h后,OX—LDL(100mg&#183;L^-1)孵育24h进行损伤,实验结束后取上清液,测定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和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用自旋捕集技术结合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技术(electronspinresonance,ESR)检测各组细胞悬液中氧自由基信号的强弱。结果:红花水提物各剂量组能够明显减少内皮细胞LDH的释放,降低培养液中MDA含量和XOD的活性,同时提高SOD,NO,NOS和GSIt—Px的活性,使细胞悬液中的ESR自由基信号明显减弱。结论:红花水提物具有抗OX—LDL致体外培养大鼠乳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其机制与其减少氧自由基产生、增强自由基的清除、增强内源性抗氧化剂的活性,使高毒性的自由基转化成无害物质等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川芎嗪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 致人内皮细胞ECV304 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其在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中的意义.方法 ox-LDL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以0.5 mg/ml川芎嗪干预24 h,试剂盒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 川芎嗪对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诱导的损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主要是显著提高了血管内皮细胞抗氧化酶SOD 、GSH-Px的活性.结论 川芎嗪对ox-LDL导致內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机制与其抗氧化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黑果枸杞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寻找提高黑果枸杞种子及幼苗在盐胁迫下抗性能力的途径。方法: 测定盐胁迫下黑果枸杞种子在不同浓度的外源CaCl2处理后,发芽率(Gr)、发芽势(Gv)、发芽指数(Gi)、活力指数(Vi)和相对盐害率的变化,并对黑果枸杞幼苗的含水量、叶绿素量、可溶性蛋白质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量(MDA)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 低浓度的NaCl处理,对黑果枸杞种子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处理则有抑制作用。经不同浓度的CaCl2处理后,萌发指标均有所升高。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增加,幼苗含水量、叶绿素量逐渐减少,丙二醛(MDA)、相对电导率呈增加趋势,可溶性蛋白质量和POD活性均不同程度的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外源CaCl2处理后,幼苗含水量、叶绿素量下降幅度变小,丙二醛(MDA)、相对电导率的上升幅度变小,POD活性的下降幅度变小。结论: CaCl2能够有效地缓解盐胁迫对黑果枸杞种子及幼苗产生的伤害,提高种子及幼苗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11.
黑果枸杞花色苷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黑果枸杞花色苷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方法:以正常小鼠作空白对照,将高脂血症模型小鼠分为高脂模型组、黑果枸杞花色苷低、中、高剂量组和辛伐他汀药物对照组,进行不同灌胃处理,酶法检测各组小鼠血脂指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主动脉、心脏及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并对肝脏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与高脂组对照,花色苷各剂量组小鼠血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有高于模型组的趋势。肝脏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脂蛋白酯酶(LPL)均显著升高(P<0.05),丙二醛(MDA)极显著下降(P<0.01);花色苷各剂量组主动脉斑块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主动脉、心脏和肝脏的病变程度明显轻于高脂组,其中,中剂量组与辛伐他汀组类似。结论:黑果枸杞花色苷可以干预小鼠AS的形成,同时降低小鼠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2.
李明珠  刘增根 《中草药》2023,54(1):272-282
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为我国西北特殊生境地区食药兼用的生态经济植物,其浆果富含花色苷、花青素、多酚、多糖等物质,是医药保健品、食品添加剂(天然色素)的主要成分和原料。随着测序技术和各组学学科的不断发展,组学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黑果枸杞资源的各项研究中,尤其从单一的基因组、转录组、代谢组、蛋白质组到多组学联合分析,对黑果枸杞品质评价、耐盐碱、果实发育机制以及花青素合成与积累等研究更加深入。综述了近年来组学技术在黑果枸杞资源综合评价、抗逆、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代谢调控中的应用,探讨了资源品质差异成因和生态环境适应机制,为黑果枸杞资源的保护、种质创新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黑果枸杞的外观性状、口感、活性成分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指导黑果枸杞生产实践。分别将冷冻干燥、低温干燥和自然烘干的黑果枸杞用福林酚比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消光系数法和DPPH法、FRAP法测定总多酚、原花青素、花色苷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干燥方法对黑果枸杞的性状、口感、活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均产生一定程度影响。冷冻干燥后黑果枸杞外观性状及口感均佳,水分含量低,总多酚、原花青素、花色苷含量低于自然晾干者,但其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最强;自然晾干者外观形状及口感较差,水分含量高,但其3种活性成分含量最高,FRAP法测得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因此应综合考虑性状、口感、抗氧化活性及生产成本选择黑果枸杞的干燥方法。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背景下藏药黑果枸杞的潜在适生区分布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丽  晋玲  王振恒  崔治家  马毅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14):2659-2669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预测藏药黑果枸杞在当代及未来的适生区分布格局,为其资源可持续利用及GAP规范化种植提供参考。基于黑果枸杞149个分布数据及当代(1950—2000年)和未来(21世纪20—80年代)的气候数据,同时考虑3种温室气体排放场景,应用最大墒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 GIS 10.3.1)软件,定量地预测了黑果枸杞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及其适生等级。发现:(1)黑果枸杞的当代适生区主要分布于我国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宁夏,陕西、山西、西藏境内也发现分布区;(2)黑果枸杞当代适生区总面积为284.506 949×104km2,占中国国土面积的29.6%;(3)相对稳定区域为总适生区的25.2%;(4)气候变化背景下,相较于当代,其在21世纪20—80年代的适生区总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但是中度适生区又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气候变化对黑果枸杞适生区总面积及生境适宜度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双面影响。通过以气候变化为主导因素的黑果枸杞潜在适生区分布预测,可为今后科学的保护、开发与利用黑果枸杞资源提供战略性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黑果枸Lyciumruthenicum杞转录组测序结果,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黑果枸杞bHLH转录因子家族成员进行鉴定。方法通过对NaCl胁迫下黑果枸杞根和叶的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出bHLH家族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筛选到的基因进行理化性质、保守结构域、基因结构、细胞定位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黑果枸杞在NaCl胁迫下的转录组数据库中共筛选出89个bHLH转录因子家族基因;bHLH家族蛋白理化性质差异较大,71.90%的蛋白质呈弱酸性,蛋白属于亲水蛋白。黑果枸杞bHLH家族蛋白含有2个保守结构域,分别位于N端的碱性氨基酸区和C端的螺旋-环-螺旋区。亚细胞定位预测bHLH家族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和细胞质中。进化分析显示,黑果枸杞中89个bHLH转录因子家族蛋白可分为20个亚族,其中第3亚族中包含的bHLH成员最多,为11个;第7、11、13、22亚族中的成员数量均为1个,其他亚族为2~9个。结论 NaCl胁迫下黑果枸杞bHLH转录因子家族有89个成员,bHLH家族蛋白大多数呈弱酸性,属亲水蛋白,可分为20个亚族。  相似文献   

16.
掌握黑果枸杞在黑河流域中下游的资源种类及分布范围,为合理开发使用上述地区的黑果枸杞提供科学依据。根据黑河流域黑果枸杞的分布情况,采用线路调查、走访调查以及区采药农的方法,进行野外调查记载、采集、室内鉴定、分类研究。运用Arc GIS软件分析分布区域特点。基本掌握了黑果枸杞的种类、分布范围及蕴藏量,并对其种质资源数量有了了解。为合理开发使用黑果枸杞提供了科学依据,避免因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而导致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17.
利用NCBI核酸数据库中ITS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序列, 结合产地分析和形态分析对新发现的一种黑果枸杞混伪品进行溯源研究。通过提取样品DNA, PCR扩增及双向测序, 获得样品的ITS序列。所得序列用ContingExpress软件进行拼接, 截取ITS序列全长;利用 NCBI核酸数据库中已登录的ITS序列进行相似度分析对其进行DNA条码溯源;根据其产地分析DNA条形码溯源结果;再根据形态特征进一步验证结果, 3种方法联用获得溯源结果。新发现的黑果枸杞混伪品来源于小檗科小檗属植物喀什小檗Berberis kaschgarica。与黑果枸杞的主要区别:喀什小檗果实表面平滑, 质地轻脆, 黑果枸杞表面皱缩, 质地坚实而硬;喀什小檗外果皮细胞壁连珠状增厚, 石细胞壁平直, 层纹不明显, 黑果枸杞外果皮细胞壁不增厚, 石细胞壁波浪状, 层纹明显;喀什小檗的ITS序列长度为606 bp, 黑果枸杞的长度为654 bp, 二者序列对齐后的相似度为53.32%。  相似文献   

18.
黑果枸杞R1-MYB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翠平  陈建伟  严莉  乔改霞  李健 《中草药》2018,49(1):203-210
目的对可能参与花青素代谢调控的黑果枸杞R1-MYB转录因子基因进行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和不同品种、同一品种不同器官及盐胁迫条件下差异表达分析。方法通过同源基因克隆和RACE方法得到黑果枸杞R1-MYB转录因子编码区全长,通过转录组数据获得宁夏枸杞同源基因序列。通过Prot、Param、Smart、PSORT和SOPMA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MEGA 5.0构建NJ系统进化树。同时采用Real-time PCR的方法进行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获得黑果枸杞Lr MYB1R1(KY568981)及宁夏枸杞Lb MYB1R1(KY568982)基因全长c DNA,c DNA编码区全长1 496 bp,编码区为927 bp,编码产物包含308个氨基酸,编码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3 400和33 490,理论等电点分别为7.80和7.78,属于R1-MYB转录因子,经预测其编码蛋白位于细胞核中;Lr MYB1R1和Lb MYB1R1与茄科植物番茄、马铃薯、烟草中的MYB1R1-like蛋白具有高度相似性。Lr MYB1R1的表达表现出器官和发育阶段中差异性,具有品种特异性,Lr MYB1R1的表达受盐胁迫抑制。结论丰富了对R1-MYB转录因子的研究,为接下来的基因功能研究及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提高黑果枸杞中花青素含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黑果枸杞子对过度训练大鼠骨骼肌MAPK信号通道蛋白表达及抗氧化应激损伤能力的影响。方法:以等量负荷有氧运动训练和大强度耐力训练大鼠为模型,50只SPF级Wistar 49 d龄雄性大鼠为对象,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有氧训练组、过度训练组、过度训练+黑果枸杞子组,每组12只(剔除不符合实验要求的大鼠)。每天灌胃(ig)给药1次,黑果枸杞子干预组剂量为4.48 mg·kg-1,ig体积为5 m L·kg-1,其他组ig等体积生理盐水。42 d负荷游泳训练后,测试各组大鼠骨骼肌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系统蛋白表达及氧化应激损伤相关指标,分光光度法检测骨骼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MAPK信号通道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试法(ELISA)检测3-硝基酪氨酸(3-NT),8-羟基脱氧鸟苷(8-OHd G)含量;乙酰半胱氨酸法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苯肼显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力竭游泳时间,有氧训练组较正常组有所延长,黑果枸杞子干预组较过度训练组显著增加(P0.01)。骨骼肌SOD活性,有氧训练组略高于正常组;过度训练组较正常组和有氧训练组明显下降(P0.05),黑果枸杞子干预组较过度训练组明显升高(P0.05)。骨骼肌MDA含量,有氧训练组略低于正常组;过度训练组较正常组和有氧训练组显著升高(P0.01),黑果枸杞子干预组较过度训练组显著降低(P0.01)。骨骼肌3-NT,8-OHd G,有氧训练组略高于正常组;过度训练组较正常组和有氧训练组显著升高(P0.01);黑果枸杞子干预组较过度训练组明显降低(P0.05)。血清LDH活性,有氧训练组略高于正常组;过度训练组较正常组和有氧训练组均显著升高(P0.01);黑果枸杞子干预组较过度训练组明显升高(P0.05)。血清CK活性,有氧训练组略高于正常组;过度训练组较正常组和有氧训练组显著升高(P0.01);黑果枸杞子干预组较过度训练组显著降低(P0.01)。p38 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有氧训练组高于正常组(P0.05),低于过度训练组(P0.05);过度训练组高于安静组(P0.01);黑果枸杞子干预组高于正常组(P0.05),低于过度训练组(P0.05)。结论:补充黑果枸杞子可以有效缓解过度训练导致的机体内环境失衡,抑制MAPK信号通路蛋白的过度表达,激活过度训练大鼠骨骼肌MAPK信号转导系统诱导抗氧化酶基因表达,提高机体尤其是骨骼肌的氧自由基清除能力,调节机体的抗氧化应激损伤能力,预防和延缓氧化应激损伤及运动疲劳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黑果枸杞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丽娟  霍鹏超  孙梦茹  朱亮  胡情  葛广波  贾守宁 《中草药》2020,51(22):5884-5893
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是我国西北荒漠地区特有的一种具有良好保健功效的药食两用植物。现代植物化学研究发现黑果枸杞的果实中不仅含有花色苷、黄酮、生物碱、多糖等多种活性成分,还富含脂肪酸、氨基酸等多种营养物质和锰、硒、锌等微量元素。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黑果枸杞及其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疲劳、降血糖、降血脂、保护心血管、保肝、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活性。主要对近年来黑果枸杞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旨在为黑果枸杞药理活性的深入研究及相关产品的开发应用提供关键信息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