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血吸虫病治疗前后IgG及其亚类的变化和疗效考核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欲寻找一种用于血吸虫病疗效考核的IgG亚类短期抗体。方法:用各种ELISA方法检测了264份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慢性血吸虫病人及50份正常人血清中的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和成虫抗原(AWA)特异性IgG、IgG1和IgG4,以及日本血吸虫31/32kD肠相关抗原(GAA)。结果:治疗前IgG阳性率(SEA97.6%,AWA100%)与IgG1(SEA94%,AWA95.2%)无差别,高于IgG4(SEA62.7%,AWA73.4%)及GAA(62.7%)阳性率;治疗后IgG4消退较快,治疗后12月时阴转率达97.6%。正常血清检测上述四种指标假阳性率均在3%左右,无差别。结论:IgG1的诊断价值与IgG相仿,二者与粪检符合率均较高;而IgG4可能为一种短期抗体,可望作为疗效考核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应用IFAT法检测包虫病人血清中特异性包虫IgG和IgM的初步结果。44例正常人血清特异性IgG和IgM的假阳性率均为0%,83例包虫病患者血清特异性IgG和IgM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6.36%和19.28%,二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现症包虫病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包虫抗体主要为IgG。在16例特异性IgM阳性病人中,有9例存在包虫囊破裂,7例为肺包虫或肝肺混合包虫病患者,表明特异性IgM在包虫囊破裂时升高,肺包虫病人比肝包虫病人检出率高。提示包虫病人血清中的特异性IgM抗体水平与包虫囊的生活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3.
Yan HP  Tan YF  Zhuang H  Zhou YS  Zhao CH  Feng X  Jin RH  Wu H  Fu Y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11):896-899
目的了解SARS冠状病毒(SARS—CoV)感染者血清中特异性IgM、IgG抗体和两个结构蛋白抗体的持续时间及相互关系。方法对146例SARS临床确诊且血清抗-SARS—CoV阳性病例,随访采集发病当13至发病后660d期间的血液标本共362份。以ELISA法分别检测抗-SARS—CoVIgM和IgG抗体、SARS—CoVN蛋白和S蛋白IgG抗体。结果抗-SARS—CoV IgM阳性率在发病20d内为46.5%(20/43),21—40d阳性率最高(80.6%,25/31),尔后逐渐下降,至发病后500d左右仅为8.2%(6/73)。IgG总抗体在发病20d内阳性率(34.9%,15/43)低于IgM抗体,在发病21~40d迅速达到100%,至发病后600—660d,其阳性率仍高达98.6%(70/71)。N—IgG抗体在发病40d后阳性率(92.5%,37/40)高于S-IgG(67.5%,27/40),在61~90d、450—510d和600—660d3个时间点检测阳性率均高于S-IgG抗体;但两种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随时间延长均逐渐下降,两者于不同时间点的阳性率均低于抗-SARS—CoV总IgG。结论临床与病原学确诊的SARS患者,SARS—CoV特异性抗体阳性率在21—40d达高峰,IgG抗体阳性率100%。IgM抗体91.8%在感染500d以内消失;感染后两年IgG总抗体阳性率仍高达98.6%,推测可持续阳性3—5年。N—IgG和S-IgG抗体持续时间可能较短。  相似文献   

4.
应用单克隆抗体ELISA检测包虫病人循环免疫复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抗包虫单克隆抗体F1建立了检测包虫病人循环免疫复合物和解离抗原的ELISA法。102例包虫病人中CIC阳性率为50%(51/102),其中手术前检出率为62.62%(33/53),手术后检出率为36.73%(18/49)。二者差异显著(P<0.005)。用PEG沉淀的免疫复合物经尿素解离后检测包虫抗原的阳性率为58.82%(60/102)。CIC与解离抗原二者累积阳性率达到86.27%(88/102)。表明在包虫病人中CIC的存在是普遍的。F1单克隆抗体ELISA法在检测包虫病人CIC和解离抗原上有极高的敏感性,因而证明F1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抗原表位是形成CIC的主要抗原成分。在IgG型CIC阳性的血清中解离抗原的检出率仅为48.1%(23/51)。可能是由于IgG抗体的高度亲和力,由其形成的CIC解离效率低。在IgG-CIC阴性血清中,检出解离抗原的阳性率高达72.5%(37/51),证明了在相当部分包虫病人血清中可能存在着IgE和IgM型CIC。解离抗原阳性率高表明这类CIC容易解离。在17例特异性IgG抗体阴性的包虫病人中CIC阳性者10例(58.82%),解离抗原阳性者9例(52.94%),二者累积阳性率为76.47%(13/17)。说明CIC与解离抗原的检测在IgG抗体阴性的包虫病人诊断上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晚期丝虫病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及抗体亚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晚期丝虫病患者血清抗丝虫抗体及抗体亚型的免疫学特性。方法 用马来丝虫成虫和微丝蚴抗原,以ELISA法检测120份血清标本抗 丝虫特异性抗体和抗体亚型,FPT方法进行丝虫皮内试验。结果 病原学检查120份受试者均为非微丝蚴血症。80例晚期丝虫病患者FPT试验阳性率为95%(76/80),晚期丝虫病患者血清抗微丝蚴和成虫特异性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2.5%(66/80)和80%(64/80)。流行区对照抗体阳性率为10%(2/20)、非流行区正常人则均为阴性。晚期丝虫病患者血清抗体亚型以IgG2为主,阳性率92.5%,其它亚型分别为IgG1 1.25%,IgG322.5%,IgG46.25%。结论 晚期丝虫病患者血清中存在抗丝虫特异性抗体,抗体亚型主要是IgG2,它也可能是晚期丝虫病患者特异的抗体亚型。  相似文献   

6.
包虫病抗体免疫应答与包虫大小和数量关系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报道检测126例原发包虫病人血清特异抗体,对免疫应答与包虫大小和数量之间关系进行的实验观察。结果表明,包虫患者特异抗体阳性率随包虫直径增长和寄生数量的增多而升高;抗本吸光度值的高低与包虫直径和数量显著相关;IHA抗体阴性35例包虫患乾中,单发包虫占68.57%,变性坏死包虫占34.29%,肺包虫占28.57%。实验说明,包虫病病人的抗体免疫应答程度与包虫生活状态和寄生部位有关,而与包虫大小和/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云南省正常人及主要家畜立克次体血清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按地理位置,选择云南省东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西北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及南部的思茅地区3个调查点,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莫氏立克次体、黑龙江立克次体、恙虫病东方体、贝氏柯克斯体、横赛巴尔通体、查菲埃立克体及人粒细胞无形体等8种常见立克次体血清IgG或IgM抗体。结果3个调查点237份成人,莫氏立克次体、巴尔通体及贝氏苛克斯体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6.46%、6.33%、9.28%。50岁人群最高(21.74%、9.57%及14.78%),而4-6岁儿童调查结果显示,英氏立克次体IgG抗体阳性率最高,达12.35%(10/31),动物8种病原体抗体IgG及IgM抗体均检出,其中莫氏立克次体阳性率最高(61.48%),且地区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云南省正常农业人群及家畜存在多种立克次体感染,以莫氏立克次体、巴尔通体及贝氏柯克斯体为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柯萨奇B组病毒(CBV)感染与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的关系。方法采用1:2配比病例对照研究,以ELISA法对LADA、T2DM和非糖尿病(non-DM)组研究对象进行血清CBVIgM和IgG抗体检测。结果LADA、T2DM和non-DM三组CBV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3%、2.1%和5.2%)及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4.6%、9.4%和12.5%)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也未发现血清CBVIgM和IgG抗体与LADA之间有统计学联系。结论本研究未发现血清CBVIgM和IgG抗体与LADA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与慢性腹泻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半定量法检测82例慢性腹泻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的水平。结果慢性腹泻患者所测食物中以蟹的IgG抗体阳性率(48.8%)最高,其次为虾(41.5%)、蛋清/蛋黄(35.4%)和牛奶(23.2%),再次为鳕鱼(19.5%)和小麦(17.1%);≤50岁年龄组腹泻患者食物Ig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50岁年龄组(P〈0.05);慢性腹泻患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的总阳性率为89.0%(73/82),其中1种食物IgG抗体阳性率为30.5%(25/82),2种以上者为58.5%(48/82)。结论食物不耐受是慢性腹泻的致病因素之一,检测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对于了解慢性腹泻的发病机制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脑脊液(CSF)中阿拉伯糖甘露糖脂IgG抗体(LAM-IgG)和TB-DNA指标对结脑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CSF为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LAM-IgG,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TB-DNA。结果 102份结脑病人CSF标本,LAM-IgG阳性率51.0%(52/102),TB-DNA阳性率81.4%(83/102),LAM-IgG阳性及/或TB-DNA阳性共93例(91.2%)。40份非结核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病例的CSF标本,均未检出LAM-IgG和TB-DNA。结论 LAM-IgG和TB-DNA均是诊断结脑的较好的指标,两者联检可进一步提高检测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云南西部边境地区健康人群登革热抗体水平状况,为制定有效登革热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在具有登革热本地感染病例的不同地区采集健康人群血清,并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登革病毒IgG和IgM抗体。结果采集的740份中国籍血清标本登革病毒IgG和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9%(81/740)和5.7%(42/740),两种抗体同为阳性的阳性率为0.81%(6/740);缅甸籍学生这两种登革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2.5%(13/104)和2.9%(3/104)。登革IgG/IgM抗体阳性率在不同年龄组、性别、民族、不同国籍学生中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务农人群IgG抗体阳性率高于非农人群(P〈0.05);盈江县IgG抗体阳性率较高。结论云南省边境地区人群广泛存在登革病毒的既往和新近隐性感染,建议加强对边境口岸和边境地区的登革热疫情监测,开展登革热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提高当地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获得结核患者血清IgG抗体的特异性适体。方法纯化结核患者血清中的IgG抗体,以IgG抗体为靶标,利用SELEX技术进行筛选,筛选得到的ssDNA适体文库,进行克隆测序、亲和性检测、二级构象分析,并用于血清标本检测,进行适体特异性的鉴定。结果纯化获得了IgG抗体,浓度为1.3mg/mL。SELEX筛选10轮后,随机挑选12个适体进行亲和性检测和二级结构分析。结果显示,亲和性吸光度值大于1.0的适体有4个。二级构象分析揭示,适体与靶分子的结合基础为口袋颈环鼓包结构和分枝的连接角度。对亲和性吸光度值大于1.0的4个适体,经29份临床标本检测进行特异性的进一步验证显示,其中有3个适体对结核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的检测结果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初步筛选获得结核患者血清IgG抗体的适体,并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原核表达耶氏肺孢子菌(Pneumocystis jirovecii,Pj)主要表面糖蛋白(major surface glycoprotein,Msg)氨基端片段,获得可溶性Pj重组Msg抗原(recombinant Msg,rMsg),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66例成年人外周血抗Pj rMsg IgG抗体。方法从耶氏肺孢子菌感染者的痰液获得Pj DNA,构建表达载体pGEX-3X-Pj Msg,转化感受态大肠埃希菌DE3,用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利用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标签进行亲和纯化,对纯化Pj rMsg抗原进行鉴定并建立ELISA方法,检测266例成年人外周血抗Pj rMsg IgG抗体。结果成功构建了表达质粒pGEX-3X-Pj Msg,并诱导表达分子质量单位约39ku的可溶性Pj rMsg蛋白,产量为13mg/500ml菌液,以此为抗原,采用ELISA检测266例成年人外周血抗Pj rMsg IgG抗体,阳性率为42.5%(113/266)。其中男、女性患者阳性率分别为43.3%(58/134)和41.7%(55/1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1,P〉0.05);20~29岁、30~39岁、40~50岁组阳性率分别为31.8%(27/85)、48.3(42/87)和46.8%(44/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911,P〉0.05)。结论成功表达了可溶性Pj rMsg抗原,Pj rMsg-ELISA检测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成人耶氏肺孢子菌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新疆)和田地区在1986-1989年戊型肝炎流行后,目前人群中血清抗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特异性抗体水平及当地HEV感染的状态.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抗HEV IgG和抗HEVIgM,检测新疆和田地区1~90岁健康人血清3070例,对抗HEV IgM...  相似文献   

15.
孕产妇血型抗体效价测定在产前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孕产妇血清中血型抗体效价的测定,旨在了解异常IgG抗-A(B)或抗-D水平在孕妇中的分布情况,探讨孕妇血清中IgG类血型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HDN)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及治疗HDN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凝聚胺法分别对1316例0型血孕妇和64例Rh(D)阴性血孕妇血清中IgG抗-A(B)和抗-D水平做出测定。对新生儿运用微柱凝胶法做HDN溶血3项检测。结果:①在所检测的1316例0型血孕妇中,IgG抗-A测定有802例,效价≥64为129例,异常检出率占总抗-A的16.1%;IgG抗-B测定有744例,效价≥64为135例,异常检出率占总抗B的18.1%。其中89例IgG抗A(B)≥64O型血孕妇所生新生儿中,有22例患HDN,阳性率占24.7%;②64例Rh(D)阴性血受检孕妇中,5例检测出IgG抗-D抗体,抗体检出率占7.8%,新生儿中有3例患Rh—HDN。结论:①HDN的发病率随着母体内的IgG类血型抗体水平增高而增大;②对于Rh(D)阴性的孕妇,IgG抗-D效价与孕次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吸虫病循环抗原与循环抗体组合检测的诊断效能以及在血吸虫病疫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夹心ELISA法和间接ELISA法对不同类型人群的血清标本进行循环抗原和抗SEAIgG抗体检测,比较抗原抗体组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在重疫区的检测效果。结果循环抗原与循环抗体平行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9%、92.2%;序列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0%、99.2%。对血吸虫病疫区粪检阳性人群平行检测阳性率为94.6%(35/37),序列检测阳性率为67.6%(25/37);疫区粪检阴性人群平行检测阳性率为69.8%(97/139),序列检测阳性率为39.6%(55/139)。结论组合检测方案中平行检测在重疫区对有效检出病人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大学生献血者弓形虫感染情况。 方法 2012年3-10月采集石家庄市4所大学大学生献血者和健康体检成人血清标本,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弓形虫感染情况。 结果 共检测石家庄市4所大学864 例大学生献血者和95例健康成人, 弓形虫IgG阳性率分别为5.1%和7.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男性和女性大学生献血者弓形虫IgG阳性率分别为5.0%和5.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不同大学的大学生献血者弓形虫Ig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大学生献血人群中部分感染弓形虫, 有必要加强弓形虫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目的 了解孕妇感染弓形虫感染后的妊娠结局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 方法 2010-2013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对在涿州市妇幼保健院行孕前检查的2 740例孕期妇女进行弓形虫IgM和IgG抗体检测并追踪随访, 观察其妊娠 结局; 采用问卷调查孕妇弓形虫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结果 2 740例被调查的孕期妇女中, 弓形虫抗体检测阳性195例, 抗体 阳性率为7.12%, 其中IgM抗体阳性44例 (占22.56%), IgG抗体阳性151例 (占77.44%)。随访结果表明, 195例感染弓形虫 的孕妇中41例出现不良妊娠结局 (占21.02%), 包括32例IgM抗体阳性孕妇 (占78.05%) 和9例IgG抗体阳性 (占21.95%); 未感染弓形虫孕妇6例出现不良妊娠结局 (占2.86%),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问卷调查表明, 与动物密切接 触、 喜吃生肉、 喜吃火锅或烧烤、 品尝生肉馅等是孕妇感染弓形虫的重要危险因素 (与未感染组比较, P <0.01)。 结论 结论 孕 妇感染弓形虫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