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对球墨铸铁压射冲头激光表面处理硬化层的残余应力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研究证明:压射冲头表面硬化层的裂纹是由于残余应力所产生的裂纹源扩展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用X-ray衍射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对经激光表面熔凝处理的Mg-11Y-2.5Zn合金进行显微组织和相组成分析,并测量改性层硬度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经激光表面熔凝处理后,改性层由熔化区和热影响区组成,熔化区的显微组织明显细化,硬度有所改善。研究了经激光表面处理和铸态Mg-11Y-2.5Zn合金的摩擦学性能,滑移速率为0.785m/s,载荷范围为20~320N。两者的摩擦因子无显著差异,但经激光表面处理的Mg-11Y-2.5Zn合金表现出较低的磨损率,归结于熔凝区的组织细化和硬度增加。SEM磨损表面形貌分析表明,激光表面熔凝处理的合金与未处理合金的磨损机制基本相同,轻微磨损阶段为磨粒磨损和剥层磨损,严重磨损阶段为表面热软化和熔化磨损。  相似文献   

3.
作者借助x-衍射,能谱等分析手段对马氏体不锈钢表面激光熔化处理后的组织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激光照射后,熔化层近乎无扩散凝固,致使凝固成分均匀分布;凝固组织呈辐射状柱晶,但无晶全择优取向。还对激光加热及随后冷却期间进行了传热分析,并对上述结果及组织形成机制作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铸态的HT_(20-40)灰铸铁经激光表面熔化处理后的显微组织,性能特征,并测定了熔化层,硬化层的深度、宽度、表面硬度等参数。结果表明:当功率密度一定,扫描速度提高时,其熔化层,硬化层的深度、宽度均减小,而表面硬度则增大,熔化层为变态莱氏体。由M+Ld+AR组成,其表面硬度达Hvl193.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把碳输入到纯铁和IC-1.4Cr钢(S135)的激光表面合金化处理。这种处理工艺包括试样表面用石墨粉预涂层;若用连续CO2激光表面熔化处理时,在各个处理工艺间反复使用石墨涂料,而合金化处理在薄层的熔化区域和栓孔两个区域中进行。从亚共晶到过共晶范围碳合金化最高达6%C,在过共晶范围发现大裂纹和松孔。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压铸冲头的使用寿命,解决压铸行业普遍存在的由于压铸冲头寿命低而造成的材料消耗大,更换冲头费工时,影响压铸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等问题。我院完成了压铸冲头表面改性研究课题,该技术采用特殊工艺对球墨铸铁压铸冲头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增加其耐磨性,提高冲头的使用寿命,工艺简便,技术可靠。此技术国内外未见报导。  相似文献   

7.
铸铁激光表面改性的组织与性能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激光表面熔融处理后硬化层的显微组织与性能特征,讨论了组织对硬度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激光表面熔融处理后,球墨铸铁熔化层组织为先共晶奥氏体(快冷后转变为M+AR)+莱氏体,相变层组织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球状石墨;灰口铸铁的熔化层组织为细小树枝(M+AR)+弥散分布的树枝间层片状变态莱氏体(M+AR+Fe3C)的变态亚共晶白口组织,相变层组织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片状石墨在相变区,球状石墨周围的组织较复杂,靠近熔化层处的石墨球周围出现双壳层组织,由一层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包围,再围以莱氏体或先共晶奥氏体+莱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在45碳钢表面熔Fe—Ni—P—B—C共晶和亚(过)共晶合金簿层后,利用激光使表层熔化激冷所获得的微晶组织形态,非平衡相过饱和度,回火时的变化以及激光熔化激冷对钢表面合金层的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并与以前的工作进行比较分析,为激光熔化激冷表面强化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一般要求能使零件内部有较好塑性,而表面有较高的硬度和抗接触疲劳性能的材料做为轴承材料。为了满足这种要求,靠改进冶金质量和热处理工艺往往是比较困难的。激光表面处理和激光熔凝激冷是材料表面改性的新技术,我们采用激光表面快速熔化并激冷凝固的方法以求得到高度细化的显微组织,消除夹杂物,均匀化合金成分,从而提高材料的表面硬度,耐磨和耐蚀性能及其接触疲劳性能。这一工作为进一步开展激光快速熔凝新工艺的研究和应用,以改善和提高轴承钢部件的表面组织和性能提供了有益的探索结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激光表面热处理的方法,对灰铸铁中石墨相中碳的扩散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灰铸铁基体中条状石墨相中的碳的扩散导致周围组织发生了不同的转变,从而使过渡区/熔化区界线曲折.同时,由于采用了黑化处理,黑化剂中碳向表层组织的扩散会导致最外层硬度相对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模具表面龟裂问题,采用激光技术和仿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修复。利用激光填丝焊修复的方法,在模具试样表面制备修复层,对修复层进行组织观察、硬度分析及X射线能谱分析,得出激光填丝焊修复的最优工艺参数为电流180 A,离焦量-10 mm,激光脉宽8 ms,填丝速度0.032 m/min,并对修复的模具进行热疲劳试验和寿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激光填丝焊修复受损模具,提高模具表面硬度,有效细化组织晶粒,延长模具使用寿命,为压铸模具修复提供一种新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大型薄壁压铸件成型时存在充型困难、冷隔等缺陷,采用真空压铸法,正确设置抽气点和工艺参数,并设计合理的模具结构,能有效解决此类制件的成型问题。文章以一个设计实例,阐述了模具设计要点、液态合金流截止波纹块的结构和压铸工艺等的确定,并在料流末端难充满处设置抽气点,采用软件模拟验证,最后得到合格制件。  相似文献   

13.
以摩托车气缸体的压铸加工为例 ,介绍了铝合金材料在压铸生产加工过程中较易产生的气孔、缩孔、欠铸、凹陷等典型缺陷 ,并结合压铸机的工作状态、模具结构的合理性、压铸工艺参数的选用、合金熔炼的质量以及压铸操作等多种因素 ,分析了各种缺陷的形成原因以及消除缺陷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4.
铸造充型过程的数值模拟技术是铸造领域的前沿技术。采用这些技术进行充型过程的数值模拟可以帮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充型过程中金属液流动的自由表面和速度分布。为了给薄壁压铸件选择最佳浇注系统和最佳工艺参数,利用PROCAST软件对铸件的压铸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铸件充型时间和温度场的分布,根据分析结果优化模具结构和压铸工艺。  相似文献   

15.
压裂泵柱塞密封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压裂泵柱塞密封副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 ;利用有限元法对密封圈进行了计算分析。在此基础上 ,对密封圈的材料和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采用 2 6型氟橡胶和填充聚四氟乙烯两种材料制造密封圈 ,并且交互排列组合在一起使用 ;密封圈唇部夹角为 90°增至 114° ;通过磨损试验 ,对柱塞表面强化材料进行了筛选 ,制订了相应的强化工艺。柱塞表面强化方法为喷焊处理 ,喷焊材料为PHNi6 0A 15 %WC。现场使用证明 ,改进后的柱塞密封副使用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6.
OPI-1800AWS柱塞泵柱塞失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扫描电镜(SEM)分析方法对柱塞泵柱塞表面进行失效分析。分析表明,国产柱塞主要失效形式为磨料磨损,伴随轻度腐蚀和疲劳;美国柱塞主要失效形式为表面严重腐蚀、疲劳和化合物剥落。国产柱塞表层堆焊的镍基合金,含Ni量高,晶粒细,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可用于酸化压裂作业;美国柱塞表层复合碳化物的含量高,晶粒粗大,硬度高,耐磨料磨损的性能高,可用于加砂压裂作业。在设计柱塞时,必须提高柱塞强化表面的耐磨和耐腐蚀性能,同时还应当考虑使用防砂结构。  相似文献   

17.
镁合金触变成形在3C产品壳体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镁合金的特点和镁合金在电子壳罩生产上的应用状况,将镁合金触变注射成形产品和镁合金压铸产品进行比较,并列举了一些镁合金触变注射成形零件及其主要特点,对镁合金触变注射成形在电子壳罩生产上的市场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柱塞气举动态模型是优选柱塞参数及优化生产制度的基础。根据质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原理,在研究了柱塞和液体段塞的运动特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摩阻及液体漏失的影响,建立了多种因素影响下的柱塞和液体段塞运动方程,给出了油套压计算方法,检验了柱塞运行动态模型的可靠性,并优化了新型柱塞参数,经过新柱塞井调试阶段的应用,能够较大程度地提高气井的带液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设计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的压铸机控制系统。其中包括控制方案的确定、硬件的选型及软件框架设计。压铸机控制系统由上、下位机组成,下位机由PLC和工艺参数检测系统构成。上位机软件采用美国NI公司的LabVIEW图形化编程语言,使用数据流编程方法来描述程序的执行。该系统可完成组合逻辑的输入输出控制,且可实时监控压铸机的工作状态及其故障检测,显示合型力、速度等重要参数。该研究对国产压铸机控制系统的升级换代,提高整机性能有着实际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