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和探讨根因分析法(RCA)在老年痴呆长期鼻饲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通过对发生的70例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 RCA,确定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比较2014年(RCA 实施前)与2015年(RCA 实施后)鼻饲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实施 RCA 前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3.33%,实施 RCA 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1.53%,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RCA 能显著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胃肠外科鼻胃管非计划性拔除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降低其发生率.方法:对胃肠外科留置鼻胃管的2185例患者进行观察,当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时,认真填写《胃肠外科鼻胃管非计划性拔除的相关因素表》,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性别、年龄、舒适度改变、精神状态、对管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护士的因素、对高危人群.关注不足及鼻胃管固定不牢等都会引起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结论:针对发生的因素及时进行护理干预,非计划性拔管将会得到有效的防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溯源预控护理模式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留置胃管新生儿非计划性拔管(UEX)的作用机制,为NICU留置胃管新生儿的护理提供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21-01-07-2022-03-09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NICU留置胃管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和溯源组,各47例。常规组给予按常规模式行胃管非计划性拔管预防护理,溯源组给予对胃管非计划性拔管事件成因的溯源预控护理模式干预。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及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比较2组患儿留置胃管UEX情况、非计划重置情况、胃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安全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溯源组留置胃管UEX发生率为0(0/47),低于常规组的12.7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溯源组非计划重置发生率为0(0/47),低于常规组的10.64%(5/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溯源组胃管留置时间为(5.43±0.67) h,高于常规组的(3.81±0.93)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89 5,P<0.001。溯源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3%(1/4...  相似文献   

4.
探讨胃肠外科患者留置胃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观察2014年和2015年胃管留置情况,统计意外拔管发生率并分析原因.结果:胃管非计划拔管率由干预前2.84%下降到0.55%.结论:针对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非计划拔管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刘静静 《中国校医》2015,(2):155+157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留置鼻饲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情况,分析拔管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收集2013年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留置鼻饲管166例资料,调出护理不良事件报表,回顾性分析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当时采取的护理措施及拔管后处理情况。结果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依次为置管不适,患者精神异常,医护人员固定不牢固,健康教育不到位,未采取有效的保护性约束,交接班时未及时评估患者的置管情况。结论重视留置胃管患者的舒适护理,恰当使用有效的肢体约束,改进鼻饲管的固定方法,有效的健康教育,交接班时及时评估患者的置管情况是预防留置鼻饲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胃肠外科胃肠减压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 针对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胃肠减压出现的非计划性拔管事件45例作为研究独享,对造成的原因及护理对策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引起胃肠减压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主要包括胃管不适、患者肢体缺乏约束、护理巡视监督不到位、评估缺乏有效性、护理人员缺乏陪护相关知识及沟通交流等.通过完善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汇报体制,改善胃管固定措施,强化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做好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工作,强化陪护理论知识培训,做好肢体约束工作,强化巡视时间,可有效改进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情况.结论 针对胃肠外科胃肠减压患者,护理人员充分掌握其操作技能,强化知识教育培训、做好胃管固定、加强巡视时段等,可有效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置管方式及固定方式对发生胃管非计划性脱管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间留置胃管的患者18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95例)以及对照组(94例)。观察组使用聚氨酯材质的经鼻饲管,给予3M弹力胶布进行固定;对照组置管材料使用国产塑胶鼻胃管,使用普通胶布进行固定。比较两组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2.1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51%(P<0.05)。观察组置管后优良率为97.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5.11%(P<0.05)。结论需要对引起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现状及其发生原因进行正确分析,才能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引发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王旭 《现代保健》2013,(13):144-145
目的:探讨普外科非计划性拔管风险患者的PDCA循环管理方法。方法:对普外科非计划性拔管风险患者运用PDCA管理模式。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使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事件占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比例由40.6%下降至8.3%。结论:运用PDCA循环管理可以提升普外科非计划性拔管风险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降低PICC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方法QC小组活动。结果PICC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从活动前的9.81%降低到活动后的3.49%,患者对PICC置管及维护服务满意度从活动前的82.8%提高到活动后的94.2%。结论QC小组活动的开展,能有效降低PICC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PDCA循环管理体系对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事件进行调查分析,然后以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科学程序进行管理循环,即PDCA循环。结果: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从6.31%降至2%。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气管插管患者中,建立了一个良性循环模式,有效的降低了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规范了护理操作,提高了护理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CU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90例危重患者中心静脉导管(CVC)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全组病例置管时间2~43天,均无导管相关性感染现象。其中1例患者置管后自行脱出,55例患者病情平稳转科前拔管,21例患者带管转他科继续治疗,14例患者带管死亡,留管期间导管堵塞3例,经处理后均再通。结论:CVC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做好CVC置管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导管的维护,可确保患者医疗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胡秀平  贾敏  谢爱秀 《中国校医》2019,33(5):399-400
目的 采用棉绳穿一次性鼻氧管,用于固定胃管的效果观察。 方法 选择某医院2016年7月1日—2018年6月30日住院留置胃管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患者采用棉绳穿一次性鼻氧管固定胃管,对照组患者采用2条橡胶胶布固定胃管,观察10 d内的胃管固定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胃管固定非计划拔管率和皮肤刺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棉绳穿鼻氧管固定胃管的方法可有效地预防胃管脱管和皮肤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活动,对留置胃管中的一些不良因素加以纠正,提高置管一次成功率,保证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方法在本科室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品管圈QCC,圈名为卫献圈),运用品管工具分析,通过研究留置胃管失败的因素,在本科室两个病区各层次护士统计了253次留置胃管,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0.1%,通过6个月的品管圈活动,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加强技能培训。结果留置胃管253次,一次成功率达到98%,提高了7.9%。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改善了病人对护士留置胃管技术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留置胃管并发症的有效预防及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76例老年病人留置胃管情况,观察引起并发症的各种原因,并找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插管失败5例,反流2例,肺部感染1例,脱管4例,堵管3例,便秘8例,腹泻5例。结论针对不同的致病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留置胃管洗胃配合血浆置换(PE)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130例,其中轻度中毒11例、中度中毒47例、重度中毒72例.中、重度中毒119例经常规洗胃机洗胃后,留置胃管反复洗胃.重度中毒随机分对照组34例、治疗组38例.治疗组加用血浆置换治疗.结果 轻、中度中毒全部治愈;治疗组病死率10.50%,比对照组病死率41.18%明显降低(P<0.01).结论 留置胃管洗胃配合血浆置换治疗有机磷中毒,能及时、有效地清除体内毒物,补充有活力的胆碱酯酶及某些血浆正常成分,提高抢救成功率.此种方法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含脑出血)后行气管切开的患者留置胃管的两法方法及效果。方法自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对76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手术及气管切开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个体差异,改良常规置留置胃管方法,均采用了侧卧位置管法或托下颌置管法进行留置胃管,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结果本组76例,全部获得置管成功,成功率100%。其中采用侧卧位置管法48例,托下颌置管法28例;插入胃管一次成功70例,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达92.1%,二次成功4例,三次成功2例,且插管过程中患者未出现面色和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改变,取得满意效果。结论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护理,并根据患者的临床个体差异采用侧卧位置管法或托下颌置管法进行留置胃管,有助于提高置管成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梁青  杨柠 《现代保健》2014,(13):95-9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中心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中应用的效果及分析。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PDCA的品管手法及各种品管工具,对ICU危重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非计划拔管进行现状调查,通过头脑风暴,对中心静脉置管的非计划拔管进行要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相应的对策,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中心静脉置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率从6.13%降至2.46%。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ICU危重患者的中心静脉置管在可留置时间内非计划性拔管效果显著,降低了中心静脉置管的意外管率,规范了操作流程,确保了患者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眼轮匝肌缩短泪小管支撑物两端缝扎治疗泪小管断裂合并眼轮匝肌断裂的护理体会。方法对68例泪小管断裂伴随眼轮匝肌断裂的患者实施改良泪小管吻合术,术前精心准备,术后掌握泪道冲洗的技巧,加强泪小管支撑物置管期间的延续性护理。结果 68例患者术后4~5 w后拔管,术后无溢泪,泪道冲洗通畅,治愈率97%,好转率3%,泪小管支撑物置管期间无出现松脱。结论加强泪小管断裂围术期护理及泪小管支撑物置管期间的延续性护理,能提高改良手术的效果,缩短置管时间,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安全护理在普外科防范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502例置管患者为观察组,2011年1~12月485例置管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安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发生非计划性拔管3例,发生率为0.59%,而对照组发生非计划性拔管12例,发生率为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全护理可有效降低普外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