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煤矿许用乳化炸药动态压力下减敏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主发药包在水中爆炸产生冲击波,次发乳化炸药药包在主发药包产生的水中冲击波动压作用下延时爆炸,研究乳化炸药在外界动态压力作用下的耐压性。研究中选用了三种国内常用乳化剂,分别改变乳化剂含量,测试了不同乳化剂种类与含量的乳化炸药临界减敏距离,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详细的讨论。研究结果表明:用Span—80乳化剂和煤矿许用乳化炸药,其耐压性随着乳化剂含量的增加而提高;而由路博润公司生产的2725高分子乳化剂及复合乳化剂制造的煤矿乳化炸药,当乳化剂含量达到一定值后,其耐压性不再随乳化剂含量变化而增加。采用合适的复合乳化剂制造的煤矿许用乳化炸药的耐压性能优于使用单一乳化剂制造的乳化炸药。  相似文献   

2.
为了消除炼焦生产中煤焦油乳化的现象,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煤焦油的乳化机理及各种对焦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煤焦油和氨水形成了以碳质粉末(煤粉+焦粉)为乳化剂的、稳定的、油包水(W/O)型乳状液;其稳定性会受到乳化剂的粒度、组成、剂量以及分散相组成等因素的影响:乳化剂越细、乳化剂中煤粉的比例越大、乳化剂的剂量越大,煤焦油乳状液就越稳定;乳化剂的剂量越大,煤焦油乳状液的粘度就越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煤焦油乳状液模型。  相似文献   

3.
 采用接触角张力仪测定乳胶基质体系油-水两相的界面张力。实验研究了温度对碳质燃料、乳化剂的表面张力的影响,以及乳化剂对乳胶基质中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碳质燃料、乳化剂的表面张力降低;而随着乳化剂质量分数的增加,油-水界面张力首先显著下降,随后趋向恒定值;乳胶基质体系中加入不同的乳化剂,高分子乳化剂形成的体系界面张力值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不同离子乳化剂对乳化沥青稳定性产生的不同影响,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利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构建“沥青-乳化剂-水-乳化剂-沥青”双层模型结构,模拟含不同离子乳化剂分子的乳化沥青体系,对比研究阴(SDS)/阳(CTAC)离子乳化剂对乳化沥青稳定性的影响. 对比加入不同乳化剂分子后,沥青乳液的相对浓度分布、界面膜厚度、界面形成能以及静电势(ESP)的变化,分析乳化沥青的稳定性. 结果表明,相较于加入CTAC乳化剂的沥青乳液,SDS乳化剂更能增大沥青与水之间界面层的厚度,减小两相的界面张力,提高乳化沥青的稳定性;从静电势角度分析,相较于CTAC乳化剂,SDS乳化剂分子烷烃链的静电势极大值更大,更易与静电势为负值的原子相结合. 因此,加入SDS乳化剂的乳化沥青,其整体稳定性能要优于加入CTAC乳化剂的乳化沥青.  相似文献   

5.
催化裂化原料油的乳化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掺渣蜡油乳化成W/O乳液,作为催化裂化原料油,在二次雾化和分子解聚作用下,可显著改善原料油雾化状况,降低结焦和干气收率。研究了掺渣蜡油的乳化过程,包括乳化剂的单剂筛选和复配以及乳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烷基酚聚氧乙烯醚(M-2)具有较好的乳化性能;乳化剂的复配能增加乳化原料油稳定性;适宜的掺水量是ω水=0.10-0.15,加剂量为ω乳化剂=0.001-0.00125;乳化温度70℃-80℃,乳液体系中水珠分布直径为5μm-10μm,乳化原粒油在80℃时油水分层时间达14d。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以二硫化碳和氨水为原料常压合成硫氰酸铵系统单个乳化剂和复合乳化剂对反应时间产生的影响的实验室研究,确定了复合乳化剂的最佳组成:OP-741.2%,EL-2017.6%,S-2041.2%。用乳化新工艺常压合成硫氰酸铵与不同乳化剂相比,可使平均反应时间下降72.7%,同时使平均收率提高7.5%。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乳化炸药用高分子乳化剂—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的合成工艺及理化特性。研究了这种乳化剂对乳化炸药的贮存稳定化作用,爆轰稳定化作用。通过显微照相进一步研究了乳化炸药的乳化机理。  相似文献   

8.
SBS改性阳离子乳经沥青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5-6%的SBS改性沥青为原料,以JY-2型及YJ-2型阳离子为乳化剂:以羟甲基纤维素或羟乙基纤维素、氯化钙等为助剂,进行乳化沥青原研制,经实验验证以1.0%JY-2型及1.25%JY-3型阳离子乳化剂、0.3%羟甲基纤维素或羟乙基纤维素、0.2-0.25%的氯化钙可制得相以稳定的SBS改性阳离子乳化沥青、以便为生产、应用SBS改性阳离子乳化沥青提供新技术、新配方、新材料。  相似文献   

9.
崔莹  王歌  李江龙 《科技信息》2013,(1):222-222,270
本文所研制的SBS乳化改性沥青采用的是先改性后乳化的工艺流程,研究了乳化剂用量对乳化改性沥青乳化效果和贮存稳定性的影响,以及SBS改性剂用量对沥青软化点、延度和针入度的影响,得到制备乳化改性沥青的最佳用量配比。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检测沥青乳液的性能,得出乳化剂和改性剂的最佳用量分别为1.5%和4%,所制备的乳化改性沥青较基质沥青的各项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沥青产品。  相似文献   

10.
提出采用低起泡性的OP-10/AEO非离子复合乳化体系解决微胶囊制备过程中乳化缺陷问题。以改性环氧树脂E-51为芯材修复剂,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脲醛树脂自修复微胶囊。采用光学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同步热分析仪分别对形成过程、化学结构及热稳定性进行分析。利用Gauss拟合研究粒径分布,并探讨了乳化剂体系选择、乳化剂用量、芯壁比、搅拌速率等因素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体系能有效改善乳化剂起泡效果,用量为5.0%,芯壁比为0.8∶1,搅拌速率为1 200 r/min,微胶囊包封率达到80%,粒径分布相对集中,具备良好的室温贮存性及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掌握油田在进入高含水阶段后的生产过程中产液量的变化特征,研究了不同开采制度下产液量
的变化规律。基于研究区块近几年的实际产油量与满足该区块的水驱特征曲线,根据油田实际生产需要,通过理论推
导,得出了高含水期定产液量下产油量的变化规律、定产油量下产液量的变化规律及产油量以不同速度递减时产液量
的变化规律,实现了产液量变化规律的定量化。以实际油田的某一生产区块为例,利用满足该区块的水驱特征曲线及
实际产量,得到了不同开采制度下产液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搞清产油量递减时产液量的变化特征,便于油
田决策者制定切实可行的开采制度。同时,该方法也能推广到其他的高含水区块,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成熟猕猴桃果实不同组织中ACC氧化酶基因的表达差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了猕猴桃“海沃特”成熟果实各组织中ACC氧化酶基因的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对乙烯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乙烯生成具有组织差异性;(2)ACC氧化酶基因mRNA的表达在各组中水平相似;(3)ACC氧化酶的表达水平具有显著的组织差异性及时间顺序性,因此,ACC氧化酶的瑶达水平的高低可能是导致乙烯生成的组织差异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磷是发酵培养基中经常添加的一种重要的大量元素,在光滑球拟酵母(Torulopsis glabrata)生产丙酮酸的过程中,磷元素对丙酮酸生物合成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初始KH2PO4质量浓度下丙酮酸合成、菌体生长、基质消耗及副产物形成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了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以考察磷元素在丙酮酸发酵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福建、浙江和江西3个毛竹主产省8县192个农户毛竹种植地块投入产出数据,通过构建投入产出生产函数模型,定量分析了要素投入对毛竹林产出(竹材与竹笋)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就不同区域与立地条件下毛竹林经营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用工投入成本与立地条件对毛竹成林后产出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平均而言,当期用工投入成本每增加1%,竹笋产值、竹材产值与总产值分别提高1.874%、0.492%和0.714%; 优等地的单位面积竹笋产值、竹材产值、总产值分别比劣等地的高429%、29.7%和49.0%; 中等地的分别比劣等地的高24.5%、29.2%和27.2%。②当期肥料投入对成林后毛竹林竹笋产值与总产值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竹材产值的影响并不显著。③不同区域之间毛竹经营的投入产出关系存在明显差异,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县市之间毛竹经营投入产出有较大差异,这可能与不同地区之间毛竹经营的自然条件与经营技术存在较大的差异有关。④从单位面积毛竹林经营净效益指标来看,在当前市场和生产技术条件下,不同立地条件下毛竹林地经营效益有较明显的差异,而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最后,从增加农户收入来看,应积极发展笋用毛竹林经营,但需要注重经营过程中的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15.
针对以钢包周转个数为基础的钢包运行评价难以反映实际调度现状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生产计划和钢包待用时间解析的钢包调度现状评价方法.首先,利用钢包运行过程中重包个数的波动表征生产计划对钢包运行情况的影响.然后,通过解析钢包待用时间,给出额外周转包个数和钢包调度离线率的计算方法,分别用以表征不同状态钢包的调度,并通过实际数据确定钢包调度现状的综合评定方法.最后,以实际生产数据对该评价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可以准确评价钢包调度现状,并可为生产实践提供相应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生物炭在土壤应用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对与土壤之间接触的机械设备部分产生腐蚀作用。为探究生物炭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对机械设备以及金属工具损耗的影响,采用分别在700、400和100℃温度下裂解制备的小麦秸秆生物炭(WB)、水稻秸秆生物炭(RB)和松木生物炭(PB)的生物炭对304不锈钢板材进行腐蚀处理,并测量其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和腐蚀表现。结果表明:与空白组(CK)对比,相较于304不锈钢的腐蚀速率,在施入WB的土壤中,腐蚀速率会随着WB裂解温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加入RB的土壤会加剧不锈钢的腐蚀,其中在加入400℃RB的土壤中腐蚀速率达到最大;这是因为WB和RB的加入会提升土壤中的Cl~-含量至足以达到点蚀效应的程度加速了不锈钢板材的腐蚀。与此同时,发现100℃制备的PB生物炭可以抑制不锈钢的腐蚀。总而言之,不同生物质和制备温度的生物炭在土壤实际应用中表现出不同的腐蚀和抗腐蚀特性,因此深入研究这些方面将为其农业应用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陕西黄河湿地芦苇为对象,通过羟胺氧化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芦苇不同组织超氧阴离子的产生速率和丙二醛的含量。结果表明,芦苇的根、茎、叶中超氧阴离子产生的速率不同,且存在一定的差距。根的产生速率最快,茎的次之,叶的最慢,根与叶之间的速率相差较大。芦苇的根、茎、叶中丙二醛的含量明显不同,叶含量最多,其次是根,最少是茎。通过测定芦苇不同组织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和丙二醛含量,以期为陕西黄河湿地芦苇进一步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8.
AUTO CAD对原型库的通用性与灵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中国女装原型设计的研究,依靠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技术,利用嵌入在AutoCAD当中的AutoLISP语言编程,创建中国女装原型库。对于不同的生产要求可自动生成各种体形的号型甚至特体的衣片结构样板。改变过去服装业依赖手工的传统生产方式,使我国的服装生产适应当前设计的需求和技术更新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从大自然中分离到的菌种因为生境不同,其生理特性等并不为人类生产所实用,所以要对其进行诱变、筛选以得到合适的工程菌种,该类微生物已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选择性染色法,在显微镜下面观察大量不同混比纱段表面纤维的分布,发现不同种类纤维在纱线表面是周期性地并有间隔地呈螺旋状排列,单纤维集聚形成不同的段长,这些段长在纱线表面有一定的变化规律。通过微机计算分析,它符合典型的随机分布—泊松(Poisson)分布。从而可用此分布检验纱条质量,以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