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溶组织内阿米巴HM-1:IMSS株抽提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此虫株的基因序列,对其肌球蛋白重链基因(mh-cA)进行鉴定,并分析其核苷酸序列和RNA。结果显示,源于HM-1:IMSS虫株的mhcA基因存在于溶组织内阿米巴中,其编码蛋白质的N端区域与其他原虫具有高度的同源性,但象其他已鉴定的基因不含内含子。用这种阿米巴的基因组DNA作PCR,扩增产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显示有  相似文献   

2.
阿米巴肠病引发溃疡性结肠炎的频率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对阿米巴肠病引发溃疡性结肠炎的频率报道尚未见报。阿米巴肠病是由致病性溶组织内阿米巴寄生于人结肠而引起的特异性结肠炎,在我院近3年多来14 6例诊断阿米巴肠病的患者中有33例同时患有溃疡性结肠炎,与同期诊断无阿米巴肠病的溃疡性结肠炎2 5例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探讨阿米巴肠病引发溃疡性结肠炎的频率及临床特性。1 材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选择2 0 0 0年3月~2 0 0 3年11月消化内科病房及门诊,粪便检出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并诊断阿米巴肠病患者14 6例中有33例阿米巴肠病经抗阿米巴规则治疗后阿米巴滋养体消失,但症状反复经电子肠…  相似文献   

3.
用不同来源的两株溶组织内阿米巴(E.h)研究经金黄仓鼠肝脏传代对阿米巴毒力的影响。同时用仓鼠肝脏和豚鼠盲肠内接种以及白细胞毒性试验测定虫株的毒力,并比较这三种方法的实用意义。 材料与方法 一、虫株与实验动物 B株是在1980年从急性阿米巴痢疾患者粪便中分离而得,系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提供。B_0株系指未经肝脏传代者。B_1株系指将B_0株经仓鼠肝脏传代一次者,B_2株系传代二次者。C株是在1984年从带包囊者粪便分离而得,北京  相似文献   

4.
阿米巴病(Amebiasis)是由于致病性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侵入组织引起.原发病变多在结肠黏膜.肺胸阿米巴病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致病株引起.多由阿米巴肝脓肿向肺部穿破或破入胸腔引起.本文报道1例未见明显胃肠道及阿米巴肝脓肿感染病灶,单纯表现为阿米巴合并厌氧菌感染性脓胸,并进一步探讨此类疾病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多数是无症状的。用生物化学方法可以分辨出两种虫型。解释这一所见有两种假设:(1)存在两个形态学上不能区分的虫种,其中一种可致病;(2)只有一个虫种,它是以两种可相互转换的形式存在,其中一型能引起疾病。如果溶组织内阿米巴是一个虫种,那么这两型的rRNA基因应当不存在任何差异。作者研究了假设的两型溶组织内阿米巴核糖体RNA(rRNA)基因,取18个致病株和13个非致病株,经培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具有不同致病性以及毒力的5株内阿米巴的14-3-3蛋白序列,并选取溶组织内阿米巴HM1∶IMSS株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学预测,用以指导进一步实验研究。方法 收集各虫株滋养体的基因组DNA,根据Gen-Bank收录的溶组织内阿米巴编码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以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目的基因片段,测序后利用生物信息学网站的各种在线分析工具和Genetyx软件ver 13.0,对所得序列进行比较,构建分子进化树,并对溶组织内阿米巴HM1∶IMSS株的14-3-3蛋白进行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5株内阿米巴属虫株均含有3个14-3-3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个别位点存在差异。取溶组织内阿米巴HM1∶IMSS株14-3-3-1序列与其他物种的同源蛋白比较并构建分子进化树,与种系进化过程非常吻合。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预测,溶组织内阿米巴HM1∶IMSS株14-3-3-1含720个碱基,编码239个氨基酸;14-3-3-2含717个碱基,编码238个氨基酸;14-3-3-3含723个碱基,编码240个氨基酸。3种异构体都带有2个14-3-3蛋白家族标记,含有多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但不含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等细胞器定位序列以及信号肽。该蛋白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的半衰期〉10 h。结论 内阿米巴属14-3-3基因高度保守。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提示14-3-3蛋白是研究物种进化的理想分子。  相似文献   

7.
溶组织内阿米巴 (Entamoeba histolytica,Eh)是一种对人类具有严重危害的致病性肠道原虫 ,该虫主要寄生在人体结肠 ,引起阿米巴痢疾 ,在一定条件下 ,可随血液播散引起肠外阿米巴病 ,如阿米巴肝脓肿、脑脓肿、阿米巴心包炎以及皮肤阿米巴病。首次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结果显示 ,云南省人体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感染率为 2 .5 4 % [1 ] ,罗平县旧屋基高达 2 0 .5 2 % ,为云南省感染率较高的中签点之一。为掌握其流行特点 ,作者于1999年 7月对该县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 ,并与历史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1 材料和方法1.1 历史资料的调…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DNA介导的基因转移,已被广泛用作细胞或生物体基因控制和功能分析的强有力工具。有关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基因结构和转录模式的报道对构建合适的转染载体是重要的。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基因结构并不复杂,迄今所报道的仅2个基因有内含子,编码区在基因组内无定向地紧密相连。体外分析表明,其转录为单顺反子方式。基因间相对短的  相似文献   

9.
将分离自蛇体的侵入内阿米巴(Entamoeba invadens)滋养体接种于营养琼脂血清盐水培养基,22℃恒温培养,每周转种1次。转种后的培养液内含大量滋养体,制成玻片标本,显微镜下观察虫体形态。侵入内阿米巴滋养体的形态变化特点、运动方式、生殖周期和侵袭力等与感染人的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基本相同。以侵入内阿米巴滋养体代替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学生能观察到活体阿米巴滋养体。  相似文献   

10.
侵入型阿米巴病(invasive amoebiasis)已成为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等某些地区严重的卫生和社会问题。由于这些地区的卫生条件差且存在高毒性株溶组织内阿米巴,故肠阿米巴病和阿米巴肝脓肿的发病率很高。阿米巴感染是全世界第三种最常见的寄生虫病。据Walsh估计,1981年全世界约有4.8亿人是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携带者,3400~6000万人是有症状的侵入型肠阿米巴病人,其中有4~10万人死于阿米巴病。近年来,由于向城市移民,某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形  相似文献   

11.
溶组织内阿米巴是一种重要的致病性肠道原虫,可以引起阿米巴痢疾、阿米巴肝脓肿等疾病,甚至引起死亡,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外源质粒作为一种介导基因操作的手段,在研究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基因结构、基因表达调控和致病性的过程中均被广泛应用.该文就外源质粒在溶组织内阿米巴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率及家庭聚集性分析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济宁272133李登俊溶组织内阿米巴是一种重要的致病性原虫,可寄生于人的肠道,主要在结肠,引起阿米巴痢疾或肠炎,原虫亦可由场垄经血流干淋巴或直接迁移至肝、肺、脑、泌尿生殖道和皮肤等器官组织9...  相似文献   

13.
本文比较了在阿米巴病血清学诊断中ELISA和其它三种血清学方法(IHA、IFA、CIE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用于ELISA和CIEP的可溶性抗原来自无共生物培养的溶组织内阿米巴HK-9株,制备方法如Goh等(1989)所述。IFA所需抗原取培养获得的阿米巴洗涤固定后,悬浮于含15%牛血清白蛋白,pH7.2的PBS液中,并分装于安瓿中干燥冷藏。 78例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者阳性血清样本有四个来源:53例由吉隆坡医学研究所提供,其中39例阿米巴肝脓肿病人(ALA),13例肠阿米巴病人(INT),1例疑似病例;5例ALA病人来自巴基斯坦;新加坡国立大学  相似文献   

14.
多聚酶链反应分析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急性阿米巴痢疾患者粪便中分离所得的溶组织内阿米巴虫株SH-3、SH-6、SH-8的DNA和包囊携带者粪便中分离所得的溶组织内阿米巴 SH-5、SH-7的 DNA应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扩增30个周期后作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发现致病性引物 P_(11)、P_(12)可使SH-8虫株的DNA增殖;而非致病性引物P_(13)、P_(14)可使SH-3、SH-5、SH-6和SH-7虫株的DNA增殖。另外,酶株群分析和单克隆抗体反应也显示SH-8为致病性虫株,而另4株虫株均属于非致病性虫株,与多聚酶链反应的结果相一致。提示,致病性虫株与非致病性虫株的基因有区别,多聚酶链反应对溶组织内阿米巴进行基因分析是一种敏感和特异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作者用重组溶组织内阿米巴抗原(PI)和溶组织内阿米巴提取物可溶性抗原(SA)作两种酶免疫试验(PI-EIA和SA-EIA),并用溶组织内阿米巴质膜片断的抗原(M-LA)作胶乳凝集试验,以检测南非德班阿米巴病流行区病人血清的抗阿米巴血清抗体,并对此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6.
1991年8月我们用吡哌酸和甲硝唑治疗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携带者,进行对比观察。一、材料与方法 (一)诊断与分组 1991年8月间在霞浦县斗米村采用碘液双涂片法进行人群粪便普查时,发现当地居民人体溶组织内、结肠内阿米巴等肠道原虫6种,总感染率为38.84%(367/945),其中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携带率为11.43%(108/945)。对108例阿米巴包囊携带者除8例有禁忌症外,其余按送检单编号奇偶随机分为吡哌酸和甲硝唑治疗组。吡哌酸组:共50(男女各25)例,年  相似文献   

17.
在浙江省嵊泗县嵊山镇民主村共检查189份人粪样本。每份粪便标本均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A)、碘液涂片法(B)、硫酸锌离心浮聚法(C)和汞碘醛离心沉淀法(D)等4种方法各做1次,由1人镜检。 189份标本中检出溶组织内阿米巴、结肠内阿米巴、哈氏内阿米巴、微小内蜒阿米巴、布氏嗜碘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等肠道原虫包囊阳性者64人(33.86%)。A法未检出原虫滋养体。、C、D三种方法的检出率依次为22.22%(42/  相似文献   

18.
在大多数有机体中,核内核糖体RNA(rRNA)基因是一组位于一条或多条染色体上的呈串联排列的高度重复序列,然而阿米巴中的这些基因大多位于染色体外的环状分子中。本文作者以溶组织内阿米巴为例,并结合其他阿米巴株的一些研究发现,介绍了阿米巴中环状rDNA的发现、溶组织内阿米巴rDNA质粒的特点及其复制、转录等情况,为进一步探讨这种寄生虫的生理特点、致病机制和诊断方法,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9.
收集人工培养对数生长期的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和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PBS 洗涤3次,并取5个商品化的免疫球蛋白(IgG)制剂和6例贾第虫病人血清和1例阿米巴肝脓肿病人血清,进行凝集试验。取96孔微量凝集板分别加入血清样品或免疫球蛋白制剂及活动的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或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室温孵育1h,使之出现凝集反应。并用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和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来吸附血清和免疫球蛋白制剂,离心沉淀,吸取上清液,贮存在  相似文献   

20.
对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人体低发病率(10%)的解释受到临床与非临床学者们注视,Brumpt(1925)首先提出的这种可能解释是存在两种形态上相同的虫种,一是侵袭性病原体,另一是非侵袭性,但他的解释被忽视了。直至1978年才有数篇论著提示,溶组织内阿米巴实际上由2种组成。作者根据近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