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系统性细斑狼疮中的血管并发症并非少见,而且,它们的出现对疾病的临床过程,治疗和预后都有明显的影响。为了提高对这些血管并发症的认识,需了解他们的病理、临床表现及发生机制,以便更好的给予治疗。  相似文献   

2.
糖化血红蛋白被公认为是预示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子,而近年来,血糖波动可能成为影响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另一血糖控制指标.血糖波动是1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后的常见现象,因此明确1型糖尿病血糖波动与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将对指导儿科内分泌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而氧化应激是血管并发症发生机制的核心环节,因此研究焦点集中在血糖波动与氧化应激相关性方面.  相似文献   

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发生DIC的机制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常见的并发症和早期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常造成治疗困难。明确其发生机制,早期治疗并及时中止DIC的发展,对提高APL患儿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婴幼儿腮腺血管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婴幼儿腮腺血管瘤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中,痊愈21例,显效8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100%。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行腮腺血管瘤的射频消融治疗能大大提高治疗的安全性,有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儿童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经皮介入封堵治疗相关血管并发症的临床资料,为临床防治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0年8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心脏中心经皮介入封堵治疗的1142例常见先心病患儿,总结分析手术相关血管并发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4例血管并发症患儿,穿刺部位股动静脉瘘1例(0....  相似文献   

6.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在早产儿视网膜病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产儿视网膜病(ROP)是视网膜异常血管增生的一种疾病,是导致儿童失明的主要原因。目前ROP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但是术后仍可能出现较多并发症甚至导致失明,因此如何使用内科治疗方法抑制血管增生以预防和治疗ROP成为研究热点。近年研究显示,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具有抑制ROP异常血管增生的作用,能减轻ROP血管增生的程度,可能具有治疗和预防ROP的作用。该文对近年PEDF在ROP发病中的作用、抑制ROP血管增生的作用机制以及PEDF的治疗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晚期神经母细胞瘤(Ⅲ~Ⅳ期)风险高,手术切除率低,直接影响治疗和预后。本文探讨提高儿童高风险神经母细胞瘤延期一期手术切除率的方法。方法对22例儿童高风险神经母细胞瘤予术前化疗,肿瘤有所缩小后手术,从正常部位血管-髂血管解剖入手,对腹膜后受肿瘤包裹、侵犯的大血管进行骨骼化处理,手术切除,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2例中,21例完全切除肿瘤,占95.45%,显著高于文献报道完全切除率,且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通过合适的手术方法,对腹膜后大血管行骨骼化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神经母细胞瘤延期一期手术完全切除率,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腹膜后肿瘤累及血管的外科手术处理。方法回顾总结手术治疗腹膜后肿瘤94例,其中肾母细胞瘤40例,肾透明细胞肉瘤、恶性肾上腺皮质癌各1例,Ⅲ~Ⅳ期神经母细胞瘤52例,并对这些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诊疗经过进行分析。结果肾母细胞瘤5例瘤栓累及下腔静脉,3例切开血管壁取出瘤栓,2例化疗瘤栓缩小后再手术。肾透明细胞肉瘤1例,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后化疗、手术、放疗。恶性肾上腺皮质癌1例,放弃治疗。Ⅲ~Ⅳ期神经母细胞瘤52例,均化疗后延迟手术。无血管损伤大出血、重要脏器受损切除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儿童腹膜后肿瘤累及血管时手术难度大,需化疗、手术和放疗综合治疗,才能提高手术的切除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血液透析治疗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61例次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HD)治疗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特点及其方法。方法 对22例患儿61次HD的策略、HD前后血尿素氮、肌酐、电解质水平监测,HD的并发症及处理、抗凝及血管通道建立等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HD疗效满意。痊愈17例,好转5例。HD的主要并发症为低血压(20.2%)。结论 HD能减少ARF并发症的发生,促使肾功能较快恢复,降低病死率。掌握小儿HD的特点及方法是透析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吴怡蓓  张志芳 《临床儿科杂志》2021,39(9):670-672,676
目的探讨心导管术血管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1 488例行心导管术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74例(5.0%)患儿在心导管术后出现血管穿刺相关并发症,其中男39例、女35例,中位年龄60.0(25.0~108.0)月;包括穿刺处血肿64例、股动静脉瘘5例、假性动脉瘤3例、血栓2例。与无并发症组相比,并发症组的年龄和体质量较大,身长(高)较高,穿刺血管为动脉、术前抗凝、使用大导管鞘以及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接受心导管术后血管穿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术前接受抗凝治疗、术中穿刺动脉血管、置入大导管鞘以及既往接受先心病手术患儿更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微剂量肝素皮下注射治疗新生儿DIC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凝血机能障碍的病理过程,是危重新生儿较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肝素是治疗DIC的重要药物,为了探讨肝素在新生儿DIC治疗中的合理应用,以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肾病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本文结合近年来该病发生机制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糖和饮食控制对该病的治疗新进展作一综合报道。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肝海绵状血管瘤国内报道很少,出现并发症者则更罕见,作者等收集经尸检证实的4例并结合文献报告如下:临床及病理资料(见表)讨论新生儿肝海绵状血管瘤尸检中时有发现,一般直径都在2厘米以下,很少出现临床症状。但大的肝血管瘤则易产生多种并发症,若不及时治疗,90%病人均可致命。本文《例直径均在3厘米以上,均出现并发症。新生儿大的肝海绵状血管店引起的并发症,结合文献有:1.充血性心力衰竭,多系庙内动*脉短路所致,临床上常呈顽固性心衰,只有将力切除,或结扎支配该瘤的血管,才能控制心衰,2.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  相似文献   

14.
钢针撬拨复位治疗小儿肱骨外髁骨折李玉珠,任家祥,金明珠,王强,韩健我院7年来在X线下用钢针撬拨复位法治疗小儿肱骨外髁骨折47例,复位成功率100%,经3月至4年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无神经血管损伤、针孔感染、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取得良好效果。该方法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尿道下裂患儿包皮及皮瓣血管蒂的血管分布进行研究,评估并重新认识成形尿道材料的血运情况.术后对患儿随访,了解近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包皮血管分布与近期并发症的相关性,评估手术效果.方法 利用冷光源透照包皮法记录血管的分布及数量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术后对行Duckett或Duckett+ Duplay手术治疗的患儿进行随访.结果 包皮浅筋膜深层血管分布类型:①1支主导血管,占42.4%;②2支主导血管,占34.7%;③3支主导血管,占13.6%;④多支主导血管(主导血管>3支),占2.5%;⑤无明确主导血管,占6.8%.在有主导血管的病例中,主导血管的数目与尿道瘘及尿道狭窄的发生率无明确关系.结论 尿道下裂患儿包皮浅筋膜深层血管分布可分为五个类型.浅筋膜深层血管分布类型与尿道下裂的严重程度无明确对应关系.包皮血管分布对Duckett整体手术效果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门静脉高压Rex手术(Meso-rex bypass)后发生血管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其临床启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1年4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完成首次Rex手术的95例肝外型门静脉高压患儿临床资料。术后血管并发症定义为:搭桥血管栓塞或吻合口狭窄。Rex手术后发生搭桥血管栓塞或吻合口狭窄者归入血管并发症组, 未发生搭桥血管栓塞或吻合口狭窄者归入无血管并发症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Rex手术后发生血管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 95例患儿中, 无血管并发症组81例;血管并发症组14例, 包括吻合口狭窄10例、血管栓塞4例。两组手术前后血小板计数差值比较:血管并发症组[(2.47±12.61)×109/L]低于无血管并发症组[(63.35±54.54)×109/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77, P<0.001);脾长径手术前后差值比较:血管并发症组[(9.38±24.16)mm]短于无血管并发症组[(23.20±20.65)m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9, P=0.024);脾厚度手术前后差值比较:血管并发症组[(...  相似文献   

17.
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系统性血管炎症,对疾病的治疗选择直接决定病程及预后,尤其针对重要脏器损害的治疗。目前国际国内缺乏行之有效的HSP治疗共识,早期诊断、采取以对症治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方案、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内取栓治疗儿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介入血管瘤科进行血管内取栓治疗的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 通过改良脑梗死溶栓治疗分级(mTICI)评估血管再通情况, 通过比较患儿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儿童版(PedNIHSS)评分及治疗后3、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血管内取栓治疗的有效性, 分析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及后期颅内出血等情况评估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儿中男3例, 共进行了5次血管内取栓治疗;5例次起病年龄分别为4.6、13.8、7.8、8.0、8.9岁, 从起病至血管内取栓开始的时间分别为19.0、25.0、22.0、4.0、16.5 h。5例次均实现了成功再通(mTICI≥2b级), 治疗前PedNIHSS评分分别为39、14、25、39、24分, 出院时分别为8、1、12、39、5分。所有患儿均未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第2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合并严重脑水肿及脑疝, 虽成功再通, 但症状无改善, 放弃治疗后死...  相似文献   

19.
直线加速器在治疗小儿颅内血管畸形及颅内肿瘤方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且并发症极少。本文报告了16例患儿的治疗方法及效果,其中颅内血管畸形10例,颅内肿瘤6例。方法与病例关于直线加速器的准备、病儿的固定以及治疗方案均按常规处理。我们规定放射疗法的初始剂量是较保守的。血管畸形的病人经过治疗后接受血管造影或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 以检验其治疗结果。放射疗法的过程中,重要的器官如眼睛要注意保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化学疗法治疗儿童肌肉问血管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电化学疗法治疗小儿四肢及躯干肌肉间血管畸形136例,随访111例6个月~6年。其中男55例,女56例,年龄1~14岁,平均8.8岁。根据临床表现、超声波检查或核磁共振检查明确诊断。应用套管针穿刺入瘤体后换特制铂金电极针并分别连接至电化学治疗仪的阴阳极,通电治疗。通常给予电量100C/cm^2。治疗后6个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疗效评定标准:1级,症状完全缓解;2级,症状改善;3级,症状无变化。其中一次治疗疗效1级67例(60.4%),2级35例(31.5%),3级9例(8.1%)。有效率91.9%。结论电化学疗法是治疗小儿四肢及躯干肌肉间血管畸形的一种全新方法,具有疗效确定、损伤小、恢复快、操作简单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