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贾斌 《地质与资源》1995,4(1):13-19
辽南营口地区的猫岭金矿、黄家营子金矿、金厂沟金矿、隈子金矿等,金矿矿区内的矿石铅和中生代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钾长石铅都是二个阶段的异常铅,二者的铅同位素组成近于一致,其中猫岭金矿的铅同位素组成与元古宙盖县组变质岩的铅同位素组成近于一致,表明成矿物质来自中生代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盖县组变质岩。由氢氧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看,这些金矿的成矿热液主要来自于花岗岩浆热液,混有少量的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2.
王家崴子金矿床位于辽东半岛猫岭金矿集区内,为一中型石英脉型金矿床。矿体产于古元古代辽河群盖县组地层中,主要受控于区内一系列近平行的NW向韧性剪切带。本文选择与金密切共生的黄铁矿、闪锌矿和方铅矿为研究对象,采用LA-(MC)ICP-MS原位微区分析技术,开展原位S-Pb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特征研究。S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王家崴子金矿床硫化物δ34S值为8.2‰~11.5‰,明显高于典型岩浆硫值范围,与盖县组地层硫范围重叠,推断可能主要来源于地层硫。王家崴子金矿床硫化物的208Pb/204Pb、207Pb/204Pb和206Pb/204Pb值分别为39.000~39.084、15.691~15.707和18.623~18.664,落在上地壳演化线附近且在盖县组地层范围内,表明上地壳地层围岩盖县组是王家崴子金矿床重要的Pb源。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显示黄铁矿具有低的Co/Ni和Te/Au比值,明显富集Au、As、Ag、Cu、Pb和Zn等元...  相似文献   

3.
460金矿床位于北山地区白山—狼娃山成矿带霍勒扎德盖—扫子山南成矿亚带,金矿严格受构造控制,主要赋存于华力西期花岗闪长岩体(γδ4~(2﹣3c))的断裂、节理裂隙中,其次赋存于下石炭统白山组中亚组第二层(C_1bs_2~2)地层中的褐铁矿化蚀变带中,少量位于花岗闪长岩体与白山组中亚组第二层地层的接触带中。硫同位、铅同位素、氢氧同位素特征等资料反映出矿床硫与再生—重熔岩浆热液金矿硫同位素特征存在明显差异,而与显生界变质热液金矿硫同位素特征相似。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特定层位变质岩,流体包裹体特征显示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变质热液,其成矿温度介于131~311℃之间。主成矿期温度为188℃。结合构造演化和构造控矿特征分析认为460金矿属于低温变质热液金矿。  相似文献   

4.
陕西略阳铧厂沟金矿床为小型金矿.矿床赋存于南秦岭地区中下泥盆统三河口群地层的细碧岩和海相碳酸盐岩中:矿体明显受层间断裂构造控制.金矿石主要有细碧岩型金矿石、灰岩-石英脉型金矿石和石英砂岩型金矿石三种,分别赋存在主矿带、北矿带、南矿带和南南矿带中.本文通过硫、铅、碳、氢、氧等同位素以及微量元素、稀土配分型式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发现,铧厂沟金矿中的细碧岩矿石与灰岩矿石在同位素组成、微量元素Q型聚类以及稀土配分型式上均有较大差异,前者成矿物质来源为深源特征,后者成矿物质来源为地壳(沉积)特征,且两种矿石分别显示出与赋矿围岩的紧密联系,表明成矿金属物质、硫、铅和碳主要来自赋矿的基性火山岩系和海相碳酸盐岩地层.氢、氧同位素显示成矿溶液主要来自加热的循环地下水,部分流体来源与岩浆水有关.  相似文献   

5.
石泉-汉阴北部下志留统梅子垭组黑色岩系金矿带位于南秦岭造山带西部的牛山古陆北缘.该矿带东西长约100 km,南北宽10~20 km.初步查明下志留统梅子垭组为区内金矿含矿层位,并按其岩性组合特征划分为6个岩性段,4个子含矿层位.矿带内发现10余处金矿床(点).金矿受地层、岩性、古地理和古构造条件控制,与黑色岩系具有同源性.金主要以颗粒金存在且分布极不均匀.硫同位素的变化范围说明硫来源于地层.氢氧同位素的特征说明成矿热液中的水介质是以变质热液和大气降水为主的混合水.稀土元素特征显示金矿物源与秦巴地区泥盆系沉积岩相似.韧性剪切带并不是金矿体出现的必须标志.研究认为梅子垭组中的金矿属沉积型矿床.  相似文献   

6.
华北地台是我国最重要的原生金矿产地,主要金矿类型是与太古代变基性火山岩(绿岩)有关的绿岩型金矿.本文对华北地台太古代绿岩型金矿床铅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认为铅同位素组成具有下地壳-地幔铅的演化特征.无论是太古代地层,还是重熔花岗岩及有关的金矿床,都具有低比值、低μ值、大模式年龄的特征.太古代地层(绿岩)、交代重熔花岗岩、绿岩型金矿三者铅同位素组成十分相似,揭示了一脉相承的演化关系,即花岗岩由太古代地层重熔形成,金矿成矿物质也来自太古代地层(绿岩).不同绿岩带的绿岩型金矿铅同位素组成有一定的差异,反映这些绿岩带应分属不同的绿岩地体.在同一绿岩地体,不同成因的金矿床铅同位素比值也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阳山超大型金矿床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秦艳  周振菊 《岩石学报》2009,25(11):2801-2810
甘肃省文县阳山金矿是我国地质勘查储量最大的卡林-类卡林型金矿床,赋矿地层为泥盆系一套碳-硅-泥质地层.矿区发育了大量碳质千枚岩,富含有机碳.本文研究了矿石和围岩可溶有机质的生物标志物、有机质的来源和成熟度、干酪根的碳同位素等,论述了阳山金矿床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有机质与成矿的关系,查明了参与成矿的有机质主要是菌藻类等低等生物.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和干酪根的H/C-O/C原子比值指示阳山金矿有机质成熟度较高,达到了无烟煤的演化阶段.在热演化的过程中,有机质裂解产生的CH_4和C-2H_6等进入成矿流体中,参与了成矿过程.阳山金矿赋矿地层中含有生物成因的草莓状黄铁矿,显示生物-有机质参与了地层的预富集作用.有机碳含量、有机质的类型和金的丰度之间相关性不明显,说明在阳山金矿的成矿过程中有机质对金的沉淀贡献不大,但是有机质可能参与了金的预富集和运移.  相似文献   

8.
青城子矿田是辽宁东部重要的金多金属矿田,成矿作用复杂.选择白云金矿和小佟家堡子金矿进行了硫同位素和氢氧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矿田内小佟家堡子等金矿硫同位素含量为1.87‰~16‰,无明显的塔式分布;白云金矿的硫同位素含量为-10.3‰~+1.9‰.氢氧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白云金矿中石英δD含量为-108.3‰~-74‰,δ18O含量为8‰~15.9‰;而小佟家堡子等金矿的石英氢氧同位素分布则较为分散.综合分析认为,小佟家堡子金矿代表了早期金成矿,与变质作用有关;白云金矿代表了晚期金成矿作用;矿田内层状铅锌矿与小佟家堡子等金矿可能是同期成矿事件.  相似文献   

9.
河南庄金矿位于华北板块最南端的秦岭构造带上,赋矿围岩为一套碳酸盐岩钙泥质建造,矿化受地层和构造发育控制.通过微量元素、稀土元素、C-H-O-S同位素分析对成矿流体来源和成矿条件进行了研究.其中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氢-氧同位素分析都指示成矿流体来自岩浆,后期受到变质作用和沉积改造作用影响;碳-氧同位素数据表明碳和部分氧元素来自海相碳酸盐的溶解作用,并催化了金元素的富集;硫同位素与微量元素分析得出成矿环境为缺氧的还原环境,并指示成矿流体来自深地壳或地幔.河南庄金矿同蚀变岩型金矿的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应属于蚀变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10.
根据龙水金矿Ⅱ号矿化带的地质特征和不同地质体中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黄铁矿中微量元素的组合特征、稀土元素的分布模式、Rb-Sr法确定成矿年龄与锶同位素示踪、铅同位素研究及硫、氧、碳同位素组成的测定结果。论证了龙水金矿赋矿地层以富集Au、Ag、Cu、Pb、Zn、Sb、As等元素组合为特征;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自花岗岩体,围岩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有大气降水加入;推测花岗闪长岩的源岩包括古老地壳物质;金矿形成于燕山中期。  相似文献   

11.
杨新库 《地质与资源》2011,20(2):111-114
白云金矿区总体构造为东西走向的线性褶皱构造,金矿体受东西向展布的脆-韧性剪切带控制.辽河群地层是矿源层,矿体赋存于辽河群大石桥组三段及盖县组地层和燕山期的岩脉中,矿化对岩石无明显选择性,矿床具有明显的韧性剪切带特征.硅、钾蚀变带加上黄铁矿化是寻找金矿的最显著标志.深部矿化连续,具较好的找矿前景.提出了深部勘探工作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武军杰  智庆全  邓晓红  王兴春  杨毅  张杰  代鹏 《地球科学》2020,45(11):4027-4037
白云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北部辽东青城子矿集区,具有深部找矿潜力.为寻找白云金矿区深部及外围矿体,应用大功率瞬变电磁系统开展了白云矿区含矿地层和控矿构造的勘查.野外数据采集采用中心回线和大回线2种装置.大发射磁矩(7.2×106A·m2)和低发射基频(5 Hz)保证了高数据质量和长的有效观测时间,从而加大探测深度.研究区地层主要为大石桥组三段和盖县组.大石桥组三段总体电阻率较低,主要由透辉透闪片岩和含石墨大理岩引起.盖县组主要成分为片岩和变粒岩,属中高电阻率.研究结果表明瞬变电磁法可以有效探测大石桥组三段和盖县组的分布以及其中发育的褶皱和断裂.3条瞬变电磁测线反演结果表明,白云金矿西部受到较大挤压,形成明显的推覆构造,而白云矿床东部褶皱平缓,挤压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丹东四道沟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四道沟金矿床为辽东南地区重要的蚀变岩型矿床,其空间产出受断裂构造、盖县组变质地层及区内岩浆活动的联合制约.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早期流体为中温、低盐度且富含CO2及CH4等挥发分的热液;主成矿阶段成矿流体为中温、高盐度的热液体系;矿区晚期阶段矿化流体具有较低的温度及盐度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四道沟金矿床早期成矿流体与区内燕山晚期三股流花岗闪长岩体活动有关;主成矿阶段流体可能来自其后的花岗斑岩等类脉岩活动;成矿晚期阶段流体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四道沟金矿床是燕山晚期不同来源及性质的热液先后叠加成矿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四、胶东群的地质时代,各岩组时序及基底构造问题沈阳地矿所余汉茂1983年在栖霞桃村至十八盘一带,采选了胶东群化山组地层中锆石试样5个,送北京铀矿地质研究所作铀—钍—铅同位素年龄测定,其结果见表3。表3之锆石年龄为一致年龄。作Pb—Pb等时线,得年龄值为2662.5±21.9 22.3百万年(见图16)。作阿仑斯—韦瑟里尔(两阶段)一致曲线模式图(见图17),得上交点年龄2675±17.2 9.6百万年,数据点集中在上段,铅略有丢失,但不影响Pb-Pb等时线。两者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下交点误差大,无地质意义。故胶东群化山组的成岩年龄为2675±17.2 9.6百万年。  相似文献   

15.
邵军  李兰英 《地质与资源》2002,11(3):147-151
元古宇辽河群盖县组是一套黏土、半黏土质陆源碎屑沉积夹中-酸性火山岩或火山碎屑岩沉积建造,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变形变质作用,导致岩石中的硅质成分分异而形成硅化石英脉,同时,岩石中的成矿物质也发生了初步的迁移和富集.燕山期的花岗岩浆活动交代重熔了变质岩系,变质岩系中大量的成矿物质被活化、迁移至岩浆期后热液中,在成矿热液演化为偏酸性-还原性条件下,金等成矿元素发生了沉淀作用.稳定同位素、稀土元素特征表明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于盖县组变质岩系,成矿热液为岩浆期后热液.伴随岩浆活动产生的一系列剪切构造既为成矿热液运移提供了通道,也为矿质沉淀提供了有利空间.新甸金矿床属于岩浆期后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6.
以林家三道沟、小佟家堡子金(银)矿床为例,系统总结了区内金(银)矿床的成矿条件及地质特征,对矿床的相关岩体、围岩及矿石进行了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矿床赋存于古元古界辽河群大石桥亚群杨树沟岩组第6岩段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和盖县亚群汤家沟岩组碎屑岩建造中;主要容矿岩石为硅化大理岩、变粒岩、片岩;近矿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和碳酸盐化;自然金的粒度以显微不可见金为主;均一温度(100~200 ℃)、成矿流体盐度(w(NaCl)(1.91 % ~9.73%)均较低;矿石石英中成矿流体δD值为-48.0‰~-93.0‰,δ18OH2O计算值为-8.63‰~+1.31‰,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于地热水和原生地层水;矿石硫同位素δ34S值平均为+8.61‰,赋矿围岩、岩体δ34S为+0.50‰~+7.6‰,表明矿石中硫主要来自古元古代地层和印支晚期岩体;金(银)矿石中206Pb/204Pb为17.664~19.186 7,207Pb/204Pb为15.044~15.883,208Pb/204Pb为37.693~38.784,铅源具有壳幔混合源特点。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岩浆热液叠加型。  相似文献   

17.
四道沟金矿床为辽东南地区一重要蚀变岩型矿床,其空间产出受构造、盖县组变质地层及区内岩浆活动的联合制约。矿化分3种类型、4个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早期流体为一中温、低盐度且富含CO2及CH4等挥发份的热液;矿区主成矿阶段成矿流体为一中温高盐度类型热液。综合分析认为,四道沟金矿床是燕山晚期不同来源及性质的热液先后叠加成矿作用的产物,矿床属叠生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18.
新甸金矿的形成受构造活动的控制非常明显。辽河群盖县组的形成,为本区金矿的形成准备了物质基础。随着区域构造活动的发展,盖县组发生变形变质作用,使岩层中的物质组分变质分异形成硅化石英脉,这一过程是金矿物质的初次迁移和聚集,也是本区金成矿作用的前期准备阶段。后来变质岩系交代重熔形成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促使大量的成矿物质聚集到岩浆期后热液中。含矿热液沿剪切构造裂隙充填形成了一系列金矿脉、金矿体。剪切构造活动期次与金成矿作用期次有对应关系。剪切构造是矿脉、矿体空间展布、定位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9.
陕西凤县庞家河金矿床基本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庞家河金矿床的地层、构造控矿特征,研究了矿床的化学成分、微量元素及矿体、矿石的基本特点,分析了矿石及矿石矿物黄铁矿的O、S、Pb稳定同位素组成;认为庞家河金矿的成矿介质水为同生建造水,成矿物质来源于围岩上沉盆统下东沟组,矿床类型为热水溶滤成因的微细浸染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