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2 毫秒
1.
朱银军  毛丽萍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0):1504-1505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方法:用24d,时动态心电图分析51例心力衰竭患者、27例心功能代偿的心血管病患者、25例健康人的HRV指标。比较3组HRV指标与心功能NYHA分级和关系。结果:心功能代偿组SDNN、SDANN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P〈0.05)SDNNi、rMSSD和pNN50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CHF组的HRV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心功能≥Ⅲ级者较Ⅱ级HRV各项指标显著降低(P〈0.01),各种病因SDNN、SDANN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但各种病因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HF患者HRV指标下降的变化与心功能损害程度相关,但原发病之间HRV指标下降无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AR)密度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112例纽约心脏学会心功能分级Ⅱ~Ⅳ级的CHF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卡维地洛组(12.5mg/d)和高剂量卡维地洛组(50mg/d),每组各56例患者,共治疗12周。治疗前后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O)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H-双氢阿普洛尔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BAR密度最大值(βmax)。结果卡维地洛治疗结束后共有107例患者入选。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VEDD、LVESD显著缩小,LVEF显著增加。与低剂量卡维地洛组相比,高剂量卡维地洛组患者左心室内径缩小更显著(P〈0.05),LVEF增加得更明显(P〈0.01)。心功能Ⅱ~Ⅳ级患者随心功能恶化,Bmax水半逐渐降低(P〈0.01)。低剂量卡维地洛组治疗前后βmax无显著变化(P〉0.05);高剂量卡维地洛组治疗后较治疗前βmax显著降低(P〈0.05)。结论与低剂量卡维地洛相比,高剂量卡维地洛明显改善了CHF患者的左心室重构和左心室收缩功能,且不依赖于βAR密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和BNP的影响。方法90例CHF患者,在常规治疗病情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增加服用卡维地洛,从每次3.125mg开始,bid,缓慢递增。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心率、血压、心功能分期评估和血清BNP测定。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6个月后,心率明显下降(P〈0.01),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血清BNP明显下降(P〈0.01)。66.7%患者服用卡维地洛剂量可达到目标剂量25mg,bid;33.3%患者使用中等剂量12.5mg,bid,维持治疗。结论长期服用卡维地洛能改善心功能,降低血清BNP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心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的CHF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天给卡维地洛3.125mg口服治疗,逐渐增至每天50mg,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心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优于对照组的67.9%(P〈05)。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各项参数的变化,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对CHF患者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陈斌 《安徽医药》2010,14(1):94-96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 failure,CHF)合并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esmellitus,T2DM)患者的心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CHF合并T2DM患者130例,根据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分为卡维地洛组(65例)和美托洛尔组(65例)。治疗12个月。结果(1)卡维地洛组及美托洛尔组心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LVEF均高于治疗前(P〈0.05),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均低于治疗前(P〈0.05)。卡维地洛组疗效优于美托洛尔组(P〈0.05)。(2)卡维地洛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美托洛尔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均能明显改善CHF合并T2DM患者的心功能,卡维地洛可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雷米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择2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试验组,给予口服雷米普利2.5~5mg,每天1次,疗程4月,观察试验前后HRV的变化,另设25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试验组治疗前HRV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治疗后HRV明显升高(P〈0.01)。结论雷米普利可有效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RV,具有一定的改善自主神经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β)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卡维地洛对其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62例CHF患者和3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TNF-α和IL-1β浓度。62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2例.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两组治疗3个月。结果:CHF组TNF—α和IL-1β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HF患者TNF-α和IL-1β治疗后心功能均有改善.而B组治疗后TNF—α和TL-1β下降明显(P〈0.01)。结论:TNF—α、IL-1β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有关,卡维地洛可降低CHF患者的TNF-α、IL-1β.从而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张斌 《中国药业》2014,(23):32-34
目的比较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15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和美托洛尔组,各75例。在常规基础治疗基础上,卡维地洛组患者给予卡维地洛片3.125 mg,1日2次,1周后增加为6.25 mg,之后每2周剂量增加1倍,直至25 mg。美托洛尔组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6.25 mg,1日2次,每2周剂量增加1倍,直至100 mg,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卡维地洛组总有效率为88.00%,显著高于美托洛尔组的74.67%。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显著降低,卡维地洛组降低更明显(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LVESd显著升高,卡维地洛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都能明显改善CHF的临床症状,卡维地洛的疗效优于美托洛尔。  相似文献   

9.
李刚  李杰  贺涛  陶建虹  刘明江 《中国药业》2008,17(17):49-50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8例CHF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洋地黄等标准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9g,每日3次,疗程8周,观察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结果稳心颗粒明显增加了HRV时域及频域指标(P〈0.05或P〈0.01)。结论稳心颗粒对CHF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具有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陆建立  马其辉 《海峡药学》2010,22(10):137-138
目的评价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治疗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共36例心功能不全患者,常规治疗组19例用营养心肌、利尿剂、洋地黄制剂等治疗。卡维地洛组1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6个月前、后采用超声心电仪测定心率、血压、左心室射血分数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后两组间:舒张压、LVEF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率、收缩压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卡维地洛能显著改善CHF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射血分数与室性心律失常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s,VA)发生情况,探讨VA与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的关系,并对室性心动过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58例CHF患者,按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分为A组(〈30%)、B组(30%~40%)、C组(40%~50%)及D组(〉50%),比较各组间VA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差异。分析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各组间VA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F与VA的发生率呈负相关(r=-0.618,P〈0.01)。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与心衰患者室性心动过速相关,OR值分别为0.247(P〈0.01)及2.690(P〈0.05)。结论CHF患者EF与VA发生呈负相关,EF是CHF患者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功能、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及6rain步行距离的影响。方法对武汉市第一医院2010年2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每搏量(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D)及6min步行距离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得到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搏出量及左室短轴缩短率增加(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P〈0.05),血浆BNP水平显著下降(P〈0.05),6min步行距离明显延长。结论慢性心力衰竭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前列地尔辅助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左卡尼汀改善老年心力衰竭病人心肌缺血及心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老年心力衰竭病人应用左卡尼汀治疗后,心肌缺血及心功能改善情况。方法:67例临床诊断为心力哀竭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常规抗心力哀竭治疗,常规治疗药物包括洋地黄、袢利尿剂、扩血管药物硝酸盐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左卡尼汀组35例除常规治疗外,加用左卡尼汀2g/次,1次/d,静脉滴注,共两周;为加强疗效,3个月后重复予左卡尼汀治疗两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电图及胸闷症状缓解情况。结果:左卜尼汀组治疗后常规12导联中ST段压低总和及ST段压低〉0.5mm的导联数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LVEF值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左卡尼汀组胸闷缓解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心力衰竭病人联合应用左卡尼汀可改善心肌缺血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杨海涛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4):166-16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8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被选择,所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2例,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心衰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常规治疗,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期间记录两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能够显著提高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显著改善,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条件的1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加倍他乐克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胺碘酮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抗室性心律失常、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性猝死、心力衰竭再住院率、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的情况。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改善和抗心律失常疗效优于对照组,再入院率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无差异性(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和米力农对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钛前体(NT-proBNP)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比较二者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共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1),在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观察组静脉滴注左西孟旦,对照组静脉滴注米力农。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血清氨基末端脑钠钛前体(NT-proBNP)水平,同期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及LVE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LVEF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有效率(80.6%)显著高于对照组(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9.3%)显著低于对照组(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左西孟旦在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优于米力农。  相似文献   

17.
肖磊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7):56-58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螺内酯治疗组(治疗组),1个疗程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血生化、心功能分级和超声心动图各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心功能均较前改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其血浆醛固酮浓度、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和左室射血分数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可改善左心功能,延缓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史萍  徐涛  宋淑芬 《中国基层医药》2014,(20):3120-3122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心率变异性和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原( NT-proBNP )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用美托洛尔,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用卡维地洛。两组共治疗6个月。测定治疗前后两组的心率变异性和血浆NT-proBNP。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26,P <0.05)。两组全部窦性心搏 RR 间期的标准差(SDNN)、RR 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和相邻NN之差>50 ms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PNN50)在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84、0.360、0.410、0.302,均P>0.05),治疗后两组SDNN、SDANN、RMSSD和PNN50均有明显升高(t=3.095、9.184、3.622、4.302、2.261、4.522、2.921、2.992,P<0.05或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t=8.065、3.116、3.209、2.171,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血浆NT-proBNP均明显降低(t=7.093、9.773,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更明显(t =4.773,P<0.01)。结论卡维地洛可以更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心率变异性和血浆NT-proBNP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汤华  李健  黄智慧  任振强  宁锦平 《中国医药》2013,8(9):1211-1213
目的 探讨心脉隆对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心内科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8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心脉隆组和对照组,各40例.心脉隆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对照组仅应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比较2组总有效率,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N末端脑钠肽原、QT间期离散度的情况.结果 心脉隆组总有效率为77.5% (31/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 (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脉隆组:(44.3±2.9)%;对照组:(40.9±3.1)%]较治疗前[心脉隆组:(36.8±3.3)%;对照组:(35.6±3.9)%]升高(P<0.05),N末端脑钠肽原[心脉隆组:(281 ±86)ng/L;对照组:(390±93) ng/L]明显降低[心脉隆组:(521±ll9)ng/L;对照组:(509±112) ng/L](P<0.05).心脉隆组治疗后QT间期离散度[(43±15) ms]明显低于治疗前[(56±15)ms] (P <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QT间期离散度[治疗前:(56±15)ms;治疗后:(56±15) 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脉隆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N末端脑钠肽原、QT间期离散度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脉隆组3例治疗3~5d后出现口干、恶心症状,未做处理,自行缓解.结论 心脉隆注射液在改善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缺血的同时,还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室舒张功能,增强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广东省揭西县中医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60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80例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80治疗后SDNN、SDANN、rMSSD、PNN50与对照组80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能够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此类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