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分析臂丛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表达GAP-43 mRNA及其蛋白的变化规律,探讨神经损伤再生的机制。方法:建立3种臂丛损伤模型:右C7前根撕脱(A组);右C7前根撕脱+同侧C5-T1后根断离(B组);右C7前根撕脱+右C5C6间脊髓半横断(C组)。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术后14 d时 C7前角GAP-43 mRNA的表达量。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术后1、 3、 7、14 d脊髓前角GAP-43免疫阳性运动神经元的表达。结果:对照组C7前角GAP-43 mRNA呈低表达,损伤组GAP-43 mRNA表达显著上调。损伤组术后1 d、3 d时均未见C7前角 GAP-43免疫阳性神经元,术后7 d各损伤组GAP-43免疫阳性神经元开始出现,14 d时免疫阳性神经元数目达到高峰。3组间比较,C组表达量最高,B组最低,A组居中。结论:臂丛损伤诱导运动神经元GAP-43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上调,GAP-43合成增加是神经元蛋白重组所致,与轴索再生和神经功能重建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条件性损伤 (CL)的时间和频次对神经根撕脱 (TL)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 (NOS)表达及细胞死亡的影响。方法 成年SD雌性大鼠 116只 ,体重 2 0 0~ 30 0g ,以钳夹神经干为CL ,分为两个系列。时间系列 :在CL后 1d、3d、1w、2w后进行TL ,频次系列分别在 1w和 2w内行 1次、2次、6次钳夹 ,术后不同时间点处死动物 ,以单纯撕脱臂丛为对照 ,取C5~C8节段脊髓 ,行NADPH d组化染色 ,中性红复染。定量观察前角运动神经元NOS表达及神经元数目。结果 单纯撕脱组术后第 5d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开始表达NOS ,术后 3wNOS阳性神经元数达到高峰 ,随后逐渐下降并伴有神经元丢失。时间系列 :撕脱后 3d和 2w ,CL与TL间隔 1d组的NOS表达和神经元数目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但 3d、1w、2w组的NOS细胞数及神经元的丢失均较对照组明显 (P <0 0 5P <0 0 1) ,但在撕脱后 4w各CL时间的NOS表达和神经元存活均较对照组减少 (P <0 0 5 )。频次系列 :在 1w和 2w内增加CL次数可使NOS的表达水平和神经细胞的死亡数目有显著增加 ,在撕脱后 2w和 4w等较后的时间点更为明显 ;但在一定时间内 2次与 6次钳夹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条件性损伤与二次损伤之间的间隔影响撕脱后神经元NOS表达和神经元的死亡 ,以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EGb761对脊神经根撕脱后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和对NOS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Sprague-Dawley雌性大鼠80只, 行脊髓C5-T1神经根撕脱术后, 治疗组每天腹腔注射1mLEGb761, 25mg·kg-1·d-1;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治疗后1周、2周、4周和6周分别处死动物, 取脊髓C7节段行NADPH-d组化和中性红染色, 计数各组动物损伤侧前角NOS阳性和中性红阳性的运动神经元数目, 比较组间差异显著性。结果:脊神经根撕脱后受损运动神经元NOS表达从1周开始, 2周达高峰, 4周-6周逐渐下降。运动神经元死亡以4周-6周最明显。EGb761能减少以上各时点NOS阳性运动神经元的数目, 提高各时点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结论:EGb761能下调运动神经元NOS基因表达, 提高受损运动神经元的存活。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抗老年性痴呆 990 1号和 TA990 1+银杏叶标准提取物合剂对臂丛神经根撕脱后前角运动神经元的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 n NOS)表达和存活的影响 ,用成年 SD雌性大鼠进行右侧臂丛 C5~ T1 神经根撕脱术后 ,随机分为撕脱组、撕脱 +TA990 1组以及撕脱 +TA990 1和 EGb761合剂组。对此三组每天分别进行腹腔注射 1ml生理盐水、0 .5 % TA990 1、0 .5 %TA990 1和 EGb761合剂。治疗 5 d、1、2、4和 6周后处死动物并进行 NADPH-d染色及中性红复染。定量比较各组 n NOS阳性和存活的运动神经元数量。结果证明 ,神经根撕脱后 5 d受损运动神经元开始表达 n NOS,2周时达高峰 ,随后下降至 6周。受损运动神经元的死亡从 2周开始 ,4~ 6周最明显。抗氧化剂治疗组 n NOS表达规律与对照组相似 ,但是阳性程度和阳性细胞数量均少于对照组 ,存活的运动神经元数量则明显多于对照组。撕脱后 4~ 6周 ,TA990 1治疗组抑制 n NOS表达和提高运动神经元存活的效果均明显优于 TA990 1和 EGb761合剂组。结论 :天然抗氧化剂可有效地减少臂丛神经根撕脱后 n NOS表达 ,提高受损运动神经元的存活。 TA990 1抑制 n NOS表达的作用强于 EGb761。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基因在臂丛神经根撕脱伤中的作用地位。方法设计、筛选并构建针对nNOS基因的siRNA表达载体,建立C5~T1神经根撕脱伤SD雄性大鼠模型,于撕脱后14d脊髓鞘内给予nNOS的siRNA干预,3d后用NADPH-d酶组化反应结合中性红染色评估撕脱伤脊髓运动神经元的nNOS基因表达水平和创伤神经元的存活率。结果臂丛C5~T1根性撕脱伤17d后,C7节段损伤侧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在siRNA组、siRNA序列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为(80.51±9.16)%、(88.26±2.95)%和(89.13±3.47)%;C7节段损伤侧前角运动神经元的nNOS阳性率为(18.10±6.63)%、(42.21±2.29)%和(39.46±2.41)%。nNOS的siRNA能显著减低撕脱伤诱导的nNOS蛋白在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的表达水平。虽然与对照组相比,nNOS-siRNA组撕脱伤后运动神经元存活率有下降趋势,nNOS的siRNA但并未对撕脱伤导致的运功神经元的死亡造成显著影响。结论鞘内应用siRNA技术能下调撕脱伤后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内nNOS蛋白的表达,nNOS基因有可能发挥维持撕脱伤后运动神经元存活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鼠臂丛前根撕脱延期再植回对运动神经元存活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大鼠臂丛前根撕脱延期再植回模型,研究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与再生。方法:采用FB逆行示踪法结合NADPH—d组化法与中性红复染,计数阳性神经元.结果:前根撕脱延期3、7、14d再植回组,动物存活3周及6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分别为79%和75%、58%和51%、57%和50%;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率分别为18%和13%、30%和8%、20%和7%。仅做前根撕脱组动物,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率为41%和29%,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率为55%和58%。结论:前根撕脱延期再植回能促进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与再生。  相似文献   

7.
TA9901配伍EGb761对神经根撕脱后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植物抗氧化剂TA990 1配伍EGb76 1对臂丛神经根撕脱后C7前角运动神经元c jun、NOS表达和存活的影响。方法 成年SD雌性大鼠 12 0只 ,随机分为撕脱组和治疗组。行C5~T1神经根撕脱术后 ,两组动物每天分别给予腹腔注射 1ml生理盐水或 0 5 % (TA990 1配伍EGb76 1)溶液。治疗后 4h、12h、1d、3d、5d、1周、2周、4周和 6周处死动物 ,行c jun免疫细胞化学、NADPH d组织化学和中性红复染。比较两组动物c jun阳性、NOS阳性和存活的运动神经元的数目。结果 臂丛神经根撒脱 4h后c jun开始表达 ,1d达高峰 ,随后下降至 6周。nNOS表达从 5d开始 ,2周时达高峰 ,以后逐渐下降至 6周。运动神经元的死亡开始于 2周 ,以 4周和 6周最明显。TA990 1配伍EGb76 1提高c jun表达的效果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增强、其抑制NOS表达作用则以 2周点最强。结论 TA990 1配伍EGb76 1能增强神经根撕脱后运动神经元c jun的反应 ,抑制NOS的表达 ,提高受损运动神经元的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EGb761对脊神经根撕脱后前角运动神经元c-jun表达和存活的影响。方法:成年Sprague-Dawley雌性大鼠180只,行脊髓C5-T1节段神经根撕脱术后,每日给予腹腔注射1mLEGb761(25mg·kg-1),对照组注射同容积的生理盐水。治疗后4h、12h、1d、3d、5d、1周、2周、4周和6周9个时点分别处死动物,取C7脊髓节段行c-jun免疫细胞化学和中性红染色。定量比较两组c-jun阳性和存活的运动神经元数目。结果:对照组损伤侧运动神经元4h开始表达c-jun,1d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至术后2周。术后2周运动神经元开始死亡,4周-6周达高峰。EGb761组各时点c-jun阳性和存活的运动神经元数目都多于对照组。结论:EGb761能有效地减少神经根撕脱后运动神经元的死亡,机制可能与c-jun基因的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9.
臂丛损伤脊髓运动神经元与神经根GAP-43 mRNA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臂丛根性撕脱伤后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及其神经根GAP-43 mRNA的表达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臂丛损伤的修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实验创立三种臂丛根性撕脱伤模型:C7前根撕脱(Ⅰ组);C7前根撕脱+切断同侧C5~T1后根(Ⅱ组);C7前根撕脱+C5和C6之间作同侧脊髓半横断(Ⅲ组).术后2周按CBS评分标准检查动物神经缺失症状,用SYBR Green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及其神经根GAP-43 mRNA的表达改变.结果:根据CBS评分标准,对照组计为0分,Ⅰ组计分较低、Ⅲ组计分最高.对照组C7神经元胞体和C7神经根中GAP-43 mRNA表达量相近,但三种损伤组术后2周神经元胞体内GAP-43 mRNA表达均上调,而神经根内表达却下调.结论:(1)臂丛根性撕脱伤后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胞体GAP-43 mRNA表达受突触前机制的调控;(2)臂丛损伤2周时神经元胞体内GAP-43 mRNA表达呈现高峰期,此时进行神经移位术将显著提高神经修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在根性撕脱伤早、中期应用外源性一氧化氧(NO)供体硝普钠补充NO能否改变撕脱伤诱导运动神经元的凋亡进程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成年SD大鼠,右侧全臂丛神经根撕脱后于4 d和13 d分别在蛛网膜下腔受损脊髓节段局部给予NS或5 mmol/L SNP各4μL,存活2d后处死。取C7节段脊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以及酶组织化学、中性红染色、Western blot等方法,定量存活运动神经元数以及nNOS蛋白在运动神经元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i NOS、GFAP、0X-42在胶质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 SNP 40 mmol/L以上剂量局部应用会导致动物立刻死亡,我们选择了5 mmol/L做为最终SNP浓度;SNP会降低撕脱伤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6 d时间点SNP组与NS组无显著差异;15 d时间点,SNP组(57.41±3.96)显著低NS组(81.48±2.53);撕脱伤引起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反应与NS组相比加剧。结论在早期补充NO使前角运动神经元nNOS表达时间提前;加剧损伤脊髓的胶质反应;使运动神经元死亡时间提前,死亡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11.
嗜酸细胞Fas抗原表达及其在凋亡诱导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Eos)凋亡基因Fas抗原的表达及其在凋亡诱导中的作用。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Eos,加入白细胞介素(IL)-5与不同浓度(1-1000μg/L)Fas单抗培养72h,观察Fas抗原表达、细胞存活和凋亡变化,并提取DNA电泳。结果:新分离的嗜酸细胞表达Fas抗原,Eos与单纯介质、IL-5培养后Fas抗原表达无明显变化。加入不同浓度的Fas单抗对IL-5介导的Eos存活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当Fas单抗浓度为1000μg/L时,Eos存活率降为30%±12%(P<0.01)。Fas单抗(100μg/L)处理,24h后,Eos即有明显的凋亡(35%±6%,P<0.01)。提取DNA电泳呈典型凋亡梯状改变。结论:Fas抗原参与了Eos凋亡的调节,IL-5抑制Eos凋亡与Fas抗原表达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12.
肿瘤坏死因子-α对肝星状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肝纤维化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TNF-α对体外培养的HSC进行干预, 通过流式细胞术、电镜及TUNEL等方法, 对HSC的增殖与凋亡进行研究。结果:①流式细胞术显示:TNF-α各组的G0/G1期细胞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S期细胞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各组的细胞增殖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凋亡方面, TNF-α各组的HSC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TNF-α各组HSC中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 而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②TUNEL分析显示:TNF-α(2.0μg/L)组的HSC凋亡率为18.7%±2.5%, 而对照组为5.3%±1.2%, 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TNF-α能够阻止HSC从G0/G1期进入S期, 从而具有抑制HSC增殖的作用;TNF-α能够降低HSC中bcl-2的表达、提高bax的表达, 这可能与其促进HSC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去甲斑蝥素(NCTD)体外对骨巨细胞瘤(GCTB)细胞活性、侵袭能力及凋亡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骨科3例GCTB患者的术中肿瘤组织标本,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35岁、40岁、27岁,Campanacci影像学分级均为2级。(1)将GCTB标本组织进行原代细胞分离、培养、鉴定。(2)将制备好的GCTB细胞分为对照组及4个浓度NCTD组,其中NCTD组分别加入5、10、20、40 μg/mL的NCTD溶液200 μL;对照组加入α-MEM 细胞培养基200 μL。培养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的细胞形态,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活性。(3)将制备好的GCTB细胞分为对照组、5 μg/mL NCTD组、20 μg/mL NCTD组,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采用caspase-3、caspase-9酶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中caspase-3和caspase-9的酶活性,采用DHE染色检测GCTB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采用JC-1染色检测GCTB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相关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caspase-3、cleaved caspase-9、caspase-9、B细胞淋巴瘤相关蛋白X(Bax)、B细胞淋巴瘤2(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 (1)GCTB组织标本经体外分离培养、传代后,镜下多为不规则形的间质细胞,细胞核周围CD68表达阳性,提示所提取分离细胞为GCTB细胞。(2)GCTB细胞活性检测,显微镜下观察显示,NCTD对GCTB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随NCTD浓度的增加,细胞逐渐出现皱缩、悬浮,逐渐丧失原有形态;CCK-8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5 μg/mL NCTD组、10 μg/mL NCTD组、20 μg/mL NCTD组、40 μg/mLNCTD组GCTB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100%、76.45%±9.86%、62.34%±10.21%、39.74%±8.36%、25.54%±7.18%,随着NCTD浓度的增加,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716, P<0.01)。(3)Transwell小室细胞侵袭能力检测,对照组、5 μg/mL NCTD组、20 μg/mL NCTD组侵袭细胞比例分别为49.33%±9.84%、32.84%±2.73%、8.34%±1.41%,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034, P<0.01)。细胞凋亡检测,对照组、5 μg/mL NCTD组、20 μg/mL NCTD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73%±0.05%、14.23%±0.85%、51.21%±10.47%,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183, P<0.01)。caspase-3、caspase-9酶活性的检测,对照组、5 μg/mL NCTD组、20 μg/mL NCTD组caspase-3、caspase-9酶活性逐渐增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223、30.841, P值均<0.01)。GCTB细胞ROS水平检测,随着NCTD浓度的增加,对照组、5 μg/mL NCTD组、20 μg/mL NCTD组GCTB细胞中ROS的水平明显升高,并呈剂量依赖性。GCTB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检测,对照组、5 μg/mL NCTD组、20 μg/mL NCTD组GCTB细胞胞膜电位的红/绿光强度比分别为2.01±0.11、1.27±0.07、0.79±0.14,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641, P<0.01)。凋亡相关蛋白检测,对照组、5μg/mL NCTD组、20μg/mL NCTD组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和Bax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逐渐升高,Bcl-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则逐渐降低,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而caspase-3、caspase-9蛋白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NCTD可显著抑制GCTB细胞的体外活性,增加细胞侵袭能力,促进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提高细胞活性氧水平、调整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心肌营养素1(CT-1)对小型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获取、扩增稳定的成体西藏小型猪MSCs,鉴定成脂、成骨潜能。分4组诱导向心肌样细胞分化,包括空白对照组、5-氮杂胞苷(5-Aza)组、CT-1组、5-Aza和CT-1合用组。取诱导后4周的细胞加肌动蛋白(α-actin)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最后计数红色荧光阳性染色率。结果: 分组诱导分化结果,合用组的诱导分化心肌样细胞α-actin阳性率为29.90%±4.76%,明显大于5-Aza组(17.73%±2.35%,P<0.01)、CT-1组(6.63%±0.55%,P<0.01)和空白对照组(1.62%±0.09%,P<0.01);5-Aza组明显大于CT-1组(P<0.01)和空白对照组(P<0.01);CT-1组明显大于空白对照组(P<0.05)。cTnT红色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合用组的诱导分化心肌样细胞cTnT阳性率为36.50%±4.09%,明显大于5-Aza组(14.37%±1.65%,P<0.01)、CT-1组(7.50%±0.61%,P<0.01)和空白对照组(1.12%±0.23%,P<0.01);5-Aza组明显大于CT-1组(P<0.01)和空白对照组(P<0.01);CT-1组明显大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 适宜浓度的5-Aza(10 μmol/L)和CT-1(0.1 μg/L)能够在体外诱导小型藏猪骨髓MSCs转化为心肌样细胞,诱导后的细胞获得部分心肌细胞特异性蛋白的表达。CT-1与5-Aza联合可明显提高诱导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