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隶属于西秦岭南亚带的拉尔玛金矿床赋存于寒武系太阳顶群中,太阳顶群主要有硅质岩和碳质板岩两类岩石。金与有机碳的关系、矿(岩)石的浸出率与有机碳含量的负相关、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Q型聚类分析及有机质、粘土矿物吸附和释放金的现代模拟实验表明:太阳顶群热水成因的硅质岩构成了拉尔玛金矿床主要的矿源层。太阳顶群硅质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与金关系密切的有机质的生物先质体为海生低等菌藻类生物。硅质岩中金含量与菌  相似文献   

2.
拉尔玛金矿矿源层──太阳顶群硅质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林丽(成都理工学院,成都610059)关键词有机地球化学,硅质岩,太阳顶群,拉尔玛金矿床拉尔玛金矿床赋存于寒武系太阳顶群中,该群的硅质岩是矿源层。本文探讨矿源层形成过程中与金关系密切的有机质的生物先...  相似文献   

3.
西成矿田海底热水喷溢沉积成因硅质岩及其与矿化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硅质(化)岩与铅锌矿化关系十分密切是西成矿田显著特征之一,特别是毕家山型矿床,其主要矿体的容矿岩石为硅质岩,本文重点研究了该矿田硅质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矿体(层)时空关系,认为该区硅质岩不是正常生物化学沉积成因的,而属热水沉积形成;并讨论了硅质岩与矿化关系以及硅质在成矿中的作用,为确定该类矿床的成因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4.
广西合山马滩大隆组的沉积序列研究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滩地区的大隆组,以火山碎屑岩和硅质岩沉积为主。镜下研究表明,火山碎屑岩可分为凝灰岩、沉凝灰岩和凝灰质沉积岩3亚类共8种岩石微相;硅质岩可分为生物成因硅质岩和生物火山成因硅质岩两亚类共5种岩石微相。这些岩石微相构成了12种主要的岩石相,而岩石相垂向上组成了6种主要的沉积序列。沉积序列指示该区存在两种类型的浊流沉积,一种是水下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碎屑流向高密度浊流进而向低密度浊流演化的沉积,一种是早期沉积的凝灰质和硅质生物颗粒在滑塌作用下形成的浊流沉积。沉积序列研究并结合马滩地区大隆组沉积时期的古地形,表明当时该区不易发育海底扇沉积,而易接受低密度浊流沉积,形成了连续性好的较薄层沉积。  相似文献   

5.
江西金山金矿区硅质岩成因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热水沉积硅质岩对于矿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硅质岩的岩石学及常量元素、稀土元素等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矿区硅质岩属于热水沉积成因,形成于浅海-大陆边缘环境.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认为矿床早期存在热水喷流沉积成岩成矿作用,在矿源岩阶段形成了金的初步富集.硅质岩的空间分布规律具有找矿标志的意义,为金山金矿的进一步找矿工作开辟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广西古潭重晶石矿床中,与矿体密切伴生的硅质岩呈层状产出,具显微隐晶-细晶质结构、球粒结构,并具明显的层纹状构造及条带状构造,结合硅质岩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及硅同位素地球化学等的综合研究表明,硅质岩为热水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7.
河南银洞坡金矿床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银洞坡金矿矿源层岩石建造为火山 -沉积建造 ,矿源层对矿床的形成及矿体的产状、形态、规模起到双重控制作用 ,金矿床具有层控矿床的特征。成矿热液来源是变质热液 ,矿质来源于矿源层 ,矿源层的成矿元素来源于地幔。矿床成因类型为层控火山 -沉积 -变质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8.
牟定郝家河铜矿床的沉积-改造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于牟定郝家河矿床的成因,前人主要有沉积同生说、沉积成岩说和后生成矿说等论点。笔者根据近年来研究获得的新资料,认为矿床为沉积-改造(?)成因。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早期,来自东部古陆的富铜岩石和铜矿床长期风化形成的富铜风化产物,在高能氧化辫状河环境形成紫色矿源层。喜马拉雅早期褶皱运动,形成了矿区构造,矿源层中Cu活化迁移到背斜鞍部附近等低压空间浅色层中沉淀,从而形成了工业矿体。  相似文献   

9.
牟定郝家河铜矿床的沉积-改造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德先  孟清  杨明初 《矿床地质》1993,12(2):97-108
关于牟定郝家河矿床的成因,前人主要有沉积同生说、沉积成岩说和后生成矿说等论点。笔者根据近年来研究获得的新资料,认为矿床为沉积一改造成因。早白垩世晚期一晚白垩世早期,来自东部古陆的富铜岩石和铜矿床长期风化形成的富铜风化产物,在高能氧化辫状河环境形成紫色矿源层。喜马拉雅早期褶皱运动,形成了矿区构造,矿源层中Cu活化迁移到背斜鞍部附近等低压空闻浅色层中沉淀,从而形成了工业矿体。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上扬子地块北缘大巴山构造带与碑坝穹窿构造带中震旦系灯影组硅质岩的硅、氧同位素进行研究以探究其成因。结果显示,研究区硅质岩及石英脉中δ30Si值为0.6‰~1.6‰,全为正高值,与沉积成因硅质岩的δ30Si值十分接近,并且该地区当时处于浅海陆棚环境,沉积物受陆源碎屑影响较大,也说明其为沉积成因;另外,硅质岩及石英脉中δ18 O值为20.3‰~21.6‰,与沉积成岩石英的δ18 O一致,通过硅质岩氧同位素地质温度计计算得出,该地区硅质岩形成温度明显的高于古海水温度,表明研究区有海底热水的参与。最后推断研究区硅质岩系是沉积成因的,且在沉积过程中有海底热水的参与。  相似文献   

11.
寒武-奥陶系太阳顶群是西秦岭南亚带天重要的合金-铀岩系,其主要由碳质硅质岩及碱质板岩组成,岩石中还保留了许多沉积组构,如块状构造、纹层构造、韵律构造、结核状构造等。根据岩石学、岩石组合、沉积组构,结合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特征,认为太阳顶群岩石为被动大陆边缘陆缘海槽中的非补偿性沉积,形成于半深水的滞流水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2.
在广东长坑金银矿床的主要含金岩石碳质硅质岩巾两次找到放射虫化石,其时代可能属于早石炭世。在这些碳质硅质岩中还发现一些生物化石残迹.如石英环、石英圈、石英单晶球、石英多晶球、生物残体和似生物结构。由此认为碳质硅质岩原来含有一定量的微体生物化石.形成于海盆环境,应属沉积成因,这是证明碳质硅质岩属于热水沉积成因而不属于热液蚀变交代成因的有力证据;也表明热水沉积过程有生物物质的加入,热水沉积和生物沉积可以混合发生,说明长坑金银矿床形成手张性、不补偿、水较深的盆地之中。对长坑盒银矿床的矿区含矿地层应泼归属的岩石地层单位提出了疑问。  相似文献   

13.
太阳顶群是一套黑色含碳硅质碎屑岩系,化石贫乏。笔者1988年在拉尔玛地区该群拉尔玛组上部发现有CylindrochitesdaiznuangziensisLiu和HyoLithellusqingheesisLiu等微体小壳化石,分别相当于陕西宁强、湖北房县、四川峨嵋麦坪和云南昆明梅树村产的Hyolithessp。和Auabarites-Circotheca化石组合,是下寒武统底部梅树村阶的标准带。根据微体小壳化石组合和岩性特征,将原太阳顶群拉尔玛组的上部,以铁质条带硅质板岩风化壳为标志的沉积间断为底界,时代定为下寒武统。将拉尔玛组中下部以下地层,时代定为上震旦统。  相似文献   

14.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一种新的亚类--硅质岩型金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湖  李统锦 《地学前缘》2004,11(2):361-372
根据广东和广西 3个金矿床 (长坑 ,高龙和果提 )的资料认为 ,微细浸染型金矿 (卡林型金矿 )中存在一种亚类 ,叫做硅质岩型金矿。它以碳质硅质岩为含矿主岩 ,该岩石宏观上呈层状 ,主要由细小的石英和碳质物组成 ,金呈微细浸染状存在。该类矿床具有一般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主要特征 ,但不属于后生热液蚀变交代成因 ,而是主要通过热水沉积作用形成 ,同时可以混入一定量的生物沉积和冷水沉积的物质。由此认为 ,微细浸染型金矿有多种成因 ,包括后生热液成因 ,热水沉积成因以及其他成因 ,应该从“热水沉积同生成矿”的角度考虑硅质岩型金矿的找矿思路。建议对一些金矿区的“硅化岩”重新研究 ,查明其真正属性。中国南方是寻找硅质岩型金矿床极有远景的区域  相似文献   

15.
一、产出概况阿里西部地区的放射虫硅质岩相当发育,在北喜马拉雅区、冈底斯区和喀喇崑仑区均有出露.岩石多为棕红色、紫红色和灰绿色,少数为灰色.呈层状,似层状或透镜状,产于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地层中,其产出情况各地有所不同,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西秦岭南亚带层控金-硒矿床的赋矿地层年代与成矿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秦岭南亚带层控金硒矿床的赋矿地层为太阳顶群 ,为一套主要由炭质硅岩和炭质板岩组成的硅岩建造。对于太阳顶群的时代 ,至今仍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大多数人认为属晚寒武世—奥陶纪 ,也有认为属晚震旦—早寒武世。作者通过对古杯类化石的鉴定以及Rb Sr、Sm 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测定后认为 ,赋矿的太阳顶群时代应属早寒武世 ,而非晚寒武世—奥陶纪 ,更不可能为晚震旦世。对金硒矿床中 2个成矿阶段石英样品进行40 Ar/ 3 9Ar快中子活化测定后获得马鞍型谱线特征。其中坪年龄 (71 .4 5± 0 .5 5 )~ (80 .0 5± 0 .6 5 )Ma、最小视年龄 (70 .2 4± 1 .93)~ (78.5 9± 2 .85 )Ma和等时线年龄 (6 9.4 5± 0 .38)~ (81 .6 1± 0 .5 5 )Ma均十分接近 ,说明所测 2件石英样品的40 Ar/ 3 9Ar年龄真实可靠 ,表明太阳顶群中层控金硒矿床的成矿时间主要发生于燕山运动晚期  相似文献   

17.
西秦岭南亚带的拉尔玛Se-Cu-U-Ni-Mo-PGE-Au矿床是迄今为止我国仅见的与海底喷流作用有关的金矿床。它赋存于寒武系太阳顶群中,受地层控制明显。太阳顶群由硅岩、泥质硅岩和板岩组成,厚度近千米。现已发现的矿体,80%以上产于硅岩中。控矿的硅岩乃海底喷流的产物,海底喷流作用也导致了Au、PGE、Se以及其它成矿元素的富集,是贵金属元素的主要来源。尤为重要的是,近来在硅岩中发现了Se的矿化现象。因此该矿床是一个较典型的、海底喷流成因的硒-贵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8.
刘世荣  孙振亚 《矿物学报》1995,15(3):276-280
本文利用EPMA和AEM对预先富集的碳质体中的微细粒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均以偏小的高成色金胶粒被非晶态的碳质体吸附、包裹乃至碳质与之形成碳壳。由研究结果认为:①碳质中金可能析出于胶体凝聚作用;②应该注意有机质以机械方式搬运金粒的可能性;③碳质包裹金粒及在金粒表面形成碳壳是碳质体与金紧密结合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西秦岭南亚带中的拉尔玛硅岩型金-铜-铀矿床,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与海底喷流作用有关的金矿床。矿床赋存于寒武系太阳顶群中。太阳顶群地层由硅岩、板岩组成,厚度近千米。现已发现的矿体,80%以上产于硅岩中。硅质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是海底喷气沉积作用的产物,拉尔玛金-铜-铀建造矿床也具有海底喷流的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