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数学“情境——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情境——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熟悉或感兴趣的数学提取信息、提出问题、自主探究、主动建构新知识,并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的课堂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一,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探究是教学的生命线。”探究性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式学习而言的,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数学学习情境中,采用数学探究技能,经历发现,操作,实验,归纳,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解决问题,获取数学知识的学习方式与策略。  相似文献   

3.
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新课改下数学新课堂中的一个亮点。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中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经历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创设问题情境并非是教师的“专权”,教师预设的问题情境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一定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每位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及时生成真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4.
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感受数学的美;使学生更好地去体验数学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三论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数学学习   总被引:10,自引:11,他引:10  
中小学“情境-问题”数学学习是指中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熟悉的或感兴趣的数学情境出发,通过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取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和技能技巧并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数学学习活动,既重视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又重视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既关注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又关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既强调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又强调学习过程的探究性。  相似文献   

6.
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是课程改革中数学新绽放的一朵绚丽的花。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中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经历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叶澜教授指出:“学生作为一个现实的、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生命体,带着自己的知识、  相似文献   

7.
“探究·合作·创新”数学教学模式是依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启发引导,经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指导思想 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数学教学应该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  相似文献   

8.
注重“创设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中一个新的亮点。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然而,“创设情境”是教师个人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情境”的设计中,尝试“感受数学的真实,引导真实”的研究,使学生易于进入情境,深度投入探究。一、感受生活,引入“真”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数学,已经具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这样的意识如能  相似文献   

10.
沈萍 《考试周刊》2011,(91):95-95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应该是在一定情境之下的问题发现、探究与解决。因此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是创设适合的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之下发挥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究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新问题,再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以问题为主线进行数学的学习,掌握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形成适应未来社会的良好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让学生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周晓甜 《成才之路》2020,(5):114-115
所谓"适境"课堂,就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文章从创设猜测问题情境、生活问题情境、创设趣味问题情境、创设开放问题情境等方面,对构建"适境"课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3.
张玉翠 《成才之路》2020,(9):110-111
体验式学习是一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认知感悟、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共同发展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从创设教学情境、优化合作探究、编创数学游戏、组织实践活动等方面,探析打造体验式学习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阳顺龙 《成才之路》2020,(5):128-129
探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探究活动,经历知识的获得和应用过程,从而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依照新课改要求,将探究性学习应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文章对探究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将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作为在数学课程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切入点 ,有利于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从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研究性学习的质量与档次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课程标准深刻揭示了数学史在数学教与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数学课程标准不但要求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更提出数学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数学中渗透数学史知识可以给学生提供学习数学知识的导航图;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的概念;体会数学家的创造性;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毅力。  相似文献   

17.
教师要以数学核心素养内涵及本质为出发点,以创新式教学策略引领学生自主探究思维,帮助学生梳理解题思路,吸收并建构科学化、系统化的数学知识体系,让学生在条分缕析中夯实数学能力。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有:以趣促学,巧妙调动数学思维;情景设问,深化运算实践意识;直观导入,丰富空间维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打破传统数学学科体系,按照高职高专人才能力培养、专业学习和岗位需求对所需数学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确立高职数学教育理念,遵循基础性、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改革数学课程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数学探究学习的开展应立足于过程知识的获取,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结果知识的掌握.基于过程知识的数学探究学习的开展需要重点关注4个关键环节:(1)突出数学探究学习的转化性过程;(2)强调探究活动中的主动力量;(3)鼓励学生挺过临界点;(4)注重过程性评价.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中学生的数学运算技能水平有所下降,这将影响中学生的数、理、化等科目的后继学习和学习信心.计算器的普及对运算技能的内容和要求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数字运算技能要求将会减弱,但式及数与式相结合和对其它如集合、向量、命题、函数、随机变量等的运算技能要求却会进一步加强.数学在各学科、各领域中的应用也是以运算技能为基础.为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运算技能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