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中药历史源远流长,本草著述种类繁多,收罗宏富。自《神农本草经》以降,历代本草均有增删添补。这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用药物治疗疾病的经验总结,是一笔极为珍贵的医学遗产。但是由于历史久远、地域广大,中药同名异物,古今异名的现象普遍存在。即使是同一种药物,炮制方法不同,药性也有差异。这种情况导致了中药工作的复杂性,给临床、科研带来一定困难。本文仅从本草学的角度,谈一下处方用药中存在的问题。古今异名使用错误如:“木通”,《神农本草经》和唐《新修本草》皆称谓“通草”。《神农本草经》通草条下载:“通利九窍血脉关节”,《新修本草》载:“此物大者径三寸,每节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本草学是在《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在大家公认《神农本草经》是公元二世纪前后所定型的本草书。其实此书早在西汉已有了,它是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包括动物药67种,植物药252种,矿物药46种。按药物功效和应用目的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120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我国古代把研究药物的书称做“本草”,顾名思义,好像它就专讲一些植物药似的;其实在本草中除了大部分为樹皮草根外,还有不少一部分系动物药与矿物药。在我国最早的药学书“神农本草经”中,即收载了46种矿物药,迨至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增至266种之多。关于这些矿物药,以现代  相似文献   

4.
<正> 1、《神农本草经》(汉)分上、中、下三品,收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是后汉以前的药物总结。2、《本草经集注》(梁·陶弘景编,刊于公元536年?)七卷,在《神农本草经》基础上又增药365种,分为七类。3、《新修本草》(唐·苏敬等编,刊于公元659年)共五十四卷,收载药物850种,分九类;包括药图、图经、本草三部分。是我国由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4、《千金翼方》(唐·孙思邈著,刊于公元682年)收载本草药物800余种,记述200余种药物的采集、炮制方法。5、《外台秘要》(唐·王焘著,刊于公元752年)共四十卷,载方6,000余首。是集唐以前方书大成之作。6、《开宝本草》刊于公元974年)共四十卷,收载药物983种是宋政府修订的本草书。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本草之作,肇自祖国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的《神农本草经》,该书共收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这些药物大多疗效确实,被沿用至今,如麻黄平喘,黄连止痢,黄芩清热,人参补虚,当归活血,甘草解毒,半夏化痰等。该书创...  相似文献   

6.
<正> 《神农本草经·序例》说:“药有寒、热、温、凉四气”。但经仔细查核,正文上中下三品,365种药物中,实无一种言为“凉”性者,仅有“微寒”药27种。此后,梁朝之《别录》,唐代之《新修本草》与《千金翼方·本草》中,均无称作“凉”性之具体药物。  相似文献   

7.
1 中草药的栽培与采收 1.1 《四民月令》中所记载的中草药:《四民月令》中收载的植物药和动物药共计有44种,其中植物药包括苍耳、蜀漆、乌韭、苏、芜菁、茜草、艾、芥、栝楼根、瞿麦、土瓜根、乌头、天雄、葶苈、莨菪子、菊花、天门冬、地黄、白术、车前子、蓝实、黄连、王不留行、柏实、榆荚、枳实、桃花、柳絮、桐叶、胡麻、大豆、赤小豆、冬葵子、生姜、蓼实、大小葱、花椒、大小蒜、薤;动物药包括蟾蜍、蝼蛄、牛胆.在以上这些药物中,有29种已被大约同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所记载,此外还记载了15种当时没有在《神农本草经》中出现的药物,这是《四民月令》对《神农本草经》作出的必要补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药由单味到组方,相互间产生种种不同作用,《神农本草经》将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总结为“七情”,其中十八反即属于“七情”配伍中的相反内容。本文仅就十八反的历史沿革陈述如次。一、十八反的名称沿草《神农本草经》原著早在唐代初年就已侠传。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多为明清以降的多种辑本。关于十八反的名称,五代后蜀韩保升之《蜀本草》在前世本草转引的基础上,对《神农本草经》的配伍关系作过统计,“凡三百六十五种,有单行者七十一种,相须者十二种,相使者九十种,相畏者七十八种,相恶者六十  相似文献   

9.
翻阅历代本草书籍,从奠基中药学术的《神农本草经》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及《中药大辞典》等,在它们收载的每个具体药物项下标注有“气味”(或“性味”)所属。例如:《神农本草经》上品药物“干地黄”:甘、寒,下品药物“射  相似文献   

10.
百合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合是一味常用中药,功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商品百合来源于百合科的多种植物,此外也有一些混乱品种,有必要作一本草考证。一、百合科百合鹰植物《神农本草经》仅载其别名与疗效,对它的形态一无所述。苏敬《唐本草》始载:“此有二种;一种叶大茎长,根粗花白者宜入药。一种细叶花红色。”宋《图经本草》中也提出了两种百合:“百合三月生苗,高二、三尺,竿粗如箭,四面有叶如鸡距,又似柳叶青色,近茎处微紫,茎端碧白,四、五月开  相似文献   

11.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是我国第一部中药学经典专著,也是研究抗衰老本草的最早的珍贵文献,全书共收载药物365种,按药物性能和主治分上、中、下品,其中标明“不老”“轻身”、“延年”的药物达133种、它的问世,对于我国药学和保健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史上具有代表性本草如《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都是渊源于《本经》而发展起来的,鉴于目前对古代抗衰老  相似文献   

12.
动物类中药在我国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动物药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历代有关的中药文献,虽称“本草”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和其它类,其实也收载许多的动物药,例如:从本草的记载来看,《神农本草经》载有动物药65种,《新修本草》载有128种《本草纲目》和《本草纲目拾遗》共收  相似文献   

13.
中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上溯《神农本草经》总结汉以前用药365种,下迄历代总结性本草,如《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对药物品种屡见补增,直至当今中药巨著《中药大辞典》问世,收载药物已达5767种之多。  相似文献   

14.
三、新增植物药168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由李时珍增加的药物有374种,其中源于植物的有168种,这些植物药源于:一是从其它文献书籍中转载而来.二是来自当时的民间草药.三是李时珍自己亲身实践而得.如曼陀罗Datura metal L.在宋代的《岭外代答》和《淡苑》中都有记载,在南宋浙江的民间草药《履?岩本草》也提到.而正式把它列入本草的是李时珍,并大  相似文献   

15.
《神农本草经》之名最早见于西晋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序,成书于汉代,从《神农本草经》至《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开宝本草》、《嘉祐本草》、《证类本草》。这些本草专著是一脉相承的。虽然在卷数、药物数量、注释及相关内容方面历代都有发展和增加,但在总的体例、分类、编排方式等,仍与《神农本草经》相同。可以说后世的本草都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序文"发展为后世本草的"叙例",三品药物发展成为后世本草的各类及分卷,药物条文保留在《证类本草》及各本草书中。今日所见《证类本草》的"白文",即是《神农本草经》的古文献,也即陶弘景的"朱文"。  相似文献   

16.
<正> 孙星衍和孙冯翼合辑的《神农本草经》,其辑文主要来自《证类本草》(以下简称《证类》)白字本草经文。孙氏在他的辑本《校定神农本草经序》中说:“仲景、元华后,有吴普、李当之,皆修此经(指《神农本草经》),当之书世少行用,……普修《神农本草》成441种,《唐经籍志》尚存六卷。”按孙本序文所说,吴普修订的《神农本草经》。就是孙氏所辑的《神农本草经》,因此孙氏在其书名下,题署吴普等述。笔者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兹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 在古代《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集注》以及《图经本草》等本草著作中提到的石菖蒲与九节菖蒲是一种药物,均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茎。九节菖蒲系指一寸有多节的石菖蒲,生在贫瘠的石涧缝隙中,  相似文献   

18.
<正> 中国是最早利用动物胆汁作为药物治疗疾病的国家之一。早在一千多年前东汉末年的《神农本草经》就最先记载了鲤鱼胆、狗胆、牛胆的药用功效,其后的历代本草学著作中也不断有动物胆汁治疗多种疾病的记载。用胆汁做成制剂用于临床,在明朝就有可靠的文字记载,如明·方贤著的《奇效良方》中的“黑虎丹”即由猪胆汁加他药制备而成,还有胆南星、万应定等。这些记载为现代对胆汁资源的  相似文献   

19.
鸟类在医药上的应用,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据考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22~221年)就有了简单的文字记载。如《山海经》中记有:“?,食之宜子孙;鹔鸺,食之无卧;嚣,食之已腹痛”。由此证明,人们很早就注意到某些鸟类可应用于防治疾病。后汉年间(公元25~220年)的《神农本草经》中收载了丹雄鸡、雁肪、燕屎等鸟类药3种。以后,历代《本草》收载的鸟类药不断增多。如梁陶弘景(公元502~537年)的《神农本草经集注》收载11种;唐陈藏器的《本草拾遗》  相似文献   

20.
石菖蒲名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效平 《陕西中医》2009,30(7):894-895
“石菖蒲”(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的干燥根茎),原称“菖蒲”,又称“昌阳”,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菖蒲,味辛,温。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声音。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或,延年。一名昌阳,生池泽。”。此后的本草著作如《吴普本草》、《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等均沿用《神农本草经》记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