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观察了5例 M_4Eo 患者的 Eos 形态以及细胞化学染色,并与6例继发性 Eos 增多症患者的 Eos 作了比较。发现 M_4Eo 患者 Eos 形态学在多数项目上与后者有明显差异,细胞化学染色也与粒-单核细胞类似,其中1例可见 Auer 小体。我们认为:M_4Eo 患者体内不仅存在着粒-单核细胞系的恶性细胞克隆,其 Eos 数量以及质量也有异常。可能属髓系干细胞克隆恶性变。此外,M_4Eo 的诊断标准之一,骨髓 Eos 分类也应以非红系计算为宜。  相似文献   

2.
实验性脊髓缺血性损伤的免疫组织化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实验性兔腰髓缺血40min、再灌流4h的脊髓运动神经元胞体和轴突的病理学改变。方法:采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抗体和神经中丝(NF)抗全分别特异标记神经元胞体和轴突。结果进行图象分析。结果;缺血40min,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和轴突内NSE和NF反应异常地增强,胞体内NSE和NF分布紊乱聚集。再灌流4h,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和轴突内反应阳性,胞体内分布散乱稀疏、崩清  相似文献   

3.
Auer小体也称奥氏小体,是由于在白血病的白血病细胞中酶合成或装配紊乱,产生了过多的酶,使其堆积于颗粒中或由A颗粒融合而成.它的出现在形态学上标志该细胞是起源于白血病细胞克隆,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具有高度特异性,是临床上医生鉴别AML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重要标志.AML患者化疗完全后骨髓涂片中没有Auer小体的存在,而临床上Auer小体出现在成熟中性粒细胞胞浆中的病例更是十分少见.本文将河北省曲阳仁济医院收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后成熟中性粒细胞胞浆内出现Auer小体的2例病例情况进行报道,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髓过氧化物酶可作为粒细胞的标志酶,用于急粒和急淋的鉴别,慢粒急变时细胞类型的确定,以及白前时异常细胞群体的发现等。本文就10例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或血液标本,采用DAB显示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方法处理,在电镜下观察酶在细胞超微结构中的定位及其异常改变。结果显示,在白血病性原始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内,髓过氧化物酶的出现不仅显示了从粗面内质网,经过高尔基体加工、包装而形成嗜天青颗粒的正常分泌过程,亦可出现于种种异常结构内,如棒状小体、假性Chediak—Higashi颗粒等。此外,本文就电镜髓过氧化物酶反应程序中应注意的事项也加以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为观察急性苯中毒对小鼠骨髓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用BALB/c小白鼠做了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苯中毒影响了多个系统的血细胞,变性、坏死的血细胞多为分化成熟中的细胞,而且,对粒系细胞影响最为严重,超微结构的改变与末梢血粒细胞减少相一致。有孔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内皮细胞呈变性改变,另外,在某些粒细胞浆中发现一些巨大杆状包涵体,无论在外形和结构上都与Auer小体相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髓涂片及活检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断价值。方法同步观察302例MM患者骨髓涂片和活检塑料包埋切片。观察骨髓增生程度、浆细胞形态、增殖模式及浸润程度、网硬蛋白积分。结果MM患者骨髓造血组织在骨髓活检中观察到的增生程度明显高于骨髓涂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9例患者(32.7%)骨髓瘤负荷处于Ⅰ期,140例(46.4%)处于Ⅱ期,63例(20.9%)处于Ⅲ期。骨髓切片中浆细胞以簇片-间质型、结节-间质型、结节型及塞实型为主,以结节状浆细胞瘤出现为阳性诊断标准,其敏感性273例(90.4%)明显高于涂片中浆细胞〉15%的指标(70.5%)。136例(45.0%)显示骨髓涂片与活检切片内浆细胞的浸润度相符,109例(36.1%)患者的骨髓涂片浆细胞浸润度较活检低,57例(18.9%)患者的骨髓涂片浆细胞浸润度较活检高。骨髓涂片中双核、多核及火焰型浆细胞,以及浆细胞胞浆中出现Auer氏小体、鲁氏小体对诊断MM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结论 骨髓活检能准确反映骨髓组织的增生程度、浆细胞浸润情况及增殖模式、纤维增生程度,对MM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骨髓涂片典型的浆细胞形态对确诊MM有重要作用,骨髓涂片结合骨髓活检能提高MM诊断的准确率,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7.
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3例,12例获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维甲酸促进早幼粒细胞诱导分化并逐渐成熟,外周血白细胞升高是其治疗作用的最早标志,成熟粒细胞中出现Auer小体证实了该药的诱导分化作用,使用该药不产生骨髓抑制,不诱发DIC。  相似文献   

8.
正常大鼠黑质纹状体系统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NADPH脱氢酶反应(NADPH d反应)显示SD大鼠黑质纹状体系统内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细胞和末梢,用计算机图像灰度仪测其染色强度。结果:正常大鼠纹状体内存在的阳性神经元和末梢分布位置不同;高密度末梢分布于纹状体腹外侧缘,此区细胞数亦较多;低密度区分布于纹状体背内侧区,阳性细胞数亦较少。苍白球、丘脑和黑质未见NOS阳性物质。  相似文献   

9.
ABC法研究猴、猫前庭神经核簇(VN)内含Y-氨基丁酸(GABA)神经元胞体和终末的分布。小型GAB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主要位于前庭神经内侧核(MVN)头侧半和y群腹侧部。散在于神经网的阳性终末亦呈类似分布趋势。前庭神经外侧核(LVN)尾背侧部阴性的大型神经元胞体和近端树突周围有密集的阳性终末。猴前庭神经上核(SVN)和MVN头端等处的一些中型阴性神经元亦被阳性终末环绕,提示绒球小结叶对前庭眼肌反射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减轻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的机制。方法建立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HF模型,制备氧化苦参碱脂质体(Oxymatrine liposomes,OM-liposome)、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Arginine-Glycin-Aspartic acid,RGD)三肽序列偶联的OM及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nt isothiocyanate,FITC)标记的OM-liposome和RGD-OM-liposome。分离HF大鼠的肝脏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并体外培养:①将OM-liposome、RGD-OM-liposome和RGD偶联的空白脂质体(RGD-liposome)作用于HSCs,利用透射电镜检测HSCs的细胞亚显微结构(凋亡小体)变化,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HSCs的细胞周期,利用台盼蓝染色检测HSCs的细胞活性。②将FITC-OM-liposome和FITC-RGD-OM-liposome作用于HSCs,利用荧光显微镜技术比较两种剂型OM在HSCs中的分布。结果①与RGD-liposome比较,OM-liposome可促进HSCs凋亡小体形成,增加HSCs凋亡,降低HSCs的细胞活性;与OM-liposome比较,RGD-OM-liposome可进一步增加HSCs内凋亡小体,促进HSCs凋亡,降低HSCs活性。②RGD可促进OM-liposome在HSCs内的分布。结论 OM-liposome可在体外诱导HSCs凋亡,RGD可促进OM-liposome在HSCs的分布,进一步促进HSCs的凋亡。诱导HSCs凋亡可能是OM减轻肝纤维化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儿童呼吸道异物的特点及预防策略..方法 分析580例儿童呼吸道异物的病例资料,分为农村和城市患儿2类;再根据年龄分成婴儿组(<1岁)、幼儿组(1~3岁)、学龄前儿童组(3-5岁)、学龄期儿童组(6~12岁).结果 580例中,农村患儿565例,城市患儿15例;婴儿组植物性异物38例;幼儿组植物性异物469例,动物性异物3例;学龄前儿童组植物性异物26例,化学合成品类异物4例,动物性异物1例,金属性异物3例;学龄期儿童组植物性异物5例,化学合成品类异物27例,矿物性异物2例,金属性异物1例,动物性异物1例.结论 ①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呼吸道异物以植物性异物为主,学龄期儿童以化学合成品类异物为主.②加强民众的健康宣传教育,特别是农村地区民众的防范意识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鼠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巨细胞网状核与脑干眼球外肌运动神经核的纤维联系.方法:将2种神经元示踪剂麦芽凝集素-辣根过氧化物酶(WGA-HRP)、1,1'-双十八烷-3,3,3',3'-四甲基吲哚羰花青-高氯酸盐(DiI) 分别注入大鼠左侧巨细胞网状核后,镜下观察示踪剂在脑干眼球外肌运动神经核的分布.结果:WGA-HRP逆行标记神经元胞体及顺行标记神经纤维终末出现于双侧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标记胞体同侧多于对侧;动眼神经核小细胞部也发现逆行标记细胞;展神经核未见标记.2种示踪剂显示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大鼠巨细胞网状核与脑干眼球外肌运动神经核有直接纤维联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眼内铁质异物存留所致的眼铁质沉着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6-02~2008-02收治的10例(10眼)因眼内铁质异物引起的眼铁质沉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术前均行眼眶平片、眼部CT检查、A/B超检查,异物定位结果显示异物位于玻璃体内3例,位于球壁7例;采用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手术摘出异物。结果10眼眼内铁质异物均一次手术取出,成功率达100%。其中术后视力改善7例(70%),无变化2例(20%),视力下降1例(10%)。结论眼内铁质异物存留所致的眼铁质沉着症后果严重,避免铁质沉着症的最好方法是眼外伤的患者应作全面而仔细的检查,一旦确诊眼内铁质异物,应尽早取净铁质异物,必要时施行玻璃体手术,尽量挽救视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强力磁铁吸取玻璃体内金属异物的效果。方法 70例患者(73眼)玻璃体内金属异物分为球壁异物、前段玻璃体异物和后段玻璃体异物,每类异物分别随机采用电磁铁仪(电磁铁组)或强力磁铁(强力磁铁组)吸取。电磁铁组球壁异物5眼,前段玻璃体异物18眼,后段玻璃体异物15眼;强力磁铁组球壁异物4眼,前段玻璃体异物17眼,后段玻璃体异物14眼。特斯拉计测量电磁铁仪和强力磁铁的磁通密度,比较两组各类异物取出率、取出所需时间以及取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电磁铁仪和强力磁铁在0~5 cm距离内磁通密度相近。两组各类异物取出率和取出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类异物取出术后白内障、玻璃体积血和眼内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力磁铁吸取玻璃体内金属异物的效果与电磁铁相当,但其更为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M2亚型的细胞形态学及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对23例以FAB分类标准确诊的AML-M2初发患者的细胞形态学及细胞遗传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以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34%M2a、92%M2b患者白血病细胞内可见Auer小体,Auer小体在M2b患者细胞中检出率明显高于M2a患者;M2患者白血病细胞POX染色呈强阳性反应,在M2a细胞表达多为弥散细颗粒状,而在M2b呈局灶团块状.23例患者中18例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异常核型检出率78.3%(18/23).16例M2a患者无一致性的染色体异常.7例M2b患者均有特异性的t(8;21)异常,其中3例伴有y染色体丢失.结论:M2白血病组内异质性较大,M2a和M2b似乎具有各自独特的细胞形态学及细胞遗传学特性.  相似文献   

16.
ABC法研究猴、猫前庭神经核簇(VN)内含P物质(SP)神经元胞体和终末的分布。小型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主要位于前庭神经内侧核(MVN)和前庭神经下核(IVN)的尾侧半。并散在于前庭神经节(VG)。前庭神经外侧核(LVN)内,几乎所有SP免疫反应阴性的大型神经元胞体和近端树突均为阳性终末环绕。提示SP参与前庭脊髓投射的调节。LVN不同部分的SP阳性终末有不同来源。嘴腹侧部者来自VG,尾背侧部者可能来自同侧MVN和1VN。前庭神经上核(SVN)背外侧部、MVN近头端腹外侧部等处的一些中型阴性神经元亦被阳性终末环绕。提示来自初级前庭纤维的SP参与前庭眼肌反射的调节。  相似文献   

17.
我们通过生理定位等方法有效地证实了异物位于眼内。在82例异物摘除术中。采用磁接力棒和巨形磁铁器经前径路摘除10例;72例经后径路摘除,术中辅助半切开巩膜(?),采用三角形或方格定位器等方法均收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几种类型角膜异物的临床诊治。方法回顾2006年1月-2006年12月56例角膜异物患者病例资料。对角膜异物进行定位分区,并就发患者群、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发病多为16~50岁青壮年男性。角膜铁质金属异物占大多数43例,深层异物4例,多发异物1例及角膜异物误诊3例。大多数角膜异物预后良好。结论角膜异物是常见的临床眼表外伤,角膜异物应尽早取出,重视异物后的抗感染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12例食管异物(义齿/假牙)患者临床资料,探讨食管异物的特点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4年6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食管异物(义齿)12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5287岁。患者均有明确的异物史(义齿),主要症状是吞咽困难和疼痛。所有患者均行X线检查确诊。结果:在全身麻醉下,所有患者均通过硬管食管镜成功取出义齿。结论:硬管食管镜是食管异物(义齿)取出的有效方法,及时取出异物可以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鼻黏膜表面活性物质板层体的超微结构。方法取正常豚鼠鼻中隔黏膜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鼻中隔黏膜内存在板层体,为圆形、层状或线圈状小体,致密,散在。结论鼻黏膜存在板层体,其分泌的表面活性物质在鼻功能和病理生理学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