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必须深化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研究。围绕研究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参照系、理论逻辑和实践方略三大方面,可以为深化这一研究构筑理论图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环境、马克思主义理论、国际贫困标准提供了研究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参照坐标,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理论源头、形成过程、丰富内涵揭示了其发展全貌,精准识贫、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布展了其实践策略。从对世界减贫事业发展的意义上审视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可以获致这些论述之所以能在当下中国语境中凝聚各种思想资源、贡献"中国方案"的密码。  相似文献   

2.
3.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扶贫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国脱贫攻坚伟大斗争中进行理论积淀、历史反思、时代审视和实践总结的结果。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扶贫思想具有坚实的历史依据和客观的实际需要,是在承继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科学理论、承袭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反贫困思想、汲取中华优秀文明蕴含的济贫智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创新性扶贫思想,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和高效的执行体系。这一思想包含扶贫目标、扶贫管理体制、扶贫关键策略、扶贫路径以及处理相对贫困扶贫机制方法五个方面的内容,不仅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开发理论体系,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且为相对贫困治理提供了理论指导,为全球减贫治理提供了中国样本。  相似文献   

4.
5.
生态扶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道路的重要内容,贫困地区广泛开展的生态扶贫实践是以"两山论"为精髓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贫困地区与生态脆弱地区高度耦合是中国推进生态扶贫的现实背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中国实施生态扶贫的内涵要求。中国的生态扶贫实践,路径多元,模式多样,主要包括参与生态工程建设、实施生态补偿政策、设置生态公益岗位、发展生态特色产业、开展易地生态搬迁五种类型。中国在生态扶贫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一是与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水平相结合;二是与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相结合;三是与促进自然资源保值增值相结合;四是与发展乡村特色生态产业相结合;五是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相结合;六是与促进乡村治理有效相结合。2020年后,相对贫困地区的政策导向将由生态扶贫迈向生态振兴。  相似文献   

6.
为制定更加精准的产业帮扶措施,针对产业扶贫工作中的问题和难点,在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指引下,产业扶贫在贫困县实现脱贫中发挥关键作用,产业脱贫人口占全部脱贫人口比重达60%,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人口覆盖率达到62.8%,基本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资本多方参与的投入格局。脱贫县在科学选择扶贫产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带贫机制、支持农产品产销对接、强化科技服务和人才培养、强化金融保险服务等领域实践创新,探索形成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经验模式,为其他贫困地区提供可借鉴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7.
8.
产业扶贫是我国脱贫攻坚战中的主要脱贫模式之一。文章梳理了我国产业扶贫的发展进程和主要模式,认为我国产业扶贫实践虽然取得了显著的减贫脱贫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产业趋同、贫困户参与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缺乏、绿色生态保护有限、风险抵抗机制不健全、科技投入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在深入阐释精准扶贫方略和产业扶贫实践的相互关系以及精准扶贫方略对产业扶贫实践的新要求后,指出了注重政策规划对产业发展的协调作用、建立有效的利益捆绑机制与精准共享机制、重视风险保障机制的建设及研究、通过绩效考核有效监督生态绿色与产业发展的结合、结合互联网+、大数据等高新科技的产业扶贫实践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9.
对贫困内涵的认识目前已经由传统的收入低下的一维视角扩展到基于可行能力不足的多维度和缺失维度视角。相应地,在对贫困的成因和减贫措施的研究上面,也经历了从人口到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最后到权利和可行能力的视角的转换。基于对现有的关于贫困方面的基本理论的提炼和梳理,本文得出了现有理论对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中国扶贫战略的偏差及其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殊背景条件下形成的以区域优先发展为核心的扶贫战略,存在着扶贫主体的政府主导性、扶贫客体的宽泛性、扶贫方式的简单性和扶贫行为的短期性等缺陷。因而,未来反贫困战略的设计应着重从扶贫主体多元化、扶贫客体微观化、扶贫政策规范化,以及提高人力资本水平等多重视角进行。  相似文献   

11.
继续推进新时代的社会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初心"的必要实践;以精准扶贫为核心的国家治理,既是新时代社会革命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构成了新时代社会革命的载体.在精准扶贫实践中,通过干群关系革命、区域与群体发展差距革命、贫困地区社会结构转型的现代化革命,以及去纯粹经济理性的发展行动革命,贫困治理不仅实现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统一,更是深入贯彻了共享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和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与原则,为新时代的社会革命开创了良好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精神扶贫问题严重制约着脱贫攻坚的效果,精神扶贫是物质扶贫的重要保障。习近平关于精神扶贫的相关论述是其在长期领导反贫困工作中源于实践的认真思考和探索,深刻阐述了"志"与"智"在脱贫中的关键作用,"志"是内在源头,"智"是内生动力,扶贫要激发和保障贫困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做好"扶志"与"扶智",提升贫困主体可行能力。从实践价值来看,习近平关于精神扶贫的相关论述是创新贫困政策工具的方向指导,是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从理论意义来看,习近平关于精神扶贫的相关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扶贫思想的改革与创新,是世界反贫困理论的前沿成果。对习近平关于精神扶贫的相关论述进行系统阐述,旨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习近平扶贫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扶贫问题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自2013年11月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构想以来,习近平对精准扶贫的战略理念、战略目标、战略举措和战略格局等问题进行了诸多创造性的探索,形成了由“一个核心”、“四个目标”、“六个精准”、“一个格局”构成的完整理论体系。2016年,井冈山在全国率先实现脱贫。这充分彰显了习近平精准扶贫理论的实践魅力。在精准扶贫实践中,井冈山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以注重契合度为价值取向与目标追求的“井冈山扶贫模式”。这一模式实质上是一种需求导向型扶贫模式。  相似文献   

14.
参与式扶贫和协同式扶贫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扶贫模式。参与式扶贫源于西方发展理论,强调扶贫对象的参与。由于其存在着理论上的瑕疵和实践上的"久扶不脱贫"的贫困治理困境,发展进程极为缓慢,逐渐被协同式扶贫所取代。协同式扶贫是一种理想的扶贫模式,强调扶贫主体的多元化、扶贫目标的一致性、扶贫系统的开放性、扶贫过程的动态性和扶贫行动的合作性。无论从扶贫主体、扶贫内容还是扶贫方式来看,协同式扶贫与参与式扶贫相比,均有其自身的优势。协同式扶贫在扶贫过程中有利于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现行的精准扶贫将逐渐走向协同式精准扶贫。实现协同式精准扶贫,需要扶贫信息的协同、扶贫制度的协同、扶贫文化的协同和良好社会资本的培育。唯其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精准扶贫的协同效应,实现贫困治理绩效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语言扶贫是我国贫困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扶贫减贫的一项长效机制.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收官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我国的贫困治理进入了相对贫困治理的新阶段.后脱贫攻坚时代的语言扶贫亟需构建相应的实施模式与路径,提升贫困群体的造血功能,增强其发展的内生动力,以全方位预防和化解返贫风险,从而实现永久脱贫.结合对语言扶贫的理论逻辑和后脱贫攻坚时代我国贫困治理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的分析,基于"混合学习"模式的语言扶贫实施模式与路径,能够促进新阶段语言扶贫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时代脱贫攻坚谱写了人类发展史的壮丽篇章。这一新篇章既包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论述指引下取得的巨大实践成就,也包括取得的理论成果,因此加强新时代扶贫理论研究意义重大。本文系统阐述了中国新时代扶贫理论实践研究的指导思想、宏观背景、实践基础、重大意义、方向重点、前景展望,旨在为更深入推进中国扶贫实践、扶贫经验总结、扶贫理论发展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阶段。脱贫攻坚理论与实践创新不断深化推进,不仅彰显脱贫攻坚在决胜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也预示贫困研究与贫困干预模式的转型。在习近平扶贫思想引导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推进扶贫体制、机制、路径的改革创新。顶层设计日益完善,实践领域不断破局,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减贫成效。基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践经验与现实需要,贫困研究和反贫困实践的互动愈加频繁,新理论引导实践不断创新发展,实践发展又为理论创新拓展经验基础。脱贫攻坚“理论[CD*2]政策[CD*2]实践”互动转换,建构了意识形态话语与政策科学研究的互动空间,避免了学术研究成果与现实发展需求的割裂,也激发了学术与政策领域的研究活力。推进这一模式的发展与完善不仅有助于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也有助于为世界减贫提供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工作调研数据,根据贫困户2017年和2018年获得的产业扶贫项目收益分配,运用有序Logit模型和倾向性得分匹配法(PSM),评估产业项目扶贫收益分配对贫困户脱贫稳固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产业扶贫项目收益分配对贫困户脱贫稳固程度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使用倾向性得分匹配法(PSM),与不接受项目收益分配相比,贫困户接受项目收益分配的脱贫稳固程度要高出20%左右。最后,文章提出了如何规划产业使贫困户现在及其进入相对贫困状态都有增加收入效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群众主体观是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有机组成部分。将坚持贫困群众主体地位贯穿于扶贫工作全过程、紧紧依靠和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治理贫困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群众主体观的生成,源于对马克思恩格斯反贫困理论及唯物史观人民主体思想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对中国共产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人民主体思想的创新性继承和发扬,对基层反贫实践的持续性探索与思考,对精准扶贫经验的系统性总结和提炼。激发贫困群众主体意识、提升脱贫致富信心决心,强化贫困群众主体地位、发挥脱贫致富能动作用,提高贫困群众主体素质、增强脱贫致富发展能力构成了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群众主体观的核心观点,为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20.
产业扶贫是行之有效的反贫困扶贫模式。本文从产业扶贫的运行机制、成功模式、效果评价、问题化解和比较研究等方面对产业扶贫的研究进行分析,指出产业扶贫与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其它扶贫模式相互配合,减贫效果非常显著;提出应当创新扶贫模式,构建主要由产业风险识别与防控、产业扶贫具体实施和问题反馈与纠正组成的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实现扶贫开发由传统的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促进贫困人口持续稳定脱贫和不返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