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牙周基础治疗前,后伴2型糖尿病牙周炎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来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与牙周炎症的相互关系。方法纳入我院牙周科中重度牙周炎70例。其中伴2型糖尿病牙周炎患者35例(伴糖尿病牙周炎组),无系统疾病者35例(单纯牙周炎组)。健康对照组35例。这其中伴糖尿病牙周炎组中HbA1c<7%为血糖控制较好组(A组),HbA1c>7%为血糖控制较差组(B组)。三组患者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分别记录全口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出血指数(BI)和菌斑指数(PLI)及TNF-α检查。结果伴糖尿病牙周炎组及单纯牙周炎组PD、AL、BI、PLI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基线时伴糖尿病组中B组(血糖控制较差者)牙周炎症重于A组(血糖控制较好者)(P<0.05)治疗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时伴糖尿病牙周炎组和单纯牙周炎组的TNF-α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糖尿病牙周炎组的TNF-α浓度高于单纯牙周炎组的TNF-α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糖尿病牙周炎组B组(血糖控制较差者)的TNF-α浓度高于A组(血糖控制较好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基础治疗前,基础治疗后3个月伴糖尿病牙周炎组B组(血糖控制较差者)TNF-α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治疗前后TNF-α浓度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可改善伴糖尿病牙周炎及单纯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状态,同时也可一定程度改善血糖控制较差的伴2型糖尿病牙周炎患者的TNF-α浓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对产妇和早产新生儿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10月期间某院收治的50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本院收治的早产但未胎膜早破的5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并监测两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74.00%)显著高于对照组(48.00%),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12.00%)显著高于对照组(2.00%),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胎儿窘迫(42.00%)、新生儿肺炎(12.00%)、新生儿窒息(12.00%)、低体质量发生率(16.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2.00%、2.00%、2.00%),组间差异P0.05。结论: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对产妇和早产新生儿均存负性影响,可明显增加不良妊娠结局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牙周基础治疗对伴2型糖尿病牙周炎患者牙周状态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以期对伴2型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个性化牙周序列治疗方案。方法纳入我院牙周科中重度牙周炎70例。其中伴2型糖尿病牙周炎患者35例(伴糖尿病牙周炎组),无系统疾病者35例(单纯牙周炎组)。这其中伴糖尿病牙周炎组中HbA_1c<7%为血糖控制较好组(A组)HbA1c>7%为血糖控制较差组(B组)。两组70例患者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分别记录全口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出血指数(BI)和菌斑指数(PLI)及血生化检查。结果伴糖尿病牙周炎组及单纯牙周炎组PD、AL、BI、PLI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糖控制越好者改善效果越好。伴糖尿病牙周炎组HbAlc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_1c治疗前后的变化与其基线水平相关,(P<0.05)治疗前HbAlc水平越高者,治疗后下降的幅度越大。结论牙周非手术治疗不仅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状态,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糖代谢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照分析早产低体重儿(PLBW)母亲妊娠期口腔卫生及牙周临床指标。方法连续选择2013年01月-2013年06月在解放军第二○二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PLBW女性75例,对照组为同期住院、分娩的正常体重儿母亲,并按相同分娩时年龄、相同孕前BMI与PLBW母亲组1:1配对。两组对象均在孕28-30周内接受了口腔卫生及牙周情况检查。结果 PLBW母亲组的牙周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牙齿松动度(M)、龈沟出血指数(SBI)、牙齿填充指数(DMFT)及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HI-S)均明显差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PLBW母亲口腔卫生及牙周临床指标较差,应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计划。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比较先兆早产(TPL)孕妇与健康孕妇的牙周状况,对牙周病变程度、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与早产间的关系作初步探讨.方法 收集TPL孕妇40例(TPL组),同期做定期产前检查无产兆的健康孕妇40例(对照组).TPL组中26例足月产(TPL-TB),14例早产(TPL-PB);对照组均足月产.检查记录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和出血指数(BI),并计算牙周炎位点(PD>3mm,CAL≥2am)率.ELISA法检测血清TNF-a.结果 TPL组的PLE(0.944~0.05)、牙周炎位点率(2.93%)和血清TNF-a水平(14.81ns/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59±0.03)、1.32%和11.47 ng/L,P<0.001.TPL-PB组的PLI(0.96±0.06)、BI(2.994~0.14)、牙周炎位点率(3.61%)和TNF-a水平(18.35ng/L)显著高于TPL-TB组的(0.66±0.04)、(2.764~0.12)、2.25%和13.70ng/L.分娩孕周和牙周炎位点率、TNF-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TNF-of水平与牙周炎位点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牙周感染可能是早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早产低体重儿(pretermandlowbirthweight,PLBW)是指28周≤妊娠期≤37周、出生体质量≤2500g的新生儿。细菌性阴道炎、年龄过大或过小、低体重、多胎妊娠、种族、低社会经济状况、酗酒、吸烟等都是引起PLBW的危险因素。近年来大量证据表明感染与炎症是PLBW发生的重要原因。而牙周炎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可能对妊娠结果有负面影响引发PLBW。探讨母亲牙周炎症状况与PLBW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ghrelin对低出生体质量儿宫内胰岛素敏感性改变的影响,以及胰岛素抵抗对日后发生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及中心妇产科医院出生的新生儿43例,分低出生体质量组(LBW组)22例和正常出生体质量组(NBW组)21例,监测生后血糖、出生体质量、身长、头围及胸围.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脐血ghrelin及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2组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BW组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低于NBW组(P<0.05),ghrelin及胰岛素敏感指数高于NBW组(均P<0.05).LBW组ghrelin水平与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呈负相关(均P<0.01),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正相关(P<0.05),而与血糖无明显相关性(P>0.05);NBW组ghrelin水平与胰岛素呈负相关(P<0.05).与胰岛素敏感指数、胰岛索抵抗指数及血糖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Ghrelin是低出生体质量儿为适应宫内环境而进行的内分泌调整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参与了胰岛素敏感性改变和胰岛素抵抗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科学》2017,(8):234-237
目的探讨牙周干预和老年2型糖尿病牙周炎患者脂联素以及炎症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选取58例于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不给予牙周干预,n=29)与观察组(给予牙周干预,n=29),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成年人30例,观察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炎症因子及脂联素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经牙周干预后,牙周探诊深度(PD)、牙周附着丧失(AL)及菌斑指数(PLI)均显著降低,显著低于基线,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 Alc)也明显改善,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3个月后,血清脂联素水平均明显升高,而血清CRP、TNF-α、IL-6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在基线3个月后无明显变化,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血清CRP、TNF-α、IL-6水平较正常人群显著升高,脂联素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牙周干预后,能使2型糖尿病牙周炎患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降低,血清脂联素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双胎早产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20例双胎早产进行临床病例的回顾性分析,并且与同期出生的单胎早产儿中随机抽取120例进行对比研究。对照组为单胎早产,观察组为双胎早产。比较两组的早产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早产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羊水过多、妊高症、贫血、胎儿窘迫均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育过缓、黄疸、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肺炎均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胎早产的围产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单胎早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治疗在改善成人牙周病症状方面的疗效。方法入选64例我院接收的成人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牙周基础治疗,n=32)与实验组(牙周基础治疗+正畤治疗,n=32),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牙周各项指标在治疗后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成人牙周病在牙周基础治疗下结合正畸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口腔健康,增强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刘云  王利军  韩明清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4):2096-2097
目的 研究不同输血对策对早产儿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接受输血的早产儿共100例,分为限制性输血组与非限制性输血组,观察临床结局情况.结果 限制性输血组患儿输血前红细胞比容(Hct)为(27.97±4.86)%,明显低于非限制性输血组患儿输血前的Hct(34.51±6.34)%(t =3.78,P<0.05);两组患儿每次输血量、每人输血总量、输血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0.37、0.68,均P>0.05).非限制性输血组有创呼吸机使用(5.73±4.95)d,明显少于限制性输血组(7.61 ±5.72)d(t =2.36,P<0.05);两组患儿其余临床结局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限制性输血可使有创呼吸机使用时间减少,可能更利于早产儿临床恢复,临床上不要一味采取保守的限制性输血对策.  相似文献   

12.
周红  孙丹萍 《现代医药卫生》2013,(19):2896-2897
目的观察非营养性吸吮(NNS)及按摩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早产患儿77例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9例,对照组38例。两组患儿在胎龄、出生体质量、日龄、性别及出生时窒息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NNS及按摩,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患儿喂养不耐受症状消失的时间、每天奶量的增加情况、每天体质量的增长情况以及达到全量肠内营养的时间。结果实验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症状消失的时间及达到全量肠内营养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儿平均每天奶量的增加明显多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平均每天体质量的增长速度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NS及按摩能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 PAP)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70例NRDS早产儿随机分为Bi PAP组(n=35)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n=35),比较两组的氧合指数、Pa CO2、再次插管机械通气率、用氧总时间及呼吸暂停、气胸、腹胀发生率。结果 Bi PAP组在无创呼吸支持1、12、24 h时,OI高于NCPAP组,Pa CO2低于NCPAP组(P〈0.05);Bi PAP组的再次插管机械通气率低于NCPAP组,用氧总时间短于NCPAP组,呼吸暂停发生率均低于NCPAP组(P〈0.05),两组的气胸及腹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Bi PAP与NCPAP相比,可明显降低NRDS患儿插管有创呼吸支持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血氧饱和度对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到2012年12月我院NICU收治的65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平均血氧饱和度水平将早产几分为低血氧饱和度组409例(SaO,91%~95%)和高血氧饱和度组241例(SaO:96%一100%),观察住院期间血氧饱和度和视网膜病发病率的情况。结果:高血氧饱和度组早产儿ROP发病率18.1%,高于低血氧饱和度组的发病率的4.6%(P〈0.01),并且高血氧饱和度组早产儿ROP各期的患病例数都明显高于低血氧饱和度组早产儿(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氧饱和度早产儿ROP发病相对危险度值最高(OR=2.674,95%CI:1.246,6.554)。结论:早产儿吸氧时血氧饱和度应尽量控制在91%一95%之间,否则可增加RO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王宜芬  杨莉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8):2740-2742
目的探讨早产儿在婴儿期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利于降低早产儿在婴儿期RRTI的发病率。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病例回顾、问卷调查与对照组比较,并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筛选出发病危险因素。结果早产儿在婴儿期RRTI的检出率为29.2%,较足月儿明显增高(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出生时体质量偏低、小于胎龄儿、存在宫内感染征象、围生期机械通气、贫血、未及时添加辅食等各因素与早产儿在婴儿期RRTI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于胎龄儿、围生期机械通气、存在宫内感染征象与早产儿在婴儿期RRTI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小于胎龄儿、存在宫内感染征象、围生期机械通气是早产儿在婴儿期发生RRTI的临床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冯灵芝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4):3695-3696
目的观察子痫前期产妇的妊娠结局。方法选择子痫前期产妇12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正常产妇120作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窒息、肺透明腆病及缺氧缺血性的脑病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早产、肺透明膜病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5.24、18.73,均P〈0.05);两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轻度脑损伤、脑发育不良等发生率分别为35.0%(42/120)、29.2%(35/120),对照组分别为25.0%(30/120)、17.5%(21/12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86、4.57,均P〈0.05);两组中度脑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胎儿窘迫20例、围生儿死亡7例,对照组分别为6例、2例,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45、1.85,均P〈0.05)。结论子痫前期能影响新生儿发育,有早产倾向,新生儿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方敏  方阅  左文琼 《中国医药》2013,8(3):393-39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分娩前血糖水平与新生儿低血糖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04年1—12月385例无严重内科并发症、围产期各项检查和记录完整的足月单胎孕妇病历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血糖检测结果分为对照组(血糖正常,265例)、妊娠期糖尿病(GDM)组(51例)、50g葡萄糖激发试验(GCT)/妊娠期糖耐量(GIGT)异常组(69例)。对比3组孕妇产前5~10min血糖水平及新生儿生后1h血糖水平。结果〈33385例足月新生儿中发生低血糖者20例(5.2%),其中对照组、GCT/GIGT异常组和GDM组发生新生儿低血糖者分别为9例(45.0%)、4例(20.0%)和7例(35.0%),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对照组、GCT/GIGT异常组和GDM组新生儿生后1h发生低血糖新生儿的血糖均值分别为(2.03±0.87)、(1.85±0.58)、(1.46士0.05)mmol/L,GDM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T/GIGT异常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T/GIGT异常组与GDM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对照组、GCT/GIGT组和GDM组孕妇分娩前5~10min血糖水平分别为(5.2±1.2)、(5.3±1.5)和(5.3±1.6)mmol/L,与新生儿生后1h低血糖不相关(r值分别为0.102、0.165和0.244,均P〉0.05)。结论孕妇自身疾病会对新生儿的血糖有一定的影响,应对整个孕期的血糖进行监控,对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分娩新生儿出生后应该进行严密监测。  相似文献   

18.
程薇 《安徽医药》2013,17(5):791-792
目的探讨胎儿纤维连结蛋白(fFN)和宫颈长度联合测量预测早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妇产科2010年10月-2012年6月收治的先兆早产的孕妇124例,根据其结局分为早产组(n=44)和足月组(n=8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宫颈长度,双抗体夹心免疫层析法检测fFN的表达。结果早产组和足月组中fFN的阳性率分别为72.7%和22.5%,早产组显著高于足月组(P0.05)。fFN预测早产的敏感性为72.7%(32/44),特异性为77.5%(62/80),漏诊率为27.3%(12/44),误诊率为22.5%(18/80),阳性预测值为64.0%(32/50),阴性预测值为83.8%(62/74)。早产组和足月组中宫颈平均长度分别为(21.34±5.08)mm和(29.59±5.46)mm,早产组显著短于足月组(P0.05)。宫颈长度预测早产的敏感性为68.2%(30/44),特异性为76.2%(61/80),漏诊率为31.8%(14/44),误诊率为23.8%(19/80),阳性预测值为61.2%(30/49),阴性预测值为81.3%(61/75)。fFN联合宫颈长度预测早产的敏感性为90.9%(40/44),特异性为88.8%(71/80),漏诊率为9.1%(4/44),误诊率为11.2%(9/80),阳性预测值为81.6%(40/49),阴性预测值为94.7%(71/75)。联合检测预测早产的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显著优于fFN或宫颈长度的单独预测(P0.05)。结论 fFN联合宫颈长度测量预测早产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宫颈长度和宫颈内口宽度在早产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于2010年3月~2012年3月对因有先兆早产征象的初产妇经阴道超声测量宫颈长度和宫颈内口宽度,并随访其妊娠结局,分析宫颈长度、宫颈内口宽度与早产的关系。结果108例产妇中早产32例,发生率为29.63%,将其列为早产组,其余76例产妇的先兆早产症状消失后出院。早产组产妇的宫颈长度较非早产组明显缩短(t=12.05,P〈0.05);而早产组产妇的宫颈内口宽度则较非早产组明显延长(t=12.64,P〈0.05);早产组产妇的宫颈Bishop评分明显高于非早产组(t=4.83,P〈0.05)。将108例初产妇按照其超声检查的宫颈长度分为≥30mm组、20-29mm组、10-19mm组、〈10mm组,并对各组之间早产发生率进行比较发现宫颈长度越短,早产发生率越高(X^2=18.67,P〈0.05)。将108初产妇按照其超声检查的宫颈内口宽度将其分为≥5mm组、〈5mm组,并对各组之间早产发生率进行比较发现宫颈内口宽度越宽,早产发生率越高(X^2=15.21,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测妊娠期宫颈变化是一种客观、有效、可重复的预测早产的方法。有望成为临床上预测早产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神经发育支持模式联合神经节苷脂、高压氧在早产儿脑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抽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来本院治疗早产儿脑损伤的患儿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发育支持模式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神经发育支持模式的基础上联合神经节苷脂、高压氧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行为评分和后遗症发病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2%)显著高于对照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后遗症发病率(10%)显著低于对照组(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次的神经行为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发育支持模式联合神经节苷脂、高压氧在早产儿脑损伤修复中的效果显著,且能促进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有益于脑修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