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对刘翔2008年奥运会赛前训练模式的训练学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现代训练理论的角度对刘翔如何科学地备战奥运会提出一些训练学方面的思考。包括构建刘翔奥运会多年大周调控模式的思考,构建刘翔2008年奥运会年年度大周调控模式的思考,以及对刘翔2008年奥运会年度周期第二大周期的比赛期及其赛前中短期阶段训练调控模式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第四个特点,训练过程循序渐进,训练强度不断提高.训练计划要求相对稳定并不是说一成不变.孙海平有的训练手段也在变,比如他常用的7.5米的栏间距逐步变成8.8米了,现在开始使用8.9米了.这种变化是根据刘翔水平提高了以后,他要让刘翔用7.5米的超快速的过栏节奏去完成8.8米栏间距训练,如果能用7.5米的节奏完成8.8米的栏距,刘翔的能力无疑又提高了一块.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刘翔的水平,一定要解决他起跑不够快的问题,认为与刘翔的踝关节力量不够强有关,为此设计了一些专门练习加强刘翔踝关节的力量.上述情况说明,训练计划不是教条的东西,也是在根据运动员的情况和训练的要求不断有所微调.  相似文献   

3.
刘翔的突破引起了田径界对训练理念的思考,田管中心主任罗超毅博士强调要抓住训练的一般规律和项目的特殊规律,孙海平教练也提出要更新训练观念。通过刘翔的成长经历,在转变训练观念方面我们应获得许多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针对刘翔受伤及术后复出进行训练学分析。110 m栏项目技术特点和频繁的带伤参赛以及缺乏主动的恢复与调整是刘翔受伤的主要因素。跟腱伤术后积极主动恢复调整与科学训练让刘翔再次回到比赛跑道,并以"七步上栏"技术跑出12.87 s的2012年迄今世界最好成绩。从运动训练学视角对刘翔受伤、术后主动恢复调整与革命性的技术改进进行训练学分析,以期为我国这一运动项目更科学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雅典奥运会上刘翔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中国田径运动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刘翔的训练方法与传统的训练方法有着较大的区别,尤其是他采用了“多因素”训练。本文试对这种训练方法进行探析,旨在为科学化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刘翔的成功再看"一元训练理论"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一鸣惊人,为中国的田径运动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刘翔的训练较中国其他田径运动员的训练有着较大的不同之处,由此对“一无训练理论”与“二元训练理论”重新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对刘翔多年系统训练运动时间学规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本力 《体育学刊》2007,14(3):95-100
从现代系统训练理论和运动时间的角度,对刘翔在2006年勇破保持13年之久的世界男子110 m高栏世界纪录的训练学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2005年的非正常训练对刘翔2008年奥运周期的多年训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刘翔此次破世界记录并非是最佳的时间;刘翔多年训练中的竞技状态存在“一年高、一年低”的两年螺旋式周期性、节律性变化规律;刘翔这次破世界记录,是非常态因素非常态地集成出现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相似文献   

8.
从现代训练理论和运动潜能学的角度.对刘翔在2006年瑞士洛桑田径大奖赛上勇破保持了13年之久的世界男子110m栏世界纪录的若干非常态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训练学的思考。认为刘翔的超人天赋和多年的科学训练,使他已具备了创造新世界纪录的内在竞技潜能.刘翔本次创造新的世界记录是多种“非常态”相关因素集成表现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相对的偶然性。  相似文献   

9.
刘翔的训练哪里出错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10 m栏运动员刘翔的训练史,按身体及表现的基本状况划分成4个阶段进行分析,认为刘翔北京奥运会前的受伤及伤后运动成绩的下滑,主要原因是在于脱离了跨栏专项的能力训练.  相似文献   

10.
春雪热线     
《新体育》2010,(9):78-78
春雪你好!好久没有刘翔的消息了,不知他的脚伤恢复了么?他什么时候能再次参赛?(北京 李胜轩) 春雪:其实刘翔一直都在上海的基地进行着恢复训练,只不过训练过程没有公开,给“翔迷”们造成了他还在养伤的感觉。师傅孙海平表示:“刘翔的脚伤一直在好转,而且伤脚的力量也在提高。  相似文献   

11.
雏鹰起飞     
1995年秋,一场少年田径比赛在上海莘庄基地田径场举行。我注视着参加少年男子丙组跳远比赛的每一位队员的助跑、起跳。一位很有特色的孩子走进我的视线——刘翔,1.67m的个头,目光炯炯有神,足弓支撑力量强,助跑很有节奏感。当时跳远成绩5.52m,跳高1.55m。对12岁的孩子来说,是个不错的成绩,如果改练跨栏,不仅需要很强的腿部爆发力和速度,更需要有一定的身高等优势。为了进一步了解刘翔的情况,我多次来到普陀区少体校观看并辅导刘翔的训练,顾指导也主动向我介绍了刘翔的  相似文献   

12.
厉智 《新体育》2009,(3):30-31
元月4日,陪伴刘翔去美国治伤的孙海平回到上海后,第一件事便是亲自辅导小弟子谢文骏训练。2月3日,他又带着谢文骏重返美国,让这位年轻小将做刘翔在异国训练的伙伴。这是否意味着谢文骏已经有了与同龄时的刘翔比肩的能力,意味着“刘翔二代”已经初露端倪呢?  相似文献   

13.
惊堂木     
刘翔引发现场混乱 4月12日,在北京某商业活动中,此前一直在上海进行恢复性训练的刘翔,作为形象代言人出现。这是刘翔在北京奥运会因伤退赛之后,在商业活动中首次亮相。  相似文献   

14.
吉嘉 《中国体育教练员》2006,(3):F0003-F0003
刘翔打破世界纪录后,很多人觉得“意外”,是惊喜。其实不然。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以12秒91平世界纪录后,2005至2006年成绩一直处于13秒05至13秒22之间,平均13秒13,名列世界第四。今年2月,刘翔在训练中不慎扭伤脚踝,一度沉寂。大家  相似文献   

15.
以刘翔的110m栏训练为例,从专项训练过程的可控性角度谈训练周期,从生物适应现象角度谈训练负荷认识上的变化,从专项训练过程的可控性谈高效率的全面训练,从认识论角度分析练习的次序,探讨现代运动训练新理念.  相似文献   

16.
刘翔取得的辉煌成绩与孙海平教练先进的训练理念密切相关。在刘翔成功的历程中,孙海平教练坚持从专项化训练、高强度负荷训练、小周期训练、以赛代练、多因素组合训练以及结合运动项目和运动员个性训练等6个方面,来发展并积极实践其先进的训练理念,并紧跟现代110m栏发展趋势,其训练理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刘翔备战奥运会的专项竞技能力训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观察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从专项速度、专项力量、专项柔韧能力、专项节奏能力、神经对肌肉控制能力5个方面,对刘翔在备战奥运会训练中的训练内容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出刘翔在针对奥运会的小周期训练中专项竞技能力训练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从现代训练理论和运动潜能学的角度,对刘翔在2006年瑞士洛桑田径大奖赛上勇破保持了13年之久的世界男子110 m栏世界纪录的若干非常态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训练学的思考。认为刘翔的超人天赋和多年的科学训练,使他已具备了创造新世界纪录的内在竞技潜能,刘翔本次创造新的世界记录是多种“非常态”相关因索集成表现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相对的偶然性。  相似文献   

19.
刘翔雅典奥运会摘金和洛桑大奖赛刷新世界纪录的精彩演绎,给世人留下了太多的思考。在分析刘翔成功经验的同时,提出了充分利用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优势、加强对跳跃运动员的心理选材、树立新的训练理念、确立跳跃项目发展走国际化道路的指导思想、探求跳跃项目的突破口、重视运动训练的科学研究等诸多启示,探讨我国跳跃项目的发展之路,希望我国跳跃项目运动健儿在北京奥运会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20.
从现代训练理论的角度对刘翔近3年竞技状态的特征进行分析,提出刘翔的竞技状态具有周期性的特点,竞技状态逐年提升;竞技状态评定的成绩标准应该取个人最好成绩98.5%;刘翔年度训练计划安排一般采用1个常规大周期加1~2个微缩大周期的模式;刘翔竞技状态峰值出现前的调控时间一般需要1.3~2个月,重大比赛出现竞技状态峰值,一般不低于3.5个月;当竞技状态峰值出现多于两次时,总体上(第一次除外)则愈靠后出现的竞技状态峰值所用的训练调控时间愈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