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携载rhBMP-2微球的新型复合人工骨的释药及成骨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制备一种具有良好降解性和成骨活性,可注射的自凝固新型骨修复材料。方法制备携载rhBMP-2的聚乳酸与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球,并将其与rhBMP-2/磷酸钙骨水泥(CPC)复合。制备出rhBMP-2/PLGA微球/CPC复合人工骨。测定了复合材料释药速度,将复合材料及rhBMP-2-CPC分别植入兔双侧股骨髁骨缺损区域,通过X线、组织学观察比较不同时期材料的降解及成骨情况。结果 复合材料各时间点的体外释药量均大于单纯rhBMP-2/CPC组.与单纯rhBMP-2/CPC材料相比较,复合材料植入体内后不同时间点材料的降解和新骨生成均高于单纯rhBMP-2/CPC植入组。结论 rhBMP-2/PLGA微球的掺入可明显加快rhBMP-2的释放。提高材料的降解速度和成骨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一种新型钙磷硅基活性骨修复材料,研究材料成分、孔道结构和是否负载生长因子对支架力学性能、细胞粘附性能和骨组织形成过程的影响。方法 以磷酸钙骨水泥(CPC)、介孔硅酸钙(MCS)为原料,采用3D打印技术构建不同孔道结构的MCS/CPC(MCS/CPC)复合支架,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支架内部孔道结构,通过万能力学试验机测试各组支架的最大抗压力学性能,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试各组支架的细胞粘附性能。建立大鼠颅骨原位缺损修复模型,在支架上负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2)制备得到钙磷硅基活性多孔支架(MCS/CPC/rhBMP-2),考察CPC、MCS/CPC和MCS/CPC/rhBMP-2支架的组织相容性与成骨性能。结果 采用3D打印技术能够实现对钙磷硅基骨修复支架内部孔道结构的可控制备。垂直孔设计大小为350 μm 的MCS/CPC支架具有适宜的孔隙率和抗压力学强度,分别为56.6%和9.8 MPa;细胞相容性良好,有利于细胞粘附。负载rhBMP-2可显著加快新生骨组织形成,植入MCS/CPC/rhBMP-2复合支架初期纤维组织即可在连通孔道中自由生长,在植入12周后,MCS/CPC/rhBMP-2支架新生骨面积明显高于CPC和MCS/CPC支架,且新生骨组织形成过程与颅骨膜内成骨过程相似,具有一定仿生效应。结论 采用3D打印法制备的MCS/CPC/rhBMP-2支架材料具有规则的连通孔道,力学性能良好,促进成骨效果优异,是理想的新型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磷酸钙人工骨(CPC)和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磷酸钙人工骨(rhBMP-2/CPC)在山羊骨质疏松症模型上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的组织学表现。方法:6~8岁雌性山羊8只,均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4个月建立骨质疏松症模型。在C形臂X线机监视下,随机选取8只山羊的L2-L6的两节椎体行PVP,分别充填PMMA、CPC和rhBMP-2/CPC,保证每只山羊的两节穿刺椎体的充填材料各不相同,术后4个月处死所有动物,取出椎体,组织学观察。结果:8只山羊16个椎体的PVP均成功,共出现4个椎体的渗漏。肉眼观察:PMMA与松质骨界限清晰,一个椎体取材时交界面出现破碎和脱落现象;而CPC和rhBMP-2/CPC与椎体内松质骨界限不清,互相融合生长。HE染色光镜观察:PMMA与骨小梁松散结合,界限明显,未见PMMA吸收和新生骨形成;CPC均匀分布于骨小梁和骨髓组织内,有CPC吸收现象,同时可见有新生软骨样团块形成,并有新生骨组织形成向其中心长入;rhBMP-2/CPC除了CPC的表现外,可见成骨活动活跃。结论:在组织学上,rhBMP-2/CPC和CPC均具有降解活性和骨传导活性,优于PMMA。rhBMP-2/CPC还具有诱导成骨活性,可能成为PVP中强化骨质疏松性椎体的首选充填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一种具有良好降解性和成骨活性、可注射的自凝固新型骨修复材料。[方法]制备携载rhBMP-2的聚乳酸与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球,并将其与rhBMP-2/磷酸钙骨水泥(CPC)复合,制备出rhBMP-2/PLGA微球/CPC复合人工骨。探讨了材料的特性,包括形貌、固化时间、抗压强度及反映材料体外降解速度的指标一体外降解液Ca、P浓度变化,测定复合材料rhBMP乏的释药速度及体外诱导MSCs细胞成骨分化的能力。[结果]与单纯CPC-rhBMP-2相比,复合材料的固化时间少量增加,抗压强度下降明显。体外降解速度及体外释药明显提高,释放的rhBMP-2具有骨诱导活性。[结论]rhBMP-2/PLGA微球/磷酸钙骨水泥新型复合人工骨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骨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磷酸钙骨水泥复合rhBMP-2/明胶微球复合材料在治疗骨缺损时的降解、成骨性能。[方法]制备携载rhBMP-2的明胶微球(GMs),与磷酸钙骨水泥(CPC)复合,制备出rhBMP-2/GMs/CPC复合人工骨。取30只新西兰大白兔,在前臂桡骨中段制造人工骨缺损,随机分成3组,分别植入rhBMP-2/GMs/CPC/复合物(A组)、GMs/CPC(B组)、rhBMP-2/CPC(C组),术后6、12周分别进行X线检测、骨密度测定,术后12周处死动物,分别行生物力学测定,脱钙切片、HE染色,不脱钙切片进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双标间距,计算平均矿化率。[结果]与GMs/CPC、rhBMP-2/CPC组比较,复合材料植入后不同时间点的材料降解及成骨均高于对照组。12周A组标本生物力学实验测定结果表明指标接近正常,与B、C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骨密度12周、新骨矿化率提示有统计学差异。[结论]rhBMP-2/GMs/CPC微球系统复合材料在体内易降解,具有良好成骨活性,是良好的骨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多孔复合材料明胶微球/rhBMp-2/CPC并研究其异位成骨效应。方法:双相乳化冷凝聚合法制备明胶微球,京尼平进行交联,喷金后电镜观察。交联微球携载rhBMP-2,以2.5%的比例掺入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s,CPC)固化,制成实验用多孔明胶微球/rhBMP-2/CPC,rhBMP-2/CPC作为对照组.两组材料固化后分别浸入生理盐水,1、3周后进行生物力学压缩实验,扫描电镜观察材料断面:ELISA法测定不同时间点生理盐水中rhBMP-2浓度,计算rhBMP-2的累积释放量。材料植入小鼠大腿肌袋,术后3周处死小鼠,切取材料及周围组织,HE染色后进行组织学观察,同时测定材料周围组织中碱性磷酸酶及钙含量。结果:交联的明胶微球呈规则圆形,粒径(62±18)um,分散性好。1、3周后实验组材料断面可见大量大孔形成,对照组未见明显大孔,实验组的总孔径率、大孔率及rhBMP-2的累积释放量均高于对照组:3周后实验组最大压缩强度(7.8±1.2)MPa,较对照组(11.2±1.6)MPa稍低。HE染色两组均可见软骨形成,但实验组更多,碱性磷酸酶及钙含量测定实验组分别为(4.33±0.52)IU/g和(6.12±1.22)ug/mg,高于对照组的(2.67±0.23)IU/g和(3.12±0.41)ug/mg。结论:明胶微球/rhBMp-2/CPC在微球降解后形成多孔磷酸钙复合材料,使rhBMp2的释放量增加,具有强大的异位成骨性能,是一种优秀的骨组织工程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与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fic Protein-2,rhBMP-2)复合材料对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取4月龄雌性清洁大鼠106只,随机分成实验组96只,对照组10只。实验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对照组行假手术,术后行双能X线骨扫描确定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形成。然后将实验组96只大鼠制作右侧股骨远端松质骨骨折,将上述动物随机分成3组,每组32只:(1)克氏针组,从髁间窝穿入直径1mm克氏针固定;(2)CPC组,将CPC从12号针头注入骨髓腔,手法固定至骨水泥凝固;(3)CPC-BMP组,将CPC与rhBMP-2复合材料用12号针头注入骨髓腔,手法固定至骨水泥凝固。术后第2、4、6、8wk三组各取8只动物处死,取手术侧股骨远端标本行压缩实验。结果在上述4个时间点,CPC-BMP组的骨折段最大载荷较克氏针组及CPC组增高(P〈0.05);第2周CPC组骨折段最大载荷较克氏针组增高(P〈0.05)。结论(1)局部注射CPC-BMP复合材料可以促进骨质疏松大鼠骨折的愈合,提高骨折愈合后的强度;(2)CPC局部应用可以对骨折起到即时固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可注射丝素蛋白增强型磷酸钙(silk fibroin/calcium phosphate cement,SF/CPC)复合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应用于绵羊腰椎椎体间融合的效果.方法 24只绵羊均建立L1.2、L3.4和L5.6前路椎体间融合模型.每只绵羊的3个腰椎间隙随机植入SF/CPC、CPC/rhBMP-2、SF/CPC/rhBMP-2和自体髂骨中的3种.分别于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各处死12只绵羊.每个时段均获得36个腰椎手术节段,每种材料9个节段.通过大体观察、手触检测、CT扫描、非破坏性生物力学测试和组织学观察分析脊柱融合状况.结果 术后6个月时,手触检测SF/CPC、CPC/rhBMP-2、SF/CPC/rhBMP-2以及髂骨的融合率分别为0、33.33%(3/9)、55.56%(5/9)和77.78%(7/9);12个月时为11.11%(1/9)、44.44%(4/9)、77.78%(7/9)和77.78%(7/9).生物力学显示6个月时,前屈、后伸、左屈和右屈的融合刚度:髂骨>SF/CPC/rhBMP-2>CPC/rhBMP-2>SF/CPC;12个月时SF/CPC/rhBMP-2刚度与髂骨相近,SF/CPC最小.组织学定量表明:6个月时,髂骨新生骨量>SF/CPC/rhBMP-2>CPC/rhBMP-2>SF/CPC;而钙磷残留量依次增多;12个月时,SF/CPC/rhBMP-2新生骨量与髂骨相近;SF/CPC最少;钙磷残留量依次增多.结论 SF/CPC/rhBMP-2人工骨具有骨传导和骨诱导性,降解与成骨能力匹配,是一种理想的脊柱融合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可注射丝素蛋白增强型磷酸钙(silk fibroin/calcium phosphate cement,SF/CPC)复合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应用于绵羊腰椎椎体间融合的效果.方法 24只绵羊均建立L1.2、L3.4和L5.6前路椎体间融合模型.每只绵羊的3个腰椎间隙随机植入SF/CPC、CPC/rhBMP-2、SF/CPC/rhBMP-2和自体髂骨中的3种.分别于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各处死12只绵羊.每个时段均获得36个腰椎手术节段,每种材料9个节段.通过大体观察、手触检测、CT扫描、非破坏性生物力学测试和组织学观察分析脊柱融合状况.结果 术后6个月时,手触检测SF/CPC、CPC/rhBMP-2、SF/CPC/rhBMP-2以及髂骨的融合率分别为0、33.33%(3/9)、55.56%(5/9)和77.78%(7/9);12个月时为11.11%(1/9)、44.44%(4/9)、77.78%(7/9)和77.78%(7/9).生物力学显示6个月时,前屈、后伸、左屈和右屈的融合刚度:髂骨>SF/CPC/rhBMP-2>CPC/rhBMP-2>SF/CPC;12个月时SF/CPC/rhBMP-2刚度与髂骨相近,SF/CPC最小.组织学定量表明:6个月时,髂骨新生骨量>SF/CPC/rhBMP-2>CPC/rhBMP-2>SF/CPC;而钙磷残留量依次增多;12个月时,SF/CPC/rhBMP-2新生骨量与髂骨相近;SF/CPC最少;钙磷残留量依次增多.结论 SF/CPC/rhBMP-2人工骨具有骨传导和骨诱导性,降解与成骨能力匹配,是一种理想的脊柱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可注射丝素蛋白增强型磷酸钙(silk fibroin/calcium phosphate cement,SF/CPC)复合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应用于绵羊腰椎椎体间融合的效果.方法 24只绵羊均建立L1.2、L3.4和L5.6前路椎体间融合模型.每只绵羊的3个腰椎间隙随机植入SF/CPC、CPC/rhBMP-2、SF/CPC/rhBMP-2和自体髂骨中的3种.分别于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各处死12只绵羊.每个时段均获得36个腰椎手术节段,每种材料9个节段.通过大体观察、手触检测、CT扫描、非破坏性生物力学测试和组织学观察分析脊柱融合状况.结果 术后6个月时,手触检测SF/CPC、CPC/rhBMP-2、SF/CPC/rhBMP-2以及髂骨的融合率分别为0、33.33%(3/9)、55.56%(5/9)和77.78%(7/9);12个月时为11.11%(1/9)、44.44%(4/9)、77.78%(7/9)和77.78%(7/9).生物力学显示6个月时,前屈、后伸、左屈和右屈的融合刚度:髂骨>SF/CPC/rhBMP-2>CPC/rhBMP-2>SF/CPC;12个月时SF/CPC/rhBMP-2刚度与髂骨相近,SF/CPC最小.组织学定量表明:6个月时,髂骨新生骨量>SF/CPC/rhBMP-2>CPC/rhBMP-2>SF/CPC;而钙磷残留量依次增多;12个月时,SF/CPC/rhBMP-2新生骨量与髂骨相近;SF/CPC最少;钙磷残留量依次增多.结论 SF/CPC/rhBMP-2人工骨具有骨传导和骨诱导性,降解与成骨能力匹配,是一种理想的脊柱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型纳米级复合人类基因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磷酸钙骨水泥(CPC),合称CCPC,在修复股骨假体翻修时骨缺损的成骨作用。方法选择8只健康成年杂种犬,每只犬双侧股骨通过配对,均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一侧为实验组,即CCPC组;另一侧为对照组,即同种异体颗粒性松质骨组(MCA组)。术中按临床上AAOS分型Ⅱ型Ⅱ度行股骨近端骨缺损造模,然后分别应用CCPC和MCA两种材料填充股骨近端骨缺损区,同时固定股骨假体。术后3、6个月分别取出各组骨缺损区标本进行大体及组织学切片观察,了解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CCPC组与MCA组骨缺损区均见有新骨形成,术后6个月两种植入材料基本被吸收替代,骨一材料结合良好,骨缺损修复良好。结论纳米级复合rhBMP-2/CPC的骨缺损修复能力与MCA相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单纯的、添加锌锶等元素及复合rhBMP-2的新型可注射可降解磷酸钙骨水泥(CPC)植入机体后的降解及成骨作用,检验材料及其改进剂型在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将24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为9、9和6只,制备双侧胫骨结节骨缺损模型;于骨缺损处分别置入:A组为单纯新型可注射可降解CPC材料,B组为含锌锶等微量元素的该CPC材料,C组为该CPC材料与rhBMP-2的复合物。观察其全身及植入局部反应,术后4、8、16周取材CT扫描、肉眼及光学显微镜观察材料植入后的局部反应情况并对比观察该三种材料的降解及骨生长情况。组织切片摄像后,每组每时间点各取5幅相片用软件进行图文处理,求得术后骨组织切片中骨组织含量百分比。结果CT扫描、肉眼及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单纯的和含锌锶等微量元素的CPC材料可引导新骨形成,但新骨形成少且慢,与材料降解不同步;复合rhBMP-2的CPC材料组新生骨形成多而早,基本与材料降解同步。术后骨组织含量百分比测定,A组为(41.7±16.6)%,B组为(31.2±12.2)%,C组为(71.7±21.0)%,复合BMP的CPC材料组术后骨组织切片中骨组织含量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1)。结论复合rhBMP-2的可注射可降解CPC材料可较早地诱导新生骨生成,与单纯的及含锌锶等微量元素的可注射可降解CPC材料相比,更适合于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多孔磷酸钙人工骨(porous calcium phosphate cement,PCPC)与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复合后体外的缓释作用及其对兔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采用物理吸附法将rhBMP-2(0.4mg)溶液吸附至PCPC中,制备成PCPC/rhBMP-2复合材料。冻干后,扫描电镜观察复合材料内部形态。以包覆壳聚糖的PCPC/rhBMP-2为实验组,单纯PCPC/rhBMP-2为对照组,测试在模拟体液中的rhBMP-2缓释行为。取新西兰大白兔12只,股骨远端制成直径4.2mm,深5.0mm的骨缺损模型。将包覆壳聚糖的PCPC/rhBMP-2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作为实验组,以植入单纯PCPC作为对照组。术后观察动物一般情况,于4周和8周取材行X线片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扫描电镜显示PCPC/rhBMP-2复合材料孔隙中吸附了大量的rhBMP-2。rhBMP-2体外缓释:对照组rhBMP-2于150h基本全部释放;实验组rhBMP-2于350h缓释量约达99%,较对照组慢。动物实验:动物术后切口无感染,于4周行动自如。X线片示术后4周对照组骨缺损区材料清晰,实验组骨缺损区密度大部分接近宿主骨,材料模糊;8周对照组材料边缘较术后4周模糊,实验组骨缺损区密度已基本接近宿主骨。组织学观察,术后4周对照组可见少量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实验组可见成熟骨组织和骨髓腔,新生骨逐渐取代材料;8周对照组可见大量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少量新生骨并向材料内长入,实验组可见成熟骨小梁和骨髓组织。结论PCPC是rhBMP-2较理想的载体材料,复合后具有良好的诱导成骨作用,可作为一种新型复合人工骨修复骨缺损,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胶原支架增强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的力学及成骨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胶原支架(CS)对磷酸钙骨水泥(CPC)的力学及其在体内成骨的影响。[方法]试验分CPC/CS及CPC两组,三点弯曲试验测试材料的强度和弹性模量;组织学观察材料植入兔股骨22及54周的成骨状况。[结果]CPC/CS比CPC的弯曲强度、韧性强度分别提高了64.2%、3933.3%,弹性模量降低了45.7%;组织学显示22周CPC/CS内的胶原支架已完全被新骨替代,CPC只在边缘有少量成骨及材料降解而内部无成骨;54周CPC/CS已大部分降解孔化,孔内充满大量新骨及髓样组织,而CPC边缘区的成骨及材料降解虽比22周时明显,但其内部仍未见成骨。[结论]胶原支架既可改善CPC的力学性能,又能促进新骨长入CPC/CS复合材料内部,因此,CPC/胶原支架是较好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一种新型钙磷硅基活性骨修复材料,研究材料成分、孔道结构和是否负载生长因子对支架力学性能、细胞黏附性能和骨组织形成过程的影响。方法以磷酸钙骨水泥(C PC )、介孔硅酸钙(MCS)为原料,采用3D打印技术构建不同孔道结构的MCS/CPC复合支架,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支架内部孔道结构,通过万能力学试验机测试各组支架的最大抗压力学性能,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试各组支架的细胞黏附性能。建立大鼠颅骨原位缺损修复模型,在支架上负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2制备得到钙磷硅基活性多孔支架(MCS/CPC/rhBMP‐2),考察CPC、MCS/CPC和MCS/CPC/rhBMP‐2支架的组织相容性与成骨性能。结果采用3D打印技术能够实现对钙磷硅基骨修复支架内部孔道结构的可控制备。垂直孔设计大小为350μm 的MCS/CPC支架具有适宜的孔隙率和抗压力学强度(分别为56.6%和9.8 M Pa);细胞相容性良好,有利于细胞黏附。负载rhBM P‐2可显著加快新生骨组织形成,植入MCS/CPC/rhBMP‐2复合支架初期纤维组织即可在连通孔道中自由生长,在植入12周后,MCS/CPC/rhBMP‐2支架新生骨面积明显高于CPC和MCS/CPC支架,且新生骨组织形成过程与颅骨膜内成骨过程相似,具有一定的仿生效应。结论采用3D打印法制备的 M CS/CPC/rhBM P‐2支架材料具有规则的连通孔道,力学性能良好,促进成骨效果优异,是理想的新型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6.
壳聚糖作为rhBMP-2体外缓释载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将壳聚糖作为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的载体,通过体外释放实验评价rhBMP-2在壳聚糖中释放的动力学过程,探讨壳聚糖对rhBMP-2缓释作用。方法采用乳液冷冻干燥法制作rhBMP-2/壳聚糖支架,单纯壳聚糖支架为对照。对支架进行大体和扫描电镜观察:将支架材料在磷酸盐缓冲液(PBS)中持续浸泡,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检测不同时间点浸出液中rhBMP-2的含量,进行累积释放量的动态观察,绘制rhBMP-2释放曲线。结果支架材料的形态学观察呈疏松多孔海绵状;rhBMP-2从支架材料中释放的动力学过程第1天表现为“爆发性”释放(33.2%);第1-7天rhBMP-2出现快速释放,释放曲线呈快速上升直线;第7~14天释放速度减慢;第14-30天出现缓慢而持久的释放,至1个月释放量达81.3%。结论多孔壳聚糖支架对rhBMP-2有缓慢而持久的体外释放作用,可作为rhBMP-2的缓释载体,为rhBMP-2持续发挥骨诱导作用提供初步的实验基础,且具有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诱导培养椎间盘纤维环成纤维细胞,探讨其成骨潜能,比较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对其成骨的不同影响。方法利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建立实验山羊颈椎间盘纤维环成纤维细胞培养体系,根据培养液的不同,分为空白对照组、TNF-α组(加入50U/ml TNF-α)、rhBMP-2组(加入0.1μg/ml rhBMP-2)和TNF—α+rhBMP-2组(加入50U/ml TNF-α+0.1μg/ml rhBMP-2),培养3周观察纤维环成纤维细胞在条件培养液诱导下的成骨表型变化、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骨钙素(osteocalcin,OC)等成骨指标变化。结果 各实验组培养液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rhBMP-2组和TNF-α+rhBMP-2组细胞趋化性生长明显,矿化结节出现,茜素红染色呈深红色钙阳性反应。各实验组ALP活力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hBMP-2组与TNF—α+rhBMP-2组成纤维细胞的OC分泌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培养的椎问盘纤维环成纤维细胞有成骨潜能,rhBMP-2对纤维环成纤维细胞有明确的诱导成骨作用。  相似文献   

18.
负载rhBMP-2的CPC活性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负载rhBMP-2的CPC活性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临床应用,评价其临床使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006年6月-2007年9月,采用负载rhBMP-2的CPC(rhBMP-2/CPC组)和单纯CPC(对照组)修复骨缺损112例,骨缺损范围为1 cm×1 cm×1 cm~4 cm×3 cm×3 cm.其中对照组63例,男31例,女32例;年龄17~70岁,平均47.4岁.骨缺损部位:跟骨19例,胫骨平台20例,肱骨近端8例,桡骨远端9例,胸腰椎7例.rhBMP-2/CPC组49例,男31例,女18例;年龄16~68岁,平均45.6岁.骨缺损部位:跟骨11例,胫骨平台16例,肱骨近端7例,桡骨远端2例,胫骨远端2例,胸腰椎11例.术中采用负载rhBMP-2/CPC(2~5 g)或单纯CPC(2~50 g)填充骨缺损.结果 术后108例伤口Ⅰ期愈合;术后2周对照组1例及rhBMP-2/CPC组3例伤口有淡黄色清亮稀薄分泌物渗出,经换药及激素治疗后愈合.所有患者未见毒性反应,无皮疹或高热,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及C反应蛋白均正常.1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3.2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生骨髓炎,无再骨折,无明显骨缺损修复后再塌陷,无钢板及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脊柱手术的椎体前缘无高度不足发生.两组术后3个月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无延迟愈合或骨不连发生.患肢活动情况良好,屈伸功能达正常活动水平.结论 负载rhBMP-2的CPC活性人工骨修复骨缺损安全、有效,是一种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9.
β转化生长因子增强rhBMP-2诱导成骨的剂量依赖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增强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诱导成骨的剂量依赖性进行研究。方法:245只BALB/c小鼠随机分7组,每组35只,实验组rhBMP-2的剂量均为0.5mg,TGF-β的剂量分别为2、10、20,80,200,400μg,设立单纯rhBMP-2(0.5mg)组为对照,各组于术后3、5、7、9,14,21d共6个时点取材,行组织学,X线分析以及钙含量测定。观察7组的诱导成骨情况。结果:(1)TGF-β剂量为10-80μg时,明显增强rhBMP-2的诱导成骨作用。(2)TGF-β剂量为2200ug时,对rhBMP-2的诱导成骨作用无明显影响。(3)TGF-β剂量为400μg时,明显抑制了rhBMP-2的诱导成骨作用。结论:TGF-β增强rhBMP-2诱导成骨存在着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20.
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又称为羟基磷灰石骨水泥(hydroxy apatite cement,HAC),是由Brown和Chow首先研制出来的一种自固型非陶瓷羟基磷灰石类人工骨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生物安全性、能任意塑形、在固化过程中的等温性,CPC作为一种新型的骨组织修复和替代材料,受到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已成为临床组织修复领域研究和应用的热点之一。然而由于CPC脆性大、抗水溶性(血溶性)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