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重复加热对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连续10d加热后残留的HepG2细胞的凋亡率改变及Bc l-2和Bax基因/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HepG2细胞经43℃加热,每次80m in,2次/d,共10个循环后,检测其细胞凋亡率、Bc l-2和Bax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热处理前、后HepG2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9.0%±0.8%)、(5.8%±1.3%)(P<0.05);热处理后HepG2细胞的Bax基因/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变化,但Bc l-2基因/蛋白的表达增强,且Bc l-2/Bax比值的增加。结论热处理后HepG2细胞的凋亡率降低与其Bc l-2基因/蛋白的强表达及Bc l-2/Bax比值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及子宫肌层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GF)、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和对性激素的影响。方法11例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并有手术指征、无肝肾等内科合并症患者自月经周期第2~3d始口服米非司酮12.5mg/d,连续服用90d,监测服药前后血常规、血清性激素水平、血皮质醇、肝功能的变化,应用B超监测子宫大小、最大子宫肌瘤的变化。停药后立即手术,并选同期手术的临床情况相似的子宫肌瘤患者11例为对照组,用ER、PR单克隆抗体、EGF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学法检测子宫肌瘤及子宫平滑肌层组织中的ER、PR、EGF水平。结果服药后子宫体积平均缩小51.43%,最大肌瘤体积平均缩小28.62%,血红蛋白上升(P=0.017)。服药后血清性激素水平维持在卵泡期水平。对照组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EGF高于肌层组织(P=0.003,P=0.000,P=0.001),研究组子宫肌瘤组织中的PR高于肌层组织(P=0.040),研究组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EG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1,P=0.040,P=0.021),研究组子宫肌层中PR、EGF低于对照组(P=0.041,P=0.003)。结论子宫肌瘤组织中EGF、ER及PR的表达均高于肌层。使用米非司酮可抑制性激素水平,子宫肌瘤、肌层的EGF表达下降、PR减少,肌瘤中ER减少,孕激素对EGF的上调作用受到抑制从而使肌瘤细胞生长受到抑制至肌瘤缩小。米非司酮用于治疗子宫肌瘤是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及子宫肌层组织中Caspase-3与Survivin表达的影响。方法:2009年2月~2010年2月于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且有手术指征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术前分别服用米非司酮10 mg/d和20 mg/d,共12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用药前后的肌瘤体积,术后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子宫肌瘤和子宫肌层组织中Caspase-3与Survivin的表达水平。结果:用药前两组患者的肌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患者的肌瘤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肌瘤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肌瘤组织中Caspase-3与Survivin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子宫肌层中Caspase-3与Survivin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可抑制子宫肌瘤的生长,可能与增强子宫肌瘤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以及降低Survivin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人工流产与反复自然流产蜕膜组织中凋亡调控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与自然流产蜕膜组织中凋亡调控基因的表达。方法:人工流产和反复自然流产蜕膜组织各30份,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Bc l-2、Bax、P 53、Fas、FasL 5种调控基因在蜕膜组织中的蛋白表达。结果:Bc l-2的表达在人工流产组与自然流产组无明显差异(P>0.05);Bax在自然流产组中的表达较人工流产组明显增强(P<0.05);FasL的表达在自然流产组明显低于人工流产组(P<0.05);Fas表达自然流产组与人工流产组无明显差异(P>0.05);P 53蛋白在自然流产组的表达强于人工流产组(P<0.05)。结论:自然流产的发生有3条凋亡调控途径:一为Fas/FasL途径:由于滋养细胞表面FasL表达的减少,不能引起母体内特异性的活化T细胞的凋亡,导致母体对胚胎的排斥反应,引起自然流产;另一为Bc l-2/Bax途径:虽然Bc l-2的表达在人工流产与自然流产蜕膜中无明显差异,但由于Bax在早孕自然流产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强,导致Bc l-2/Bax的表达量失衡而引起流产;再一为P 53途径:野生型的P 53增多诱发细胞凋亡而导致流产发生。  相似文献   

5.
子宫肌瘤剜除术后复发的病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瘤旁组织及肌层组织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表达和子宫肌瘤剜除术与复发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P法 ,检测 30例子宫肌瘤患者子宫标本肌瘤、瘤旁组织及肌层组织 ER、 PR的表达 ,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外周血中 E2 、 P、 FSH、 L H、 PRL、 T水平 ,以健康育龄妇女 30例作为对照。对比 30例多发子宫肌瘤 (瘤体≥ 4个 )剜除瘤体后整块切除瘤体部位的部分子宫。结果 :肌瘤组织 ER、 PR表达显著高于瘤旁肌层组及正常肌层组 (P<0 .0 1,P<0 .0 5 ) ,瘤旁肌层组 ER、 PR表达显著高于肌层组 (P<0 .0 5 ) ,两组血浆性激素水平无明显差异。 30例切除的部分子宫中 9例有瘤体残留。结论 :子宫肌瘤的发生与子宫组织 ER、 PR强表达有关 ,子宫瘤体旁肌层组织 ER、 PR过表达及子宫肌瘤剜除术时小肌瘤残留是子宫肌瘤复发的原因 ,对有子女者行子宫肌瘤剜除术应同时切除瘤体周围的肌层组织或行部分子宫切除 ,以降低子宫肌瘤的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肌层组织内SULT2A1及SULT1E1的表达水平与子宫肌瘤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于沧州市沧县医院因患子宫肌瘤而行子宫全切除术或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32例为子宫肌瘤组,并选取同年龄段的15例因子宫脱垂行子宫切除术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分析法分别测定所有纳入患者血清及组织匀浆中雌二醇(E_2)、孕酮(P)含量,并以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SULT2A1蛋白的表达,最后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组间子宫肌瘤发病与子宫肌层组织内SULT2A1及SULT1E1的相关性。结果 (1)肌瘤组织E_2、P含量显著高于肌瘤包膜外子宫肌层组及子宫脱垂组,肌瘤组血清E_2、P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女性组(P0.05);(2)SULT2A1、SULT1E1在肌瘤包膜外肌层组织、肌瘤组织、正常子宫肌层中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体表现为膜外肌层组织肌瘤组织正常子宫肌层;(3)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显示,肌瘤组织SULT2A1、SULT1E1与相应组织组织匀浆中E_2、P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血清中E_2、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与子宫肌瘤组织局部SULT2A1、SULT1E1蛋白活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7.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层异位内膜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观察米非司酮对子宫肌层异位内膜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探讨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确诊后的 5 0例患者 ,分成两组 ,实验组 2 5例 ,用药前行卵功、肝肾功能检查 ,结果回报正常后 ,给予口服 RU4 86 2 5 mg/ d,每日一次 ,连服 2 w。另外 2 5例为对照组。 5 0例患者均选择在月经增生期 ,月经后 3~ 7d,实验组开始服药 ,停药后立即手术 ;对照组住院后立即手术 ,手术切除子宫 ,取少许子宫异位内膜组织蜡块包埋待检。切除的子宫全部送病理。将 5 0块包埋的蜡块经处理后 ,采用原位末端酶标记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数 ,计算出凋亡指数 ,免疫组化法检测抗凋亡基因 Bcl- 2及促凋亡基因 Fas的表达水平。结果 :服米非司酮的实验组细胞凋亡指数平均为 11%± 9% ,而对照组细胞凋亡指数平均为 0± 0 .4 %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1。RU4 86可以下调 Bcl- 2基因 ,使其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肌层的内膜中表达减低 ,Fas基因表达增强。结论 :米非司酮使子宫肌层异位内膜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增加 ,Bcl- 2表达降低 ,Fas表达增强。从而证实 ,米非司酮可诱导异位内膜组织细胞凋亡 ,抑制异位细胞生长 ,控制子宫腺肌病的发展 ,为保守治疗子宫腺肌病提供一条新的可靠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凋亡基因表达与FGR胎盘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昌  林杨  郑莹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9):2534-2536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P53、Bc l-2和Bax在两组胎盘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与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病因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P53、Bc l-2和Bax在两组胎盘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①Bc l-2、Bax的表达强度在FGR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的阳性率及表达强度在FGR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Bc l-2、Bax、P53的阳性率及表达强度在FGR组中的FGR不伴有PIH组及FGR伴有PIH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正常孕妇和FGR患者胎盘组织中均有细胞凋亡,但FGR患者胎盘细胞凋亡较多,这可能是引起FGR发生的重要病理过程;②FGR胎盘细胞凋亡可能是非P53依赖性的,由Bax、Bc l-2介导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术前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s,GnRHa)对子宫体积≥孕12周的子宫腺肌病患者腹腔镜微创手术的影响及GnRHa联合腹腔镜对子宫腺肌病的治疗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青岛市立医院收治的子宫体积≥孕12周的子宫腺肌病患者34例的临床资料。术前予GnRHa(戈舍瑞林)皮下注射2~3针(1针/28 d),停药15~30 d综合评估后进行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记录药物治疗前后的子宫腺肌瘤体积、血红蛋白水平、血清(cancer antigen 125,CA 125)水平及手术完成情况。术后自愿接受GnRHa继续治疗的18例患者为研究组,未接受GnRHa继续治疗的16例患者为对照组。术后3、6、9、12月监测痛经程度、月经量、子宫体积、血清CA 125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及围绝经期症状发生情况。结果 34例患者术前在GnRHa治疗后腺肌瘤体积明显缩小(P0.05),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CA 125水平显著下降(P0.05)。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者。术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经量过多及痛经改善情况在随访12月时、子宫体积在随访9、12月时、CA 125水平在随访6月时出现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需反向添加治疗患者11例,添加治疗后,潮热出汗、骨关节痛等围绝经期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在子宫体积≥孕12周的子宫腺肌病患者中,术前使用2~3月戈舍瑞林可以显著提高血红蛋白水平,缩小腺肌瘤体积,有利于腹腔镜手术的顺利进行;手术前后连续使用GnRHa较单纯术前用药可获得更好的疗效,推迟疾病的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陈光浩 《中国保健》2008,16(9):290-292
目的观察经动脉导管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对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112例的198个肌瘤,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前、术后三维彩超检查,对比肌瘤体积的变化,术后随访观查月经量和腹部疼痛症状的变化.结果198个肌瘤术前平均体积为(128.5±16.7)cm3,UAE后5个月平均体积(26.2±3.8)cm3,体积总缩小率79.6%;黏膜下、肌壁间肌瘤体积缩小率与浆膜下肌瘤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26例合并子宫腺肌症者,术前肌瘤的平均体积(104.6±11.3)cm3,UAE后5个月肌瘤平均体积(58.6±6.5)cm3,体积缩小率44%.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方法,临床可选择合适的病例替代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化疗对卵巢的损害和促性腺激素激动剂(GnRHa)曲普瑞林对化疗中卵巢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用2~3月龄、体重(250±10)g的SD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顺铂(DDP)组、GnRHa组及GnRHa+DDP组,比较用药后4组大鼠卵巢、子宫湿重和形态学变化,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大鼠血清雌二醇(E2)、卵泡生成素(FSH)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组大鼠卵巢中Bcl-2、Caspase-3的表达。结果:DDP组与对照组比较大鼠体重明显减轻(P<0.05),卵巢、子宫重量明显下降(P<0.05);光镜下DDP组各期卵泡总数显著减少,GnRHa使生长卵泡数、成熟卵泡数减少,初级卵泡数及总卵泡数增加。GnRHa+DDP组可见GnRHa能明显改善化疗药物对卵巢的损害,保存了大部分初级卵泡且总卵泡数增加。结论:GnRHa的先期预防性应用对化疗所致的大鼠卵巢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子宫肌瘤中TSP-1、IGF-Ⅱ蛋白的表达情况,以探讨TSP-1、IGF-Ⅱ蛋白表达在子宫肌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子宫肌瘤组织以及邻近子宫肌瘤的正常平滑肌组织中TSP-1、IGF-Ⅱ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①TSP-1在子宫肌瘤组织和正常平滑肌组织中都有表达,但子宫肌瘤组织中TSP-1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子宫肌层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4,P<0.05);②IGF-Ⅱ在子宫肌瘤组织和正常子宫肌层组织都有表达,但子宫肌瘤组织中IGF-Ⅱ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肌层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6,P<0.05)。结论:子宫肌瘤的发展途径可能与TSP-1表达的下调和IGF-Ⅱ表达的上调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促进细胞的分裂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平滑肌瘤的发生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及抗单链DNA(single-strand DNA,ssDNA)抗体在检测子宫肌瘤细胞凋亡上的意义。方法采取免疫组织化学S-P法,用抗ssDNA抗体和Bax抗体检测40例子宫肌瘤组织和同一病例正常子宫肌组织中ssDNA的产生状况和bax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Bax和ssDNA在正常子宫肌组织中免疫染色阳性率和免疫染色强度均显著高于肌瘤组织,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在子宫平滑肌中,Bax蛋白表达量与ssDNA产生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r=0.720,P=0.000)。结论Bax表达的下调,可能在子宫肌瘤的发生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使用抗ssDNA抗体的免疫染色方法,可以准确检测凋亡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扶正祛瘀中药对子宫肌瘤p53信号通路基因表达谱的调控作用。方法:建立子宫肌瘤动物模型,选用功能分类PCR p53信号通路基因芯片,从模型组、扶正祛瘀组大鼠子宫肌瘤组织中进行样品的RNA抽提及纯化,采用紫外吸收测定法及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RNA质量检测并合成cDNA,最后进行实时定量PCR。结果:采用PCR p53信号通路基因芯片共检测89条基因,扶正祛瘀组与模型组比较,30.3%(共27条)基因表达发生明显变化,其中26条基因表达量明显下降(Fold Down-Regulation-2),1条基因表达量上升(Fold Up-Regulation2)。按功能将其进行大体分类,涉及到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细胞生长增殖和分化、DNA修复等多方面。结论:扶正祛瘀中药对子宫肌瘤p53信号通路的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细胞生长增殖和分化、DNA修复等相关基因均有调节作用,说明细胞内外的信号通路介导了子宫肌瘤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5.
Cadmium (Cd) is one of the environmental metalloestrogens, and its role in uterine tissues has not yet been fully elucidated.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estrogenic properties of Cd in uterine tissues by analyzing the expression of estrogen receptor (ER)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 (PR) as well as estrogen and progesterone levels in serum and Cd concentrations in blood and tissues. The samples of tissues (leiomyoma and surrounding myometrium) collected intrasurgically and blood samples drawn from 53 women (age 39 to 52?years) with uterine myomas were thoroughly analyzed. In the study group, blood Cd concentration ranged from 0.33 to 3.5???g/L. Cd concentration in leiomyoma tissues was twice as high as that in surrounding myometrium (0.48 and 0.75???g?Cd/g wet tissue, respectively), albei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d concentrations in blood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Cd concentrations in tissues (leiomyoma and surrounding myometrium). The measurement of ER expression showed no difference between leiomyoma tissues and surrounding myometrium.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ed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ER expression and Cd concentration in both tissues under study. An additional statistical analysis (path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e correlation of uterine tissue levels of Cd and ER expression. However, there was no association between ER expression in both tissues and E2 level in serum. Our results suggest a metalloestrogenic effect of Cd by way of ER stimulation in the uterus.  相似文献   

16.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为肌瘤样本来源,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米非司酮组各20例,米非司酮组术前口服米非司酮10mg/d,连服3个月,B超监测子宫及肌瘤体积变化;对照组术前3个月不服任何药物。术后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两组子宫肌瘤组织VEGF的表达。结果B超显示服药后子宫平均体积为235.4cm3,比用药前的327.4cm3缩小了28.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服药后子宫最大肌瘤的平均体积为76.3cm3,比用药前的135.6cm3缩小了43.7%,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米非司酮组子宫肌瘤组织VEGF表达强度为(-)11例,(+)6例,(++)2例,(+++)1例,阳性率45%;对照组VEGF表达强度为(-)7例,(+)2例,(++)8例,(+++)3例,阳性率65%。米非司酮组VEGF表达强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0.01相似文献   

17.
霍艳  段海凤  王惠兰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2):1654-1656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血清脂联素的影响,探讨其缩小肌瘤的机制。方法6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米非司酮组40例,每日服用米非司酮10mg,共3个月;Enantone组20例,每月皮下注射Enantone3.75mg,共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静脉血化验Hb、血脂、血糖;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皮质醇(C)、雌二醇(E2)、孕酮(P)、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素(FSH),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测量子宫及肌瘤三维径线。凡肌瘤体积缩小20%以上者,为有效组;肌瘤体积缩小不足20%者,为无效组。结果平均子宫肌瘤体积米非司酮治疗有效组比用药前缩小了45.5%(P<0.05),Enantone组缩小了47.5%(P<0.05),两组缩小程度无差异。无效组体积增大18.74%(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治疗后有效组明显上升(P<0.05),无效组明显下降(P<0.05),Enantone组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3组用药前脂联素水平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脂联素水平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脂联素在子宫肌瘤的增殖中起一定的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米非司酮可能通过调节脂联素水平抑制子宫肌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潘云燕  李坤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9):3139-3141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剥除(LM)术中先行子宫动脉阻断对患者的生育功能及肌瘤复发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1月~2010年10月行LM时先行子宫动脉阻断的子宫肌瘤患者40例为实验组,以2008年12月~2009年10月直接行LM的子宫肌瘤患者3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期月经症状、子宫大小、雌二醇水平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9.4±22.5)min、(86.0±12.7)ml,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7.6±38.9)min、(195.3±25.5)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排卵期及黄体期的雌二醇水平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实验组的月经症状缓解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P<0.01);子宫肌瘤复发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9%(P<0.01)。结论:LM术中先行子宫动脉阻断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手术时间,不影响子宫的生育功能,术后肌瘤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及定量参数在子宫肌瘤病理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66例疑似子宫肌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前瞻性分析,选择20例同时期在本院接受体检女性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动态增强磁共振检查,分析定量参数.结果:3种不同病理分型子宫肌瘤组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差异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16、CyclinD1蛋白在子宫肉瘤中表达的意义,以揭示其发病机制并为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16、CyclinD1在62例子宫肉瘤中的表达,以20例子宫肌瘤作对照。结果:①不同病理类型子宫肉瘤分别与子宫平滑肌瘤比较,仅子宫平滑肌肉瘤中P16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16、CyclinD1在子宫肉瘤中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s′=-0.088 3,P>0.05)。结论:①P16可作为子宫平滑肌肿瘤良恶性鉴别的重要指标。CyclinD1在子宫肉瘤发生中可能是一个早期分子事件,其过表达是细胞增殖失控的普遍现象。②P16与CyclinD1交叉共表达,揭示了肿瘤发生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复杂性,P16表达缺失与CyclinD1过表达可单独或共同参与子宫肉瘤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