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揭示寄主植物与瓜蚜Aphis gossypii相互作用的机理,采用微量凯氏定氮法、索氏提取法、蒽酮比色法、盐酸水解法和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黄瓜、南瓜、搅瓜、瓢葫芦和哈密瓜等5种寄主植物对瓜蚜体内粗蛋白、脂肪、糖、氨基酸和脂肪酸等主要构成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植物上瓜蚜体内上述主要构成成分均存在显著差异;瓜蚜体内主要构成成分以粗蛋白含量最高,占虫体干重的35.40%~45.25%,其次为脂肪(24.01%~30.33%),最低为总糖(4.09%~7.91%)。瓜蚜体内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5.15~6.97mg/100mg),其次为天门冬氨酸(3.75~5.33mg/100mg),再次为亮氨酸(2.59~3.60mg/100mg),最少为半胱氨酸(0.44~0.49mg/mg)。瓜蚜体内含有8种脂肪酸。除瓢葫芦外,其他4种供试寄主植物上瓜蚜体内棕榈酸含量最高(10.53%~15.55%),其次为肉豆蔻酸(3.32%~9.93%),亚麻酸含量最低(0.04%~0.17%)。瓢葫芦上瓜蚜体内肉豆蔻酸含量最高,为16.20%,其次为棕榈酸(7.15%)。瓜蚜体内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虫体干重的20...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寄主植物与瓜蚜Aphis gossypii相互作用的机理,采用微量凯氏定氮法、索氏提取法、蒽酮比色法、盐酸水解法和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黄瓜、南瓜、搅瓜、瓢葫芦和哈密瓜等5种寄主植物对瓜蚜体内粗蛋白、脂肪、糖、氨基酸和脂肪酸等主要构成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植物上瓜蚜体内上述主要构成成分均存在显著差异;瓜蚜体内主要构成成分以粗蛋白含量最高,占虫体干重的35.40%~45.25%,其次为脂肪(24.01%~30.33%),最低为总糖(4.09%~7.91%)。瓜蚜体内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5.15~6.97mg/100mg),其次为天门冬氨酸(3.75~5.33mg/100mg),再次为亮氨酸(2.59~3.60mg/100mg),最少为半胱氨酸(0.44~0.49mg/mg)。瓜蚜体内含有8种脂肪酸。除瓢葫芦外,其他4种供试寄主植物上瓜蚜体内棕榈酸含量最高(10.53%~15.55%),其次为肉豆蔻酸(3.32%~9.93%),亚麻酸含量最低(0.04%~0.17%)。瓢葫芦上瓜蚜体内肉豆蔻酸含量最高,为16.20%,其次为棕榈酸(7.15%)。瓜蚜体内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虫体干重的20...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寄主植物与瓜蚜Aphis gossypii相互作用的机理,采用微量凯氏定氮法、索氏提取法、蒽酮比色法、盐酸水解法和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黄瓜、南瓜、搅瓜、瓢葫芦和哈密瓜等5种寄主植物对瓜蚜体内粗蛋白、脂肪、糖、氨基酸和脂肪酸等主要构成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植物上瓜蚜体内上述主要构成成分均存在显著差异;瓜蚜体内主要构成成分以粗蛋白含量最高,占虫体干重的35.40%~45.25%,其次为脂肪(24.01%~30.33%),最低为总糖(4.09%~7.91%)。瓜蚜体内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5.15~6.97mg/100mg),其次为天门冬氨酸(3.75~5.33mg/100mg),再次为亮氨酸(2.59~3.60mg/100mg),最少为半胱氨酸(0.44~0.49mg/mg)。瓜蚜体内含有8种脂肪酸。除瓢葫芦外,其他4种供试寄主植物上瓜蚜体内棕榈酸含量最高(10.53%~15.55%),其次为肉豆蔻酸(3.32%~9.93%),亚麻酸含量最低(0.04%~0.17%)。瓢葫芦上瓜蚜体内肉豆蔻酸含量最高,为16.20%,其次为棕榈酸(7.15%)。瓜蚜体内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虫体干重的20...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寄主植物与瓜蚜Aphis gossypii相互作用的机理,采用微量凯氏定氮法、索氏提取法、蒽酮比色法、盐酸水解法和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黄瓜、南瓜、搅瓜、瓢葫芦和哈密瓜等5种寄主植物对瓜蚜体内粗蛋白、脂肪、糖、氨基酸和脂肪酸等主要构成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植物上瓜蚜体内上述主要构成成分均存在显著差异;瓜蚜体内主要构成成分以粗蛋白含量最高,占虫体干重的35.40%~45.25%,其次为脂肪(24.01%~30.33%),最低为总糖(4.09%~7.91%)。瓜蚜体内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5.15~6.97mg/100mg),其次为天门冬氨酸(3.75~5.33mg/100mg),再次为亮氨酸(2.59~3.60mg/100mg),最少为半胱氨酸(0.44~0.49mg/mg)。瓜蚜体内含有8种脂肪酸。除瓢葫芦外,其他4种供试寄主植物上瓜蚜体内棕榈酸含量最高(10.53%~15.55%),其次为肉豆蔻酸(3.32%~9.93%),亚麻酸含量最低(0.04%~0.17%)。瓢葫芦上瓜蚜体内肉豆蔻酸含量最高,为16.20%,其次为棕榈酸(7.15%)。瓜蚜体内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虫体干重的20...  相似文献   

5.
采用温控电弧炉,以FeS,Ni,Mg的混和粉末作为催化剂,起弧电压为32V,放电时间为10min;研究了催化剂组成与成分对制取单壁碳纳米管的影响,确定了优化参数。在环境温度为600℃时,起弧电流为100A,催化剂FeS/Ni/Mg的组成和成分含量分别为2∶1∶2(%),5%,氦气气氛,气氛真空度为5.7×104Pa,单壁碳纳米管的产量和纯度都分别达到了12g/h和70%上,其管径为1.24~1.36nm。  相似文献   

6.
采用角依赖X射线光电子谱技术(ADXPS)对高温氧化SiO2/4H-SiC(0001)界面过渡区的组成、成分分布等进行了研究.通过控制1%浓度HF酸刻蚀氧化膜的时间,制备出超薄膜(1~1.5nm)样品,同时借助标准物对照分析,提高了谱峰分解的可靠性.结果显示,高温氧化形成的SiO2/4H-SiC(0001)界面,同时存在着Si1+,Si2+,Si33+3种低值氧化物,变角分析表明,一个分层模型适合于描述该过渡区的成分分布.建立了过渡区的原子级模型并计算了氧化膜厚度.结合过渡区各成分含量的变化及电容-电压(C-V)测试分析,揭示了过渡区成分与界面态的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7.
黄庆君 《电子世界》2012,(11):61-62
采用微波消解技术对塑料进行消解,用电感耦合等离子法测定样品中镉的含量。通过优化试验确定仪器的工作条件,镉在0—1000ppm的含量范围内与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9,方法检出限为0.005mg/L,样品回收率为95.96%~99.33%,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591%(n=6)。  相似文献   

8.
用XPS法研究SiO_2/4H-SiC界面的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X射线光电子谱(XPS)研究了高温氧化形成的SiO2/4H-SiC界面的化学组成.获取低浓度HF酸刻蚀速度基础上制备出超薄氧化膜(1~1.5 nm)样品,并借助标准物对照法辅助谱峰分析.结果表明,高温氧化SiO2/4H-SiC界面,类石墨碳较多,除Si1 成分外,还存在Si2 和Si3 两种低值氧化物.三种工艺处理后界面成分含量的对比,指出界面成分可通过合理工艺有效控制,以C-V测试曲线印证了界面成分减少对电学特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赵颖  罗璇  钟晓凌  王金华 《红外》2007,28(11):20-24
本文用同一方法在相同条件下,分别以红酵母菌株A、B、C、D、F、R发酵所得的细胞壁制备了几丁质,测定了各类菌株的几丁质含量,并用红外光谱分析法对其脱乙酰几丁质(壳聚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几丁质在红酵母细胞壁中的含量比较低,不同种属红酵母菌株细胞壁中的几丁质含量差异较大。红酵母菌株D细胞壁中的几丁质含量为2.34±0.17%(w/w,干细胞),属最低,红酵母菌株C细胞壁中的几丁质含量为5.28±0.22%(w/w,干细胞),属最高。其六种壳聚糖的红外光谱基本相似,脱乙酰度相近(76%~80%),只存在个别峰值、峰位的差异,表明六种壳聚糖的基本结构相同,但其空间构象和结晶度等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混合型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制备了一种"混合型"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膜层结构为ITO/MEH-PPV/AND:TBPE/Alq3(30nm)/LiF(0.5 nm)/Al(200 nm),研究了MEH-PPV的质量以及TBPE的掺杂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当MEH-PPV的质量约为0.09 mg,TBPE的掺杂浓度为4.5%时,获得了亮度均匀的白光器件.研究中发现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中存在黄光成分,并对此现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声表面波传感器阵列识别毒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环氧氯丙烷(PECH)、硅酮(SE-30)和两种氢键酸性聚硅氧烷(BSP3、PTFP)为敏感膜制备了对毒剂敏感的声表面波(SAW)传感器阵列.基于这种SAW传感器阵列对沙林、芥子气和甲基膦酸二甲酯进行了检测,并结合概率神经网络(PNN)对检测结果进行识别,识别率达90%,对上述3种气体的检出限分别达到0.30 mg/m3、0.30 mg/m3和0.07 mg/m3.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电子电气产品聚合物中砷含量并评估该方法的不确定度,通过分析不确定度的来源,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实验结果表明砷含量为128 mg/kg,扩展不确定度为10 mg/kg(k=2),结果表示为(128±10) mg/kg(k=2)。分析过程显示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是标准曲线拟合,然后是样品消解过程和标准溶液的配制,并根据上述分析提出实验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利用体部伽玛刀联合全身热化疗和微量泵化疗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进行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入院后经检查无全身热疗及化疗禁忌症晚期肝癌患者25例,全身热疗时予氟尿嘧啶1g、羟基喜树碱10mg、奥沙利铂100mg;以后予奥沙利铂100mg/d,8d,静脉滴注;热化疗后第2d起予氟尿嘧啶0.25g/d,14d;羟基喜树碱2mg/d,9d。热化疗3d后进行体部伽玛刀治疗,50~65%的等剂量曲线包绕计划靶区PTV,单次剂量3.2~4.0Gy,10~12次,总剂量为36~44Gy。其中化疗泵治疗间隔2周重复,共4~6周期;全身热疗1~3次,于每次化疗第1天进行。热化疗及伽玛刀治疗结束后分别观察不良反应和近期疗效。结果部分缓解(PR)20例;1年局部病变无进展率为56%(14/25)。1年生存率为76%(19/25),2年生存率40%(10/25)。全身热疗中6例出现下肢或腹部局部皮肤红斑,2例出现小水泡;肝脏急性不良反应Ⅰ级1例。结论伽玛刀联合全身热化疗治疗肝细胞癌安全可靠,有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地表I~V类水总磷准确快速测定的需求及总磷水质自动分析仪的技术要求,文中结合顺序注射技术和钼酸铵分光光度法,基于地表水国家检测标准,以水质总磷参数为检测对象,设计一种小型微量原位水质检测仪。该系统主要通过自主设计的消解池结构来达到快速消解、检测的目的。由于在实际水样与行业标准中,总磷含量标准限值分别为0~2 mg·L-1和0~50 mg·L-1,故自主设计检测程序,根据检测信号值进行判断,自动调整进液量,设计一种量程可自动切换的在线检测系统,实现30 min内针对不同量程范围的总磷自动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总磷测定量程为0~2 mg·L-1时,校正决定系数为R2=0.995 4;重复性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32%~2.24%;实际水样相对误差为1.63%~3.31%;当量程为0~50 mg·L-1时,系统重复性误差为3.61%,零点漂移为2.04%,量程漂移为3.39%,直线性为4.33%。所设计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成本低、功耗低、所需试剂少、体积小,更适用于目...  相似文献   

15.
采用sol-gel工艺,以钛酸铅镧(PLT)作为晶种层,在Pt/TiO2/Si基板上,制备了锆钛酸铅镧(PLZT)薄膜。研究了有晶种层的PLZT薄膜的结晶温度及介电性能。结果表明:引入PLT晶种层的PLZT薄膜,在600℃热处理可得到良好的钙钛矿结构,比无晶种层薄膜降低了约100℃;其相对介电常数为1177(1 kHz),提高约60%,介质损耗为0.10~0.13,降低幅度最高可达40%~50%。  相似文献   

16.
激光熔覆生物陶瓷涂层物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激光熔覆技术在预涂敷于钛合金(TC4)表面的CaCO3和CaHPO4·2H2O以及Ti粉经两次激光熔覆及适当热处理制备了生物陶瓷涂层。通过X射线衍射(XRD)分析可得:过渡层涂层成分主要为CaTiO3,未热处理的陶瓷层成分主要为磷酸四钙(TTCP),热处理陶瓷层涂层主要物相为羟基磷灰石(HA)。研究工艺参数、热处理以及混合粉末配比对涂层物相组成的影响研究可知:工艺参数激光功率对涂层物相的影响大于扫描速度;800℃热处理4h并随炉冷却可以有效提高涂层HA含量;Ca/P2.00配比的混合粉末所制备的涂层HA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改进工艺方法,使碱性铌酸盐基钙钛矿固溶体内形成准同型相界(MPB),得到了具有高度织构化(001)的多晶体陶瓷材料,d33值约为300pC/N。织构化材料的d33最高达416pC/N,且具有与温度无关的电场感应应变特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霍香正气胶囊中和厚朴酚含量测定的毛细管区带电泳(CZE)法.方法:采用甲醇溶解样品超声制备供试液;运行缓冲液为40mmol/L硼砂溶液,检测波长254nm.结果:和厚朴酚线性范围0.013-0.20mg/mL,r=0.9917(n=5),厚霍香正气胶囊中和厚朴酚的含量为0.1479mg/粒.结论:此方法快速简便,可用于评价霍香正气胶囊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针对 2020 年 9 月至 2020 年 10 月在南京钢铁集团外采集的 25 个地表灰尘样品, 使用手持式 X 射线荧光光 谱仪 (XRF) 分析其中 Cr、 Mn、 Fe、 Cu、 Zn、 Hg、 Pb、 Sr、 Zr、 Mo 这 10 种重金属元素含量, 运用统计学方法、单 因子指数、地累积指数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 并采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解析了重金属污染源。 结果表明, 地表灰尘重金属平均含量为: Cr (260±14 mg·kg−1)、 Mn (1550±22 mg·kg−1)、 Fe (165000±1000 mg·kg−1)、 Cu (67±9 mg·kg−1)、 Zn (600±13 mg·kg−1)、 Hg (16±6 mg·kg−1)、 Pb (102±7 mg·kg−1)、 Sr (275±10 mg·kg−1)、 Zr (302±5 mg·kg−1)、 Mo (13±3 mg·kg−1), 地累积指数平均值为 2.13, 区域整体呈中度污染, 其中 Hg 为严重污染, Mo 为重污染, Zn 为中度污染, Cr、 Fe、 Pb 为偏中污染, Mn、 Cu、 Sr 为轻度污染, Zr 无污染。研究区西北部及北部为重金属含量高 值区, 地表灰尘中重金属有较多富集。源解析分析表明研究区内地表灰尘重金属有 3 个主要来源: 一是工业排放源, 二是自然源及生活源, 三是机动车排放源。其中工业排放源为主要来源, 对重金属的贡献率为 49.3%; 其次为自然源及 生活源和机动车排放源, 贡献率分别为 30.7% 和 20.0%。  相似文献   

20.
采用角依赖X射线光电子谱技术(ADXPS)对高温氧化SiO2/4H-SiC(0001)界面过渡区的组成、成分分布等进行了研究.通过控制1%浓度HF酸刻蚀氧化膜的时间,制备出超薄膜(1~1.5nm)样品,同时借助标准物对照分析,提高了谱峰分解的可靠性.结果显示,高温氧化形成的SiO2/4H-SiC(0001)界面,同时存在着Si1 ,Si2 ,Si33 3种低值氧化物,变角分析表明,一个分层模型适合于描述该过渡区的成分分布.建立了过渡区的原子级模型并计算了氧化膜厚度.结合过渡区各成分含量的变化及电容-电压(C-V)测试分析,揭示了过渡区成分与界面态的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