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防汛保安,是个老话题,但却是个沉重的话题。年年高喊,“狼来了”,“狼”到底来不来?防汛战线有句行话叫作“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今天对于雨洪汛情,我们还要“宁可信其大,不可信其小。”面对变化莫测的大自然,我们务必绷紧防汛这根弦。今年的天气有点怪。阳春三月,沙尘暴扑天盖地,一场又一场;及至四月,暴热暴冷,令人自顾不暇;五月以来,阴雨甚多,夏霖绵绵,局地还有罕见的冰雹灾害。全省普遍降雨,使18条河流涨水,同期累计降雨量比常年偏多1~3倍。这与往年实在不一样。我省多年干旱少雨,陕北地区连续5年大旱,…  相似文献   

2.
1调水缘由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面积为79.6万km2,2001年人口1.50亿.巴基斯坦为亚热带和热带气候,年均降水量不足300mm,干旱半干旱地区占国土面积的60%以上.印度河是巴基斯坦最主要的河流,全长2880km,流域面积96万km2,年径流量2072亿m3.在巴基斯坦境内的流域面积有56.1万km2,年径流为1660亿m3.巴基斯坦为农业国,耕地集中在印度河平原,由于气候干旱,农业生产很大程度依靠水渠和管井灌溉.为了解决巴基斯坦拉维河、萨特莱杰河与比亚斯河下游320万hm2土地的灌溉用水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人多地少的农业大国,农业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72%,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量的1/4,是13个贫水国家之一。90年代全国每年受旱面积0.267×10^3hm^2,灌区年缺水300×10^8m^3,干旱缺水始终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发展节水灌溉是我国家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综述了我国节水灌溉的发展过程,节水灌溉的内涵与节水潜力、节水灌溉技术体系,节水灌溉发展过程中应注  相似文献   

4.
总结成绩明确任务开创“十五”水利工作的新局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九五”我国水利事业蓬勃发展,成就卓著“九五”是我国水利事业快速发展的时期,水利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给我们很多的启示.1.1“九五”期间我国水利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有利条件1.1.1洪涝干旱灾害严重“九五”期间,我国连续遭受严重的洪涝及干旱灾害.1998年长江发生了继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先后出现8次洪峰,受淹农田1146万hm2,受灾人口11073万人;同年,嫩江、松花江也发生了3次洪峰,堤防决口近千处,受淹农田483万hm2,受灾人口1680万人;…  相似文献   

5.
对“山西根本不是干旱带”、“‘山西是干旱地区’的提法不科学”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干旱地区与干旱带是两个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干旱地区”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概念是指干燥度大于1.0。降水量小于800mm,气候偏于干燥的地区;狭义的概念才是干旱带。评价干旱应当把“天、地、作物”三者统一起来考虑。从气象角度看,年均降水量小于800mm;年均干燥度大于1.0,农业干旱严重的是属于干旱地区。从农业气候和自然地理分带看,将山西划分为以半干旱为主的和干旱、半湿润三个带是符合山西省实际情况的。从山西地理看,山西地处黄土高原,黄土地层发育典型,说明山西在二百多万年来,气候一直处于偏干燥状态,所以山西的气候称为“干旱与半干旱气候”是有科学依据的。总之称山西为“干旱地区”,“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带”是符合实际的。(曾昭源)  相似文献   

6.
河龙区间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龙区间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效益分析研究采用了“水文法”和“水保法”两种分析计算方法。“水保法”是分析研究的重点。在分析计算中,采用了1996 年土地变更资料和1990 年土地详查资料,并采用二阶等距抽样调查方法核实河龙区间水保措施保存面积;水保坡面措施减洪减沙效益计算采用“串联法”和“并联法”两种方法平行研究,注重了坡面与沟道、洪水与泥沙的有机联系;在计算淤地坝拦泥量的基础上,将淤地坝分为淤平坝地和正在拦洪时期坝地两部分,分别计算其减洪量,并计算了淤地坝减蚀量;水库、灌溉减水减沙量的计算分为减洪水与减常水、减洪沙与减常沙两部分。此外,还考虑了河龙区间工业、生活用水和人类活动增洪增沙对河流水沙变化的影响,尤其是人类活动增洪增沙计算,绝大多数支流采用的是实际典型调查值,增洪增沙指标比较可靠。“水保法”计算结果表明:70 年代河龙区间21 条有控支流水利水保措施及人类活动等年均减洪4 .177 ~4 .258 亿m 3 ,年均减洪沙1 .720~1 .775 亿t ;80 年代年均减洪4 .148 ~4 .292 亿m 3 ,年均减洪沙1 .644 ~1 .645 亿t;90 年代年均减洪4 .805 ~5 .380 亿m 3 ,年均减洪沙2  相似文献   

7.
人工汇集雨水利用技术研究主要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工汇集雨水利用技术研究为“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节水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的专题之一,主要研究利用雨水发展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通过雨水汇集、存贮和高效利用,促进当地农业生产,主要取得的进展为:确立了试验区,并对试验区所在县进行雨水集流发展动态仿真预测,提出了集流场规划设计指南,研究了存贮雨水的水窑优化结构及其配套的防渗、净化和提水技术,确定了作物的适宜节灌方法以及相应的农业综合技术措施,建立了试验示范区。  相似文献   

8.
雷州半岛治旱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雷州半岛的干旱特征,分析了气候性、工程性、管理性等受旱成因,介绍了治旱所采取的“开源、节流”对策及节水灌溉技术措施;阐述了“扩库、硬渠、上井群”改水治旱,改善生产条件,促进节水高效农业发展,农业结构调整趋向合理化。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政府增财,拉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1997年是我省建国以来遭遇到最严重的干旱年份这定,给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1997年全省性的大旱有以下同几个特点,1降水量少,夏季持续高温,2河道水量枯竭3干旱时间之长,范围之广,为历史上少有;4严重的干旱导至农业生产损失惨重。为抗御可能出现的连续干旱,除了通常的抗旱措施外,还应加怜惜内入晋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许灏 《陕西水利》2001,(5):10-11
西部地区干旱缺水问题,将越来越成为西部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重视研究水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瓶颈”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水已经成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瓶颈”从总体上看,西部地区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局部洪涝灾害严重,防御能力较低;水土流失严重,沙化趋势加剧,生态环境脆弱。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西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就陕西而言,加快水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显得更加重要。一是陕西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全省水资源总量仅为422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8位;人均拥有水资源量只有1290立方米,…  相似文献   

11.
1997年山西省旱灾损失及水利设施抗旱效益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7年山西省旱灾发生、发展过程进行了概述,认为有如下特点:(1)大秋作物需水高峰期,降水量偏少;(2)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3)大风天气日数较多,土壤跑墒严重;(4)水源严重紧缺。用“受灾面积×正常年亩产量×减灾成数”的方法,算得我省1997年农业干旱有直接经济损失为41亿元。另外因干旱缺水增加担水劳力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62亿元。按分摊系数0.4计,永久性水利设施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6.68亿元,临时性抗旱设施的抗旱效益为1.4亿元,最后认为水利工程的抗旱减灾效益远未得到发挥。  相似文献   

12.
罗斌 《中国水利》2023,(7):15-18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降雨稀少、蒸发强烈,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农业属于灌溉农业。由于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我国干旱地区农业用水量占各行业总用水量的85%以上,实施农业节水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梳理适宜于农田灌溉的高效节水灌溉形式,分析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节水的制约因素并就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300m^3,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量的1/4,是13个贫水国家之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用水占73%,90年代全国农业受旱面积为0.27亿hm^2,是50提代的2.35倍,全国灌区年缺水300亿m^3,因此,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发展节水灌溉势在必行。20多年来,我国在喷灌,滴灌、“管灌”及渠道防渗和非工程节水方面取得了  相似文献   

14.
1蓄水沟耕作法推广的必要性大同市地处山西北端,属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全市年均降水量为394mm~490mm,但时空分布不均,80%集中在7月至9月,“十年九旱,年年春旱”是本市的主要气候特征。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3.9亿m3,人均拥有水资源量496m3,为全国人均水平的22%。加之65%的耕地散布在山区半山区,水资源利用率低。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耕地35.4万hm2,其中旱地面积高达24.1万hm2,占到耕地总面积的68%。要大面积地扩展水地,因受自然条件、资金、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已经非常…  相似文献   

15.
峻岭 《水利天地》2013,(11):23-23
近年来,干旱缺水已经成为发展农业的严重障碍因素,特别是今年6月下旬以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严重影响了农作物收成。全面推行农业节水抗旱技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王栋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1,37(3):165-166,230
分析了甘肃农业节水的紧迫性,提出了“需水管理”的新观念,针对河西走廓、中部干旱工区、陇东半湿润地区和陇南湿润区,因地制宜,提出了不同的节水灌溉模式以及地面灌溉技术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邯郸市农电水利局广大干部职工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针对全市急速发展的严重旱情,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把“一抗双保”作为实践“三个代表”具体行动和稳定社会的头等大事来抓,努力在抗旱减灾、确保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上有新的突破。 一是勇斗旱魔,确保农业丰收。今年是邯郸连续干旱的第5年,1~6月份全市平均降水仅为74.3毫米,只占多年同期平均值的53%。面对严重的旱情,局领导班子严密部署,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抗旱斗争。按照我市十年九旱的实际,今年我…  相似文献   

18.
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总耕地面积20万hm2。全市有大中小型水库288座,666.67hm2以上灌区4处,农用机井3.4万眼,有效灌溉面积12.67万hm2。全市水资源总量16.46亿m3,其中地表水12.59亿m3,地下水7.49亿m3,每hm2水资源量8235m3,属严重缺水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愈加突出,农业可供水量呈明显减少的趋势,如何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促进全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既现实又紧迫的问题。1农田水利工作存在的问题1.1水资源紧缺日益严重,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紧缺…  相似文献   

19.
在解决河北省及京津华北地区严重水资源危机的对策上,长期存在着“节水’与“调水”的争论。笔者认为,造成我省严重缺水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资源严重短缺,二是用水的浪费。其中前者是根本原因。节水是我们应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调水是缓解水危机的根本性措施。1河北省水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源的严重短缺 河北省水危机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解放以前,由于人口较少,整体经济水平很低,水资源开发利用量仅约40亿m3,工业用水量少,农业基本上是靠天吃饭。由于水资源开发能力和抗洪涝能力低,那时候主要是干旱矛盾突出,素有“十…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城市干旱缺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干旱,俗称“十年九旱”。干旱主要类型为春旱、夏旱、春夏连旱、夏秋连早、冬春连旱。加之近年城市经济发展,人口增多,用水也急剧增加,已超过当地水资源可承受能力。主要缺水城市有太原、大同、朔州。通过对这些市的干旱缺水、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2000年用水及干旱缺水状况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认为:1、必须首先对全市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开发,联合调度,依法治水,计划用水。2、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还需适当调整产业结构,建设节水型城市,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节水型社会。3、兴建水利工程。如污水处理回用工程、引滹入并工程、汾河二库、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等。(孟淑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