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中后期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水稻螟虫(钻心虫):包括二化螟、大螟、三化螟,以二化螟为害为主,二化螟常年发生三代,以一、二代危害较重,第三代危害再生稻。  相似文献   

2.
冯维卓 《武夷科学》2002,18(1):280-283
阿维菌素防治水稻三化螟 ,亩用 0 .75克 ,防治二化螟亩用 1.5克 ;防治稻飞虱亩用 0 .5 4克。多杀霉素防三化螟 ,亩用 1.6 5克 ,防治二化螟亩用 2 .5克 ,防治稻纵卷叶螟亩用 1克 ,防治稻飞虱亩用 0 .5克。楝素防治稻纵卷叶螟亩用 5 0 PPm。藜芦碱醇防治纵卷叶螟亩用 0 .5— 0 .6 2 5克。 Bt防治水稻二化螟、三化螟防效低。  相似文献   

3.
氯虫苯甲酰胺200SC对水稻的控害作用及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氯虫苯甲酰胺(康宽TM)200SC对水稻螟虫的实验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对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远远优于噻虫嗪、毒死蜱和杀虫单,防效分别达到了89.32%和92.23%,并对天敌昆虫和水稻生长安全.再生稻测产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对水稻的生长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能明显提高再生稻产量,增产率为32.44%.  相似文献   

4.
水稻中后期主要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中后期主要的病虫害有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但近三年,我镇水稻病虫害较严重的是稻瘟病、稻飞虱。对稻螟虫,稻纵卷叶螟,利用频振式杀灯进行了物理防治。  相似文献   

5.
芜湖地区水稻由于受三化螟为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一般年分约减产一、二成,严重受害年分如1965年和1970年部分社队单、双晚稻减产高达五成以上。因此,三化螟是芜湖地区水稻生产的重大威胁。考虑到长期单纯应用化学防治容易造成农药公害,从而在水稻害虫综合防治的总体中,积极开展稻螟生物防治,研究利用螟卵寄生蜂防治三化螟是一个很有希望的方法。这就必须首先查明芜湖地区三化螟卵寄生蜂的种  相似文献   

6.
农作物生物灾害防御亟待加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作物生物灾害包括虫害、病害、草害和鼠害 ,严重制约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据统计 ,我国常见的农业有害生物有1648种 ,其中 ,害虫838种、病害742种、杂草64种、害鼠22种 ,而且分布广、突发性强、成灾频率高 ,每年都有几种重大病虫草鼠害暴发和流行 ,导致农作物大面积减产和失收 ,品质严重下降。如1990年小麦条锈病全国大流行 ,发病面积600多万公顷 ,损失小麦265万吨 ;1991年水稻褐飞虱在我国稻区特大发生 ,面积达2320万公顷 ,损失稻谷250万吨 ;1992年棉铃虫特大暴发 ,发生危害面积400万公顷 ,…  相似文献   

7.
项目简介 浙江大学核农所自1994年开展Bt转基因水稻育种研究至今,已育成对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螟等鳞翅目害虫具100%抗性,并稳定遗传至R7代的“克螟稻”,并以此为种质,初步育成了具推广前景的一大批早籼稻、杂交籼稻新品系、新组合,可望从2000年开始较大面积示范。  相似文献   

8.
今年来,我们对水稻三化螟卵赤眼蜂和啮小蜂的繁殖和利用进行了一些研究,现将这两种卵蜂的个体发育初步研究结果简述于下:稻螟赤眼蜂及稻螟啮小蜂是三化螟的重要寄生蜂。个体发育是发生规律的一部分,也是繁殖利用寄生蜂最基本知识之一。  相似文献   

9.
80%噻单可湿性粉剂是高效复配稻田专用杀虫剂,对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等有特定的防治效果,具有低毒、高效、低残留等优点.据药效示范,该产品具有一药多治的特点.该产品配比合理、工艺性能好,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填补了省内空白.  相似文献   

10.
陈炳森 《广东科技》2014,(22):143-144
水稻为漳平市的主要粮食作物,经常发生各种病虫害,水稻病虫害防治意义重大。结合漳平市水稻病虫害的情况,即稻瘟病、病毒病、稻纹枯病和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等,分析了上述病虫害发生情况和特点,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1.
根据近年农作物病虫发生演变规律、冬前病虫残存基数、农作物品种布局及当前苗情,结合历史资料和气象部门对2007年气候预评估,综合分析预计:2007年我市水稻病虫总体偏重发生,其中稻飞虱大发生,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偏重发生,稻曲病中等至偏重发生,稻瘟病将局部流行。小麦病虫总体呈中等发生,其中赤霉病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小麦纹枯病中等发生,穗蚜将偏重发生。油菜菌核病将中等偏重发生。棉花病虫总体中等发生,其中棉盲蝽在部分棉区中等偏重发生,棉花枯萎病发生面积有所扩大。预计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为2140万亩次,小麦病虫害发生面积为70万亩次,油菜病虫害发生面积为230万亩次,棉花病虫害发生面积为620万亩次。  相似文献   

12.
农业(73)002D 72一3880 北方水稻育种协作会议情况(一)(7页) 沈阳农学院教革组 一九七二年十一月D 72一3887 二化螟发生预测和防治策略(4T页) 浙江省宁波地区农科所植保组 一九七二年十一月D 72一3881 北方水稻育种协作会议情况(二)赴朝 鲜、古巴、日本考察同志介绍农业 情况(13页) 沈阳农学院教革组 一九七二年十一月D 72一3888 一九七二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4页) 浙江省邮县农林局病虫观测站 一九七二年十一月D 72一3882 中阿友谊树—油橄榄种植技术介绍 (14页) 广西桂林地区林科所 一九七二年七月D 72一3889 一九七二年水稻螟虫测报…  相似文献   

13.
论述和介绍了汉中地区水稻主要病虫害以别和防治措施,包括稻瘟病、水稻纹枯病、稻曲病、水稻二化螟、稻苞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7种病虫害的识别、防治指标、防治适期和防治措施,对做好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海南三化螟的发生为害规律与防治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较系统地阐明了三化螟 Tryporyza incertulas(Walker)在海南的发生为害规律,其年发生6—7代,为害一般是沿海平原重于中部山区,早造水稻重于晚造;它的天敌种类较多,某些年份对其某些世代有制约作用;在早春雨量少,温度偏高的年份发生量大,反之,则小;种植易感品种时,其为害较重;同时提出了防治三化螟应狠抓第一、四代,挑治第二、五代的严重发生田,以免使第三,六代螟虫造成白穗而承受较大压力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一、水稻病虫害发生为害特点 80年代以来安徽省水稻主要病虫害常年发生面积400~467万公顷。随着耕作制度的不断变化,水稻主要病虫害出现了3个明显特点。一是病害重于虫害,“小虫”重于“大虫”。病害发生面积在病虫害发生总面积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1979年病害面积只占6.03%,1990年则上升到38.55%,病害所造成的为害损失也远大于虫害,约占病虫总为害损失的  相似文献   

16.
应用杀卵剂消灭三化螟,是植保工作中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一个新途径。1971年,广东省农林学院植保系工农兵学员、革命教师和农场工人组成三结合科研小组,分别在该院农场和花县、乐昌、梅县等地进行用西维因、乐果混合杀卵剂防治三化螟试验,获得了初步成功。多次试验证明,使用西维因乐果杀卵剂,杀卵效果为65~94.3%,并能杀死叶上、叶鞘及茎内的幼虫,枯心苗和白穗都显著减少。在1971年早稻螟虫大发生的情况下,根据螟虫发生和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主要粮产区,多年以来,水稻经常遭受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虫、粘虫等的严重危害。过去,主要依靠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对于减少虫害损失保证水稻丰产起了很大作用。但由于长期、单纯、大量地使用化学农药,害虫产生抗药性,因而用药量日益增多(大沙公社近十年农药使用量就增加约十倍。)农业成本不断提高,农药又大量杀伤害虫天敌,使害虫不同程度地失去了自然控制,从而导致一些害虫大量发生。且使用剧毒农药,对禽畜饲养事业很有妨碍(大沙公社原每  相似文献   

18.
水稻是宜宾市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稻谷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的55%以上。自八十年代初以来以稻瘟病、稻飞虱、二化螟、纹枯病等灾害性病虫为主的水稻虫发生为害十分突出,年均潜在为害损失达11万吨以上(占稻谷总产的11%左右),成为水稻持续稳定增长的一大障碍。本文从宜宾市水稻病虫发生为害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综合治理的指导、技术措施和推广手段等,用以指导全市大面积病虫防治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常年病虫实  相似文献   

19.
王连生  童雪松 《武夷科学》2002,18(1):313-313
浙西南山区垄畦免耕直播早稻病虫害发生特点的系统调查结果表明 :山区垄畦免耕直播早稻病虫害种类与翻耕移栽早稻相同 ,但某些病虫发生轻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苗期稻象甲、稻蓟马 ,蚜虫等发生比移栽稻早 ,为害重 ;水稻分蘖期一代二化螟为害明显重于移栽早稻 ,灌浆乳熟期二代二化螟为害与移栽稻差异不大 ;水稻孕穗期初飞虱发生数量比移栽稻减少 10 .6 %,而蜘蛛数量比移栽稻增加 12 .2 %。第二代纵卷叶虫发生两者无明显差异。在丽水山区由于大面积推广抗稻瘟病的早稻品种 ,稻瘟病发病很轻。纹枯病是主要病害 ,垄畦免耕直播早稻株病率比翻耕稻减轻 5 9.8%。山区垄畦免耕直播早稻穗期病虫简化防治试验 ,示范结果表明 ,在病虫害发生一般年份 ,水稻孕穗末期至破口期 ,使用 4 0 %虱病净 5 0 ml/ 6 6 7.7m2 ,对纹枯病、稻飞虱具有良好的防效 ,且有利于稻株青杆黄熟。一药兼治 ,既可达到省工、高效简化防治的目的 ,又可取得明显经济 ,生态效益。根据山区垄畦免耕直播早稻病虫害发生特点 ,采取针对性综防措施。种子处理用 4 0 2浸种 ,播种时用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4 g拌 1kg谷种可有效防治蚜虫和稻蓟马 ;苗期及时防治稻象甲、一代二化螟 ;中、后期抓好水浆管理以浸润灌溉为主 ,要适时搁田。有利促根壮蘖 ,增强抗  相似文献   

20.
在两个水稻生育期即水稻分蘖盛期和水稻抽穗盛期 ,以 12套水稻遗传作图群体亲本为材料 ,通过实验室和网室二化螟接初孵幼虫实验 ,测定幼龄二化螟的存活率 ,以进行每套父母本抗二化螟水平差异的比较鉴定。结果表明 ,IR6 2 2 6 6 - 42 - 6 - 2和 CT9993- 5 - 10 - 1- M这对亲本在二化螟抗性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 ,说明它们作为亲本构建的群体有潜力作为定位抗螟虫数量性状基因的实验材料。具有这种潜力的水稻遗传作图群体还有 CO39和 IAC16 5、珍汕 97A与明恢 6 3、京系 17和窄叶青 8、L emont和特青、IR6 4和 Azuce-na,、IR2 0和 6 3- 83、Bala和 Azucena等为亲本构建的群体。而 Asominori和 IR2 4这对水稻遗传作图群体则不具备该种潜力。因此 ,在后续的研究中 ,采用了籼稻 IR6 2 2 6 6 - 42 - 6 - 2和粳稻 CT9993- 5 - 10 - 1- M为亲本的加倍单倍体 (doubled haploid)群体进行水稻抗二化螟的数量性状基因 (Quantitative Trait L oci,QTL )定位和遗传分析 ,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