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为探讨血清叶酸水平及叶酸代谢相关酶基因多态性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发病的相关性,将78例URSA患者设为观察组,59例健康体检非妊娠妇女设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叶酸、红细胞叶酸水平,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维生素B12水平,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叶酸代谢相关酶MTHFR基因C677T位点和MTRR基因A66G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叶酸、红细胞叶酸、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及MTHFR、MTRR基因多态性与URSA发病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叶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红细胞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THFR基因C677T位点CC型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T、TT型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URSA发病与MTRR基因A66G位点基因型频率均无相关性(P0.05),与血清叶酸水平和MTHFR基因C677T位点CC型基因频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与红细胞叶酸、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及MTHFR基因C677T位点CT、TT型基因频率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因此,血清叶酸水平及叶酸代谢相关酶基因多态性与URSA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MTHFR基因C677T位点基因突变是URSA发病的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URSA发病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体内锌、铜代谢规律.方法:将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3组(青年、中老、老年组),测定其血清、尿液和髓核组织锌、铜的含量.结果:血清和髓核组织中锌、铜含量随增龄呈逐渐增高趋势,尿锌含量逐渐减少,尿铜含量各年龄组间无明显改变(P>0.05).髓核组织中锌含量曲线与血清锌存在明显相关性(r=0.978,P<0.01);与尿锌含量呈负相关性(r=-0.959,P<0.01);结论:提示锌、铜含量的变化在髓核的退变及纤维化中起一定作用,在锌的代谢中血清和髓核之间存在某种协调关系;血清和髓核中铜含量的变化与尿铜的排出量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血清维生素B_(12)含量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等英文数据库和CBM、万方中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90年至今公开发表的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病例对照研究文献,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14项,最终纳入AD患者一共698例,对照组764例。分析发现,AD组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3(P0.0001),SMD=-0.64,95%CI(-0.93,-0.35)]。结论人体血清维生素B_(12)含量低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有关,但是否为病因,还需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4.
实验证实,兔胚胎从桑椹期扩张到胚泡的培养过程需要维生素。桑椹胚在含有11种水溶性维生素(生物素、泛酸、胆碱、肌醇、烟酰胺、维生素B_6、维生素B_2,维生素B_1、叶酸、维生素B_(12)和硫辛酸)的F_(10)培养液或在除去其中任一种维生素的培养液中培养5天后,测定胚泡直径。统计结果发现,除去肌醇,维生素B_6、维生素B_2和烟酰胺的胚泡扩张的直径显著减少。除去维生素B_(12)的胚泡扩张的直径明显增加,表明F_(10)培养液中维生素B_(12)的现有浓度对兔胚泡是有毒害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药物中的维生素B_1,B_2,B_6,B_(12),和PP;叶酸在相同条件下也能分离完全。所用的分离柱为μBondapak C_(18);流动相为乙腈,0.01 mol/L磷酸二氢钾和三乙胺(14∶85.5∶0.5(体积比)),内含5 mmol/L十二烷基磺酸钠离子对试剂(简称PIC B_(12))和1.5%氯化钾并以磷酸调pH至2.78~2.82;组分以UV 254 nm检测。回收率为91%~104%,变异系数为1.0%~4.6%。  相似文献   

6.
探讨SLE患者体内淋巴细胞凋亡率、巨噬细胞功能相关的细胞因子(新蝶呤、γ-干扰素)水平及两者间相互关系,并同时与抗ds-DNA抗体滴度、疾病活动性评分(SLAM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Annexin V凋亡检测试剂盒及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凋亡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γ-干扰素、新蝶呤水平.结果发现:(1)SLE活动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13.07±7.39),n=30)明显高于非活动期患者((4.08±3.55),n=8,P<0.001)及正常人((5.13±3.37),n=11,P<0.001).(2)抗ds-DNA抗体阳性组患者淋巴细胞凋亡率((12.98±9.25),n=20)与阴性组((9.35±4.76),n=18)相比无差异(P=0.14).淋巴细胞凋亡率与抗ds-DNA抗体滴度无相关性(r=0.112,P=0.77).(3)SLE患者血清新蝶呤水平((1.39±1.10)μg/L,n=20)极显著高于正常人((0.36±0.19)μg/L,n=20,P<0.01).(4)SLE活动期患者血清γ-干扰素水平((58.97±34.52)ng/L,n=15)显著高于正常人((28.06±2.35)ng/L,n=16,P<0.05).(5)SLE患者淋巴细胞凋亡率与血清新蝶呤水平呈正相关(r=0.446,P<0.05,n=22),与SLAM评分呈正相关(r=0.533,P<0.001,n=38),血清新蝶呤水平与SLAM评分亦呈正相关(r=0.485,P<0.05,n=22).未发现SLE患者淋巴细胞凋亡与抗ds-DNA抗体产生相关,未发现明显升高的细胞凋亡率与血清新蝶呤  相似文献   

7.
王连忠  王珺 《科技信息》2012,(20):131-132
目的:观察微量元素在肺心病人急性发作期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本文对急性发作期肺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微量元素(锌、铁、钙、镁、铜、铅)测定,并与对照组(健康者)比较。结果:肺心病治疗前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锌、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铁、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肺心病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锌、钙、镁均明显升高(P<0.05),铅明显下降(P<0.01),铁、铜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证实微量元素水平的变化能引起机体代谢与免疫功能的改变,对肺心病人疾病的转归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胎膜早破时新生儿脐血免疫球蛋白、补体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速率透射比浊法检测79例新生儿脐血IgG、IgA、IgM和补体C3、C4水平,追踪新生儿出生1周内感染发生的情况,其中有胎膜早破史的研究组38例,无胎膜早破史的对照组41例。结果:胎膜早破组脐血IgA(0.16±0.12)g/L,对照组(0.06±0.03)g/L,(P<0.01);胎膜早破组IgM(0.24±0.15)g/L,对照组(0.16±0.03)g/L,(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脐血IgG水平无明显变化;脐血IgA浓度在胎膜早破72h为0.234±0.156)g/L,较胎膜早破<12h的0.091±0.047g/L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血补体C3(0.76±0.35)g/L,对照组(0.93±0.21)g/L,(P<0.05),C4(0.16±0.09)g/L,对照组0.20±0.05g/L,(P<0.05),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胎膜早破史的新生儿,脐血免疫球蛋白IgA、IgM浓度升高,IgG不受胎膜早破的影响,脐血补体C3、C4水平下降。脐血IgA、IgM及补体C3、C4均能反映胎膜早破个体合并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女性甲亢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与其身体成分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33例女性甲亢患者和12例女性正常对照者血清瘦素水平,同时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全身的骨矿盐含量(简称骨量)、脂肪量和肌肉量.结果:女性甲亢组血清瘦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血清瘦素水平与全身骨量呈显著正相关(r=0.447,n=33,P<0.01),与全身脂肪量(r=0.501,n=33,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全身肌肉量无明显相关性(r=0.101,n=33,P>0.05).结论:女性甲亢患者身体骨量和脂肪量的变化与血清瘦素水平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维生素B_(12)对坛紫菜的生理生化影响,分析了外源添加维生素B_(12)和甲硫氨酸后坛紫菜的生理指标和光合参数。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坛紫菜生长几乎停止; 31℃高温处理3 d后,维生素B_(12)处理组的F_v/F_m显著高于对照组;处理5 d后,对照组发生明显溃烂,而添加了不同浓度维生素B_(12)和甲硫氨酸后坛紫菜叶状体未见明显溃烂。本研究揭示维生素B_(12)和甲硫氨酸可以增强坛紫菜耐受高温胁迫的能力,但是其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研究脐血瘦素水平与新生儿性别、孕周、出生体重、身高、体重指数及胎盘重量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脐血瘦素水平,共测定了46份样本,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与新生儿性别、孕周、出生体重、身高、体重指数BMI(即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单位为kg·m~(-2)及与胎盘重量等的关系。结果:脐血瘦素水平与出生体重、身高、体重指数及胎盘的重量有着显著性相关,而男女性别间脐血瘦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脐血瘦素水平与新生儿孕周、出生体重、身高、体重指数及胎盘重量有密切关系,临床测定脐血瘦素水平对预测胎儿出生体重和生长发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血清硒元素与妊娠期糖尿病相关性.方法2020年3月—2021年9月,依据入选标准选取36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180名体检正常的孕妇,GDM诊断结果为阴性;观察组为180名GDM诊断结果为阳性的孕妇,接受住院治疗.对同组孕妇不同妊娠期硒元素水平、两组孕妇相同妊娠期硒元素水平、两组孕妇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孕晚期孕妇血清硒元素水平显著低于孕中期和孕早期孕妇(P<0.05),孕中期孕妇血清硒元素水平显著低于孕早期孕妇(P<0.05),并且观察组不同妊娠期孕妇硒元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和不良新生儿结局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血清硒元素与妊娠期糖尿病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在妊娠期间对孕妇进行微量元素检测,为孕妇补充硒元素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吉林地区孕妇弓形虫感染的免疫学检测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吉林地区孕妇弓形虫感染情况.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96例孕妇(妊娠8周~7个月)静脉血中弓形虫(Toxoplasma godii,TO)抗体,即Tox-IgG抗体和Tox-IgM抗体.结果发现有猫犬接触史(指现在或曾经养过猫犬的)的孕妇弓形虫感染率明显高于无猫犬接触史的孕妇(P<0.0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但城市与乡镇孕妇弓形虫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首次妊娠孕妇与非首次妊娠孕妇弓形虫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有无猫犬接触史是孕妇感染弓形虫的主要因素,二者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血清瘦素在肥胖低通气综合征(OHS)患者体内的变化及其意义,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了所有受试者的血清瘦素水平,选取OHS组23例、肥胖OSA组40例、非肥胖OSA组14例、单纯肥胖组6例和正常对照组10例。比较所有受试者的一般资料、血清瘦素水平和多导睡眠参数,分析肥胖各组的血气分析结果。对瘦素与其他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分析其对OHS的诊断预测。结果表明OHS组BMI、颈围明显高于其他组。OHS组血清瘦素水平高于其他各组,且各组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P 0.05)。血清瘦素水平与BMI、颈围、腰围、臀围、Pa CO_2、动脉血HCO_3~-呈正相关,与Pa O_2呈负相关。BMI、颈围、腰围和血清瘦素水平对OHS具有诊断预测作用。可见OHS组血清瘦素水平较肥胖OSA组、单纯肥胖组明显升高,除了肥胖因素外,OHS本身也可成为血清瘦素水平升高的原因,血清瘦素水平的升高可以作为OHS的诊断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通过比较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正常孕妇和子痫前期患者胎盘及血清中的表达,探讨MCP-1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选取30例正常晚孕妇女、30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和3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MCP-1在胎盘组织中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MCP-1水平。结果: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和血清中MCP-1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病情加重而递增;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MCP-1表达与血清MCP-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25,P〈0.01)。结果表明,MCP-1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与血清中的表达均升高,提示MCP-1在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皮质醇、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在早产发动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早产产妇26例作为研究组、足月临产产妇29例及足月未临产产妇25例作为对照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三组产妇分娩新生儿脐静脉血CRH,脐动脉血DHEA—S、皮质醇的含量。结果早产组和足月临产组脐静脉血CRH水平与脐动脉血DHEA—S水平均高于足月未临产组(P〈0.05),而早产组和足月临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早产组脐动脉血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足月临产组(P〈0.05)和足月未临产组(P〈0.01),足月临产组明显高于足月未临产组(P〈0.05);早产组中脐血CRH与皮质醇(r1=0.523,P〈0.05)及DHEA—S(r2=0.424,P〈0.05)水平均呈正相关。结论胎盘CRH与胎儿来源的皮质醇、DHEA—S参与了早产的发动,且CRH与皮质醇、DHEA—S在早产的发动过程中均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李慕军  冯启明  赵艳琼  陈悦  唐卉 《广西科学》2000,7(4):302-303,315
为查找脐带绕颈的危险因素,收集1995年至1996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分娩者的分娩史、出生史、脐带绕颈情况及一般人口学社会学特征等资料,共15个因素,先采用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模型分析,然后选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模型分析。单因素分析表明,新生儿体重、新生儿身长、脐带长度和羊水量对脐带绕颈均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脐带长度和羊水量与脐带绕颈发生率呈正相关;新生儿体重和新生儿身长与脐带绕颈发生率呈负相关;脐带长度的标准回归系数和OR值最大,分别为2.9158和3.85。表明脐带过长是脐带绕颈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结合Stop-Signal任务范式测评不同足球训练水平女大学生反应抑制能力的差异并探究其脑结构基础.34名被试按照足球训练水平分为对照组(CG)、业余组(AG)和专业组(PG),采用Stop-Signal任务评估反应抑制能力;基于体素形态学对T1结构像进行组间差异分析,并进行FDR校正;采用相关分析探究反应抑制能力和差异脑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与CG相比,PG和AG的反应时分别缩短48和44 ms(P<0.05);PG、AG较CG的停止信号反应时分别减少116和96 ms(P<0.05),PG较AG停止信号反应时显著减少10 ms(P<0.05);PG(57%)抑制正确率显著高于CG(55%)(P<0.05).2)与CG相比,PG右侧小脑Crus1、丘脑、中央前后回及小脑蚓部Ⅷ,左侧小脑Crus1、苍白球、丘脑,灰质体积显著增大(P<0.05, FDR);PG较AG右侧梭状回、中央前回、左侧扣带中回灰质体积显著增大(P<0.001);AG较CG在双侧苍白球灰质体积显著增大(P<0.001).3)小脑蚓部Ⅷ灰质密度和反应时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 r= ?0.12);停止信号反应时与右侧丘脑(P<0.05, r= ?0.41)、左侧苍白球(P<0.01, r= ?0.49)呈显著负相关;抑制正确率与右侧梭状回(P<0.05, r=0.46)、左侧苍白球(P<0.01, r=0.47)呈显著正相关.长期足球训练显著提高女大学生反应抑制能力,且反应抑制能力与小脑蚓部Ⅷ、左侧苍白球、右侧丘脑、右侧梭状回灰质密度显著相关.推测长期足球训练通过诱导基底神经节、小脑灰质体积的变化来调节反应抑制能力的提升.因为本文采用了横断面研究,不能得出反应抑制和足球训练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但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因此,后续还需要更多纵向对照研究,进一步确定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