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应用双环醇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84例,随机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28例,给予常规治疗;异甘草酸镁组2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50mg+质量分数5%葡萄糖注射液250mL,1次/d,静脉滴注;联合组28例,在异甘草酸镁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双环醇片2片/次,2次/d,口服。治疗2周后,评价3组疗效,观察3组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黏连蛋白、Ⅳ型胶原水平变化。结果联合组治疗有效率(96.43%)高于异甘草酸镁组(89.29%)和常规治疗组(78.57%),异甘草酸镁组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黏连蛋白、Ⅳ型胶原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治疗后各指标水平低于异甘草酸镁组、常规治疗组,异甘草酸镁组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应用双环醇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胶囊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单胺S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胶囊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蛋白、碱性磷酸酶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总胆红素、Ⅳ型胶原、血清Ⅲ型前胶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胶囊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肝功能,缓解肝硬化病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双环醇联合异甘草酸镁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程度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9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环醇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和PA和肝纤维化指标LN。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ALT、AST、TBil和LN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血清PA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血清ALT、AST、TBil和L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P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LT和AST复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环醇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减轻其肝纤维化,加快肝功能复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普宁市康美医院收治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予以传统疗法合并异甘草酸镁,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熊去氧胆酸胶囊。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患者各项生理指标数据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总胆红素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以及球蛋白等肝功能指标以及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粘连蛋白等肝纤维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上述指标数据均显著低于治疗2周(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异甘草酸镁联合熊去氧胆酸针对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降低肝纤维化指标,对于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温阳消饮汤与恩替卡韦对老年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71例老年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两组均行一般治疗,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温阳消饮汤治疗,疗程3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水平(透明质酸酶、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两组透明质酸酶、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消饮汤与恩替卡韦用于治疗老年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相似文献   

6.
唐琰  李磊  李宜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0):1033-1034
目的 通过异甘草酸镁与甘草酸二铵的对比,观察异甘草酸镁短期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方法将68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在同样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异甘草酸镁150mg,1次/d,静脉滴注,对照组加用甘草酸二铵150mg,1次/d,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指标的变化,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ALT与AST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各指标下降显著(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短期治疗慢性乙肝不仅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与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对酒精性肝病肝纤维化等指标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治疗的酒精性肝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予以还原型谷胱甘肽+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肝纤维化指标与肝功能指标。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与Ⅲ型前胶原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精性肝病通过还原型谷胱甘肽与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肝纤维化指标,利于缓解肝功能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环醇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甲亢性肝损害的疗效观察。方法 60例甲亢性肝损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应用异甘草酸镁联合双环醇,治疗组单用异甘草酸镁,治疗1周后进行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前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TBIL、ALT、AST)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两组间比较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环醇联合异甘草酸镁的治疗方案安全、有效,应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恩替卡韦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8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研究组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分析两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中医症状评分、炎症因子、肝功能、乙肝病毒基因及乙肝表面抗原转阴率,统计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Ⅲ型前胶原、透明质酸酶、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水平,以及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清蛋白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门静脉内径、脾厚度均小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可有效改善其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肝脏功能及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重庆市云阳县人民医院就诊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根据是否采取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分为对照组和抗病毒组,比较其治疗前、后的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及病毒学指标,分析长期使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对患者肝功能及生存率的改善情况。结果最终入组患者145例,其中抗病毒治疗组102例,对照组43例。抗病毒组患者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清蛋白、胆碱酯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及肝脏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酶、Ⅲ型前胶原及HBV DN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后,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抗病毒组2年生存率为88.0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37,P0.05)。结论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可以显著改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肝功能、降低乙肝病毒载量,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茵陈蒿汤治疗效果。方法:将125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62例接受西药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6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陈蒿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结果:观察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及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白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及肝脏硬度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陈蒿汤能明显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减轻肝纤维化损伤,干扰肝纤维化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活血软肝丸联合水飞蓟宾葡甲胺片对早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择某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接收的早期乙肝肝硬化患者116例,根据盲抽法将其分成两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水飞蓟宾葡甲胺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活血软肝丸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酶(HA)]。结果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两组ALT、AST、TBIL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两组PCⅢ、Ⅳ-C、LN、HA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采用活血软肝丸联合水飞蓟宾葡甲胺片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肝功能水平和肝纤维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学》2021,41(3)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许昌市中心医院治疗的300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相关肝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33%,143/150)高于对照组(77.33%,116/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移酶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00%,15/150)与对照组(8.00%,12/15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药物性肝损害患者采取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可显著改善其肝功能指标,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方联合阿德福韦酯胶囊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就诊的64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的3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采用疏肝健脾方联合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的32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的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及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透明质酸、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疏肝健脾方联合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可有效改善肝纤维化及肝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不同剂量异甘草酸镁治疗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熊华联  杨农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8):1484-148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异甘草酸镁治疗化疗药物致肝损害的疗效.[方法]选择154例化疗药物性肝损害Ⅰ度~Ⅳ度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使用甘草酸单铵80 mL/d,异甘草酸镁200 mg/d和异甘草酸镁100 mg/d治疗药物性肝损害,记录三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异甘草酸镁组能有效降低ALT、AST TBIL,与甘草酸单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且高剂量异甘草酸镁组有效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异甘草酸镁200 mg/d与100 mg/d治疗化疗药物性肝损害均有显效,高剂量组有效率更高,不良反应未见增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FOLFOX4化疗基础上增加理气活血化瘀中药对原发性肝癌气滞血瘀型患者肝功能及肝脏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5例原发性肝癌气滞血瘀型患者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给予FOLFOX4全身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理气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以及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水平高于对照组,白蛋白、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粘连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LFOX4化疗基础上增加理气活血化瘀中药可以有效控制原发性肝癌患者发展,通过降低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患者肝功能,具有较高药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抗炎效果。方法将9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49例。治疗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50 mg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180 mg静脉滴注1次/d,疗程均为6周。结果异甘草酸镁治疗后肝功能复常率(96%)优于对照组(72%)(χ^2=9.37,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t值、P值分别为2.62(P〈0.01)、2.24(P〈0.05)、2.75(P〈0.01)。结论异甘草酸镁治疗各型病毒性肝炎在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护肝抗炎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治疗组32例.2 组均给予保肝、对症、支持疗法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1片/次,1次/d,空腹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应用扶正化瘀胶囊,3 粒/次,3次/d,饭后口服,其恩替卡韦用法、用量同对照组,2 组疗程均为48周.比较2组疗效,治疗前、后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HBV-DNA水平、HBeAg阴转率,并进行Child-Pugh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白蛋白较治疗前增高(P<0.01),Child-Pugh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 组治疗后HBeAg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治疗后HBV-DN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70.0%)优于对照组(43.3%)(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近期疗效满意,优于单用恩替卡韦.  相似文献   

19.
全承宏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2):1570-1570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130例住院和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转氨酶(ALT)、透明质酸(HA)、三型前胶原(PCⅢ)、四型胶原(IVC)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黄疸指数(TBIL)降低,白蛋白/球蛋白(A/G)升高,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治疗组也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且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具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郭彦敏  刘芳  刘猛  张帆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2):5348-5348
目的 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在药物性肝炎中抗炎保肝降酶的作用.方法 138例药物性肝炎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0例,应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0.1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对照组68例,应用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疗程均为2周.结果 治疗组症状、体征的恢复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胆红素(SB)的恢复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治疗药物性肝炎在改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方面优于门冬氨酸钾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