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复发性慢性泪囊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平  欧阳君  何静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0):1828-182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慢性泪囊炎置管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慢性泪囊炎置管术后复发患者62例62眼随机分为两组,在施行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置于吻合口骨窗处(治疗组)31例; 单纯行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对照组)31例。随访3~12mo。

结果:术后6mo时治疗组的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90%、97%,对照组的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74%、94%。治疗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Z=14.66,P<0.05)。

结论: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有利于预防吻合口瘢痕粘连及提高远期疗效,是一种有效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叶茹珊  卢昕  张宏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7):1386-1387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慢性泪囊炎患者30例32眼,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术后进行泪道冲洗、鼻内镜检查随访1~3a。结果:治愈26眼(81%),好转4眼(13%),无效2眼(6%),总有效率94%。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具有组织损伤小,操作简单快捷,面部不留瘢痕,并发症少,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联合鼻泪管支架植入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8例(82眼)慢性泪囊炎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联合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术后3月取出置管.结果 随访6个月,治愈72眼(87.8%),好转9眼(11.0%),无效1眼(1.2%),总有效率98.8%.结论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联合鼻泪管支架植入治疗慢性泪囊炎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并探讨手术操作技巧。方法:回顾分析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的慢性泪囊炎患者140例169眼,对随访6~12 mo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评价治疗效果并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技巧。结果:本组痊愈155眼(91.7%),好转3眼(1.8%),无效11眼(6.5%),总有效率93.5%,与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组术后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3.743,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泪囊的定位及大小、造口位置及大小、造口黏膜瓣的处理、鼻部疾病的处理等操作技巧、术后随访及处理和患者体质均可能影响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开放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收集73例78眼慢性泪囊炎患者在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开放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随访6~12 mo 观察疗效。结果:所选患者中66例70眼痊愈(90%),2例3眼好转(4%),5例5眼无效(6%)。复发病例5例5眼中,2眼再予鼻内窥镜下清除肉芽,扩大造口,浸有0.4g/L丝裂霉素棉片放置创面约5min,后置麻醉导管,另3眼转上级医院行泪道激光,均获得成功。所有患者没有发生严重的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开放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鼻泪管取出后复发性泪囊炎泪囊大小的比例分布情况及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置管术治疗人工鼻泪管取出后复发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01/2019-11于我院眼科就诊的人工鼻泪管取出后复发性泪囊炎患者73例73眼,收住院后均行泪囊造影测量泪囊大小,并于全身麻醉下行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置管术,分析术后2wk,1、3、6mo造瘘口面积及有效率。结果:纳入患者中大泪囊(横径>5mm)者13眼(18%),中泪囊(横径2~5mm)者26眼(36%),小泪囊(横径<2mm)者34眼(47%)。术后2wk,1、3、6mo泪囊造瘘口面积有差异(P<0.05);术后6mo造瘘口面积较术后2wk,1、3mo分别显著减少了14.08±0.68、10.49±0.75、0.31±0.23mm2(均P<0.05);术后2wk,1、3、6mo有效率分别为100%、93%、88%、85%。结论:人工鼻泪管取出后复发性泪囊炎泪囊大小以中、小泪囊为多,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置管术治疗人工鼻泪管取出后复发性泪囊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鼻腔泪囊吻合术中填充美乐胶治疗小泪囊泪囊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沙  陈琳  刘兵  张咏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9):1615-1618

目的:观察美乐胶(MeroGel)在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EN-DCR)治疗小泪囊泪囊炎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4-06/2018-12我院收治的小泪囊泪囊炎患者185例185眼,鼻腔泪囊吻合术(DCR)中分别使用MeroGel、明胶海绵、膨胀海绵和凡士林纱条,观察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造口恢复情况。

结果:使用MeroGel的患者术后眼角和鼻腔渗血少,后期复查无痛苦,造口恢复情况较其他各组更佳(P<0.05)。

结论:MeroGel减少了DCR术后渗血,同时其可降解性有助于EN-DCR术后造口黏膜上皮化,尤其在小泪囊泪囊炎术后,能抑制造口粘连及周边肉芽组织增生,大大提高小泪囊泪囊炎的成功率,相比于其他填塞材料,使用MeroGel后并发症更少,患者更舒适。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2010-01/2011-03我院17例24眼泪囊鼻腔吻合术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术前准备、手术方法与术后处理可能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及治疗效果分析。

结果:即刻手术成功24眼,术后6~18mo随访复诊冲洗泪道通畅,总治愈率达100%。

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理想方法,具有创伤性小、复发率低、治愈率高、不影响美容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及逆行置管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并经造口处逆行硅胶管置入经上泪小点固定,3个月后拔除置管,随访6个月至18个月。结果 34例患者术后泪道冲洗通畅,流泪症状消失;随访6~18个月,总有效率为91.18%,无效率为8.82%。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并逆行置管,避免面部切口,术中可检查鼻内部情况并进行必要的处理,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0.
分析探讨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式、技巧及临床疗效。 方法:慢性泪囊炎患者38例40眼,经鼻内镜行改良泪囊鼻腔造口术,术后在鼻内镜下进行常规泪道冲洗及鼻腔清理换药。 结果:随访5~14mo,35例37眼鼻腔造口通畅,溢泪和溢脓症状消失;2眼术后3mo出现溢泪及溢脓,鼻腔造口阻塞,再次行鼻内镜下扩大造口,1例治愈,1例无效;1眼冲洗通而不畅,需加压,有冲洗液溢出。总有效率95%(38/40)。 结论:经鼻内镜改良鼻腔泪囊造口术具有创伤小、避免面部瘢痕、操作简便等特点。术中精细操作、术后加强随访,是保证疗效的重要条件。该术式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伴有泪小管阻塞的泪囊炎患者经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联合泪小管置管术的手术疗效。 方法:伴有泪小管阻塞的泪囊炎患者27例,给予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泪小管置管,泪小管阻塞采用泪道内窥镜下激光泪道探通术,环形置管。 结果:患者2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见手术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均定期随访6mo,治愈25例,有效2例,无效0例。治愈率为93%。 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联合泪小管置管治疗泪囊炎合并泪小管阻塞具有视野清晰,创伤小,恢复快,远期疗效确切,避免分次手术等优点,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内镜下经鼻泪囊鼻腔吻合联合泪道引流支架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84例(86眼)慢性及复发性泪囊炎患者,行鼻内窥镜下经鼻泪囊鼻腔吻合联合泪道引流支架植入术.结果 术后随访3~12个月,治愈70眼(81.40%),好转10眼(11.63%),无效6眼(6.98%),总有效率为93.02%(80/86).结论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联合泪道引流支架植入术应用于治疗慢性泪囊炎治愈率高,面部无瘢痕,术中放置合适的扩张管支撑可有效防止造孔口闭锁和扩张泪道作用,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注射用丝裂霉素C ( MMC )应用于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07/2015-06确诊为慢性泪囊炎的患者297例328眼,其中单眼266例,双眼3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66例166眼,对照组162例162眼(如为双眼患病者,1眼纳入治疗组,1眼纳入对照组),均采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联合鼻泪管引流支架置入的手术方式,治疗组局部应用0.2mg/mL 丝裂霉素 C,对照组则不使用;术后随访3~36mo,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166眼,治愈121眼,好转37眼,无效8眼,总有效率95.18%;对照组162眼,治愈103眼,好转36眼,无效23眼,总有效率85.80%;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丝裂霉素C应用于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组织损伤小,能有效减少术后造孔处瘢痕粘连及肉芽组织增生,提高手术成功率,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改良鼻泪管逆行插管术与鼻腔泪囊造孔术对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53眼慢性泪囊炎患者鼻腔内窥镜下手术治疗效果,其中经鼻内镜下行鼻泪管逆行插管31例32眼,采用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20例21眼,随访6mo。结果:鼻内镜下鼻泪管逆行插管术:治愈15眼,好转12眼,无效5眼,治愈率47%,有效率84%;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愈14眼,好转5眼,无效2眼,治愈率67%,有效率90%;两组治愈率、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镜下改良鼻泪管逆行插管和鼻腔泪囊造孔术均有微创、愈合快、疗效好等优点,其疗效相近,鼻内镜下逆行插管术更简便易行、价格低、容易推广。  相似文献   

15.
张霁雯  蔡琰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1):2225-2226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与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的疗效。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眼科2010-06/2012-05收治的维吾尔族慢性泪囊炎患者,其中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组16眼,鼻内镜手术组12眼。术后检查泪道通畅及吻合口情况。结果: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组有效率93.8%,鼻内镜手术组有效率75.0%,两组有效率进行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慢性泪囊炎,在恢复泪道通畅功能方面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具有手术精细准确、损伤小、无面部瘢痕、可同时处理引起鼻泪管阻塞的鼻腔疾病等优点,且设计更为合理,符合现代外科手术微创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两种联合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上泪道阻塞的疗效.方法:慢性泪囊炎合并上泪道阻塞患者68例68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4例.A组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联合硅胶管置入术.B组采用传统泪囊鼻腔吻合联合硅胶管置入术,所有患者均随访1a.结果: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2%,B组为7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面部肿胀发生率为6%、面部瘢痕发生率为0,B组分别为47%、100%,A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满意度为82%,B组为59%,A组明显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联合硅胶管置入术安全性高,损伤小,且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上泪道阻塞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联合银夹固定治疗慢性泪囊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随  周鲜琳  王斌  陈平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12):2395-2396
目的:观察分析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联合银夹固定、硅胶管植入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7-10/2009-10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34例34眼,应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联合银夹固定、硅胶管植入进行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经鼻内镜鼻内泪囊鼻腔造孔术34眼,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治愈26眼,好转6眼,2眼随访6mo无效。结论:应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联合银夹固定、硅胶管植入治疗慢性泪囊炎,具有疗效确切,患者损伤少,痛苦小,不留瘢痕等优点,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引导下逆行泪道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技巧与疗效观察。

方法:对45例52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行逆行泪道置管术,术中在鼻内窥镜显示器引导下查找探针头部并取出金属导丝,术后2~3mo拔管,观察术后疗效。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术中未见明显鼻黏膜出血等并发症,拔管后随访3~5mo,治愈41眼(79%),好转4眼(8%),无效7眼(13%)。有效率87%。

结论:在鼻内窥镜引导下行逆行泪道置管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鼻黏膜损伤出血,使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鼻腔泪囊吻合术联合泪道义管置入,治疗慢性泪囊炎经泪道逆行置管失败后的效果.方法 21例(27只眼)慢性泪囊炎经泪道逆行置管失败后,施行改良式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泪道义管置入,即经改良式鼻腔泪囊吻合术中,利用含记忆合金丝的泪道探通导引针行义管U形置入.结果 术后随访半年以上,治愈25只眼(92.59%),好转1只眼(3.70%),无效1只眼(3.70%).结论 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联合泪道义管置入术具有操作简便,成功率高,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经逆行泪道置管失败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