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锐  龚莉琼  田素飞 《中国医药导报》2012,9(36):109-111,114
目的了解非发酵菌的耐药性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碳青霉烯酶的情况,以期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VITEK-2全白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临床分离非发酵菌进行鉴定。按照美同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L/NCCLS2010版)推荐的纸片扩散法检测156株非发酵菌对常见的15种抗生素耐药情况:按照NCCLS推荐的确认试验(双纸片增效试验)检测菌株产ESBLs情况;采用两种改良Hodge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确证。结果临床分离的156株非发酵菌前3位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似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均呈现高耐药率。鲍曼不动杆菌产ESBLs牢为27.6%,铜绿似单胞菌产ESBLs率为37.5%。鲍曼不动杆菌产碳青霉烯酶牢为50.0%,铜绿假单胞菌产碳青霉烯酶率为13.3%。两种改良Hodge试验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的一致性较好,检测铜绿似单胞菌碳青霉烯酶的一致性一般,但是无不确定结果。结论非发酵菌耐药率较高.产ESBLs和碳青霉烯酶情况已相当严重,检测碳青霉烯酶阳性的铜绿假单胞菌时,PAE—MHT(以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作为指示菌的改良Hodge试验)优于MHT(以大肠埃希菌ATCC25922作为指示菌的改良Hodge试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特性及产碳青霉烯酶情况。方法应用K—B(Kirby—Bauer)法进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应用改良的Hodge实验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检测。结果本院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除多黏菌素B还保持着相对较高的敏感性,其余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已超过了68.0%。200株鲍曼不动杆菌中产碳青霉烯酶阳性菌株162株,阳性率为81.0%。结论本院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十分严重,且具有多重耐药性;改良的Hodge实验对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表型检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产肺炎克雷伯型碳青霉烯酶(KPC)肺炎克雷伯菌检测方法以及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可能的治疗药物.方法 选取K-B法证实的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36株纳入本研究,使用改良Hodge试验、Carba NP试验对菌株进行验证,随后采用PCR扩增、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并对电泳阳性条带进行基因测序鉴定.结果 K-B法药敏试验显示36株耐碳氢烯类肺炎克雷伯菌,随后行Hodge验证,33株(91.7%)是产KPC肺炎克雷伯菌,对碳氢烯类耐药而对替加环素及米诺环素仍然敏感.对Hodge试验阳性33株再行Carba NP试验确证,其中27株(87.9%)阳性,6株(12.1%)阴性;对Hodge试验阳性33株行PCR扩增及电泳实验,共有27株出现目标条带(340 bp)提示阳性,与Carba NP试验结果相一致.对出现目标条带的27株肺炎克雷伯菌再进行KPC-2耐药基因PCR扩增产物测序,均为KPC-2型耐药基因.结论 K-B法药敏试验加随后改良Hodge试验验证对于筛查、发现KPC肺炎克雷伯菌具有较高的符合度,为发现KPC肺炎克雷伯菌有效筛查方法.K-B法药敏试验证实对KPC肺炎克雷伯菌,替加环素等可能是有效治疗的药物之一.Hodge试验检测的KPC肺炎克雷伯菌,存在12.1%(6/33)的假阳性率.Carba NP 试验及PCR扩增检测一致性好,具有确证产KPC肺炎克雷伯菌作用.随后的测序研究结果表明检测出的KPC肺炎克雷伯菌均为KPC-2,该型是引起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酶烯酶耐药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两种方法检测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效果。方法采用改良Hodge试验和EtestMBL方法检测细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采用MicroScan WalkAway 96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结果采用两种方法同时检测40株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的金属β-内酰胺酶,改良Hodge试验阳性36株,阳性检出率90%;Etest MBL方法检测阳性38株,阳性检出率95%。结论两种方法均能简便、快速、准确的检测鲍曼不动杆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演变、同源性、产碳青霉烯酶类型及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72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VITEK-Ⅱ药敏分析系统对72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1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检测.采用肠杆菌科基因间一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技术(ERIC-PCR)进行基因分型和同源性比对.用改良Hodge试验检测杆菌的产碳青霉烯酶表型,对碳青霉烯酶基因blaOXA-23,blaOXA-40和blaOXA-58进行PCR扩增及序列分析.结果:72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为8.33%,其次是阿米卡星,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达70%以上.ERIC-PCR技术将其分为7个基因型,同源性分析显示其中4个基因型在医院内流行.产碳青霉烯酶的菌株有56株,blaOXA-23扩增阳性的有61株,blaOXA-58扩增阳性的有1株.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严重,且存在院内感染传播的现象;产碳青霉烯酶的菌株较多,主要的碳青霉烯酶基因型为blaOXA-23;湖南省存在blaOXA-58阳性鲍曼不动杆菌株.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长沙地区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探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长沙地区10所综合性医院2010年3月至2010年12月间临床分离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株205株;采用K-B法检测药物敏感性,改良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金属酶),改良Hodge试验筛查碳青霉烯酶;PCR扩增OXA-23,OXA-24,OXA-51,OXA-58及IMP-1和VIM-2型碳青霉烯酶基因,并进行测序分析。应用肠杆菌科基因间一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 PCR,ERIC-PCR)对菌株进行DNA分型及同源性分析。结果: 在监测的18种药物中,耐药率超过50%的达14种。其中哌拉西林耐药率最高(80.5%),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2.5%)。共筛选出耐碳青霉烯类药物鲍曼不动杆菌115 株,其金属酶表型及基因检测均为阴性;改良Hodge试验阳性71株,其中64株OXA-23基因扩增阳性。115株菌株OXA-51均阳性,未检出OXA-24,OXA-58基因。115株菌株共分为7个ERIC基因型。其中A型19株,B型72株,为主要的流行克隆。结论: 长沙地区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十分严重;产OXA-23 和OXA-51型碳青霉烯酶是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且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存在克隆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Carba NP试验检测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0-2013年59株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采用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进行种属鉴定并检测菌株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性,用Carba NP试验检测菌株产碳青霉烯酶表型,用PCR法确定碳青霉烯酶基因型,并对PCR产物进行DNA测序分析。结果 59株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厄他培南耐药率分别为62.71%、61.02%和64.41%。Carba NP试验确定33株产碳青霉烯酶菌株,分别为A类酶12株、B类酶21株,PCR法检出多种碳青霉烯酶基因,包括KPC(12株)、IMP(7株)、NDM(12株)、VIM(3株)。与PCR法比较,Carba NP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06%、100%。结论 Carba NP试验能简单快速地检测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碳青霉烯酶,结果与金标准的PCR法有高度一致性,值得在临床检验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黑龙江地区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 carbopenems antibiotics resistance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RAB)表型检测及同源性分析,了解该地区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及耐药菌株的克隆动向。方法采用改良Hodge试验,多底物-多抑制剂协同法分类检测碳青霉烯酶(carbapenem-hydrolyzing β-lactamases,CHBLs);应用PCR扩增OXA-23、OXA-24、OXA-58、OXA-51等对收集的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分析其耐药菌株之间的亲缘性关系。结果319株CRAB的临床分离株中,286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即产碳青霉烯酶,其中187株CRAB产丝氨酸类碳青霉烯酶(SCHBLs),无金属类碳青霉烯酶( MCHBLs)。187株CRAB碳青霉烯类酶基因扩增显示OXA-51为阳性扩增,OXA-23基因阳性率为98%,OXA-24和OXA-58基因未扩增出特异条带。结论 OXA-23基因是在黑龙江地区流行的CRAB主要基因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分析东莞东华医院2011~2013 年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和防止医源性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2013年东华医院临床分离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菌株30 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该菌对11 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乙二胺四乙酸纸片协同实验检测待检菌株的金属酶表型,采用三维实验检测待检菌株的AmpC 酶表型和改良Hodge 实验筛查碳青霉烯酶,聚合酶链反应进行OXA-23、OXA-24 编码基因的检测,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在监测的14 种抗菌药物MIC 中,耐药率>60%的达13 种,其中只有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50%,共筛选出耐碳青霉烯酶的鲍曼不动杆菌30 株,其中金属酶表型和基因检测均为阴性,AmpC 酶阳性者21 株,改良Hodge 实验阳性24 株,其中26 株OXA-23 基因扩增阳性,未检出OXA-24 基因,可见OXA-23 基因为主要的流行克隆株。结论东莞地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十分严重,产OXA-23 碳青霉烯酶是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酶类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且碳青霉烯酶耐药菌株存在克隆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碳青霉烯类高水平耐药的阴沟肠杆菌临床分离株对碳青霉烯类耐药主要机制。方法:筛选对碳青霉烯类高水平耐药的阴沟肠杆菌临床分离株21株,同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这些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改良Hodge实验、Carba NP试验检测是否产碳青霉烯酶;PCR检测碳青霉烯酶类型(blaKPC、blaIMP、blaNDM、blaVIM、blaIMI、blaSPM、blaNDMOXA-23、blaNDMOXA-24、blaNDMOXA-48、blaNDMOXA-58)。结果:药敏试验显示碳青霉烯类高水平耐药阴沟肠杆菌具有多重耐药性。改良Hodge实验、Carba NP试验阳性率分别为61.9%(13/21)、90.5%(19/21);PCR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21株试验阴沟肠杆菌19株有扩增产物,IMP、KPC、NDM阳性率分别为23.8%(5/21)、9.5%(2/21)、61.9%(13/21),其中一株阴沟肠杆菌既产IMP又产NDM。结论:产碳青霉烯酶是临床分离碳青霉烯类高水平耐药阴沟肠杆菌的主要耐药机制,应当引起院感控制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何世国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0):70-71,73
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机制及其控制方法。方法常规细菌鉴定,药敏试验筛选CRE菌株.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对CRE菌株的MlC,改良Hodge试验与PCR检测碳青霉烯酶。结果CRE菌株标本分离率以尿液、痰液较高;药敏试验84.44%菌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及厄他培南同时耐药;琼脂稀释法分离CRE菌株大多数以对碳青霉烯类高度耐药:改良Hodge检测93.33%菌株为碳青霉烯酶产生株;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明显高于PCR方法(P〈0.05)。结论细菌产生碳青霉烯酶是CRE菌株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改良Hodge试验方法检测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醇类物质及部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Trinder反应的影响。方法: 以醇类物质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为样本,进行Trinder反应实验。肉眼观察颜色变化,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记录光密度值。同时观察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尿酸检测的影响。结果: 以乙醇、乙二醇、异丙醇、Triton X-100、Triton X-405、Tween20和NP40为样本的Trinder实验均产生紫红色颜色反应。这些物质水溶液的光密度值均随浓度增加而增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光密度水平与表面活性剂羟值有密切联系。含有0.1% TritonX-100、TritonX-405、Tween20和NP40的血清样本的尿酸水平明显高于三蒸水对照(P<0.01)。结论: 醇类物质及部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Trinder反应有干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血培养肠杆菌目细菌碳青霉烯酶.方法 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培养79株肠杆菌目细菌,其中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57株和碳青霉烯类敏感肠杆菌目细菌22株,按照NG-Test CARBA 5试剂盒说明书检测待测菌株五种主要碳青霉烯酶[klebsiella pneumoniae c...  相似文献   

14.
PCR法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检测幽门螺杆菌 (Hp)的两种方法 (PCR和快速尿素酶试验 )进行了比较 ,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应用以上两种方法对 76例消化道疾病患者的胃黏膜标本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 ,两法阳性者认为有 Hp感染。PCR的检出率为 6 8.4% ,快速尿素酶的检出率为 71.1% ,两者的敏感性均为 10 0 % ,特异性分别为 96 %和 88% ,两种检测方法无显著性差异 ;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Hp的感染率分别为 71.1%、6 1.3%、81.8%。结果表明 :HP感染与消化性疾病密切相关 ;两种方法都是检测 Hp感染的有效方法 ,临床上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15.
王康华  程远  宫绪萌  康利民  洪合  高毅  潘明新 《重庆医学》2015,(9):1153-1156,1161
目的:对比低浓度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1% Triton X-100对制备大鼠肝脏去细胞支架(DLBS)的影响,建立一种简单且适宜的DLBS的制备方法。方法将低浓度SDS(0.25%、0.50%)和1% Triton X-100分别加入大鼠肝脏去细胞流程,通过免疫荧光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支架结构,并对支架内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再通过四氮唑盐比色法(MTT ,Assay)观察支架对C3A的细胞毒性。结果 0.25% SDS和0.50% SDS处理组的DNA定量均小于50 ng/mg干质量,并且糖胺聚糖在0.25%SDS和1% T riton X-100处理组的定量要高于0.50% SDS处理组。同时,M T T 实验表明3种方法处理后的去细胞支架对于C3A细胞的生长无毒性作用。结论应用0.25% SDS在5 mL/min灌注流速下去细胞能够制备更为理想且有效的DLBS ,从而为器官再生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光辉  蒋巧霞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7):865-866,885
目的研究我院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IRAB)的耐药性与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方法收集我院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35株,K—B法和E—test法测定对常用抗茵药物的敏感性,采用改良Hodge试验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协同试验检测耐亚胺培南不动杆菌产碳青霉烯酶和金属β-内酰胺酶情况,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碳青霉烯酶基因OXA-23、OXA-24、OXA-58、IMP、VIM。结果35株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部分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及磺胺类抗菌药物均有很高耐药率(〉70%),仅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多粘菌素B有较高的敏感性(〉70%),35株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均产碳青霉烯酶,未检测到金属β-内酰胺酶,全部检测到OXA-23型基因,未检测到OXA-24、OXA-58、IMP、VIM型基因。结论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相当严重;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是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一种琼脂糖电泳法分离血清碱性磷酸酶肝型和骨型同工酶的改进方法。方法:将血清用神经氨酸苷酶处理,在此基础上选用四种缓冲液配制成0.7%的凝胶,加入1%的TritonX-100电泳,并进行荧光扫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