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汪强  庞奇  宋超  李志强 《安徽医药》2019,40(8):930-933
目的 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太和县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6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胸腔镜手术组(36例)和标准开胸手术组(32例),胸腔镜手术组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标准开胸手术组采用开胸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纵隔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胸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胸手术组[(126.73±192.69)mL比(301.30±380.66)mL],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胸手术组[(10.89±4.01)d比(14.06±6.61)d],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短于开胸手术组[(5.17±2.41)d比(6.75±3.7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及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胸腔镜手术组肺部感染发生率(8.3%)低于开胸手术组(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患者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较传统开胸手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单孔电视胸腔镜与标准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方法 将霍山县医院普胸外科自2015年2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22例周围型NSCLC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组(60例)和标准开胸肺叶切除术组(62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包括手术效果(淋巴结清扫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管日平均引流量、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镇痛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围产期死亡;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率、住院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为(103.9±40.3)mL,术后胸腔引流管日平均引流量为(79.722±20.676)mL,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为(6.223±1.312)d,术后镇痛时间为(2.671±0.912)d,平均住院时间为(11.887±3.071)d;标准开胸组术中出血量为(254.554±87.158)mL,术后胸腔引流管平均日引流量为(126.363±33.741)mL,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为(13.181±3.257)d,术后镇痛时间为(9.453±2.176)d,平均住院时间为(20.092±5.514)d,两组统计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孔电视胸腔镜治疗周围型NSCLC能达到标准开胸手术的根治要求,且手术创伤相对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胸腔镜辅助漏斗胸矫形术对先天性漏斗胸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9月郑州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天性漏斗胸患者119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77例)和对照组(42例),分别行胸腔镜辅助漏斗胸矫形术及传统Nuss术,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心率、血压、住院时间、ICU滞留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心率、血压、住院时间、ICU滞留时间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7.6±3.4) mL,较对照组的(10.4±3.7) mL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自我评价、运动能力、健康状况评分分别为(4.2±0.3)、(3.4±0.4)、(4.7±0.4)分,与对照组的(3.6±0.4)、(2.9±0.3)、(3.7±0.3)分相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手术治疗优良率为83.1%,较对照组59.5%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4%,较对照组28.6%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辅助漏斗胸矫形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李根水  刘建  陈剑  杜少鸣 《安徽医药》2020,41(8):917-919
目的 观察单操作孔胸腔镜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安庆市立医院收治的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61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SP-VATS),对照组采用多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指标、术后炎症指标、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90.23±16.82)min、术中出血量为(72.00±16.48)mL、术后总引流量为(323.40±34.69)mL、住院时间为(13.93±2.42)d、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为(3.20±0.92)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VATS治疗纵隔肿瘤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及引流量少、疼痛恢复快等优势,同时缩短了住院时间,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随志辉  朱胜  王鸿  高涛涛 《安徽医药》2018,39(4):486-487
目的 探讨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应用微胸引管后的引流效果及对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收治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术后胸腔镜切口留置内径为24 Fr的胸管引流,B组除了胸腔镜切口留置内径为24 Fr的胸管外,另在腋后线第8肋间留置内径为8 Fr的微胸引管引流。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疼痛、引流量、肺部并发症及住院天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胸痛时间(10.2±2.89)d,B组(7.8.±3.48)d;A组共引流(348.2±71.0)mL,B组(403.8±130.4)mL;A组出现6例肺不张、7例肺部感染,B组仅出现1例肺不张及1例肺部感染; A组住院时间(17.17±5.88)d,B组(14.03±3.8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手术后应用微胸引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朱学应  王保明  徐宁  何建  陈启斌 《安徽医药》2016,37(12):1488-1491
目的 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VATS)在早期肺癌肺叶切除术中的学习曲线。方法 选择安徽省胸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早期肺癌患者,均为单操作孔VATS行肺叶切除治疗,回顾分析病例资料。患者按手术时间分为A、B、C组,每组30例,比较各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胸引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结果 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63.7±51.4)mL,B组为(168.5±47.8)mL、C组为(139.2±35.1)mL,B、C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08.6±96.2)min,B组为(150.4±41.8)min、C组为(142.7±38.4)min,B、C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胸引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熟练掌握三孔VATS早期肺癌的肺叶切除基础上,采取单操作孔VATS的学习曲线约需30例,术中出血量减少和手术时间缩短可作为主要的衡量指标。  相似文献   

7.
李毅  庄严 《安徽医药》2017,38(7):889-891
目的 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在结肠癌患者手术治疗中应用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在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50例行结肠癌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所采用的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6例,予行CME手术治疗,对照组24例,予行传统结肠癌根治术。评估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排气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吻合口瘘、切口感染、淋巴漏)及肿瘤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148.34±21.16) min,淋巴结清扫数目(23.83±3.45)枚,术中出血量(98.72±29.64) mL,术后排气时间(5.82±2.34) d;对照组分别为(152.25±24.39) min、(15.62±2.51)枚、(132.17±30.28) mL、(5.82±2.34) d,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15.38%)低于对照组(2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分别为3.84%和1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复发率较对照组有所减低。结论 CME治疗结肠癌与传统根治术相比具有更明显的临床疗效,提高了手术质量,且不增加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8.
吕明闯  庞彬  朱立君  丁叶 《安徽医药》2017,38(10):1310-1314
目的 比较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1年2月至2015年8月在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7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3)。对照组接受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小时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血清疼痛介质浓度水平(包括神经肽Y、P物质和前列环素);测定细胞和体液免疫相关指标浓度;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免疫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小时,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为(3.82±0.4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1±0.62)分;且观察组的血清疼痛介质神经肽Y浓度为(215.38±25.92)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7.02±16.41)pg/mL,P物质和前列环素浓度分别为(6.28±0.71)μg/mL和(49.23±6.12)p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92±1.76)μg/mL和(67.23±7.12)p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CD4+/CD8+、IgA、IgG、IgM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手术治疗食管癌,不仅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而且对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程度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马鞍山市人民医院89例施行VATS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取“单操作孔法”49例,采取“三孔法”4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引流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疼痛程度等指标。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一例围手术期死亡,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胸管引流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中出血量[(24.4±5.9)mL vs(40.62±8.7)mL]和术后疼痛评分[(3.4±1.1)分 vs(6.7±0.9)分]上,单操作孔组均低于三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操作孔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是一种操作简单、效果确切的手术方式,较“三孔法”可进一步减少创伤。  相似文献   

10.
白雄伟  黄章  汤文平  任飞  彭毅  张科 《安徽医药》2017,38(10):1327-1329
目的 观察Brostorm法联合踝关节镜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汉中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40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按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Brostorm法联合踝关节镜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Chrisman-Snook术式非解剖学重建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距骨倾斜角变化、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以下简称AOF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临床疗效及手术情况,在治疗后1、6、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程度及稳定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8%,高于对照组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距骨倾斜角(7.61±1.42)°,小于对照组(8.89±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距骨前移距离(3.09±1.21)cm,短于对照组的(5.22±1.9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观察组患者VAS评分(2.14±0.92)分,较对照组(3.21±0.95)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观察组患者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rostorm法联合踝关节镜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疗效明显,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在慢性脓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择40例脓胸患者使用电视胸腔镜治疗,40患者例常规开胸手术,比较两组手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两组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胸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开胸组(P〈0.05),术中出血显著少于开胸组(P〈0.05),胸腔镜组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显著短于开胸组(P〈0.05),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开胸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开胸组(P〈0.05)。结论对于慢性脓胸的患者,使用电视胸腔镜手术相比常规开胸手术能达到更好的全盘视野,对病灶定位准确,在能熟练操作的前提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陈浩  徐宁 《安徽医药》2017,21(1):100-102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在慢性结核性脓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慢性结核性脓胸40例病人,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开胸手术组和胸腔镜手术组,比较两组病人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 与开胸手术组相比较,胸腔镜手术组病人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哌替啶用量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下降,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年,疾病的复发率以及肺功能的恢复情况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电视胸腔镜对于慢性结核性脓胸的疗效确切,且创伤小,疗程短,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魏东山  李浒  王国卿  冯兴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8):2489-2490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慢性脓胸的临床疗效。方法74例慢性脓胸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开胸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6.2±1.4)d,住院时间(11.2±3.7)d,并发症发生率2.9%(1/35),均显著小于对照组的(9.5±2.1)d(t=5.126,P〈0.01),(18.7±5.5)d(t=4.315,P〈0.01),20.5%(8/39)(x2=3.86,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可用于轻症慢性脓胸的治疗,但需严格控制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有上腹部手术史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普外科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43例有上腹部手术史实施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60例无上腹部手术史实施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情况,记录两组术中转开腹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后1个月经窦道胆道镜检查结石是否残留,术后2~20个月随访结石复发情况,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结石残留率及复发率。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23.1±21.4) mL、腹腔引流量(121.0±23.3) mL、手术时间(2.0±0.4) h、住院时间(9.3±1.5) d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4例(9.30%)中转开腹(其中3例因胆囊三角严重粘连,1例因小肠严重粘连),对照组1例(1.67%)因确诊腹茧症而中转开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出现并发症3例(6.98%),对照组2例(3.33%);术后1个月,经窦道胆道镜检查两组患者结石均取净;术后随访2~20个月,观察组出现结石复发3例(6.98%),对照组2例(3.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对有上腹部手术史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效果显著,虽然术中中转开腹率较高,但手术适应证范围得以扩大且患者术中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率并未明显增加,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慢性脓胸的疗效.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90例早期慢性脓胸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行电视胸腔镜手术,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胸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手术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胸腔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术后FEV1、FVC及MVV等肺功能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0.00%,对照组为6.6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慢性脓胸患者,创伤小,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电视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外科开胸手术治疗外伤后血胸的优劣势,总结应用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胸外科自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外伤性血胸患者80例,其中40例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列为观察组;40例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列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具有显著优势。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胸壁创伤轻微,较传统开胸手术具有更好的治疗优势,值得在临床工作中积极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熊焱正  刘建  陈剑  詹必成  刘永志  王啸 《安徽医药》2017,21(6):1054-1057
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手术在治疗肺部疾病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采用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肺部疾病69例病人,病种包括肺癌、自发性气胸、肺隔离症、支气管扩张等8种疾病.行肺叶切除29例,肺局部切除40例.结果 肺叶切除平均手术时间(170±32)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05±145) mL,术后平均留置胸管时间(3.7±2.1) 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3±3.1) d,术中1例被迫中转开胸,术后8例合并胸腔积液需再次处理.局部切除平均手术时间(64±32)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68±23) mL,术后平均留置胸管时间(3.0±1.9) 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7±1.8) d,术后1例出现持续性漏气,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全组无其他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随访3~12月均恢复良好,气胸病人无复发.结论 单孔胸腔镜在治疗肺部疾病中安全可行,是一种更加微创的手术方式,近期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和开胸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11月在本科治疗的符合标准的6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按人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行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30例行电视胸腔镜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和术后胸腔引流时间。结果:观察组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和术后胸腔引流时间与对照组相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视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相比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的优点,而且符合微创的原则,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分析完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收住本院的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24例,肿瘤最大径线值1.5~13.0cm,平均(6.0±1.7) cm,均采用完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对围手术期各项指标进行观察记录.结果2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90.3±19.6)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04.6±21.4)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7.9±3.2)d;围手术期未见死亡病例.依据平均肿瘤最大径线为界值,将患者分为体积较大组(>6 cm)和体积较小组(≤6 cm),其中较大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高于较小组(均P< 0.05),但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完全电视胸腔镜可用于各类原发性纵隔肿瘤的治疗,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降低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