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评估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影像中骨质变化与肿瘤根蒂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8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CT中的骨质变化进行分析,并与鼻内镜术中发现的肿瘤根蒂部位进行对比,研究骨质变化与肿瘤根蒂部位之间的关系.结果 28例患者中的22例有骨质密度增加、增厚的骨增生影像表现,其中有20例骨增生部位与肿瘤的根蒂部位一致,一致性达71.4%,提示根据骨增生部位可预计肿瘤的根蒂部位.2例骨增生与肿瘤根蒂不一致者,1例根蒂位于钩突,CT表现为中鼻甲前端骨增生;另1例根蒂位于上鼻甲,CT表现为钩突的骨增生.28例中9例CT有气泡征,21例有骨质破坏,19例有骨移位,肿瘤生长产生的压力,可导致不同的骨质破坏或移位表现,根据骨质破坏的部位及移位的方向可大致判断肿瘤的来源.结论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肿瘤根蒂部位与CT影像中的骨增生有较高的一致性,根据骨质破坏或移位也可间接辨别肿瘤的来源,有助于术前评估和制定手术计划.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术前通过CT值对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根蒂即生发中心定位,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降低术后复发概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资料,计算术中确定的肿瘤根蒂部位CT值与非根蒂部CT值,并观察肿瘤在CT图像上的灰度变化。结果 肿瘤根蒂部组织CT值平均为(36.87±10.21)HU, 在CT图像上可表现出较高密度影,呈现灰白色,肿瘤非根蒂部组织CT值平均为(25.32±10.69)HU,在CT图像上可表现出较低密度影,呈现灰黑色,经配对t检验,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例初发病例中局部骨增生者6例(30%),其中有4例与肿瘤根蒂一致,一致性达66.7%,25例中有气泡征者6例(24%),骨质移位者14例(56%),骨质破坏者10例(40%)。结论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肿瘤根蒂部CT值较高,CT图像上为高密度影,可联合骨质变化及气泡征来判断肿瘤根蒂部位,制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性分析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探讨鼻内镜下联合低温等离子刀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可行性。 方法 在鼻内镜下使用低温等离子刀切除37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根据Krouse分级标准:T1期8例,T2期18例,T3期11例。术后鼻内镜下随访4~10年。 结果 37例均在鼻内镜下成功使用低温等离子刀切除肿瘤,3例术后复发,再次手术未复发。 结论 鼻内镜下联合低温等离子刀切除T1-T3期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安全、微创,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和MRI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37例经病理证实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和MRI影像,并与术中所见、术后病理及随访结果比较。结果 37例中,起源于上颌窦10例,筛窦8例,额窦6例,鼻甲6例,窦口鼻道复合体3例,蝶窦1例,不能确认起源3例。CT表现:单侧鼻腔鼻窦软 组织病变,骨炎征的出现率为62.16%,与起源部位一致的72.00%,3例出现眶纸板或前颅底骨质破坏,与恶变相关。MRI表现:36例出现脑回征,根据脑回征逆向回溯法,32例准确预测起源部位。结论 CT与MRI相结合,对于判断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起源、范围及是否合并恶变更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分期中CT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分期中CT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影像资料及手术资料。结果按照Krouse分期标准,将本组病例分为四期(四组)。在每组中将CT分期与手术所见分期比较,结果如下(相符/不相符):T1期1/0,T2期22/2,T3期3/3,T4期2/0,总共28/5。结论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虽无特异CT表现,但CT影像与手术所见对比显示,它能较准确判断肿瘤的侵及范围,是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分期中不可缺少的资料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T检查在真菌球型鼻窦炎术前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术前CT检查判断为真菌球型鼻窦炎3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术前CT检查、术中所见和术后病理结果。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鼻窦CT平扫并重建,均行内镜鼻窦手术,术中观察鼻窦内黏膜肿胀、分泌物等情况,并与术前鼻窦CT影像学检查进行对比。 结果 30例患者术中检查和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真菌性鼻窦炎,诊断准确率为93.7%。鼻窦CT检查可见鼻窦内钙化影27例;鼻窦内完全浑浊高密度影21例;部分浑浊且表面不规则的“土坷垃征”13例;鼻窦局部骨质增厚16例。另外2例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为上颌窦嗜酸细胞乳头状瘤1例、出血坏死性息肉1例。 结论 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CT主要特征是鼻窦内软组织不均匀密度影,其内可见高密度钙化点;其次鼻窦内部分浑浊影,表面高低不平;骨质局部增生肥厚也是其体征性表现。单纯依靠CT检查结果诊断真菌球型鼻窦炎有误诊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神经鞘瘤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21年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例鼻腔鼻窦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 结果 13例患者中女10例、男3例。恶性1例,良性12例,13例均行手术治疗,1例恶性神经鞘瘤患者术后辅助放疗。术后随访4~110个月,12例良性患者均未复发,1例恶性患者死于复发。 结论 发生于鼻腔鼻窦的神经鞘瘤以良性为主,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单侧鼻塞和头痛最多见,鼻腔及筛窦为最常见发病部位。术前的影像学检查能较好显示肿瘤侵犯范围,指导手术方式。主要治疗手段为彻底手术切除,恶性者术后容易复发,需要辅助放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inonasal inverted papilloma,SNIP)外周部和根蒂部的组织病理学差异,为根据MRI影像脑回征(convoluted cerebriform atterns,CCP)评估肿瘤起源位置提供依据。方法 27例原发SNIP患者术前行MRI检查,并通过CCP回溯法预判肿瘤起源部位。术中取肿瘤的外周部和根蒂部进行病理学和免疫组化学染色,评估基质评分、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的表达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预判的肿瘤起源部位均在术中得到证实。肿瘤外周部的基质评分和MVD显著高于根蒂部(P <0.001),而根蒂部的claudin-5表达明显高于外周部(P <0.05)。结论 SNIP外周部疏松水肿的基质层微血管增生且伴有血管上皮屏障功能缺陷,上述病理学改变使得瘤体末端的上皮和上皮下基质层在T2WI和对比强化的T1WI上呈现等、高信号相间的栅格状CCP征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CT和MRI特点,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方法 回顾复习近3年收治的14例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总结其术前鼻窦CT和MRI的特点并讨论其与相似疾病的鉴别要点。 结果 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CT主要表现为单侧上颌窦膨胀性病变,常突入中鼻道,可伴有上颌窦多个骨壁的破坏。MRI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T2上的高信号病变主体被低信号包绕或分割。T1WI增强上则表现为特征性的“胚胎样”结构。部分病例CT表现与一部分真菌性鼻窦炎、内翻乳头状瘤以及上颌窦癌有相似之处。但这些病的MRI表现各异,可资鉴别。 结论 相较于单一的鼻窦CT检查,CT结合MR影像可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以提高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术前诊断准确性,有助于术前预估内镜下手术方案,有利于与患者沟通病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即鼻腔外侧壁入路)手术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2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 结果 21例患者通过鼻内镜经泪前隐窝入路手术治疗上颌窦病变,术中均完全清除窦内病变,且术中、术后病理证实为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愈合良好,无严重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6个月局部复发,再次手术切除,现随访12个月无复发。 结论 经泪前隐窝入路进入上颌窦切除病变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处理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路易斯寡糖-X(sialyl Lewis-X,SLeX)和CD24的表达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inverted papilloma,NIP)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对11例NIP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并用SleX及CD24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结果11例NIP患者中,1例(9.1%)为重度不典型增生,但尚未突破基底膜。SleX特异性染色定位于细胞膜,NIP组中有9例(81.8%)阳性表达,对照组中有1例(16.7%)阳性表达(P<0.05)。CD24特异性染色定位于细胞膜及细胞浆,NIP组中有8例(72.7%)阳性表达,对照组中只有少量淋巴细胞阳性表达,鼻黏膜上皮细胞阴性表达。结论部分NIP在诊断时就伴有重度不典型增生,同时有CD24表达,是一种交界性肿瘤。SleX在NIP中的表达及基质炎性细胞的浸润提示其与炎性反应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inverted papilloma,NIP)的临床分型以指导手术。 方法用CT/MRI和鼻内镜检查47例NIP,明确病变起源,制定临床分型并采取相应的术式,术后跟踪随访。结果随访1~8年,Ⅰ型复发率为7.1%,Ⅱ型复发率为10.5%,总复发率为8.5%。首次手术复发率为2.8%,二次手术复发率为27.3%。结论按Reda Kamel的NIP临床分型方法,即根据病变的起源进行临床分型有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36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36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经鼻内镜下切除,包括术前病情评估,术后随访。结果随访2~7年,2例复发,无恶变病例。结论术前鼻内镜、CT、MRI检查,可以确定病变范围,根据病变范围决定手术方式,经鼻内镜可以彻底切除Ⅰ、Ⅱ、Ⅲ期病变;Ⅳ期病变仍需行传统鼻侧切开。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 Inverted papilloma deriving originally from the sphenoid sinus is extremely rare. Three such cases are presented aiming to show the particularities and diagnostic clues of this clinical entity. CASE REPORTS: All three patients were male, and presented mainly with nasal symptoms. In all three cases imaging shows the sphenoid sinus was completely occupied by the tumor. Additionally the ethmoids and nasal cavities have been invaded in contiguity to the site of the initial appearance of the tumor. In particular one of the cases was of even more interest as a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of the inverted papilloma of the sphenoid sinus was histologically observed.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was the therapeutic approach chosen for all three cases, with very good results. Follow up 30 months after the operation has not revealed any signs of recurrence of the disease. CONCLUSION: Inverted papilloma of the sphenoid sinuses--and even more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although quite rare, may present occasionally. The ENT surgeon should be aware of this condition. Preoperative imaging with CT scan and MRI and the experience of the surgeon will dictate the appropriate surgical approach.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病理和临床诊断为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6例,术前做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扫描,全身麻醉鼻内镜下行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1~2年,16例患者术后复发2例。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Krouse Ⅰ~Ⅱ级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一种较好的方法,此方法的优点为视野清楚、创伤少、出血量少、复发率低、避免了面部切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手术治疗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方法 和初步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09年1月诊治的8例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在鼻内镜下实施手术.按Krouse分级,其中Ⅰ级病变1例和Ⅱ级病变6例完全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完成手术,Ⅲ级病变1例采用电动吸割器结合低温等离子射频完成手术.结果 术中出血少,除1例复发性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出血约200 ml外,余7例患者出血量为2~50 ml,中位数出血量为44 ml.手术时间短,为15~50 min,中位数手术时间为31 min.术后疼痛轻微,术后第2天出院.术后2个月术腔完全上皮化,无并发症.随访2~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个月,8例均未见复发.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手术治疗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具有出血少,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微等优势,对于Ⅰ、Ⅱ级病变可做到肿瘤整块彻底切除,是一种微创治疗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手术方法 .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手术治疗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方法 和初步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09年1月诊治的8例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在鼻内镜下实施手术.按Krouse分级,其中Ⅰ级病变1例和Ⅱ级病变6例完全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完成手术,Ⅲ级病变1例采用电动吸割器结合低温等离子射频完成手术.结果 术中出血少,除1例复发性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出血约200 ml外,余7例患者出血量为2~50 ml,中位数出血量为44 ml.手术时间短,为15~50 min,中位数手术时间为31 min.术后疼痛轻微,术后第2天出院.术后2个月术腔完全上皮化,无并发症.随访2~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个月,8例均未见复发.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手术治疗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具有出血少,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微等优势,对于Ⅰ、Ⅱ级病变可做到肿瘤整块彻底切除,是一种微创治疗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手术方法 .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手术治疗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方法 和初步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09年1月诊治的8例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在鼻内镜下实施手术.按Krouse分级,其中Ⅰ级病变1例和Ⅱ级病变6例完全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完成手术,Ⅲ级病变1例采用电动吸割器结合低温等离子射频完成手术.结果 术中出血少,除1例复发性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出血约200 ml外,余7例患者出血量为2~50 ml,中位数出血量为44 ml.手术时间短,为15~50 min,中位数手术时间为31 min.术后疼痛轻微,术后第2天出院.术后2个月术腔完全上皮化,无并发症.随访2~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个月,8例均未见复发.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手术治疗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具有出血少,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微等优势,对于Ⅰ、Ⅱ级病变可做到肿瘤整块彻底切除,是一种微创治疗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手术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