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制冷系统冷却水侧大温差运行能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热泵空调运行中,热泵空调水系统的输送能耗对整个系统节能降耗具有较大影响,因此大力发展冷却水大温差技术,有利于降低机组能耗。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推导得出热泵空调性能参数与冷却水温差之间的关系,并在不同冷却水温差实验工况时,分析了热泵空调制冷系统及冷却水泵的能耗。结果表明:随着冷却水温差的增大,虽然热泵空调主机单位制冷能耗逐渐增大,但热泵空调系统单位制冷能耗逐渐减小;在温差为8 ℃时,热泵系统EER最大,为3.173;冷却水温差为7~9 ℃时,机组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地源热泵是利用地表浅层土壤能量(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作为冬季热泵热源供暖和夏季冷源进行空调的系统,地源温度全年相对稳定的特性使得地源热泵比传统空调系统运行效率要高。该文对就地源热泵技术作了简单介绍,对主要的热泵供热形式,特别是地源热泵的技术特征、适用范围和经济性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并对其在川西北地区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讲述了水源热泵利用地下的土壤、地下水或地表水中的热能提取进行采暖及制冷的工作和节能原理,论述了水源热泵及在运行中成本低廉及高效、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等特点,展望水源热泵技术在我国的广阔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术语     
地源热泵系统(ground—sourceheatpumpsys—tem)——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热空调系统。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  相似文献   

5.
拟采用地下水热泵系统时,应先调查工程场地的供水水源条件,向当地水管理部门咨询或请专业队伍进行必要的水文地质调查或水文地球物理勘查,了解是否有适合地下水热泵利用的水源,通过可行性研究,确定利用地表水或是地下水的供水水源方案。  相似文献   

6.
本文建立了地表水能源系统能效数学模型,并且通过编程软件对地表水源热泵能源系统能效进行计算,优化运行工况确定最佳能源利用温差,使地表水源热泵能源利用系统在高能效的节能经济工况下运行。结合大量设备数据对需要的辅助数学模型进行必要的拟合计算,同时通过编程简化计算过程,实现可视化源代码基础研究并提高工程设计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为合理确定集中空调大温差水系统的具体温差,根据理论公式推导得出集中空调大温差水系统的节能判定公式。结合实际工程,以集中空调冷水和冷却水系统5℃温差作为基准方案,就集中空调大温差水系统按5℃时的经济比摩阻计算管径(方案1)、取5℃时的管径(方案2),分别运用节能判定公式,并计算各种方案的具体节能量。根据所选工程实例,集中空调大温差冷水和冷却水系统采用8℃温差时,方案1、方案2与基准方案相比,制冷机房总耗电量降低约10.09%、13.02%。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源热泵具有显著的经济性,但对地下水资源保护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建立地下水源热泵流量分析模型和典型的基准状态,从节能和地下水节约利用两方面综合分析设计工况下板式换热器循环流量和地下水流量最佳范围,以及地下水取用单价的合理范围。结果表明:在基准状态下,板换循环设计温差应在5~6℃左右,比10℃温差工况系统能耗减少2.6%;水电单价比为0.2:1时,水费仅占总费用的9%,经济工况区范围为循环水温差在5~7℃之间,井水温差在10~13℃之间;水电单价比在0.5:1到0.75:1之间对提高地下水利用率较为适合;水电单价比为1.5:1时,地下水源热泵与空气源热泵的运行费用相当。  相似文献   

9.
王锡  杨勇平 《制冷学报》2012,33(3):68-73
为了明确供热空调系统的能质利用情况,基于单耗分析理论和方法对供热空调系统的分析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讨论了几种典型供热空调系统形式(锅炉供热、电热供热、热泵空调、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的效率计算方法,并总结出效率通式。为表征系统整个运行期的平均效率,提出了两种使供热空调系统的分析方法更为全面的方法(供热/冷量加权温度法和燃料加权法),并结合示例全面分析了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一次能源利用率和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效率,从而更为全面地了解各系统在全工况下的能源(质)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水源热泵综合节能技术的工程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源热泵技术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具有提高机组效率和降低系统运行费用的优点。以实际工程为例,研究了地表水水源热泵空调系统设计中的具体问题。结合工程具体情况,探讨了在应用水源热泵技术的同时,将集中供冷供热技术、二次泵技术、变流量技术等其他多项节能技术综合应用,不但能更有效地发挥水源热泵技术的优点,并能大大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效。对常规空调系统形式与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形式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结果表明该工程水源热泵技术与其他节能技术综合应用可减少全年运行能耗约46%。  相似文献   

11.
浅析大连港区海水源热泵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在我国北方沿海港口回填区内,通过打井取水发展海水源热泵,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由于海水温度低,经试验确立海水+地温耦合式海水源热泵系统。针对工程实例在初投资和运行费用方面与集中供暖电制冷空调方案进行对比,说明海水源热泵系统具有明显节能环保的优点及在沿海地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从热力学角度对能量品质和热力系统的佣进行分析,提出分析不同采暖系统效率的方法。通过对不同采暖系统进行能量[火用]分析和对比,认为水源热泵加地板辐射盘管采暖形式的总体能源利用最经济合理,而在没有30-35℃的低温热水余热情况下,高温水源热泵暖气片采暖系统经济性较差。对采暖系统的能量士用分析从本质上对比各种采暖系统用能的优劣,为合理选择采暖系统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办公楼类建筑采暖空调负荷特性的基础上,阐述了传统采暖空调系统的弊端.得出以水源热泵为冷热源,地板辐射间歇供冷暖加置换通风系统以其节能、舒适,便于控制等特点,在办公楼中有很强的适用性.以邯郸市某办公楼为实验对象,分析了系统的舒适性及节能性,提出了此系统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根据体育场空调房间的特点,考虑赛时和赛后运营情况以及建筑方案特点、项目场地条件等因素,提出利用场地周边景观湖水作为冷热源的水源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式空调(热泵)(以下简称"水源VRF")系统的方案,对景观湖水的温度、取水系统、冬季补热系统进行分析,并根据运行策略制定"保证赛时空调系统正常运行,赛后节省空调系统的运行费用"的自动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5.
浅析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调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性能主要受水系统和制冷剂充注量的影响,通过调节循环水温度和流量以及制冷剂的压力可以使机组在最佳状态下运行,减少故障率,为设备生产企业节约售后服务费用。  相似文献   

16.
热泵的环境热源并非可再生能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热源是无用能,因此既不是能源,更不是可再生能源。热泵的优势体现于在获得可用热能过程中,能够使有用能得到充分利用,而并非作为低温热源的环境热源具有可再生能源的属性。将环境热源当作可再生能源是不科学的,客观上将误导消费者,而且也不利于热泵行业的健康发展。从能源开发利用的角度来看,热泵应用属于节能措施而并非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应予以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7.
核电站核岛通风空调系统在电站运行中有着重要作用,核岛制冷机作为空调冷源供给设备作用尤为重要。由于核电站核岛空调系统特殊运行条件,导致核岛制冷机运行工况极端恶劣。本文重点研究分析了核岛制冷机在冷却水极端低温和高温运行工况确保正常运行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以南宁市某五星级酒店为例,通过对该项目集中空调和热水系统不同冷热源方案的比较,根据实际情况及相关文献的研究数据,分析不同冷热源方案的运行费用及初投资,计算土壤源热泵系统相对传统系统的节能率,提出夏热冬暖地区采用集中空调和热水系统的酒店建筑应优先采用的技术,给出土壤源热泵系统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太阳能和酒店中央空调冷凝热回收的热量制取酒店生活热水,解决以往酒店热水均由电加热或锅炉(燃煤、燃气或燃油)提供带来的高能耗、高费用和高环境破坏的问题。介绍设计方案、控制方案、节能亮点,并提出工程中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技术难题。该方案利用绿色能源(太阳能)和有害废热(中央空调冷凝热)使中央空调机组的运行效率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影响地下水源热泵运行工效的地下水诸多水质指标,阐述了这些指标的物理化学意义以及如何影响地下水源热泵的运行效果。文中还介绍了地下水水温以及地下水水量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