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调脂散胶囊治疗老年高脂血症性脂肪肝46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脂肪肝属中医学积聚、胁痛范畴 ,其产生责之于肝脾肾三脏。老年高脂血症性脂肪肝 ,有肾气已虚 ,气化不及 ,肾精亏耗 ,水不涵木 ,脾失健运 ,痰浊内生 ,以致肝失疏泄 ,痰瘀交阻的病机。调脂散胶囊具有补益肝肾 ,化痰祛瘀的作用 ,治疗老年高脂血症性脂肪肝 46例 ,总有效率 84.78%,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调节血脂和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加味降脂理肝汤治疗痰瘀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治疗组63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合理饮食及适当运动),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加味降脂理肝汤.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患者痰瘀体质项积分、体重指数、B超积分及肝功能、血脂变化.结果 治疗组痰瘀体质项积分、体重指数、B超积分、肝功能、血脂等指标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 结论加味降脂理肝汤能有效改善患者痰瘀体质,治疗脂肪肝病.  相似文献   

3.
<正> 本人总结多年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发展具有不同的病理阶段,病因为肝失疏泄、脾失运作、湿热内存、痰浊、郁结、瘀血阻滞,终成痰瘀互结,闭阻肝内转换脉络。根据其发展规律,可将酒精性脂肪肝分四期、早期、轻度、中度、重度分期辨证治疗或以痰为主,或以瘀为主,或以痰瘀同治,或从脾沦治疗或从肝论治,或肝、脾、肾同调、应辨证对待,以证施药、肝气郁滞是脂肪肝初期的主要病机、轻度脂肪肝属脾失运作,水湿内停、聚生痰浊、精浊不清、日久化热。中度脂肪肝痰之即成,肝内气滞血痰日久、痰瘀互为因果、终由痰瘀互致病。重度脂肪肝、肾精亏损、水不养木、肝失肾养、或肾脏已虚,水运失调、浊水内生、腹水浮肿、以上分期分型为指导临床辨症用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从痰瘀学说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辨治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灿立  张龙江 《新中医》2007,39(11):5-6
从痰瘀学说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辨证论治思路进行探讨。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因系饮食失调,或感受湿热疫毒,或情志失调,或久病体虚。病位在肝,与脾、胃、肾等脏腑密切相关。病机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蕴,痰浊郁结,瘀血阻滞而最终形成痰瘀互结,闭阻肝脏脉络。治疗应以活血化痰为根本大法,或以治痰为主,或以治瘀为主,或痰瘀同治,又或从脾论治,或从肝论治,或肝脾肾同调。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柴平汤联合加味枳术汤治疗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对预后反酸、情志不畅及肋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8月间在我院治疗的80例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组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采用柴平汤联合加味枳术汤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加味枳术汤治疗。治疗结束后以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为评价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92.5%,与对照组77.5%相比,具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作对比,具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各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反酸、情志不畅、肋痛症状改善明显,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柴平汤联合加味枳术汤治疗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改善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的反酸、情志不畅、肋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笔者总结多年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发展具有不同的病理阶段,病机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蕴、痰浊郁结、瘀血阻滞,最终形成痰瘀互结,闭阻肝脏脉络。根据其发展规律,可将非酒精性脂肪肝按早期、轻度、中度、重度分期辨治,或以治痰为主,或以治瘀为主,或痰瘀同治,或从脾论治,或从肝论治,或肝脾肾同调,灵活对待,随证施治。  相似文献   

7.
分期辨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总结多年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发展具有不同的病理阶段,病机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蕴、痰浊郁结、瘀血阻滞,最终形成痰瘀互结,闭阻肝脏脉络。根据其发展规律,可将非酒精性脂肪肝按早期、轻度、中度、重度分期辨治,或以治痰为主,或以治瘀为主,或痰瘀同治,或从脾论治,或从肝论治,或肝脾肾同调,灵活对待,随证施治。肝气郁滞是脂肪肝初期的主要病机;轻度脂肪肝属牌失健运.水湿内停,聚生痰浊;或气机郁滞,水湿不化聚而成痰,日久化热;中度脂肪肝痰之既成,气滞血瘀日久,痰瘀互为因果,最终由痰瘀互结致病;重度脂肪肝肾精亏耗,水不涵木,肝失所养;或肾气已虚,气化不及,水运失司,浊阴内生。以上分型为指导临床辨证用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加味枳术清脂汤配合西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选择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96例,采用抽签法分成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西药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加味枳术清脂汤治疗,两组都持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9.58%(43/48)高于对照组70.83%(3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4/48)与对照组6.25%(3/4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加味枳术清脂汤配合西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山东中医杂志》2017,(5):430-433
高脂血症属中医痰湿、浊阻范畴,对从痰浊论治高脂血症的理论基础及临床研究从病因病机、脏腑辨证两方面进行综述。认为本病病位以脾、肝、肾三脏为主,病机为脾失健运,脂浊停留;肝失疏泄,津留为痰;肾失气化,水凝为痰。对于高脂血症的治疗宜从脾、肝、肾三脏论治,注重脏腑相关的整体化治疗,化痰泄浊,促进血脂转运及排泄。参考文献30篇。  相似文献   

10.
段高峰 《山西中医》2013,(11):12-13
目的:观察加味枳术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加味枳术汤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多潘立酮治疗,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73.3%.结论:加味枳术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干细胞及其组织微环境是"髓"本质的生物学基础,围绕"髓"形成单个或多个"靶点"的集合就是"髓"为中心的治疗靶点。针对"髓"的单个或多个靶点的不同组合可提出若干个不同治疗方案,包括基于"补肾生髓成肝"的肝硬化、肝衰竭、肝癌防治方案及"补肾生髓"防治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的方案,极大地提高了中医药防治肝藏病及其相关病证的能力和水平。"髓"是"肝肾同源"的中心环节,极大地深化和提高了"肝肾同源"的理论认识,明确了深入研究中医药调控再生修复的作用及其机制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疾病,本病早在2000多年前,中医即有记载和叙述,中医根据肝硬化各阶段、各类型证候表现不同,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可分为代偿期的肝积和失代偿期的臌胀。对肝病的治疗,历代医学家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各有发挥,给后世肝病临床留下宝贵经验,现以清王旭高的治肝三十法的论述中归纳成治肝八法,现以其中四法,即清肝法、泻肝法、养肝法、温肝法的治疗方法上,探讨及分析其在肝硬化治疗上的运用,以便于临床掌握使用。  相似文献   

13.
探讨“柔肝缓急”法用于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辨治思维以及具体的临床运用。本病属于中医学上的“淋证”范畴,近年来有医家从肝论治膀胱过度活动症,采用了“镇肝息风”“疏肝健脾”“调肝理血”等治法。本文则认为此病病程长久,易反复发作可能与肝阴、肝血亏虚、湿热瘀滞有关。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治疗上以柔肝缓急为要,以芍药甘草汤为基础方,酸甘化阴,柔肝缓急以息风、止痛、宁神、育阴利水,临床上加减辨证辅予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之法。“柔肝缓急”法临床多用于治疗阴虚血亏的痉挛性疾病及各种疼痛等,异病同治,运用此法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亦有奇效。现从病因病机入手,剖析其内涵以及临床具体应用,为临床上治疗本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吕悦  石岩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6,24(10):1915-1916
以“消”、“消渴”、“渴”为检索词,检索出《本草纲目》中所有相关中药,并进一步筛选出有治疗消渴的药物。对这些药物的归经、五味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显示:归经中肺、脾、胃、肝有显著性差异,五味中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草纲目》中治疗消渴的基本用药规律是:①用药的归经主要是肺、脾、胃、肝、肾为主。②五味主要以甘、苦、酸为主。  相似文献   

15.
养肝利胆颗粒保肝利胆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与养肝利胆颗粒功能主治相关的保肝和利胆作用。方法采用CCl4亚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和结石性胆囊炎大鼠模型,观察药物的保肝作用;采用大鼠胆总管引流的方法,观察该药的利胆作用。结果养肝利胆颗粒可明显降低CCl4模型小鼠血清ALT、AST活性和肝组织MDA含量,升高肝组织的SOD活性,能不同程度改善肝细胞的病理变化;可降低结石性胆囊炎模型大鼠成石率和血清AST、ALT活性,减轻肝脏的病理性变化;能增加麻醉大鼠的胆汁流量。结论养肝利胆颗粒具有保肝和利胆作用。  相似文献   

16.
“龙火”“龙雷之火”“雷火”是中医文献中三个重要词语,因其有渊源关系且名称相近,所以时而互称混称,时而有其特指含义,致使理解困难,不易辨别。本文通过文献考证的方法,将“龙火”“龙雷之火”“雷火”放在一起加以系统梳理,追溯起源,辨析异同,发现三者共性内涵均指人体内过亢之相火、虚火、反常之火等。“龙火”特指内涵有膀胱火、肾火、命门之火的眼科病证名,“龙雷之火”特指内涵有肝肾之火、肝胆之火,“雷火”特指内涵有肝火、欲火、肝肾之火。  相似文献   

17.
“肝者,罢极之本”释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者,罢极之本”历代医家认识不一,通过对《素问·六节藏象论》中“五本”含义的比较分析,结合“罢 极”字义,认为应将“罢极之本”解释为“藏血主疏泄”之本,才能高度概括肝脏最重要的生理功能,揭示肝脏作为人 体“五本”之一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18.
疏肝、柔肝、镇肝、平肝法治疗脂肪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论述了清代王旭高治肝八法中疏肝法、柔肝法、镇肝法、平肝法四法治疗脂肪肝。古今在临床治疗中,确实有很多案例,但以疏肝法较为常用,其次是柔肝法和平肝法,镇肝法则较为少用。这与中医肝的生理功能有关:(1)肝主疏泄,能助脾胃消食运化,其气升发,能舒畅气机。(2)它的主要功能表现于调节全身气血流通,情绪变化。(3)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气郁结,则气郁易怒,急躁善暴,不思饮食,肝气久郁,气火由此而生。总之,以疏畅条达之法以复肝的正常生理之态,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所以在治疗脂肪肝时多用疏肝法为主。  相似文献   

19.
橄榄解酒饮对大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观察橄榄解酒饮(主药:橄榄、枳棋子)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效果,采用白酒灌胃法造成大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模型,0.5h后以橄榄解酒饮灌胃,记录醉酒率。第3天检测血清ALT,第5天检测血清及肝匀浆ALT、AST,并与护肝胶囊比较。结果:橄榄解酒饮可显著降低大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醉酒率,提高醒/醉比,显著降低血清ALT、AST及肝脏组织ALT水平,改善肝组织病理状态,促进肝细胞损伤恢复。提示橄榄解酒饮具有良好的防醉、解酒、护肝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合谷”、“三阴交”下胎机制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睿  李惠  张鸥 《天津中医药》2009,26(1):41-42
针灸下胎在中医古籍中记载丰富,其中"合谷"、"三阴交"使用频率位列第-.补"合谷"、泻"三阴交,,的下胎机制有三:1)泻"三阴交"泻肝之阴血,补"合谷"可补气,使妇女机体处于气旺血衰的状态,不利于胎元生长导致下胎.2)泻"三阴交"使冲任失调,胎失所养;补"合谷"行气而导胎下行,而至下胎.3)泻"三阴交"使肝、脾、肾3脏功能失调,胎元不固;补"合谷"可补肺,肺主气降,气降太过终至下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