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冷库氨双级压缩制冷系统最佳工况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研究了氨活塞式双级压缩制冷系统的最佳中间温度、最佳高、低压级输气容积比和最大COP值随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的变化规律,并采用微机程序确定任意工况条件下的最佳中间状态和任意中间状态下高、低压级输气容积比与中间温度的关系,进一步比较了l/2和1/3两种固定容积比的双级机在各种工况下对系统综合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利用制冷剂热力参数回归多项式,借助计算机求解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的最佳中间温度及与之相应的低,高压汽缸容积比的方法,给出了多种双级压缩工况的最大制冷系统,最佳中间温度与低,高压汽缸容积比。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以R410A为工质的两级压缩制冷循环性能,模拟计算两级压缩制冷循环制冷系数随工况和高低压容积比的变化情况,以及不同工况下容积比与中间温度变化的关系。得出结论,在蒸发温度3~9℃,冷凝温度35~50℃范围内,相同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下,容积比越大对应的中间温度越低,当容积比ζ在3/4~4/5之间时,循环制冷系数更为接近最大制冷系数。本研究为合理选择两级压缩高低压容积比、确定最佳运行工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齐道义  高祖锟 《制冷》1989,(2):25-28
本文是继《制冷工程中单级压缩机选择的 CAD》之后,对一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双级氨压缩制冷循环压缩机选择,给出了程序设计结构和应用举例。采取最大制冷系数时的中间温度为最佳中间温度,能列出设计工况下可选择的最节能的双级压缩机组或高、低压级配组机的“菜单”,供设计者从中选择最满意的机器。  相似文献   

5.
容积比是影响双级补气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性能的关键参数。本文建立基于两级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最佳容积比数学计算模型,并进行最佳容积比数学模型的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二者基本吻合。最后通过理论计算得到热泵式空调器在环境温度-35~54℃宽范围工况下的最佳容积比随工况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李洪芳  许述圣 《制冷》1993,(1):27-34
本文以R717热力性质的计算程序为基础,在考虑了影响循环的四个因素后,得到了四个冷凝温度和三个蒸发温度下各二十一个不同中间温度时的热力循环计算结果。经过对计算结果的光滑和拟合,然后采用对各变量依次多向线性回归的方法,分别得到了以制冷系数最大、高低压缸理论容积和最小、高低压级排气温度相同、高低压缸理论容积比为给定值四个不同目标下相应的四个最佳中间温度及其对应目标值的计算式。  相似文献   

7.
CO2是零ODP、低GWP的天然制冷剂,在冷库制冷系统中应用前景广阔。本文针对用于低温冷库的两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CO2跨临界双级压缩制冷循环(DTCC循环)建立数学模型,通过计算不同工况,分析蒸发温度、压缩机等熵效率、气冷器出口温度、排气压力以及回热循环方式对DTCC循环制冷系数的影响规律;给出DTCC循环的最优排气压力和最佳中间压力的计算式。研究表明:在蒸发温度-30~10 ℃、气冷器出口温度30~45 ℃范围内,DTCC循环的最优排气压力约比相同工况下的单级跨临界制冷循环的最优排气压力低0.3 MPa;低压级排气采用预冷气冷器、在高压级气冷器出口设置回热器均可有效改善DTCC循环的制冷系数。  相似文献   

8.
采用低压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法在蓝宝石(0001)衬底上生长2—5μm厚度的P-AlxGa1-xN/GaN层(0〈x≤0.4),在AlxGa1-x划层中的Al浓度为0.2〈x〈0.7。优化了影响P型CaN性质的生长参数:Mg流量、生长温度和Ⅴ/Ⅲ比。过量的Mg源流量、过高的生长温度、过大的Ⅴ/Ⅲ比都会降低自由空穴浓度;研究了退火温度对P型GaN空穴浓度和光致发光的影响,获得了最佳退火温度为680~750℃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一、两个蒸发温度合用一个中间冷却器及其优点采用氨双级压缩制冷的冷藏库,对中间冷却器的布置有下列三种做法: 1.每台(组合式双级压缩机为每套)氨双级压缩机布置一个中间冷却器。这种做法的优点是:只要在压缩机低压缸吸入和中间冷却器蛇形管出液管上装设旁通阀,就能打二个蒸发温度中任意一个蒸发温度,因此操作比较方便,见图1。这种做法的缺点是:由于中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数码涡旋空调压缩机原理的研究,提出采用数码涡旋压缩机配组方式实现双级压缩的方案,阐述了采用的一级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方式进行热力计算的方法。在最佳中间压力和输气容积比的调节上,采用数码涡旋压缩机具有很强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一、制冷循环的实际运行工况在分析制冷循环时,常用 lgP—i 图。在采用氨双级压缩带中间冷却器时,其循环过程为图一。常用该图来说明制冷的循环过程,计算制冷量,选择压缩机等。但用该图计算得出多点的参数,与实际运行过程的参数相比,仍有较大的出入。首先表现在高、低压级的排汽温度,实际运行温度比计算出来的结果往往高出15℃,甚至20℃以上。其次是压力,理论计算中,低压级排出的压力就是高压级的吸入  相似文献   

12.
利用压缩机的热力性能模拟程序,计算分析陈列柜用低温往复式压缩机变工况运行时输气系数、制冷量及输入功率的变化规律,定量地给出在不同冷凝温度、蒸发温度下输气系数对压缩机性能的影响。由分析得出:冷凝温度的提高和蒸发温度的降低均使压缩机的制冷量和性能迅速降低;蒸发温度对压缩机性能的影响相对冷凝温度的影响要大得多。  相似文献   

13.
在多变量因素条件下测试了某220MW机组低压省煤器的节能效果,用等效焓降法计算了低压省煤器不同运行方式、不同运行参数下的节能效果。针对200 MW容量等级的机组,当低压省煤器进水流量较大和进水温度稍高时,应优先采用6号低加出水,220 MW工况下,进低压省煤器最佳流量为250 t/h左右,机组热效率提高0.645%;若低压省煤器进水来自于7号、8号低加出口,进水温度较低,则低压省煤器出水应引至6号低加出口,并应使低压省煤器出水温度略高于6号低加出口水温,否则,节能效果相比最佳工况降低,220 MW试验工况下,从8号低加和7号低加出口抽取凝结水370 t/h,经低压省煤器加热后回水至6号低加出口,机组热效率提高2.003%。对不同的低压省煤器运行方式,都存在一个最佳回水位置和最佳进水流量。  相似文献   

14.
往复式压缩机的制冷量可通过余隙容积调节,为研究余隙容积及中间余隙容积对往复式压缩机性能的影响,本文在蒸发温度为-23.3℃、冷凝温度为54.4℃的工况下,以余隙容积为变量,通过单一变量法对制冷量、COP等性能参数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余隙容积或中间余隙容积增大时,能效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且增加中间余隙容积对能效的提升比增加余隙容积更优。其中,相对余隙为0.56%~0.73%时,往复式压缩机的性能具有最大值,COP提升0.62%;相对中间余隙为18%时,制冷量下降10%,同时COP提升1.31%。此外,增加中间余隙容积,还有助于降低压缩机的排气温度。  相似文献   

15.
基于REFPROP软件分析蒸发温度、冷凝温度、中间冷凝温度对R507A/R134a复叠式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COP的影响,得出系统运行时的最佳中间冷凝温度以及低温级和高温级制冷剂的最佳质量流量比。在中间冷凝温差为5℃,蒸发温度为-30℃,冷凝温度为80℃时,最佳中间冷凝温度为27.5℃,系统的COP为2.447,低温级和高温级制冷剂的最佳质量流量比为0.645 8。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变容量复叠制冷系统建立容量调节模型、涡旋压缩机数学模型,分析了容量调节比、低温级蒸发温度、低温级冷凝温度、中间换热温差和高温级冷凝温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在低温级蒸发温度相同、制冷量相近的条件下,与定容和数码压缩机容量接近的系统相比,小排量定容压缩机系统性能更加优异;当低温级蒸发温度下降时,系统COP的降幅随容量调节比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在高温级冷凝温度一定时,系统COP随容量调节比的增大呈波动变化;当低温容量调节比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最佳低温级冷凝温度;在中间换热温差较大时,系统COP随容量调节比增大呈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17.
(3)低压级螺杆压缩机的吸气过热度 我们知道,螺杆压缩机是一种容积式压缩机,吸气过热度越小,则吸气比容越小,质量流量越大.但是,在螺杆式双级压缩系统的低压级压缩机中,为了保证其分油效果,低压级的排气温度不能太低,特别是对绝热指数较低的制冷剂,如R22、R134a等等.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变工况条件下,定频双级压缩制冷系统不能达到最佳状态运行的现状,本文搭建变流量双级压缩制冷系统实验台,分析了变工况条件下,调节高压级压缩机频率来改变低高压级压缩机输气量之比,对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冷凝温度为30 ℃,蒸发温度为?35~?20 ℃,低高压级压缩机输气量之比由1.25增至3.33时,系统制冷量随着低高压级压缩机输气量之比的增加逐渐减少,性能系数COP最大为2.37;当蒸发温度从?20 ℃降至?35 ℃,每降低5 ℃,最佳COP下的低高压压缩机输气量之比依次增大22.10%、12.52%、14.29%。故实际系统设计时,可参考实验数据,根据不同蒸发温度和制冷量需求,调节合适的低高压级压缩机输气量之比,使系统运行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9.
超市展示柜中应用R404A/R744复叠制冷系统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可以应用于超市展示柜中的R404A/R744复叠制冷系统,该系统以R404A作为高温级制冷剂,以R744作为低温及制冷剂.并通过对该系统和R22制冷系统进行热力学性能和压缩机输气系数的计算和比较.研究表明:在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固定的情况下,存在一个最佳中间温度使系统的性能系数最大:R404A/R744复叠制冷系统的性能系数和R22制冷系统基本相当,而复叠系统的压缩机输气系数明显高于单级制冷系统.  相似文献   

20.
以氨双级压缩制冷循环为例,在确定最佳中间温度时,考虑实际制冷循环中的摩擦因素;以实际制冷系数的最大值为依据,经过计算与分析提出了最佳中间温度又一经验计算式,并分析了其计算结果的误差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