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肌液复合封闭负压引流对创面肉芽组织增殖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传统生肌中药促进创面愈合疗效独特,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是新兴的创面治疗方法。目的:从组织学角度观察生肌液和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相结合对实验动物创面愈合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5/10在河南省正骨研究院生物工程实验室完成。材料: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麻油纱布组、生肌液纱布组、封闭负压引流组、生肌液复合封闭负压引流组,每组20只。生肌液和麻油煎剂均由本院制剂室规范制备。方法:在每只大鼠背部制作2个皮肤切除伤创面模型。模型组等待创面自然愈合,麻油纱布组以两层麻油纱布敷于创面上,生肌液纱布组以两层生肌液纱布敷于创面上;封闭负压引流组给予创面封闭负压引流治疗。生肌液外用结合封闭负压引流组:给予创面封闭负压引流治疗,负压吸引间歇期从注药管注入生肌液。每组20只动物随机分4批各10个创面,第1,2,3个批次分别用于3,6,9天取材观察创面的愈合率和创面组织形态学变化。第4个批次观察创面愈合时间。主要观察指标:①创面的愈合率。②创面愈合时间。③创面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①各组创面第3天愈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d后封闭负压引流组及复合组愈合速度明显加快。第9天愈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复合组、封闭负压引流组、生肌液纱布组、麻油纱布组和模型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愈合时间由快到慢排序同上。②第3天封闭负压引流组毛细血管数略高于复合组(P〉0.05);第6天复合组毛细血管数高于封闭负压引流组(P〈0.05):第3天各组成纤维细胞数均维持在较低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第6天复合组成纤维细胞数高于封闭负压引流组(P〈0.05)。结论:生肌液复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可以更好地促进创面愈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创面愈合的早期能明显促进组织细胞增殖;生肌液在中后期可以延续组织细胞的增殖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往实验显示补益生肌法有促进创面修复和减少瘢痕形成的作用,为了解其作用机制,在创面修复早、中期观察该法对实验性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Ⅰ,Ⅲ型胶原和胶原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32只大鼠创面造模后随机分为喂药3,10d两个时段,每个时段分为生理盐水模型组、补益生肌方组,每组各8只。采用Northern blot杂交法对大鼠创面肉芽组织中胶原MMP-1和Ⅰ,Ⅲ型胶原mRNA在创面修复早期(3d)和中期(10d)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创面修复3d时,补益生肌组的MMP-1的mRNA表达弱于模型组,Ⅰ,Ⅲ型胶原的mRNA表达与模型组相似。创面修复10d时,补益生肌组MMP-1 mRNA表达弱于模型组,Ⅰ,Ⅲ型胶原的mRNA表达强于模型组。创面修复初期(3d)和中期(10d)对比:补益生肌组MMP-1的mRNA表达降低;Ⅰ型胶原mRNA表达略降;Ⅲ型胶原无明显变化。模型组MMP-1的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Ⅰ型胶原mRNA表达明显下降;Ⅲ型胶原mRNA表达明显下降。结论:补益生肌法对实验性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Ⅰ,Ⅲ型胶原和MMP-1 mRNA的表达的影响可能是在创面愈合的过程中,通过抑制MMP-1的分泌,从而使创面Ⅰ,Ⅲ型胶原的分泌增加,起到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体表感染创面的最佳护理方法.方法 对本院2010年2月~2012年7月行负压引流术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三组负压标准按照meta分析选出的负压值方案,分别应用-20 kPa(Ⅰ组)、-40 kPa(Ⅱ组)、-60 kPa(Ⅲ组).结果 三组患者引流效果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Ⅲ组患者应用负压引流后3~5 d平均创面引流量、体温、创缘皮温、换引流物次数、创面清洁时间及并发症相比均匀优于Ⅰ组和Ⅱ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选择合适负压值以及管道阻塞时选用最佳的处理方法能缩短创口愈合时间,减少管道堵塞,提高引流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背景:糖尿病患者溃疡创面难愈合,目前认为是由糖尿病患者创面微循环障碍以及内源性生长因子含量降低等因素所造成。目的:观察腺相关病毒介导转化生长因子β1(AAV-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AV-VEGF)联合转基因治疗促进糖尿病皮肤溃疡愈合的生物学效应。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和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材料:实验于2004-07/2006-01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实验室进行。选用成年健康大白兔24只,单纯随机分为联合转基因组和对照组各12只。方法:①采用耳缘静脉注入四氧嘧啶(130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并通过手术方法建立溃疡创面。②联合转基因组创面局部浸润注射AAV-TGFβ1和AAV-VEGF(9×106/mL病毒颗粒);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①术后1个月,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愈合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转录水平。②术后3周,用微循环显微镜计数创缘毛细血管密度值。③术后6个月通过蛋白凝胶电泳和半干电转移法对Ⅰ、Ⅲ型胶原进行分离及免疫印迹检测。④术后1d,1,2,3周,1,2,3,4,5,6个月时测定溃疡愈合组织中胶原含量。⑤术后观测创面愈合厚度、颜色、质地。结果:24只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联合转基因组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录表达增多。②联合转基因组创缘毛细血管密度值高于对照组[(19.18±3.56),(6.43±1.52)个/mm2,P<0.05]。③联合转基因组愈合组织中胶原含量均增多(P<0.05),而且Ⅰ型和Ⅲ型胶原构成比中Ⅰ型胶原的比例增加。④在转染后1d,联合转基因组与对照组溃疡愈合组织中的胶原含量接近(P>0.05)。此后,联合转基因组胶原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⑤对照组溃疡愈合明显滞后,愈合质量差。结论:AAV-TGFβ1和AAV-VEGF可联合高效转染糖尿病兔耳皮肤溃疡创面,可使溃疡组织中毛细血管密度明显增多,愈合组织中Ⅰ型和Ⅲ型胶原构成比中Ⅰ型胶原的比例明显提高,并有效地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行改良的负压封闭引流联合祛腐生肌中药灌洗治疗Ⅳ期及以上压疮的效果。方法将90例Ⅳ期及以上压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1组、观察2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予创面清创,使用藻酸盐或抗菌敷料填塞、换药;观察1组创面清创后行改良的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用一次性无菌高弹力海绵加普通一次性16号胃管代替内置引流管的负压封闭引流敷料覆盖充填创面,1次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维持有效引流5~7 d后拔除或更换;观察2组创面清创后按观察1组的负压封闭引流联合祛腐生肌中药灌洗治疗。比较3组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治疗42 d时疗效。结果 3组患者治疗42 d时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优于观察1组(P0.05)和对照组(P0.05);观察1组优于对照组(P0.05)。3组患者压疮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均早于观察1组(P0.05)和对照组(P0.05);观察1组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自行改良的负压封闭引流装置联合祛腐生肌中药灌洗治疗Ⅳ期及以上压疮,疗效更好,压疮创面新鲜肉芽组织生长的时间更快,有效缩短了伤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对创面细菌数、G-/G+比例及创面细菌种属数量的变化,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控制创面感染的机制.方法:12只实验兔创面模型建立后,随机分为负压治疗组和常规换药组.于治疗前后各时间点取创面活组织,匀浆后在琼脂糖平板上培养,然后进行细菌计数、细菌种属分类计数革兰氏染色,计算革兰氏阴性(G-)菌的比例,并观察感染和创面愈合情况.结果:与常规换药组相比,负压组创面细菌数明显低于常规换药组(P<0.05)并维持在较低水平;G-细菌的比例明显降低(P<0.05).负压组创面葡萄球菌属、杆菌属的数量显著减少(P<0.05),对创面中链球菌属及其他菌属数量的改变也有一定的作用,与比常规换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可以有效促进兔软组织创面内细菌清除,更好地控制创面感染形成,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7.
背景:既往研究表明神经因素在创面愈合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但有关神经调节与创面愈合后瘢痕形成之间的关系鲜有报道。目的:观察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神经支配与创面愈合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将30只大鼠右侧T9~L1阶段脊神经根切断,制作失神经支配皮肤模型;然后在大鼠背部右侧失神经支配皮肤区域制作直径4cm的深Ⅱ度烫伤创面,设为模型组,左侧对称正常皮肤制作同样的创面,设为对照组,伤后连续观察创面变化,于7,14,21 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Ⅰ和Ⅲ胶原分泌情况,并计算Ⅰ/Ⅲ型胶原比例的变化,探讨创面愈合速度及愈合质量。结果与结论:模型组Ⅰ,Ⅲ型胶原分泌和Ⅰ/Ⅲ型胶原比值于伤后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Ⅰ型胶原分泌与伤后7,14,21 d逐渐增加(P<0.05),Ⅲ型胶原于伤后21 d时分泌明显增高(P<0.05),Ⅰ/Ⅲ型胶原比值与伤后21 d时明显降低(P<0.05)。结果证实,创面早期神经支配可以促进创面愈合,创面重塑期减轻神经支配可能会改善创面重塑质量。  相似文献   

8.
背景:研究发现红花对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合成有抑制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与活体研究尚未进一步展开.目的:观察红花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及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设计、时间、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11/2008-03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及研究所完成.材料:新西兰大白兔27只,雌雄不限;50%红花注射液由山西太原华卫药业有限公司产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4020008.方法:兔耳腹侧建立增生性瘢痕模型,每耳2块.分为5组.术后第45天开始对增生性瘢痕行注射治疗.①正常皮肤组:为自身兔耳腹侧皮肤.②阳性对照组:右耳外侧增生性瘢痕,不予以任何处理.③生理盐水组右耳内侧增生性瘢痕,注射生理盐水.④低浓度红花组:左耳内侧增生性瘢痕,注射125 g/L红花液.⑤高浓度红花组:左耳外侧增生性瘢痕,注射500 g/L红花液.1次,周,连续注射4次.注射后第2,4,6周分别切取8只兔耳增生性瘢痕及皮肤待查.主要观察指标:瘢痕厚度,硬度;Mallory染色检测成纤维细胞密度胶原纤维排列及致密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每块组织Ⅰ、Ⅲ型胶原面密度,计算Ⅰ/Ⅲ型胶原比值.结果:注射后第4,6周,各组增生性瘢痕色泽均逐渐变浅,厚度及硬度均逐渐变小,尤以高浓度组明显,差异与其他增生性瘢痕组比较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注射后第4,6周,高浓度红花组成纤维细胞密度较其他增生性瘢痕组低(P<0.05).注射后第4,6周,高、低浓度红花组Ⅰ型胶原面密度值较阳性对照及生理盐水组低(P<0.05),且高浓度红花组低于低浓度红花组(P<0.05);各增生性瘢痕组Ⅰ/Ⅲ型胶原比值在注射后第2,4,6周均逐渐增高;同一时间段,高浓度红花组Ⅰ/Ⅲ型胶原比值为所有增生性瘢痕组中最低(P<0.05),低浓度红花组Ⅰ/Ⅲ型胶原比值与阳性对照及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高浓度红花液能促进兔耳增生性瘢痕的软化,组织顺应性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往实验显示补益生肌法有促进创面修复和减少瘢痕形成的作用,为了解其作用机制,在创面修复早、中期观察该法对实验性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I,III型胶原和胶原金属蛋白酶-1(matrixmetalloproteinase-1,MMP-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32只大鼠创面造模后随机分为喂药3,10d两个时段,每个时段分为生理盐水模型组、补益生肌方组,每组各8只。采用Northernblot杂交法对大鼠创面肉芽组织中胶原MMP-1和I,III型胶原mRNA在创面修复早期(3d)和中期(10d)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创面修复3d时,补益生肌组的MMP-1的mRNA表达弱于模型组,I,III型胶原的mRNA表达与模型组相似。创面修复10d时,补益生肌组MMP-1mRNA表达弱于模型组,I,III型胶原的mRNA表达强于模型组。创面修复初期(3d)和中期10d)对比:补益生肌组MMP-1的(mRNA表达降低;I型胶原mRNA表达略降;III型胶原无明显变化。模型组MMP-1的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I型胶原mRNA表达明显下降;III型胶原mRNA表达明显下降。结论:补益生肌法对实验性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I,III型胶原和MMP-1mRNA的表达的影响可能是在创面愈合的过程中,通过抑制MMP-1的分泌,从而使创面I,III型胶原的分泌增加,起到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与关节囊、韧带等致密结缔组织细胞外基质中的胶原蛋白有密切关系.目的:观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与正常儿的髋关节圆韧带的形态学特点,分析Ⅰ型和Ⅲ型胶原含量及二者比例(Ⅰ/Ⅲ)变化规律.设计、时间及地点:分组对照观察,于2006-10/2007-03卫生部先天畸形实验室完成.对象:选择2005-06/2006-08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童骨科住院并第1次手术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21例.根据术前X射线片按Tonnis标准分3组,髋臼发育不良组3例、髋关节半脱位组12例、髋关节脱位组6例.选择因其他疾病第1次行髋关节手术及尸检患儿13例为对照组.标本取自患者股骨头相连接部位圆韧带.方法:将各组标本行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主要观察指标:分别在普通显微镜和偏振光显微镜下并测量Ⅰ型和Ⅲ型胶原含量及计算比例(Ⅰ/Ⅲ).结果:Ⅰ型和Ⅲ型胶原含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对照组Ⅰ型胶原明显高于各病例组(P<0.01), Ⅲ型胶原稍低于病例组(P<0.05).胶原含量比例(Ⅰ/Ⅲ)随着年龄增加没有明显变化(P>0.05);各病例组胶原含量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和对照组间圆韧带Ⅰ和Ⅲ型胶原含量及比例(Ⅰ/Ⅲ)有较大差别,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发生可能与关节囊中胶原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经负压封闭系统给药与常规负压封闭引流两种技术在治疗褥疮上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 2010年5月至2011年12月分别采用经负压封闭给药(给药组)技术治疗与常规封闭负压(VAC组)治疗49例褥疮患者(52处创面),随访时间6~12个月,详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创面变化情况,记录并比较治疗2周前后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细菌培养阳性率及发生的并发症等资料.将临床观察及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给药组与VAC组治疗前后14 d创面愈合率分别为(12.8±1.9)%与(7.0±1.2)%,两组创面面积变化有统计学意义(t=13.453,P<0.001).给药组较常规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更能促进创面愈合.(2)给药组与VAC组的愈合时间分别为(31.9±5.8)d与(57.9±17.1)d,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2,P<0.001).(3)给药组较VAC组相比并发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4,P=0.028).(4)给药组较VAC组细菌培养阳性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8,P=0.030).结论 经负压封闭系统给药技术治疗褥疮能提高创面愈合率,缩短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和细菌污染,较常规封闭负压治疗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2.
创面敷料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慢性创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采用生物材料创面敷料封闭负压引流装置治疗创面后期由于局部创面的血污、组织分泌物或细菌滋生原因会出现堵管,而堵管区域下方的软组织修复往往不能获得满意效果. 目的:观察采用间隙冲洗式生物材料创面敷料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慢性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36例慢性创面患者采取自愿选择治疗的方式,分为间隙冲洗式生物材料创面敷料封闭负压引流、合成敷料封闭负压引流、常规换药处理治疗. 结果与结论:与合成敷料封闭负压引流组及常规换药处理组比较,间隙冲洗式生物材料创面敷料封闭负压引流组创面细菌检出率明显降低(P〈0.05),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间隙冲洗式生物材料创面敷料封闭负压引流组治疗期间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明显优于常规换药组(P 〈0.05),与合成敷料封闭负压引流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提示采用间隙冲洗式生物材料创面敷料封闭负压引流能有效促进慢性创面愈合,降低创面感染率,减轻患者治疗时的痛苦,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转化生长因子β3在防治增生性瘢痕愈合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7/2006-10在青岛大学医学院创伤骨科研究所和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方法:通过改进的Morris法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术后将携带转化生长因子β3的腺相关病毒颗粒转染于增生性瘢痕愈合创面处。②实验评估: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创面愈合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3的表达;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主胶原Ⅰ,Ⅲ型胶原含量;应用氯胺-T法检测羟脯氨酸含量;评价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转化生长因子β3在防治增生性瘢痕愈合中的生物学效应。结果:①术后6个月,对照组瘢痕较前仍稍有增生,颜色淡红,质地硬。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转化生长因子β3转染组愈合创面稍突出皮面,颜色接近肤色,质地接近周围皮肤。②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转化生长因子β3转染组TGFβ3基因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电泳条带亮度明显高于对照组。③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转化生长因子β3转染组创面愈合组织中羟脯氨酸的含量逐渐降低。至术后3个月,两组创面愈合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始于稳定,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转化生长因子β3转染组低于对照组(109.57±9.13,285.92±10.63)μg/g(t=2.98,P<0.05)。④免疫印迹检测显示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转化生长因子β3转染组创面愈合组织中Ⅰ型和Ⅲ型胶原构成比中Ⅲ型胶原的比例高于对照组。结论:①腺相关病毒载体可介导目的基因转化生长因子β3高效转染增生性瘢痕创面并有效防治增生性瘢痕愈合。②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创面愈合组织中羟脯氨酸的合成以及提高Ⅰ型和Ⅲ型胶原构成比中Ⅲ型胶原的比例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骨科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应用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骨科皮肤软组织患者9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应用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创面评分、引流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7 d细菌清除率、7 d皮肤软组织缺损愈合率及患者满意率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创面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引流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7 d细菌清除率、7 d皮肤软组织缺损愈合率及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有效促进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骨科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创面愈合,缩短患者负压引流时间,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率。  相似文献   

15.
况世荣  吴海燕  李惠 《护理研究》2012,26(14):1307-1308
[目的]探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治疗严重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方法]按住院时间顺序将61例严重软组织损伤病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观察组运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比较两组病人引流管堵管、人工皮干结变硬情况及创面感染率、创面平均清洁时间、肉芽组织生长时间.[结果]观察组负压封闭引流管堵管、人工皮干结变硬情况、创面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创面平均清洁时间及肉芽组织生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改良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既可预防创面感染,又可减少引流管堵管及人工皮干结变硬情况,提高引流效果,加快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创面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尚未清楚,探讨封闭负压引流对创周组织水肿及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以兔耳背全层皮肤缺损的急性创面为模型,右耳用创面多孔闭合敷料,并给予负压引流,为治疗组;左耳创面不作封闭负压引流,其余处理同治疗组,为对照组。在治疗后第2,4,6,8天分别利用干湿法检测对照组和治疗组创周组织的含水量,同时用伊文氏蓝渗出法检测创周组织的血管通透性。结果封闭负压引流组创周组织含水量在2,4,6,8d均低于对照组(P<0.05);伊文氏蓝含量在第2天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4,6,8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可以有效的减轻创周水肿、降低血管通透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持续冲洗并负压引流在四肢软组织损伤创面治疗中的疗效及护理.方法:76例四肢软组织损伤患者分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换药处理创面,研究组应用持续冲洗并负压封闭引流处理创面.比较两组的创面局部状况(疼痛、肿胀、感觉、气味),创面清洁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总结护理措施.结果:同常规换药组相比,经持续冲洗并负压封闭引流,3 d后创面局部疼痛、肿胀、感觉、气味等状况明显改善,创面清洁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持续冲洗并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四肢软组织损伤创面疗效明显,心理护理、体位护理、维持有效冲洗和持续负压引流的观察和护理、引流管护理,是取得满意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uumassistedclosure,V.A.C)对急性创面内皮素、一氧化氮含量和创面微循环血流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促进创面愈合机制。方法:以免耳背急性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为模型,20只动物随机分成V.A.C治疗组和对照组,抽血测定创面形成前后不同时间点内皮素、一氧化氮的含量,并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创面微循环血流量。结果:采用V.A.C治疗组的创面血浆中内皮素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一氧化氮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创面微循环血流量大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V.A.C治疗组为(9.00±0.53)d,对照组为(12.00±0.32)d。结论:V.A.C能减少创面早期内皮素的含量,增加一氧化氮的合成,改善创面微循环血供,促进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削痂植皮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64例深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削痂植皮术联合常规敷料加压包扎封闭创面治疗,观察组给予削痂植皮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封闭创面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创面愈合情况、愈合天数、换药频次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创面感染、皮片移位和创面积血积液)。结果:治疗15 d后,观察组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天数、换药频次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削痂植皮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深度烧伤创面患者进行修复,可减少愈合天数和换药频次,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良式简易封闭负压法在Ⅳ期压疮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Ⅳ期压疮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VSD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式简易封闭负压法治疗Ⅳ期压疮创面,VSD组采用负压引流护创材料处理伤口,两组均至感染控制后伤口基底肉芽组织颜色为红润、创口变浅接近平周边皮肤,再采用现代湿性愈合敷料或伤口皮瓣移植术促进伤口愈合;对照组在创面清创后予银离子敷料控制感染后再采用现代湿性愈合敷料或伤口皮瓣移植术促进伤口愈合.比较三组伤口愈合效果、时间及治疗后创面细菌定植.结果:实验组疗效程度、创面愈合时间、细菌培养阴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疗效程度、创面愈合时间、细菌培养阴性率与VS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式简易封闭负压法治疗Ⅳ期压疮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