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为了使木质素变废为宝,同时减轻日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以木质素及其酯为吸附剂处理铬酸废水,以期实现以废治废的目的。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不同木质素及其酯处理铬酸废水的工艺和效果。结果表明:木质素处理铬酸废水的较佳工艺为木质素用量0.4g/100mL废水,溶液pH=2, 45℃处理4h。碱木质素对铬酸根的吸附能力较强; 酶解木质素、木质素马来酸酯、木质素丁二酸酯为吸附剂时,随着用量的增加,对铬酸根的吸附量增加。而木质素乙酯、木质素丙酯随着用量的增加,吸附量先减小后增加。木质素类型及酯化率差异导致木质素吸附铬酸根的吸附位点数不同,吸附铬酸根离子能力也不同。同类酯的吸附特征相似。木质素的吸附性能与其羟基含量和颗粒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铬在土壤及其组分中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火焰原子吸收法跟踪,对三价铬离子在暗棕壤及其组分中的吸附行为进行研究,表明8 h暗棕壤对铬的吸附可达平衡。选择Freundlich方程对吸附实验的数据进行拟合,可见暗棕壤、胡敏酸、矿物质三者之间对铬的吸附量的关系为胡敏酸>暗棕壤>矿物质,在实验条件下胡敏酸对铬的吸附属于线性分配吸附,其余属于非线性分配吸附。研究了pH值对暗棕壤吸附铬的影响。pH值小于7.0时,暗棕壤对铬的吸附量随着pH值的增大而增加;pH值大于7.0时,三价铬离子完全以氢氧化物的形式沉淀于吸附质上,故此条件下暗棕壤对铬的吸附量不受pH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霍林河褐煤吸附铬离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一种廉价高效的处理含铬废水的吸附剂,用Freundlich等温式研究了霍林河褐煤吸附铬离子的等温吸附过程。根据Clapeyron—Clausius方程获得了较小的吸附热,△H仅为-5.83kJ/mol,表明褐煤吸附铬离子是物理吸附过程。同时研究了酸度、溶液浓度及、吸附时间对褐煤吸附铬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值增加,平衡吸附量减小;当pH为2、铬离子的质量浓度为50mg/L、吸附100min时,吸附量可达3.8mg/g。用褐煤进行含铬废水的处理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三价铬离子阴极还原机理研究的进展,并根据水溶液中三价铬离子配位特性,提出了含配位剂三价铬镀铬液中,三价铬离子可能存在的四种阴极还原机理,有助于加深对三价铬阴极还原机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文献中用粘土矿物吸附重金属离子,使含重金属的废水净化。活性白土处理放射性废水,焦碳、煤渣、氧化钙等处理放射性废液等但黄河泥沙对金属离子的吸附尚无人研究。本文根据黄河流域八省区会议的意见,对黄河泥沙吸附铬离子的情况,进行了初步试验,  相似文献   

6.
以电解锰工艺末端铬钝化废液为研究对象,采用氧化-分离工艺降低废液中三价铬离子、锰离子的浓度及提高六价铬浓度,对其开展氧化和树脂吸附实验,研究电解锰生产过程中铬钝化液在线循环处理.结果表明,使用高锰酸钾作氧化剂,可将废钝化液体系中的三价格转化为有效的六价铬,转化率达到86.0%,可返回钝化工序循环使用,锰离子被转化为二氧化锰,转化率达到69.5%,生成的二氧化锰沉淀易分离,氧化-分离工艺能够实现电解锰钝化废液的净化和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处理含铬等重金属废水时成本高和效率低等问题,采用吸附法去除Cr(VI),筛选廉价且吸附性能较好的吸附剂成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而纤维素类农作物废弃物是廉价吸附剂的重要来源,文中选用花生壳为吸附剂原料,采用盐酸对其表面进行酸化改性。考察了pH值、温度、Cr(VI)初始浓度、改性花生壳投加量和吸附时间对铬离子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吸附条件为pH=1,温度为50℃,铬离子浓度为50 mg/L,吸附剂投加量为10 g/L,吸附时间为140 min.通过考察反应动力学过程,发现改性花生壳吸附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也能较好地描述改性花生壳对铬离子溶液的等温吸附过程。经过分析研究和实验验证,改性花生壳对吸附废水中的Cr(VI)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处理含铬等重金属废水时成本高和效率低等问题,采用吸附法去除Cr(Ⅵ),筛选廉价且吸附性能较好的吸附剂成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而纤维素类农作物废弃物是廉价吸附剂的重要来源,文中选用花生壳为吸附剂原料,采用盐酸对其表面进行酸化改性.考察了pH值、温度、Cr(Ⅵ)初始浓度、改性花生壳投加量和吸附时间对铬离子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吸附条件为pH=l,温度为50℃,铬离子浓度为50 mg/L,吸附剂投加量为10 g/L,吸附时间为140 min.通过考察反应动力学过程,发现改性花生壳吸附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也能较好地描述改性花生壳对铬离子溶液的等温吸附过程.经过分析研究和实验验证,改性花生壳对吸附废水中的Cr(Ⅵ)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离子交换法分离三价铬配阳离子化合物.对于研究离子配合物的分离有较突出的理论意义。同时在制取、提纯无机盐的高纯化合物以及配离子分离、鉴定方面都有重要使用价值。本文一是对三价铬配阳离子进行离子交换分离;二是对分离后的配离子进行光谱测定。  相似文献   

10.
果蔬中乙醇和乙醛的含量可以说明果蔬在贮藏中的代谢过程,即可判断贮藏效果或贮藏过程中果蔬品质的变化。乙醇和乙醛的含量均可通过比色分析方法测定。 乙醇可被氧化剂重铬酸钾的硫酸溶液氧化,重铬酸根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被乙醇还原成三价铬离子,若将此溶液稀释,使铬的浓度小于1克/升时,无论是三价铬或重铬酸根离子,在可见光范围内,均会显示出明显的吸收。苦将二苯卡巴肼加到该稀释液中,则与重铬酸根离子形成一种深紫色复合物,而与三价铬离子反应无色。同时这种深紫色复合物的浓度与光度的关系,准确地服从比耳定律。因此,乙醇的准确测定是可能的。用类似的方法也可对乙醛进行比色测定,方法简便,结果可靠。现将具体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研究Fe(Ⅲ)对单宁酸(TA)原位修复含水层Cr(Ⅵ)污染的反应机理及效能. 结果表明,Fe(Ⅲ)通过与单宁酸配合可有效提高单宁酸对Cr(Ⅵ)污染含水层的修复效率. 单宁酸分子中邻苯三酚结构中两个相邻的酚羟基与Fe(Ⅲ)配合并提供电子,因此修复1 mol Cr(Ⅵ)至少需要9 mol单宁酸;若使Fe(Ⅲ)达到最好的强化效果, 则要求n(TA)∶n(Fe(Ⅲ))=3∶5, 此时单宁酸-Fe(Ⅲ)结构最稳定, 储存容量最大. 在Cr(Ⅵ)污染被修复后, Fe(Ⅲ)在单宁酸的作用下形成稳定的FeOOH, 对Cr(Ⅲ)进行吸附并形成共沉淀, 从而达到去除总Cr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应用UV-Vis光谱法研究了pH=8.25的缓冲溶液中甲基百里酚蓝(MTB)-Nd(Ⅲ)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发现MTB-Nd(Ⅲ)-DNA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10 nm,比MTB和MTB-DNA红移5 nm.DNA对MTB-Nd(Ⅲ)有增色效应.通过双波长物质的量比法、平衡透析物质的量比法研究,测得MTB-Nd(Ⅲ)-DNA三元复合物的结合比为n(MTB)∶n(Nd(Ⅲ))∶n(DNA)=10∶40∶1,MTB-Nd(Ⅲ)配合物与DNA作用的表观结合常数K=5.38×106.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一个氰根桥连的4f-3d一维链状配合物[Nd(DMF)4(H2O)2Cr(CN)6].H2O。它是由NdBr3.6H2O,H2salen和(Bu4N)3[Cr(CN)6](摩尔比为1∶1∶1)在甲醇-DMF混合溶剂中自组装得到。由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得知其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体数据a=13.200(3),b=12.996(3),c=19.211(4)?,β=109.93(3)°,V=3098.4(11)?3,Z=4,S=1.012,R1=0.0386,wR=0.0751。在配合物中,每个Nd离子以顺式方式连接2个Cr离子,而每个Cr离子同样以顺式方式连接2个Nd离子,得到一个新颖的类长城链状结构。配位和晶格水分子通过氢键将相邻的NdCr一维链连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4.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废水中的铬(Ⅵ)与铬(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占双  李茹民 《应用科技》2001,28(3):39-40,42
叙述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样中的总铬,以APDC-MIBK为萃取体系,在pH为4.5的缓冲容液中萃取测定铬(VI),以差减法求铬(III),解决了废水中痕量铬(VI)和铬(III)分别测定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Cr(Ⅲ)-5-Br-PADAP-NH2OH配合物的组成比,得到Cr(Ⅲ):5-Br-PADAP:NH2OH=1∶1∶1.并通过紫外一可见及红外光谱对该配合物的分子结构进行了研究,推断出该三元配合物的配位情况及结构。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用三氯氧磷对甘蔗渣进行改性,制备了含有强吸附能力的磷酸基团的甘蔗渣吸附剂,研究了磷酸化反应条件对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产物的结构通过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同时也测试了所制备的甘蔗渣吸附剂的一些物理性质如表面积、孔径和平均颗粒大小。在恒温及恒定pH条件下,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磷酸化甘蔗渣对Pb2+、Cu2+、Cr3+的吸附动力学,并运用3种动力学模型对吸附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二级动力学模型对试验数据最为吻合。所制备的改性甘蔗渣吸附剂对这3种离子的吸附量为Cr3+>Cu2+>Pb2+。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在pH=2~3的条件下,用国产001#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201×7#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对水中Cr(Ⅲ)和Cr(Ⅵ)进行交换吸附,在Na2SO4存在下,用火焰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交换后溶液中的Cr(Ⅵ)和Cr(Ⅲ)。方法简便易行,快速,特征质量为0.072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2.7%,回收率为95%~106%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负载型Pd-杂多酸催化剂对乙烯直接氧化合成醋酸的催化作用,由固定床反应器考评其催化性能,借助XRD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以SiO  相似文献   

19.
微波辐射下有机混合溶剂提取芝麻杆中木质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1,4-丁二醇与丙三醇的混合溶剂作为萃取剂,微波辐射从芝麻秆中提取木质素.研究了微波辐射功率、微波辐射时间、固液比和萃取剂质量分数对芝麻杆中木质素提取率的影响,运用L9(34)正交试验对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影响木质素提取率的主次因素为微波辐射功率、萃取剂浓度、微波辐射时间及固液比.最佳提取条件:微波辐射功率900W,微波辐射时间40min,固液比1∶12(g∶mL),萃取剂质量分数ω=90%,木质素的萃取率为65.3%.萃取剂蒸馏除去水分可重复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20.
 应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并以中性红(NR)作光谱探针研究了Sm(Ⅲ)HP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血卟啉(HP)与Sm(Ⅲ)的配合比nSm(Ⅲ)∶nHP = 1∶ 1,Sm(Ⅲ)HP配合物与DNA的结合比nSm(Ⅲ)HP ∶ nDNA = 1∶ 1,Sm(Ⅲ)HP配合物与DNA的结合常数Kθ30℃ = 1.67×104  L/mol。该过程为熵所驱动,其Δ r Hm为4.86×104 J/mol,Δr Sm为195.61 J/(mol·K),30 ℃时Δr Gm为-1.06×104 J/mol。Scatchard法和探针法研究表明,Sm(Ⅲ)HP与DNA之间的结合方式主要是沟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